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1
本书试着将iVoter网站的建置背景、过程及目前结果,做一整理介绍及分析。第一章主要是从理论角度出发,说明资讯对民主公民做选择的重要性。第二章介绍所谓「VAA」(Voting Advice Applications)在各国的建置情形。第三章则是iVoter本身从虚无到实体的志记。第四章是iVoter会员图像的素描。第五章有点叛经离道,但尝试与庶民对话;检视的是这些会员的出生星座和他们投票意愿及行动的关联。第六章回到学术轨道,相当认真的检视网路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并综合归纳又创新的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概念:网路是政治边陲者的动员工具。第七章则希望确认iVoter这样的投票谘询平台,所提供第八届立委候选人关于21议题的立场资讯,究竟对投票有无助益?最后一章则对iVoter网站的未来发展,做简单的勾勒。
作者简介
廖达琪
现职: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最高学历: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校区政治学博士
林继文
现职: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最高学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
洪永泰
现职: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暨研究所教授
最高学历: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校区生物统计学博士
林福仁
现职:国立清华大学服务科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最高学历: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企管系资管博士
刘正山
现职: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
最高学历:美国堪萨斯大学政治学博士
陈柏宇
现职: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最高学历: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博士
王宏恩
最高学历:美国杜克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
李承训
最高学历: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陈丽璇
现职:基隆港务分公司资讯处助理管理师
最高学历:国立中央大学资讯管理系学士
第一章 民主对公民的期待
第二章 选民投票谘询平台的各国案例
第三章 iVoter的构想及建置
第四章 iVoter会员素描
第五章 iVoter星座与政治参与
第六章 网路:政治边陲者的动员工具─从iVoter参与者特质反思网路政治参与相关理论
第七章 iVoter资讯的效用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
民主理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期待
2012年台湾刚结束第十三任总统与第八届立委选举,此次选举过程各政党与选民所展现的民主精神深受国外媒体以及中国大陆人民的赞扬。 台湾民主化系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落实,历程虽然短暂,但台湾民众至今对于自己作为民主社会的一个「自由人」之身分应是少有怀疑。然而,身为公民的我们是否真的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落实了民主?对此,相信许多人仍然认为台湾尚有进步的空间。
作主」,身为一个自由人的公民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政治。政治学者可能更期待选民必须拥有关于政府、政策和议员作为的相关资讯,才能够有效判断政治人物的言行并对其课责。审议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学者如John Dryzek、James Fishkin等人即强调公民参与可弥补代议政治少数人议政的缺陷,透过「麦迪逊回馈循环圈」(Madisonian Feedback Cycle),让选民与政治菁英之间有良好的联系,并促使选民成为有知识的投票者。所谓麦迪逊回馈循环圈是一个包含「代表」(the representative)以及「被代表者」(the represented)的审议过程,即选民在输入端提供现阶段公共政策议题立场,而政治菁英则对选民解释其决策并试图寻求支持, 并且运用选民意见以及其知识与判断,审议议题并且进行决策。
为了使麦迪逊回馈循环圈运作顺畅,理想上,选民必须具备了解公共议题以及候选人政见立场的能力,而候选人亦必须提供选民足够的资讯,在充分与选民沟通自我理念,并了解选民多元意见与需求后提出政见,并在当选后加以落实。实际上,以台湾的情况为例,政党或候选人的政见会刊载在选举公报、候选人的竞选文宣,或是政党党纲上。这些竞选承诺的性质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举凡口号、建设、环境、福利、教育、外交政策或警政治安等,都有可能成为政党和候选人的公开主张。而这些公开性的宣示,理论上已和选民形成某种契约关系,因此选民应有权利予以追究。
网路民主:台湾iVoter投票谘询网站建置纪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网路民主:台湾iVoter投票谘询网站建置纪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