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轻松的语言、清楚的说明、丰富而有趣的举例,及各种釐清观念、激发思考的练习与问题讨论,引导读者一步步掌握研究的工具,进入研究的慎思天地,是难得一件的研究入门书。全书共25章。先介绍研究的基本要求(研究问题、研究伦理、文献蒐集),继而介绍做研究不可缺少的概念(各种信度与效度、测量工具,及研究所需的基本统计概念)。而后各以一章介绍一种研究法(包括质的与量的方法)。最后三章再介绍混合方法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及如何撰写研究计画与研究报告;进一步展示各种研究方法可以如何被灵活应用,以符合实际需要。本书比第一版多了两章:从大致的内容上而言,主要是加强质性研究法的介绍;而从实质的内容看来,本书则比第一版更为扎实而具条理。书中所介绍的「知识」虽令人「听」而生畏,但本书作者却让这些「知识」变得有趣近人,成为研究思考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Jack R. Fraenkel
Fraenkel目前是旧金山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际整合研究中心的教授,曾任该校教育学院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主任。他在史丹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已教授研究方法学方面的课程逾三十年。1997年时,由于撰写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而获得James A. Michener写作奖。他目前主要在协助同僚及学生产生与发展他们的研究,并提供这方面的谘询。
Norman E. Wallen
Wallen是旧金山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际整合研究中心的荣誉教授,他自 1966年起至 1992 年在该校任教。Wallen教授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他在雪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教了许多年硕士班和博士班的统计与研究设计方面的课程。他也担任过亚利桑那州富拉格斯达夫市(Flagstaff, AZ)的市议员,也是 Sierra Club 大崃谷分会的执行委员。
Helen H. Hyun
Hyun目前是旧金山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际整合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她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在旧金山州立大学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授硕博士班的研究设计与方法课程。她的教学与研究兴趣包括高等教育政策、混合方法研究法,及教育的各项平等议题。
译者简介
杨孟丽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与博士,主修研究方法,副修教育测量
现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调查研究专题中心副研究员
经历:国、高中英语教师及大专应用英语系与教育学程教师
谢水南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任:南台科技大学师资培育中心讲座教授
经历:台湾省中等学校、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主任、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教务长、高雄市立空中大学校长
PART 1教育研究法导论
Chapter 1教育研究的性质
PART 2教育研究法的基础
Chapter 2研究问题
Chapter 3寻找与探讨文献
Chapter 4伦理与研究
Chapter 5变项与假设
Chapter 6抽样
Chapter 7工具的使用
Chapter 8效度与信度
Chapter 9内部效度
PART 3资料分析
Chapter 10叙述统计
Chapter 11推论统计
Chapter12善用统计法
PART 4量化研究方法论
Chapter 13实验研究法
Chapter 14单一对象研究法
Chapter 15相关性研究法
Chapter 16因果比较研究法
Chapter 17调查研究法
PART 5质性研究法导论
Chapter 18质性研究的性质
Chapter 19观察与访谈
Chapter 20内容分析
PART 6质性研究方法论
Chapter 21民族志研究法
Chapter 22历史研究法
PART 7混合方法研究
Chapter 23混合方法研究法
PART 8实务者做的研究
Chapter 24行动研究
PART 9准备研究计画与报告
Chapter 25准备研究计画与报告
附录A乱数表
附录B常态曲线表
附录C卡方分布
附录D利用Microsoft Excel
名词解释
译者序
近年来国内大学的研究所快速扩增,研究方法论成为研究生必要的参考书籍。有关教育研究法的着作或译着虽然不少,但多数流于各种研究法的理论性介绍,很少具有实际案例的示范,因此研究生修习过教育研究法后,仍需多方请教才能建构一份研究设计,进而一路自行摸索,才能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本书每一章节都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及研究思考的过程,既生动有趣,也帮助读者渐渐形成思考判断与做研究的能力。每一个章节也都有各种类型的问题练习,让读者有机会更熟悉新介绍的概念或进一步思考新的议题。
译者自己尤其喜爱作者为每一章所设计的研究练习;读者可以选定一个假想的研究题目,依循着每一章的进步,渐次思考自己的「研究」该如何进行。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选定两个假想的研究题目,然后按照每一章的进步进行研究策划。一个作为每一章的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进度交回,加以批改指导;另一个则要求学生于期末汇整成一篇类似「研究计画」的报告,而老师在作业部分所给的批评建议,恰可让学生实际活用于期末报告部分。译者之一在美国念研究所时,Steve Yelon 教授即是採取这个方法教授「教学设计」,觉得受益良多。
此外,第二版虽然不再附已出版论文及其评论,但让学生观察实际论文的架构与优缺点,可快速让他们理解论文的架构及写作应有的思考。教师似也可比照Yelon教授的方式,为每一种研究法找两篇论文(中英文不拘),一篇由教师带领评论,另一篇由学生评论。
虽然每一种研究法及统计法都非一两章的篇幅可以完整详细地介绍,但是本书对于所谓「研究」本身有很好的观念建构,而每一个研究法主要的概念也有清楚的说明。综合而言,本书是优良的研究领域入门书。
杨孟丽、谢水南 谨识
《教育研究法:研究设计实务(第二版)》这本书,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它是一本偏向学术理论的书籍。然而,我更看重的是它“研究设计实务”的落地性。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教学上的困惑,或者对某些教育现象产生好奇,但往往缺乏系统的方法去探究和解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帮助我将这些疑问转化为可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我特别关心它是否会详细讲解如何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出发,逐步细化到具体的研究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例如,如果我想了解某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我应该如何设计一个研究来验证这一点?是进行一项实证研究,还是需要结合定性访谈来深入了解学生的主观感受?这本书会否提供不同研究设计的比较和选择指南?我更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实际操作的建议,比如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如何进行文献检索,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如果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操作手册一样,指导我完成从“有想法”到“有结果”的完整过程,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这次拿到《教育研究法:研究设计实务(第二版)》,我第一印象是它的内容深度。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研究的重要性,但往往因为缺乏系统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市面上关于研究方法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我比较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平衡,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深入到研究设计的具体操作层面。特别是“研究设计实务”这个副标题,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更侧重于“如何做”,而不是“为什么要做”。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需要的是可以立即应用到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我好奇它会如何阐述不同研究设计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设计。例如,在进行因果关系研究时,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在教育场景中实施一个有效的实验?如何控制无关变量?这些都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同样,对于描述性研究或探索性研究,如何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步骤、表格或者检查清单,帮助我们系统地思考和规划研究?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引导我,让我能独立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研究设计。
评分我最近对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教学反思和课程改进方面。《教育研究法:研究设计实务(第二版)》这本书,从书名上看,感觉会非常实用,而且“第二版”意味着可能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更新,这让我更加期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系统、更科学地去理解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曾尝试过一些零散的文献阅读,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本书的“研究设计实务”部分,正是我急需的。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科学地界定研究问题,如何设计出能够有效收集信息的工具,比如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以及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将这些研究方法应用到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例如,如何通过研究来评估某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或者如何通过研究来了解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的学习困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实例,展示不同研究设计的具体应用场景,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指导。
评分第一眼看到《教育研究法:研究设计实务(第二版)》这个书名,我脑子里立刻闪过几个念头。教育研究法,光听起来就觉得有点硬,而且“研究设计实务”更是强调了操作性,这让我有点期待,又有点小忐忑。我本身不是科班出身,之前在工作中零星接触过一些研究,但总觉得摸不着门道,很多报告写出来总觉得不够扎实,理论和实践之间好像隔着一层雾。所以,我尤其关心这本书的“实务”部分,到底能不能教我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怎么从一个模糊的想法,一步步走到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研究设计?比如说,如何确定研究问题?这是一个最关键也最困难的起点。我常常觉得,问题没找对,后面做的再多也是徒劳。还有,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是定性还是定量?访谈、问卷、实验?这其中的门道实在太多了,不同的方法适合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选择错了,不仅浪费时间,结果也可能南辕北辙。这本书会不会在这些基础性的、但又是最容易卡住人的地方,给出清晰的指导和案例呢?我特别希望它能有那种“手把手教学”的感觉,让我看到别人是怎么一步步完成研究设计的,从选题、文献回顾,到研究工具的开发,再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初步构想。这对我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对于“研究方法”这个词,总是带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教育研究法:研究设计实务(第二版)》这个书名,初看之下,会让人觉得是不是需要很高的学术门槛才能阅读。我并非学术界人士,平日里的工作更多是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学现场打交道。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没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很难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我一直觉得,很多教育上的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研究作为支撑。所以,我这次选择这本书,更多是抱着一种“学习新技能”的心态。我希望它能以一种相对易懂、贴近实际的方式,来讲解教育研究法的核心内容。我尤其关注“研究设计”这个环节,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成功的基石。这本书会不会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如何区分不同的研究范式,如何构建研究框架?会不会有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是如何被应用于实际的教育问题中的?我比较担心的是,如果书中充斥着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统计方法,我可能会望而却步。我期望的是,它能在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让我能够理解并运用书中的知识,为我的教育工作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