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輕鬆的語言、清楚的說明、豐富而有趣的舉例,及各種釐清觀念、激發思考的練習與問題討論,引導讀者一步步掌握研究的工具,進入研究的慎思天地,是難得一件的研究入門書。全書共25章。先介紹研究的基本要求(研究問題、研究倫理、文獻蒐集),繼而介紹做研究不可缺少的概念(各種信度與效度、測量工具,及研究所需的基本統計概念)。而後各以一章介紹一種研究法(包括質的與量的方法)。最後三章再介紹混閤方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及如何撰寫研究計畫與研究報告;進一步展示各種研究方法可以如何被靈活應用,以符閤實際需要。本書比第一版多瞭兩章:從大緻的內容上而言,主要是加強質性研究法的介紹;而從實質的內容看來,本書則比第一版更為紮實而具條理。書中所介紹的「知識」雖令人「聽」而生畏,但本書作者卻讓這些「知識」變得有趣近人,成為研究思考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Jack R. Fraenkel
Fraenkel目前是舊金山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際整閤研究中心的教授,曾任該校教育學院研究與發展中心的主任。他在史丹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已教授研究方法學方麵的課程逾三十年。1997年時,由於撰寫社會科學研究與社會科學方麵的文章而獲得James A. Michener寫作奬。他目前主要在協助同僚及學生産生與發展他們的研究,並提供這方麵的諮詢。
Norman E. Wallen
Wallen是舊金山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際整閤研究中心的榮譽教授,他自 1966年起至 1992 年在該校任教。Wallen教授有豐富的研究經驗。他在雪城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教瞭許多年碩士班和博士班的統計與研究設計方麵的課程。他也擔任過亞利桑那州富拉格斯達夫市(Flagstaff, AZ)的市議員,也是 Sierra Club 大峽榖分會的執行委員。
Helen H. Hyun
Hyun目前是舊金山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際整閤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她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在舊金山州立大學與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教授碩博士班的研究設計與方法課程。她的教學與研究興趣包括高等教育政策、混閤方法研究法,及教育的各項平等議題。
譯者簡介
楊孟麗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英語係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與博士,主修研究方法,副修教育測量
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副研究員
經曆:國、高中英語教師及大專應用英語係與教育學程教師
謝水南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現任:南颱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講座教授
經曆:颱灣省中等學校、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國立颱中教育大學教務長、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
PART 1教育研究法導論
Chapter 1教育研究的性質
PART 2教育研究法的基礎
Chapter 2研究問題
Chapter 3尋找與探討文獻
Chapter 4倫理與研究
Chapter 5變項與假設
Chapter 6抽樣
Chapter 7工具的使用
Chapter 8效度與信度
Chapter 9內部效度
PART 3資料分析
Chapter 10敘述統計
Chapter 11推論統計
Chapter12善用統計法
PART 4量化研究方法論
Chapter 13實驗研究法
Chapter 14單一對象研究法
Chapter 15相關性研究法
Chapter 16因果比較研究法
Chapter 17調查研究法
PART 5質性研究法導論
Chapter 18質性研究的性質
Chapter 19觀察與訪談
Chapter 20內容分析
PART 6質性研究方法論
Chapter 21民族誌研究法
Chapter 22曆史研究法
PART 7混閤方法研究
Chapter 23混閤方法研究法
PART 8實務者做的研究
Chapter 24行動研究
PART 9準備研究計畫與報告
Chapter 25準備研究計畫與報告
附錄A亂數錶
附錄B常態麯綫錶
附錄C卡方分布
附錄D利用Microsoft Excel
名詞解釋
譯者序
近年來國內大學的研究所快速擴增,研究方法論成為研究生必要的參考書籍。有關教育研究法的著作或譯著雖然不少,但多數流於各種研究法的理論性介紹,很少具有實際案例的示範,因此研究生修習過教育研究法後,仍需多方請教纔能建構一份研究設計,進而一路自行摸索,纔能完成一篇學位論文。
本書每一章節都用瞭許多生動活潑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及研究思考的過程,既生動有趣,也幫助讀者漸漸形成思考判斷與做研究的能力。每一個章節也都有各種類型的問題練習,讓讀者有機會更熟悉新介紹的概念或進一步思考新的議題。
譯者自己尤其喜愛作者為每一章所設計的研究練習;讀者可以選定一個假想的研究題目,依循著每一章的進步,漸次思考自己的「研究」該如何進行。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選定兩個假想的研究題目,然後按照每一章的進步進行研究策劃。一個作為每一章的作業,要求學生按照進度交迴,加以批改指導;另一個則要求學生於期末匯整成一篇類似「研究計畫」的報告,而老師在作業部分所給的批評建議,恰可讓學生實際活用於期末報告部分。譯者之一在美國念研究所時,Steve Yelon 教授即是採取這個方法教授「教學設計」,覺得受益良多。
此外,第二版雖然不再附已齣版論文及其評論,但讓學生觀察實際論文的架構與優缺點,可快速讓他們理解論文的架構及寫作應有的思考。教師似也可比照Yelon教授的方式,為每一種研究法找兩篇論文(中英文不拘),一篇由教師帶領評論,另一篇由學生評論。
雖然每一種研究法及統計法都非一兩章的篇幅可以完整詳細地介紹,但是本書對於所謂「研究」本身有很好的觀念建構,而每一個研究法主要的概念也有清楚的說明。綜閤而言,本書是優良的研究領域入門書。
楊孟麗、謝水南 謹識
我最近對教育研究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教學反思和課程改進方麵。《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二版)》這本書,從書名上看,感覺會非常實用,而且“第二版”意味著可能已經經過瞭市場的檢驗和內容的更新,這讓我更加期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更係統、更科學地去理解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曾嘗試過一些零散的文獻閱讀,但總覺得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和方法論的指導。這本書的“研究設計實務”部分,正是我急需的。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科學地界定研究問題,如何設計齣能夠有效收集信息的工具,比如問捲、訪談提綱的設計,以及如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從而得齣有意義的結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將這些研究方法應用到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例如,如何通過研究來評估某種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或者如何通過研究來瞭解學生在某個知識點上的學習睏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實例,展示不同研究設計的具體應用場景,讓我能夠舉一反三,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指導。
评分《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二版)》這本書,乍聽之下,可能會讓人覺得它是一本偏嚮學術理論的書籍。然而,我更看重的是它“研究設計實務”的落地性。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綫工作的老師,我常常會遇到一些教學上的睏惑,或者對某些教育現象産生好奇,但往往缺乏係統的方法去探究和解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幫助我將這些疑問轉化為可研究的問題,並設計齣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我特彆關心它是否會詳細講解如何從宏觀的教育理念齣發,逐步細化到具體的研究問題,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研究方法來迴答這些問題。例如,如果我想瞭解某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動力的影響,我應該如何設計一個研究來驗證這一點?是進行一項實證研究,還是需要結閤定性訪談來深入瞭解學生的主觀感受?這本書會否提供不同研究設計的比較和選擇指南?我更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實際操作的建議,比如如何撰寫研究計劃書,如何進行文獻檢索,以及在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以及應對策略。如果這本書能夠像一本操作手冊一樣,指導我完成從“有想法”到“有結果”的完整過程,那將非常有價值。
评分坦白說,我過去對於“研究方法”這個詞,總是帶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二版)》這個書名,初看之下,會讓人覺得是不是需要很高的學術門檻纔能閱讀。我並非學術界人士,平日裏的工作更多是與學生、傢長以及教學現場打交道。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越來越感覺到,沒有紮實的研究基礎,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也很難有效地改進教學實踐。我一直覺得,很多教育上的創新和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的研究作為支撐。所以,我這次選擇這本書,更多是抱著一種“學習新技能”的心態。我希望它能以一種相對易懂、貼近實際的方式,來講解教育研究法的核心內容。我尤其關注“研究設計”這個環節,因為在我看來,一個好的研究設計,是整個研究成功的基石。這本書會不會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如何區分不同的研究範式,如何構建研究框架?會不會有詳細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類型的研究設計是如何被應用於實際的教育問題中的?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書中充斥著過多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統計方法,我可能會望而卻步。我期望的是,它能在理論的深度和實踐的可操作性之間找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讓我能夠理解並運用書中的知識,為我的教育工作帶來一些實質性的幫助。
评分第一眼看到《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二版)》這個書名,我腦子裏立刻閃過幾個念頭。教育研究法,光聽起來就覺得有點硬,而且“研究設計實務”更是強調瞭操作性,這讓我有點期待,又有點小忐忑。我本身不是科班齣身,之前在工作中零星接觸過一些研究,但總覺得摸不著門道,很多報告寫齣來總覺得不夠紮實,理論和實踐之間好像隔著一層霧。所以,我尤其關心這本書的“實務”部分,到底能不能教我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怎麼從一個模糊的想法,一步步走到一個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的研究設計?比如說,如何確定研究問題?這是一個最關鍵也最睏難的起點。我常常覺得,問題沒找對,後麵做的再多也是徒勞。還有,如何選擇適閤的研究方法?是定性還是定量?訪談、問捲、實驗?這其中的門道實在太多瞭,不同的方法適閤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選擇錯瞭,不僅浪費時間,結果也可能南轅北轍。這本書會不會在這些基礎性的、但又是最容易卡住人的地方,給齣清晰的指導和案例呢?我特彆希望它能有那種“手把手教學”的感覺,讓我看到彆人是怎麼一步步完成研究設計的,從選題、文獻迴顧,到研究工具的開發,再到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初步構想。這對我來說,纔是最有價值的。
评分這次拿到《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二版)》,我第一印象是它的內容深度。作為一個在教育領域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研究的重要性,但往往因為缺乏係統的訓練,在實際操作中感到力不從心。市麵上關於研究方法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淺顯,很難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我比較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平衡,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能深入到研究設計的具體操作層麵。特彆是“研究設計實務”這個副標題,讓我覺得這本書會更側重於“如何做”,而不是“為什麼要做”。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需要的是可以立即應用到工作中的知識和技能。我好奇它會如何闡述不同研究設計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該如何選擇最閤適的設計。例如,在進行因果關係研究時,實驗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在教育場景中實施一個有效的實驗?如何控製無關變量?這些都是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同樣,對於描述性研究或探索性研究,如何纔能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步驟、錶格或者檢查清單,幫助我們係統地思考和規劃研究?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一步步引導我,讓我能獨立完成一個高質量的研究設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