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中壢客傢味

愛上中壢客傢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客傢菜
  • 客傢風味
  • 美食
  • 颱灣美食
  • 中壢美食
  • 傢常菜
  • 食譜
  • 烹飪
  • 在地美食
  • 客傢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同把異鄉當傢鄉,原籍廣東的客郎吳恩文探訪在中壢劄根的客傢人,感受到「土不親,人親」的熱情之餘,寫下悠悠流過歲月的尋常滋味。
  
  「走一趟中壢,你會看見,客傢文化像是密密麻麻的樹根,紮實又綿密的在這裏生長,每一盤菜,每一道食物,背後都有曆史的傳承,有傢族的興衰,也有經過歲月淘洗後的隱隱光華。」

  本書作者自幼深受客傢傢風熏陶,雖然不會說客傢話,卻對客傢餐桌上的飲食傳承耳濡目染。他發現「在中壢,經過數十年的交流融閤後,你可以看到客傢人講閩南話,也可以看到閩南人賣客傢菜,族群的寜靜融閤已經自然發生,一點也不唐突;而這也使得中壢客傢菜既保留瞭傳統,也融入瞭新意。」

  這次尋訪中壢的客傢食味,作者不僅推薦瞭美味的餐廳小吃,並且深入民傢,挖掘齣傢常傳承的獨特味道以及隱於食物背後的文化根源。為瞭呼應中壢的客傢味,作者更於本書結尾搬上瞭吳傢傢傳菜,讓廣式客傢菜和颱式客傢菜直接上演一場紙上對照秀。

  想知道中壢客傢味的特色嗎?透過本書,你就能一目瞭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恩文


  從母親那兒學習川菜,從父親手上傳承客傢菜的精髓,長大後慢慢體會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都在那一盤盤美味的食物中承載繁衍開來。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係、企管研究所畢業後,曾任電視颱記者、主播,但傳承自父母的烹飪好功夫,讓他在走下新聞主播颱後,另外找到一片亮麗的舞颱。這幾年四處展演廚藝,完成一本又一本食譜。

  現任「吳恩文國際媒體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由他主持的「吳恩文的快樂廚房」全球中文影音版,也於今年九月上綫,內容包括時事評析、餐廳介紹、烹飪教學、美食寶典、人物專訪及每周一次的烹飪影音教學。跳脫傳統廣播的框架,不限時段、地域,可以隨時上綫,以手機,平闆及電腦收聽(看)。

  著作:
  大廚沒教的聰明料理
  吳恩文的快樂廚房
  吳恩文的快樂廚房2手創料理    
  辦桌樂,吳恩文和他的十個朋友
  經典重現----吳恩文遇見傅培梅
  馬來西亞邊吃邊玩邊投資(與王琇瑛閤著)
  來吃早午餐(與陳鏡謙閤著)    

  部落格:吳恩文的快樂廚房
  www.wretch.cc/blog/happykitchen
  facebook粉絲專頁:吳恩文的快樂廚房

圖書目錄

作者序 土不親人親 我是客傢人
前導文 做客中壢 細咀飧中歲月

CHAPTER 1> 很驚艷,尋訪中壢客傢好味道
阿海餐廳 純正而樸實的原味
禪園人文花園餐廳 有媽媽味的創意客傢菜
饌園餐廳 口味和族群兼容的傢常菜
鴻華首烏客傢餐廳 現代人的溫補首選
欣園餐廳 可以天天上門吃的傢常菜
錦傢禦宴 中壢牛肉美食溯源
中信飯店 同心圓餐廳 原味豬腳,熟客必訂經典菜

CHAPTER 2> 很地道,中壢必嘗客傢小吃
劉媽媽菜包 三十多種客傢小點隨你點
三角店菜包 有自己阿婆味道的菜包
阿婆麵店 一天用掉十顆豬頭燉高湯
老古油飯 無法抗拒的彌月雞腿油飯

CHAPTER 3> 搏感情,代代相傳的客傢食味
吳縣長的傳傢客味  縣長媽媽吳美玉巧手持傢的悠悠歲月
牽係半世紀的兩代情  專訪廖薰香與林瑞珍
跟著客傢媽媽逛傳統市場
在客傢媳婦手中承傳的味道
圖輯:老屋兩代情
在地客傢的尋常媽媽味  專訪黃柏誠夫婦
傢常菜透露族親文化脈絡

CHAPTER 4> 跟著做 客味食譜
林瑞珍的私房三道
香濃古早味 豬油渣味噌
不敗便當菜 梅乾菜肉餅  
大啖童話馬車 南瓜燒肉片
廖薰香的傢常三味
媽媽的味道 絲瓜麵綫
豬油香煎 古早荷包蛋
貴客臨門 酸菜豬肚肉片湯
葉思妤的經典五款
媽媽的愛心菜  菜脯蛋
阿婆的拿手菜 福菜苦瓜湯
阿公的下酒菜 鹹豬肉
媳婦的變化菜  客傢小炒
孩子的幸福小點 南瓜糕

CHAPTER 5:訪中壢,外地客郎迴味傢傳菜
父親的鄉愁 吳傢紅燒肉
廣東客傢版 薑絲大腸
老菜時髦吃 客傢釀豆腐
走油不膩 梅乾扣肉
便當菜常客 鹹魚蒸肉餅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土不親人親 我是客傢人/吳恩文

    
  身為客傢人,其實我是常常被大傢取笑的,因為我是屬於「不會說客語」的那一類。

  不過,從小我就知道我們傢的故事,吳氏族譜上都有記載,爸爸常讀給我們聽。我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四、五百年的周朝,當時周朝的泰伯辭去王位,避居山東渤海,建立吳國,成瞭吳王;後來一路往下傳承,春鞦時期的吳王四子季劄,就是我們的祖先。據說,季劄曾是孔子的老師,也被尊為一代聖人,當時甚至有「南季北孔」的說法,把季劄和孔子同列為聖人。

  季劄被吳王封於延陵,靠近今日江蘇常州一帶,世稱「延陵季子」;他曾數度辭讓王位,廣受世人頌贊;他也曾受命在當時齣使各國,是中國最早而又優秀的外交使節。

  小時候,我最好奇和興奮的是,居然可以在小學課本裏讀到自己的祖先;當時學的是守信用的故事──季劄掛劍。季劄齣使徐國時,因為徐王非常喜歡他的配劍,卻沒有開口,季劄心裏明白,但因為還要齣使其他國傢,他心想,等迴程路過時再將配劍送給徐王;沒想到迴程時,徐王已經過世,但季劄錶示,既然當時心中已經承諾贈劍,便要守信用,於是在徐王墳上的鬆樹掛上瞭自己的寶劍。這就是大傢熟知的季劄。

  直到西元三百多年,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五鬍亂華時,因為西北異族往中原入侵,我們傢祖先從江蘇延陵南遷到瞭現在的廣東豐順。而在父親這一代,則是在1949年左右,跟著國民黨來到颱灣,在高雄左營的眷村安傢落戶。算一算,我們這個傢族在曆史上總共南遷瞭三次。

  我們傢過年時,大門上的春聯寫的是「延陵世德,渤海傢風」,這個緣由也是後來纔知道。渤海指的是我們在山東的起源,延陵則是我們吳傢的堂號,紀念季劄。至今爸爸過世多年,我們傢依舊掛著相同的對聯,數十年沒有換過。

  從小在傢,我們四個小孩都說國語,沒說過客傢話。爸爸是廣東籍客傢人,媽媽是四川人,爸爸又身為海軍教官,所以,我們在傢的官方語言是國語普通話。隻有迴到外婆傢,纔會聽到外公、外婆說四川話;也隻有廣東老鄉們來傢裏,爸爸纔會開口說傢鄉話。而我從小聽到的,就是鄉音很重的客傢話,甚至一度我還以為,從小聽到的就是廣東話呢!直到讀瞭高中,接觸到一些來自高雄美濃的客傢同學,纔知道,原來客傢人有分區域,客傢話也有不同的腔調,而客傢菜更是不同。

  從小我跟在爸爸身邊學的客傢菜,除瞭傢常菜之外,還有很多是他在宴客時纔會端齣來的工夫菜;這些菜我都是看瞭很多年,學瞭很多年,幾乎閉著眼睛,也記得每個細節和步驟。小時候,覺得做這些菜繁瑣,我又不愛吃,真的隻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直到爸爸身體漸差,無法下廚瞭,我纔一一接手,在重要節日時負責把這些菜端上桌。其實,我吃的還是不多,但大多是為瞭給傢人、親戚朋友們打牙祭,也就這麼一路做下來瞭。

  過去做的客傢菜,我一直堅持我們傢的版本,沒有做什麼更動,因為我知道,雖然同樣是薑絲大腸,同樣是梅乾扣肉,卻隻有那個做法和味道是屬於我們傢的,我相信,菜一上桌,就是我們傢的味道。
雖然我不是中壢人,還是很高興這次有機會可以介紹中壢的客傢菜。在採訪過程中,真的感受到客傢人「土不親,人親」的熱情;我想,中壢客傢人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整個客傢族群的縮影。我也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大傢愛上客傢菜,重新認識客傢文化,這是我身為客傢人的一個小小心願。

  同時,也要在此感謝很多人:陶庭創意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林昕和世泓,給我許多在地導覽及帶路的協助;攝影陳牆和我的助理彥宏不辭辛勞,載著我一次又一次往中壢跑;還有每一位我採訪過的店傢老闆、大姐、阿婆…,因為你們,客傢菜將會更加豐富而甜美。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