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本书是为应华系学生、初任华语教师以及对此领域有兴趣的朋友所写的。书中以四位应华系学生的实习故事为主轴,透过普遍的真实事件,带领读者身历其境,了解华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常见的困惑与难题。
此书的特色是在实境描述中纳入了辅导老师对事件的分析、教学的提醒以及经验的分享,以一步一脚印、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协助新手内化专业知识,掌握操作细节,建立合宜的工作态度。
作者简介
宋如瑜
学历: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博士。
现职:现任中国文化大学华语文教学硕士学位学程助理教授、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顾问暨培训师。曾任北京清华大学IUP第一任教务主任、中原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助理教授。
专长:各级华语教学、华语师资培育、华语教材编写、华语教学行动研究。
着作:《实践导向的华语文教育研究》、《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个案为基础的探索》、《华语文教学实务》、《多媒体华语教学》等书及合着教材数种。
获奖:2010年获中华民国教育学术团体木铎奖。
第一章 缘起 1
第二章 飞行札记 7一、前言 8
二、嗷嗷待哺 8
【点评2.1:华语教学这一行】 10
【点评2.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2
三、初试啼声 12
【点评2.3:换老师】 13
【点评2.4:师生恋】 15
【点评2.5:歌唱学中文】 16
【点评2.6:学生的回馈】 20
四、羽翼渐丰 20
【点评2.7:教师的语言调整】 22
【点评2.8:学生不是实验品】 25
【点评2.9:开好备课会议】 27
【点评2.10:调整情绪】 29
【点评2.11:专业态度】 31
【点评2.12:了解学生背景】 33
五、初次振翅 34
【点评2.13:准备教学】 36
六、翱翔天际 38
【点评2.14:面对课堂干扰】 40
【点评2.15:字体与拼音】 42
【点评2.16:动机哪里来?】 45
【点评2.17:善用多媒体】 47
【点评2.18:教学管理】 50
【点评2.19:再试一次】 54
七、飞行指南 56
八、结语 62
第三章 农人手札 63
一、前言 64
【点评3.1:教师的知识结构】 65
二、挥汗洒种 65
【点评3.2:第一天上课】 67
【点评3.3:小组教学】 70
【点评3.4:赘词】 71
【点评3.5:从新手迈向专家】 76
【点评3.6:声调教学】 79
【点评3.7:语言规范】 81
【点评3.8:课堂上的非目标语】 85
【点评3.9:教学录影分析】 87
三、去芜存菁 89
【点评3.10:机构性谈话】 92
【点评3.11:如何做补充教材】 94
【点评3.12:教师的穿着】 98
【点评3.13:稳定的情绪】 99
四、灌溉施肥 100
【点评3.14:一期一会】 101
【点评3.15:一堂课的时间分配】 105
五、欢喜收割:结语 107
第四章 航海日志 109
一、前言 110
二、收锚启程 110
【点评4.1:批改作业】 112
【点评4.2:准时下课】 115
三、初次掌舵 115
【点评4.3:大老师与小老师】 117
【点评4.4:别轻易拿学生做实验】 118
四、克服风浪 120
【点评4.5:降低情意关卡】 122
【点评4.6:时间管理】 124
五、遇见新大陆 126
【点评4.7:海外实习】 127
【点评4.8:跟对岸的同行合作】 129
【点评4.9:教学规划与教案编写】 134
【点评4.10:教学视导】 140
六、航海要诀 145
【点评4.11:原则与人情】 146
【点评4.12:解读中介语】 152
七、结语 154
第五章 开心农场 155
一、前言 156二、种子 156
【点评5.1:认清现实】 157
三、落地:初试身手 158
【点评5.2:一对一教学】 159
【点评5.3:目标语教学】 165
四、生根:步步为「营」 169
五、萌芽:依样画葫芦 173
【点评5.4:语言调整】 176
六、茁壮:勇闯「高丽」 179
【点评5.5:海外实习】 180
七、开花 183
【点评5.6:教学语言中的赘语】 185
【点评5.7:为什么用汉语拼音?】 187
八、结果 190
【点评5.8:语言教师的发问技巧】 193
九、有机肥料 197
【点评5.9:将心比心】 199
【点评5.10:观摩教学】 201
【点评5.11:「精讲多练」的意义】 203
【点评5.12:面对教学偏差】 207
【点评5.13:说中文与教中文】 211
【点评5.14:台湾的华语师资养成】 213
十、结语 215
参考文献 217
年初,挂上新月历,映入眼帘的是「2013」,我踏入华语教学领域转眼三十年了。
大学毕业那年,我误打误撞,进了设在台湾大学的IUP(Inter-University Program,俗称史丹福中心)教书,那份工作没有保险和退休金,连每个月的收入都不固定,但却带给我莫大的意义感。即使缺乏保障,我也没有转业之想,母亲说过:「女孩子的事业不重要,要做让自己快乐的工作。」
1996年,当我教了十几年华语、有了安定的生活,一种被淘空的感觉却出现了。此时,我已能轻松驾驭课堂,但许多看似成功的操作,凭的只是直觉,并不了解其所以然。我想寻找活水为自己解惑,先生说:「没问题,我养妳。」我放下了工作,回到学校念书。
1997年,我发现了新的兴趣——华语教学的师资培育,准备前往北京的清华大学工作,同时在实境中做行动研究。我内疚地跟七岁的儿子说明,他的回应是:「妈,只要妳快乐就好了。」此后,家里有了一位身兼母职的爸爸和一个独立的孩子。
十多个寒暑又一页一页翻过去了,父亲身体渐衰,我和妹妹因为偶尔得出国,于是约定——「让外出的人不要牵挂,留下来的人就扛起一切」;难题却总发生在我离乡背井、东奔西跑的时候,妹妹从无怨言。
2012年夏天,完成博士论文后,我两次出国培训,父亲竟三度进出加护病房。返回台湾,疲惫懊悔的我不想再碰华语教学,也清楚唯有暂时放下工作,才是对我和家人最好的选择。父亲住在唿吸病房的四个月里,我日日面对使用唿吸器维生的病患以及劳心劳力的医护人员,我不禁思索:「人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后来,悟出的答案是:意义与快乐。在生命的交界上,除了意义与快乐,什么都微不足道了。
离开在中坜服务多年的学校,最最放不下的,是那一届我没能带完实习的导生。我们的默契,建立在他们大一的首次导师时间,我讲了《好事成双——不结婚典礼》、《黑兔和白兔》的绘本,他们听得眼睛发亮,原来,人无论在什么年龄都喜欢听故事。没带完实习,一直耿耿于怀,很多想说的、该说的话没对他们说,为让自己安心,决定把来不及细说的种种写在这本书里,并且选择了他们喜欢的方式——讲故事。
这本书带着我重回华语教学,让我回顾自己的专业历程——从新手到老兵,从一线教师到师资培训者;我也重新检视了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人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坚持三十年,天时、地利与人和都不可或缺,而家人的支持、鼓励则是最大的动力。
这次写作,自己觉得很快乐;至于意义,则留待读者判断。
宋如瑜 2013年夏于关渡
对于《华语教学新手指南—实境点评》这本书,我有一个非常个人的期待。那就是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做什么”的书,更是一本“帮你思考”的书。我希望它能引导我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看待华语教学,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可能遇到的认知差异和思维模式。在课堂上,我常常感觉自己像是在“填鸭式”地传授知识,却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我渴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启发,让我能够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书中“实境点评”的理念,让我联想到作者是如何观察和分析真实的教学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培养敏锐的教学洞察力,学会如何从学生的表现中读懂他们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及时调整我的教学策略。如果书中还能探讨一些关于教学反思的技巧,那就更完美了,因为我相信,持续的反思是教师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评分读到《华语教学新手指南—实境点评》这个书名,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接地气”。我一直觉得,很多教学理论都像是空中楼阁,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遥不可及。我更需要的是那种能够直接指导我如何在真实的课堂上开展教学的书籍,尤其是针对新手教师来说,我们往往缺乏经验,需要一些具体、可模仿的范例。这本书的名字中“实境点评”四个字,让我感觉它会非常注重实际操作,并且会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课程、如何选择教材、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方法。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这样,我就能从他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差异的建议,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因为我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
评分翻开《华语教学新手指南—实境点评》这本书,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在其中找到解决课堂上那些“小麻烦”的灵感。作为一名新手华语教师,我常常会遇到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比如,学生对某个词语的发音总是掌握不好,无论我重复多少遍,他们就是记不住;又或者,课堂上突然有个学生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情绪低落,我该如何去安抚他,同时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还有,如何才能让那些比较害羞、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具体、生动的案例,作者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一样,分享他或她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并且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技巧。我尤其看重“点评”的部分,希望作者能分析为什么某些教学方法有效,而另一些方法则效果不佳,并通过这些点评,帮助我理解背后的教学原理。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教学建议,那将是锦上添花了。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华语教学新手指南—实境点评》,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许多关于教学的场景。我是一名刚踏上华语教学讲台的青年教师,面对一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语言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尤其是在课堂互动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开口,如何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同时又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都是我夜不能寐的问题。我渴望能有一本指南,能给我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站在我身边,在我遇到困境时,适时地指点迷津。这本书的名字里的“实境点评”这四个字,让我充满期待,仿佛能看到书里一个个真实的课堂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深入剖析。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估,以及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甚至想象,书中可能还会提供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技巧,因为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往往是理解他们学习难点和促进教学效果的关键。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教学路上的“及时雨”,帮助我少走弯路,更自信地面对我的教学工作。
评分拿到《华语教学新手指南—实境点评》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不是它的封面设计,而是它名字中“实境点评”这个概念。在我看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与真实的教学场景相结合,往往会显得空泛和难以落地。很多教学书籍,要么充斥着晦涩的理论术语,要么提供一些“万能”的模板,对于我们这些初入行的新手来说,却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作者是如何将理论巧妙地融入到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且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点评和反思。例如,在讲解一个语法点时,书中是否会呈现不同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以及教师应该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去纠正?在组织一项课堂活动时,书中是否会分析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应对策略?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应该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入解读。这样的“实境点评”,无疑能帮助我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教学逻辑,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仅仅模仿书本上的例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