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人生的过程是什么?个人在每个阶段的定位是什么?过往的年岁,在生命中展现了哪些风景?未来的日子,想在人生中画下哪些风景?这是本书──《打开文学门窗》,在「岁月身世」的层面中所要探讨的主要课题。冀从学生的生命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透过阅读文本与主题书写,回顾成长岁月中,家人关系重新检视、自我的追寻与认同、成长历程的跌宕起伏、青春岁月的梦想,从中思考如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如何走出创伤、迷惘,找到自我定位?在理想、友情与爱情的交错中,分辨浪漫与真实,调和理想与实际,思考生命的价值。这是即将迈入成年的大学生面对现实人生要学习的功课。
编着者简介
王靖婷
现任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东海大学中文所硕士,屡获教育部绩优通识教育课程奖励
林玫玲
现任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辅仁大学哲学系所博士,曾获台南文学奖报导文学优等
梁杏绢
现任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台南大学教育所博士候选人
冯晓馨
现任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
陈祐祯
现任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兼任教师
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生
上篇:家庭风景
第一章 爱与了解
一、樊雪春〈我看见我的女儿〉 05
二、黄小黛〈绿岛小夜曲〉 17
三、黄小黛〈添丁婶〉 23
四、向阳〈阿爹的饭包〉 27
第二章 天伦情变
一、廖辉英〈油蔴菜籽〉 33
二、张爱玲〈私语〉 61
第三章 舐犊情深
一、钟理和〈复活〉 81
二、侯文咏〈人子〉 95
三、李家同〈车票〉 113
四、黄春明〈国峻不回来吃饭〉 121
下篇:青春行板
第一章 时移事往
一、夏烈〈白门,再见!〉 129
二、吴念真〈遗书〉 143
三、吴念真〈茄子〉 163
第二章 浪漫情怀
一、庄馥华诗选 171
二、向阳四季诗选 177
三、余光中〈江湖上〉 185
第三章 挥别情伤
一、李黎〈故事〉 193
二、章缘《旧爱》节选 199
代序
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学的门窗
一般人提到对「国文课」的印象,常常停留在中学时代诵读古文、背题解作者,与文言字词的解读释义或修辞法上;为了应付升高中与大学的考试,为了便于出题与评分,不论师生都把学习国文的焦点,集中于语文知识与国学常识的认知上。诚如成功大学中文系张高评教授说的:「只有文字教育,没有文学教育。是当前国语文教学的缺失之一。」「文字教育」,虽然带领学生跨越了时空距离,读懂古人的篇章,却也在节数限制与字词框架中,綑绑了学生的思考、情感与创意。要如何设计国文课程,才能让学生的思考能力、情感与创意跳脱「文字教育」的框架呢?在国文课中,是否还有比语文知识、国学常识更重要的概念,亟需传达给学生的呢?
事实上,因为「国文」是大家从小接触、使用的语文,我们用「国文」阅读、思考、表达和沟通,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不离国文,因此,好的国文课程,其影响所及当不只是语文能力的训练,尚有感知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养成、文化内涵的融渗、诠释生命的能力。「国文课」不只是「文字教育」,也是「文学教育」,更是关注健全人格与人生发展的「人文教育」。
文学可以是一门生命之学,借着阅读、观照古往今来不同人生的际遇处境、喟叹感受,而对自身的生命情感有所启悟。从文章的诠释与赏析中,导引学生进入情境,并从情境摹拟与对应思考中,沉潜激越的情绪,积聚人生的智慧,建构生命的正面价值。当学生自我的人生和他人的生命历程互相观照唿应,在困顿茫然之际,也许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句话,陪同他们走过情感的死荫幽谷。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我们从「文学」与「生命」出发,并考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程度,配合教育部阅读书写推动与革新课程计画,教师群依上下学期国文课程授课所需,合编了一册大学国文教材,分别订名为:打开文学的门窗:岁月身世(上卷)、岛屿身世(下卷)。
上学期的教材文本,从「人与自己」,自我(人生)、个体的面向切入,课程主题多偏向情感经验的观照;以「岁月身世」为课程主题,主题下分两个单元子题:「家庭风景」与「青春行板」,前者刻画年少至青年时期与故乡、童年、家庭等成长记忆有关的人事印象;后者借文本观看不同世代的青春岁月,在理想、友情与爱情的交错中,分辨浪漫与真实,调和理想与实际,思考生命的价值。
「家庭风景」单元所选读的文本,包涵与人生年少时期相关的亲情、家族与故乡记忆。一种记忆自我历史与身分认同的重要方式,当创作者透过书写铭刻记忆之际,借由他们的笔端,读者也同时得以在其中找回自己。「青春行板」单元所选读的文本,涵括青春期到成年期会面对的种种人生经历,读书、考试、友情、爱情、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与挣扎。或是因年岁成长而迷惘失落,或是因惯看苦难而洞彻世情,或是因迭经爱情挫折而成长晓悟。
两大单元所挑选之名家名作,都从学生的生命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回顾成长岁月中,家人关系重新检视、自我的追寻与认同、成长历程的跌宕起伏、青春岁月的梦想,从中思考如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如何走出创伤、迷惘,找到自我定位?如何实现自我、挑战未来?这是即将迈入成年的大学生面对现实人生要学习的功课。
而在每篇文本的导读设计上,透过「作者介绍」让学生认识作者的人生故事、写作历程与作品特色;「问题引导」,一方面先唤醒学生的旧经验或与其原有概念做连结,一方面以问题引导学生预先阅读文章。「文本」部分,较长的篇章借着分段落章节,引导学生熟悉文章架构与写作逻辑。透过「赏析」分析段落大意、人物特色、表现方式、阐释主题、特殊写作手法及意象的呈现。最后借着「课后讨论」,营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情境,以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情境,利用同侪讨论或师生对话,分享彼此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辩论、相互碰撞,借此获得对文本内涵与单元主题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课后讨论的题目,包括:文本的主题诠释、或将文本与自身经验相连结。
这样的一本书,错落在各式各样、百家争鸣的大学国文选里,寄託了我们对文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理想,期望为技职校院的学生开启一扇窗户,看到文学世界的繁华多姿;给学生一对翅膀,让他们在文学的优美风景、语句的深邃意象、人生的精采想像中,自由遨翔。
最后,要感谢教育部「阅读书写推动与革新计划」的青睐与补助,借着参与这份计画,凝聚本校国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才能共同完成这本书的编写。
编者 谨识于中华医事科技大学
这次阅读经历,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过往灵魂的对话。我读到的一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于激烈的叙事,但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关于记忆的质感,却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笔触,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不失对生活的热爱。他仿佛能捕捉到那些最细微的情感波动,将它们放大,然后用一种极为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去回味某一个句子,去品味某个场景带给我的触动。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蕴藏着不平凡的力量;即使在时间的洪流中,那些真挚的情感也依然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明确的答案,但它却引导我去提出问题,去思考生命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它就像一位智者,用他的人生阅历,为我点亮了一盏通往内心深处的灯。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不曾想象的世界,触碰未曾经历的生命。最近读到一本让我颇为沉醉的书,虽然我在这里无法具体提及它的内容,但它的整体气质,那种带领读者穿越时光、感受岁月沧桑的笔触,实在令人难忘。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精心搭建起一处处可以驻足凝望的“门窗”,每一扇都对应着一段独特的人生风景。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某个泛黄的旧照片场景,耳边回响着久远的故事,眼前浮现的是那些鲜活而又遥远的脸庞。那种感觉,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一种氛围的营造,一种情绪的感染,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会那些藏在时间深处的喜怒哀乐。书中的某些段落,尤其是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时,那种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让我为之动容。仿佛作者能洞悉人心最隐秘的角落,将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用最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这种阅读体验,让我对文学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情感的共鸣,是灵魂的对话。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的一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的喜剧,也不是那种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惊悚,而是那种能让你在静默中,细细品味生命厚重感的作品。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坐在炉火旁,娓娓道来那些关于过往的片段。书中的叙述方式,总能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微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你在宏观的时代洪流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在其中挣扎、奋斗、爱恋、别离。我尤其欣赏它在描绘人物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夸张的渲染,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用平实却饱含深情的文字,勾勒出一个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你仿佛能闻到他们身上混合着汗水、泥土和泪水的气息,听到他们心底最深处的叹息和渴望。这种真实感,是很多作品难以企及的。读这本书,就像在翻阅一本尘封的相册,每一页都承载着一段时光的印记,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它让我对“岁月”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它并非只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沉淀下来的,无法复制的独特印记。
评分从一位读者的角度来看,我近期读到的一本著作,给我带来的感觉是极其独特的,它仿佛是一条缓缓流淌的长河,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映照着生命的轨迹。作者的叙事风格,不像现代小说那样追求快节奏和戏剧性冲突,而是更倾向于一种舒缓而富有哲思的铺陈。你会感觉到,每一个字句,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如同打磨玉石一般,呈现出一种温润而细腻的光泽。书中的人物,并非高大全的英雄,也不是完全的悲剧主角,他们更像是我们身边那些普通人,有着平凡的喜怒哀乐,有着各自的烦恼与坚持。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充满了同情与理解,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看到自己,看到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看到历史长河中无数个相似的灵魂。这种亲近感,让阅读的过程不再是旁观,而更像是一种灵魂的对话。它引导我去思考,在漫长的岁月中,究竟是什么在塑造着我们,又是什么让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依然能够保有自己的温度与光芒。
评分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与其说它是一部作品,不如说它是一场沉浸式的时光体验。它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温和而又深刻的渗透。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挥动手中的文字,将我们轻易地拉入了一个充满岁月痕迹的世界。我并没有被直接告知某些事件或道理,而是通过那些精心构建的场景、那些带有岁月印记的人物形象,以及那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淡的情感,慢慢地体悟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一扇古老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你,只是静静地观察,静静地感受。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尤其是在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时,那种不动声色的铺垫和回响,让我常常在掩卷之后,依然久久不能平息。它没有惊涛骇浪,却有着深邃的暗流,悄无声息地触动着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种阅读的收获,是那种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反刍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