本書照片的主人——梶野渡,自1940年1月至1946年3月的六年期間,以日本陸軍軍人的身分參加瞭侵華戰爭,先是作為陸軍二等兵,被編入駐紮於安徽省烏衣鎮的日軍獨立步兵第五十六大隊第一中隊,此後肩負日軍佔領地區的治安維持任務,在大隊本部及周邊的村落等進行宣傳及諜報工作。
梶野來到中國不久,便將自己在戰場中的情況拍攝下來;特務工作展開後,梶野從同行部隊的攝影班那裏也得到瞭一些照片,以隨身攜帶的方式保存。
這些照片一般在戰爭結束復員之際會被沒收,但梶野在1944年12月接到新兵受領的命令,因此有機會隨行軍用行李把照片一同帶迴日本。
如今,梶野手中仍保留一韆多幅照片,其中一部分被收錄成七冊相簿,並附有詳細說明。本書首次把相簿中最珍貴的四百張照片公開,並追尋梶野本人在華六年期間的軌跡。
作者簡介
廣中一成(作者)
1978年生於日本愛知縣。2012年畢業於愛知大學大學院中國研究科,並獲博士學位。現為三重大學非常勤講師。
主要著作,專著有《日中和平工作□記錄-今井武夫.汪兆銘.蔣介石》(彩流社,2013年)、《□□□□□□-滿洲.濛疆.冀東.臨時.維新.南京》(社會評論社,2013年),論文有〈故宮博物院□□□金屬製文物□對日「獻納」〉(《軍事史學》第179號,錦正社,2009年12月),以本論文獲得2011年度軍事史學會阿南.高橋學術研究奬勵〉、〈冀東政權□財政□阿片專賣製度〉(《現代中國研究》第28號,中國現代史研究會,2011年3月)等。
梶野渡(口述者)
1919年生於愛知縣。1940至1946年作為日本軍士兵,隨軍中國戰綫。
從1942年開始參加宣撫、特務工作。1944年11月,為接受新兵迴國時,將戰場照片帶迴日本,保存在名古屋,現已成為珍貴資料。以研究作為居住地—桶狹間之戰而聞名。現今仍然在各地進行多個講演。
譯者簡介
曉敏
1977年生於中國內濛古。2009年畢業於愛知大學大學院中國研究科,獲博士學位。現為愛知大學三遠南信地域研究中心研究員。
這本書的標題《中日戰爭真實影像記錄:一位日本士兵經曆的戰時生活》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那個時期充滿好奇,但曆史書的敘述往往顯得宏大而疏離,缺乏個體的情感和真實的生活細節。而這本書,從標題本身就暗示著一種更貼近地麵的視角,它不是冰冷的史實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具體個體的經曆,去展現戰爭的另一麵。我期待看到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下的普通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生存。影像記錄意味著畫麵的衝擊力,而“戰時生活”則觸及瞭戰爭中最日常、也最不為人知的角落。食物、住所、與戰友的互動、對傢人的思念,甚至是對戰爭本身的睏惑與迷茫,這些都可能在這本書中得到展現。我不期待它提供顛覆性的曆史結論,但我深信,通過這樣一位普通日本士兵的眼睛,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戰爭對個體靈魂的侵蝕,以及在極端環境下人性的復雜與多變。這種從個體視角切入曆史的方式,往往比宏大的敘事更能觸動人心,更能引發深思。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個動蕩年代裏,一個年輕生命所經曆的一切。
评分《中日戰爭真實影像記錄:一位日本士兵經曆的戰時生活》這個書名,就足夠勾起我對它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最普通、最細節的生活片段之中,而非那些被反復強調的宏大事件。將目光投嚮一位“日本士兵”的“戰時生活”,這本身就提供瞭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它避開瞭慣常的、以勝利者或受害者為主體的敘述模式,而是試圖去展現一個置身於戰爭漩渦中的個體的真實經曆。我所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以一種 unfiltered 的方式,呈現戰爭的日常。這包括但不限於士兵們在戰場之外的真實狀態:他們的飲食起居,他們與同袍之間的互動,他們如何排解孤獨和恐懼,他們是如何看待這場遙遠的戰爭,以及他們內心深處可能存在的對戰爭的質疑或迷茫。而“真實影像記錄”這一描述,更是極具吸引力,它預示著這本書將帶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能夠超越文字的局限,直接將讀者帶入到那個時代,去感受那份沉重與真實。我不期望這本書能給齣什麼結論性的曆史判斷,但我堅信,通過這樣一位普通士兵的視角,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戰爭的復雜性,以及它對個體命運産生的不可磨滅的影響。
评分讀到《中日戰爭真實影像記錄:一位日本士兵經曆的戰時生活》這個書名,我立刻被一種強烈的真實感和視角的新穎性所吸引。我一直對中日戰爭這段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大多數時候,我接觸到的視角都是以宏大的曆史事件、政治決策或者中國人民的抗爭為主綫。而這本書,將焦點放在瞭一位“日本士兵”的“戰時生活”,這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難得的、甚至是有些顛覆性的視角。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關於戰爭殘酷性的描繪,更是關於戰爭背後,個體生命是如何被捲入其中,又是如何掙紮求生的。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看到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下的普通人的真實狀態:他們的恐懼、他們的迷茫、他們對傢人的思念,以及他們在極端環境下所發展齣的各種生存策略。而“真實影像記錄”這幾個字,更是讓我充滿期待,這意味著我將有機會通過視覺的方式,去直觀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去體會那個士兵所經曆的種種不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戰爭的另一麵,不是關於英雄主義的歌頌,也不是關於侵略者的標簽化,而是關於戰爭對每一個參與者的身心摧殘,以及在絕望中仍然可能閃現的人性光輝。
评分《中日戰爭真實影像記錄:一位日本士兵經曆的戰時生活》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許多我曾經閱讀過的關於戰爭的文獻,但它又似乎有所不同。我之前接觸過許多以中國視角敘述的中日戰爭書籍,它們無一例外地充滿瞭悲壯與反抗的色彩,強調的是民族的苦難與不屈。而這本書,聚焦於一位“日本士兵”,這本身就構成瞭一種反差和挑戰。我很好奇,這本書將如何呈現這位日本士兵的視角?他是否會如同某些宣傳機器描繪的那樣,充滿狂熱與侵略性?還是他也會有自己的恐懼、迷茫,甚至是良知?“真實影像記錄”這一點尤其讓我感到震撼,這意味著我們或許能看到一些在官方史料中難以見到的畫麵,那些可能是粗糙的、不加修飾的,但卻蘊含著最原始的生命力與殘酷。戰時生活,這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廝殺,更包含著漫長的行軍、惡劣的生存環境、士兵之間的關係、甚至是一些抽空下的娛樂與慰藉。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多維度的理解,不以簡單的“侵略者”或“受害者”來標簽化個體,而是去探究在戰爭機器運轉下,每一個渺小個體的真實狀態。這本書有潛力打破一些固有的刻闆印象,引發對戰爭本質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中日戰爭真實影像記錄:一位日本士兵經曆的戰時生活》,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像是一扇通往陌生心靈的窗戶。我一嚮對曆史的“大敘事”有些疲憊,那些充斥著宏大概念和抽象數字的描述,總讓我覺得少瞭點什麼。而“一位日本士兵”,這個具體的指代,立刻將我的思緒拉迴到個體層麵。戰爭,尤其是像中日戰爭這樣殘酷且漫長的衝突,對每一個人都意味著命運的改變。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比教科書更生動、更具體的內容。比如,那個士兵在齣發前的心情如何?他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傢,如何看待這場戰爭?在遙遠的異國土地上,他是否有過對傢鄉的眷戀,對親人的思念?“真實影像記錄”幾個字,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看到那些沒有經過美化和過濾的畫麵,它們或許能比文字更直接地傳遞齣戰爭的殘酷、士兵的疲憊,以及他們在艱苦條件下所展現齣的頑強生命力。我並非想為任何一方的戰爭行為辯護,我隻是對戰爭本身,以及它如何影響和塑造普通人的生活,充滿瞭探究的欲望。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種不一樣的理解角度,讓我看到戰爭中那些被忽略的、屬於“人”的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