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从实务观点解析AP中文教学,立意在提供一个将5C自然融入的教学系统,经由内容选材以及策略与活动设计,在一个教学单元中完成三种「沟通」模式的演练,并达成「比较、社区、文化、贯连」等四个内容学习目标,而完成一个以教学单元为架构的AP中文学习循环。
本书特色在于书中所提供的AP中文教学策略与单元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入手,针对AP中文5C和3 modes的教学提供六个实用的教学策略,以及一个整合六个策略的单元教学模式。整体的教学构想在于经由以三种沟通模式练习为架构的教学(Communication),使学生的中文学习能融入社区现学现用(Communities),能经由语言文化的比较而真正理解语言的精髓(Comparisons),能以中文为学习工具而贯连不同学科的中文应用(Connections),能经由理解文化所产生的时空背景脉络而学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进而开展兼容并蓄的世界文化观(Cultures)。
本书的教学设计精神在于「以比较、社区、文化、贯连为『内容』目标,以三种模式的训练为『沟通』目标,以华语文教学『策略』中能让学生有意义的使用语言、能引起学生认真投入学习者作为『结合』内容目标与沟通目标的教学设计架构,以养成学生的实用沟通能力」。除了详述AP中文的基本理念以及从实务观点提出AP中文5C教学策略之外,本书并以教学活动范例说明设计重点,以完整教学实例详细说明单元教学模式实施方式,以学习理论融入教学设计而使学习更丰富而深入,希望能提供华语文教师以及师资培育阶段的未来教师们,在面对AP中文的教学挑战时,能有一套浅显易懂而又可以即时应用的教学策略与活动模式作为参考,而逐步建立自己的AP中文5C教学思维与实务经验。
作者简介
李秀芬
现职:
新竹科学园区实验高级中学双语部华语文教师
学历:
成功大学外文系学士
美国犹他大学教育硕士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博士(论文研究AP中文教学策略)
教学与行政资历:
台湾永清、长安、德高国小教师
美国Challenger、Redwood Elementary教师
新竹科学园区实验高级中学双语部华语文教师
教育部赴海外任教华语教师行前培训研习会AP中文讲师
新竹科学园区实验高级中学双语部主任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华语文教学硕士学程兼任助理教授
教学与研究领域:
AP中文课程与教学
AP中文教材教法
华语文教学设计
华语文沟通教学
双语教育理论与实务
双语学校经营与管理
美国中小学教学实务及班级经营
华语文教材教法与应用
导论 华语文教学之5C沟通趋势 1
第一章 华语文教学的发展 11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发展 12
第二节 华语文教学的发展 24
第二章 趋向多元沟通模式的AP中文教学策略 41
第一节 沟通模式教学 42
第二节 AP中文课程的整合性沟通教学策略 77
第三章 AP中文5C教学策略设计 85
第一节 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 86
第二节 教学构想与内容规划 87
第三节 教学策略与基本模式设计理念 106
第四章 AP中文5C教学活动设计 125
第一节 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26
第二节 沟通模式与内容目标结合的教学活动设计 128
第五章 AP中文5C教学设计应用实例与分析 169
第一节 教学设计应用的分析与讨论 170
第二节 「向阳」单元教学实例 197
第六章 AP中文5C教学的成效与挑战 219
第一节 5C的教学成效 220
第二节 5C的教学挑战 246
第七章 AP中文5C教学价值与基本原则 259
第一节 5C融入沟通教学的价值 260
第二节 5C教学的基本原则 262
结语 267
参考文献 269
壹、中文部份 270
贰、英文部份 275
附录 283
附录一 AP中文写作评量表 284
附录二 「引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观察问卷 285
作者序
教育是我一生的志业,而华语文教学是我最深耕的领域。我是个在华语文教学界耕耘多年的资深园丁;旅居美国十年间,在取得硕士学位及美国小学教师证书后曾执教美国小学五年;回台后任教实中华语文教学近二十年。我的博士论文研究便是从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角度,检视华语文教学专业思维在 AP 中文沟通取向教学新趋势的冲击之下所迸出的火花与光采,并以自己的双语言、双文化人生历练以及建构教学理念为架构来分析、淬炼而完成。
人生历练
我的教学观深具「学生中心」与「建构学习论」色彩,认为教学应从学生切身世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实际价值与意义,才能引发持续深入探究的兴趣,而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学的目的应该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性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自己的学习,掌控自己的人生而自我实现;而这样的教育理念,则是在我长年的跨文化人生历练以及教学经验中型塑而成。
我毕业于台南师专以及成大外文系,于1978至1982的五年间执教于高雄市与台南市的三所国小,对传统的国语教学受过正统训练也有实际教学经验。1983年赴美习得犹他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并取得美国教师执照;1986到1991年间执教美国犹他州Challenger以及Redwood两所小学,担任包班制教师并兼导师,教授英、数、社会、自然、音乐、体育等课程;每天面对一班三十几位美国学生教学凡五年。五年中每当回顾记忆中当年在台湾教学时传统课室的肃穆氛围、严格管教以及灌输式教学,再看看美国课室气氛的热闹轻快、学生的活泼主动、发言踊跃、无惧于威权,便深切感受不同文化中教学理念与实践、学生本质与态度以及教学方式与学生表现的种种不同,这样的人生际遇与教学经验,养成我对多元文化的敏锐度与同理心,以及对双语教育的兴趣与基本认知。1993年回台,隔年起任教国立科学园区实验中学双语部,学生为归国学人与来台外籍专家学者的中小学年段子女,自此正式开始近二十年的华语文教学生涯。
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现传统以来重听、读、写而几乎不说的教学方式,对以中文作为第二甚至第三语言学习的学生而言,在养成实际沟通能力需求上缓不济急,常是难度高而成就低,因此挫折感萌生而学习动机低落;深感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第二语言学习的实用性需求。
基于这样的体认,我的教学理念首重引起并维持学习动机,以激发学生延续中文学习成为终身自我学习为目标。不只经常以提问与活动促进学生发言、交谈、表达,以小演说、小作文公开演练、讨论,目的都在于使口语、书面的沟通成为自然、必要且无可畏惧的事;而且经由採用报章时事与文章作为教材,让学习跟自身经验以及真实世界连结,而发现学习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学中文的兴趣得以延续,甚而成为华语文主动学习者。
2007年AP中文课程开设,所楬橥的基本理念包含「着重沟通练习、使用真实语言与文化实料、提高解决问题的语言能力、促进有意义的语言互动交流」等,恰恰契合我对华语文教学的个人信念;因此,为加强AP中文教学的知能,我在2007年参加了由 College Board 举办的「AP中文师资培训课程」研习,并通过认证而正式获得开设AP中文课程的资格;同时并在2008年成为AP中文测验阅卷合格教师(Approved AP Chinese Reader)。博士论文研究中,我以AP中文的「三种沟通模式」为架构,建构出自己的「AP中文沟通教学策略与单元模式」,希望提供一个能提高学习兴趣与成效并养成沟通表达能力的AP中文教学设计。
因为海外教学经验以及AP中文的研究与教学,自98学年度起有幸连续数年应邀担任教育部「赴海外任教华语教师行前培训研习会」、台湾师范大学「美国华裔学生之华语教学与师资培训」、「华语远距师资培训课程」以及「国科会全球侨校华语教学专业师资培训计画」等课程的讲师,得以与在职教师、师培学员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博士论文中所提出的「AP中文沟通教学策略与单元教学模式」便是授课时必然分享的教学与研究心得,希望能让华语文教师在尝试掌握AP中文精神时减少一些摸索与挫折。
抛砖引玉
「随着中国势力的崛起,世界开始拥抱中文」(Ramzy, 2006),华语文教学随国际形势快速改变而走向世界,而华语文学习热也因为AP中文课程及测验的推波助澜,在2007年之后进入另一波新的高峯。沟通取向的教学新趋势,将华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反思、探讨和创新的重要阶段;由于AP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考试方式及标准无可避免的影响了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姚道中,2008),在带来大好机遇和重大挑战(赵金铭,2007)的同时,其实也给传统华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中文教与学的新探索与新体验。
传统思维与创新趋势交集产生的瑰丽火花,亟需理论与实务的对话验证。就如同课程理论学者Kliebard曾经疾唿“Give me a for instance!”,值此中文将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国际通用语言」(lingua franca)之际,本书的出版,正是要尝试为华语文教学的AP中文5C世代提供一个具实务观点的「for instance」,希望华语文教师以及师资培育阶段的未来教师们能以这一套浅显易懂而又可以即时应用的教学策略与活动模式为引,而逐步发展出更精彩实用的AP中文5C教学策略与实践。全书共分七章,首先说明华语文教学走向沟通实用的现代趋势,并简介AP中文的基本理念与意涵,接着从实务观点提出AP中文5C教学策略、活动设计与单元教学基本模式,并以实例分析说明5C教学策略、活动与模式的实际教学应用,并依教学策略中的各教学活动顺序,针对5C教学策略的实施成效、所遭遇的挑战、因应方式与心得进行讨论,并分析教学价值,提出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本书的完成,首要感谢学生们的认真用心,他们的努力与学习表现是贯穿全书的精髓,也是我教学、研究的无比动力与助力;感谢甄晓兰老师和信世昌老师在论文研究及写作上细心的指导;信老师在百忙中仍应允拨冗写序,晓兰老师的温馨关怀与鼓励,我的先生 Joshua 多年来无怨无悔、始终如一的支持,以及新学林出版公司副总编辑林静妙小姐两年来无比耐心的等待与协助。
几年的教学与研究中,我深深体会5C融入教学能让华语文教学走出教室、走出学科,进入社区、进入生活,因比较而加深理解,因文化而彼此尊重,连结社会脉动与生命结合,而使学习产生更深一层的意义,以及永续学习的兴趣。对华语文学习者而言,5C融入教学是一个让所习得的语言更实用而融入生命与生活的契机,对华语文教师而言,虽然5C带来在教学思维和策略上突破与更新的挑战,但却也开拓新的思考、注入新的活力,使华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视野与愿景。
有一年的学期结束前几週,我在走廊上遇见一位家长,急切的抓着我的手,满心期待的问我下学年是否仍教同一年级;因为孩子读了当期校刊上我的班级参访向阳之行的文章,看到学生因为中文学习而进入偏乡社区与真实世界互动,所写作文中满溢的感动与对生命的正向积极回应,因此期待下学年有一回精彩的中文学习与生命体验。教学上的努力与探索能获得正面的回响总是令人欣慰;谨与华语文教师们共勉,期望在5C沟通教学策略设计与应用上能持续努力创新,为学生的学习描绘出一个充满对生命的感动与希望的蓝天!
李秀芬 谨志
于新竹科学园区实验中学
2013年7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