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知道,世上没有让人起死回生的魔法,
却有让我们与死者放心道别的魔法。」
─伦敦靴子一号二号 田村淳
【日本媒体争相报导】
「人们在身陷悲伤,或者面对悲伤中的人时往往不知所措,本书将告诉读者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同时阐述了『思念亲人』这个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朝日新闻中文网
「往生者以完好的状态回来,才能在生者的记忆中走向新的人生。我(佐佐凉子)看着他们努力工作的样子,更加深我非要完成这本书的信念。」──BOOK asahi.com
一间只有6名员工,像家族企业般的小公司,
「做别人不敢做的,看别人不敢看的」正是他们的工作。
默默无名的一群人,安静隐身在媒体上的国际重大事件背后,
他们化身为天使,带领「灵魂」回家……
家属的爱,超越国境!
我们运送的不只是遗体而已,
我们的使命是把「灵魂」送往家人身边……
深夜的羽田机场国际货运站,尔赫斯国际有限公司的社长木村利惠身穿工作用的短外套,快步走向载有遗体的殡葬车。白天时堆高机与货车川流不息的货运站,到了夜晚却只有少数几个角落亮起微晕灯光,寂静不见人影。
由海外运回的遗体因高空气压的关系,百分之九十都会发生体液流出的现象。因此,遗体需在殡葬车内进行适当处理后,才会送还给家属。利惠踏进殡葬车,有位社员早已在灵柩旁待命。
解开捆绑在灵柩外的绳索、打开上盖,棺木中还封上一面铁板,因此还要以专用工具将螺丝一根一根卸下。打开铁板的瞬间最令人紧张,棺木中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在打开来确认前都难以预测。有时呈现的样貌可能远远超乎想像之外……
身在异乡的我
跨越国境,只想再见你一面……
属于亡者的一趟天使航运,现在启航!
尔赫斯国际,是日本第一的遗体送还公司。
据统计,1年在海外死亡的日人约400~600 人,而他们每年约运送200~250 具大体回日本。
这群背后英雄,做的不只是一句简单的「节哀顺变」,而是帮助遗族「彻底释放悲伤」。
他们抚慰死者的「魂」更安慰生者的「心」!
本书特色
1. 主题独特,让人一窥这神祕行业背后的面纱。
2. 文字朴实却充满力量,忠实传达生者的悲伤和感谢、死者想回家的心。
3. 真人真事,读来让人重视生命之可贵。
名人推荐
伦敦靴子一号二号 田村淳
万安生命事业机构董事长 吴赐辉
菩提心礼仪有限公司-冬瓜的店负责人 郭宪鸿(小冬瓜)
《父后七日》导演 刘梓洁
开高健文学奖_评审委员赞誉
此作品的优点,在于生动描写此工作关系者的真实姿态。──作家‧佐野真一
阅读时我不断思索,人们希望往生者保持「与生前相同容貌」的原因。──文化研究者‧田中优子
「死亡」与「凭弔」为生活带来全新提示,探究「生命」的重量与「人类幸福真谛」为何。──小说家‧藤泽周
一生一次的人生大事,与在其中不断反覆者的职业生活。──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
历经前所未有的三一一灾难后的隔年,这个时代也成了本书的顺风车。──导演‧森达也
作者简介
佐佐凉子
1968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曾任日语教师后转任自由作家。
在新大久保从事教育工作时,看到离家背井的外国留学生,或是语言能力不好的外籍厨师时,不时地担心若他们在日本过世又该如何处理。经过相关调查后得知尔赫斯国际有限公司。
2011年出版《让玄先生拯救唯一的你(たった一人のあなたを救う 駆け込み寺の玄さん)》(KK Long Sellers)。
《连黑道大哥都臣服的饭店女经理社交客服术(日本一のクレーマー地帯で働く日本一の支配人)》(三轮康子/着)一书的协力编辑。
本书获选2012年第十届开高健文学奖非小说类得奖作品。
译者简介
李伊芳
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曾担任杂志资深编辑,广泛涉猎日本文化,擅长家庭类、生活类、健康美容类、大众文学与人文心理类翻译。
译有《医学院高材生才知道的惊人「记忆术」》、《任何人都做得到!自律神经失调迅速缓解200%基本技巧》、《星期三搞定一週88%工作:以最少的工作时间获取更多的个人享乐!》等书。
部落格:yvonnelee724.blogspot.tw
遗体事业
採访的契机
处理死亡的公司
家属
新进社员
什么是「国际灵柩送还」
创业者
司机
採访者
二代接班人
母亲
老爷
应该彻底遗忘之人
结语
推荐序一
向殡仪服务人员致敬 万安生命事业机构董事长 吴赐辉
「终活」,是求得善终的一种新趋势与新文化,殡仪人员在「天地人,神鬼人」之间执行护送亡灵,以其「专业、诚信、尊严」的态度,这也是万安生命事业机构的核心价值,传递着中国儒家「慎终追远」与「待客如亲、视死如生」的精神。
《空中送行者》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但愿你能去看,这是一部真人实事的故事,诉说着殡仪服务人员的艰辛;「做别人不敢做的,看别人不敢看的」,除了唿吸中充斥着腐烂的尸臭味,眼前也可能是满目疮痍的尸骸,更必须忍受孤独,甚至是受到社会异样眼光的看待。殡仪服务工作却是人生旅途的毕业典礼,「善终」与「终点站」是人生必经之路,殡仪服务人员除必须以同理心与慈悲心来协助往生大德,更如同日本电影《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所说,「即使是最悲伤的离别,也要留住最美的容颜」。
《空中送行者》殡仪服务人员的从业精神,在物质条件提升、但精神层面欠缺的今日,更彰显託付者的感谢、感动、感恩、感念。所幸近年有多部充分描绘殡仪行业的电影,美国电影《护送钱斯》(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参展作品)、台湾电影《父后七日》(金马奖最佳影片提名),也都能表达心灵真谛「生命无价,好好活着」。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空中送行者》等,默默奉献的殡仪服务人员致敬。
推荐序二
以心,传心 菩提心礼仪有限公司-冬瓜的店负责人 郭宪鸿(小冬瓜)
时至今日,看到有关送返遗体,以及关于殡葬业者与亡者家属所一同经历的事件,都依然会触动我的情绪。不过自从父亲过世后,我也成为了殡葬业者的一分子,经常如同本书中的利惠及尔赫斯一样,须在灵柩、灵车旁穿梭忙碌。
许多人已经从电视媒体或父亲的书了解父亲从事殡葬的人生,不过大家也许没有想到,父亲也是从小把我带在身边,伴着遗体、在灵堂中长大。这本书所描写的内容不断让我想起我的老爸。众所皆知我的父亲是个「殡葬业工作狂」,家里的冰箱常常有许多尚未採集完指纹的手指,房间的地板也有很多上吊的绳结(这些绳结暂时不可以拆掉)。但是除了寻找迹证以外,老爸最用心的,还是每位家属所嘱託的「后事」。我父亲可以为了把亡者弄得漂漂亮亮,而搬一张凳子在亡者身边坐一整天,以脱脂棉、针线一点一点慢慢处理──有时候那可能是家属根本不会看到的细节,直到亡者彷如生前那样,看起来既红润又安详。殡葬业者真的是一份「良心」的工作,由于死者是不能表达意见的,所以只能靠业者的「心」来决定需做什么、要做什么。有太多的状况是做了或没做根本没差──家属看不到背后的过程,也无从得知其中的差异。但是光透过这本书,读者也可以知道原来「有心」是这样的意思。
老爸明明有时候看起来很兇暴、很「台」,但是在工作上却是个细腻到令人惊讶的人!但他今年离开人世,交代我的就是菩提心这个公司,以及他从事殡葬的精神:将心比心,以心传心。以前这个工作狂父亲常常让我觉得家庭缺少温暖,但是在父亲留下的诸多信件中,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面──是家属的感谢、是家属与父亲最后竟成为朋友的情谊──那些都是父亲用心、传心的无形回馈,也是父亲给我最珍贵的遗产。在本书中受访的家属们,能对尔赫斯抱持着这样的心情,真的不是偶然。
殡葬业对服务的追求自然是永无止境,但是对于用心、传心,却不是任何课本可以指导,更不是任何考试可以认证的。本书的尔赫斯国际,就如同是以心作为载具般,传达善意,也传达对生命的爱。唯一能够传心的,果然仍然是心啊!
这真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书。我一直对生死议题有所关注,但这本书触及的层面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我看完之后,仿佛对生命的理解有了全新的维度。它不像我以往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死亡的书籍,没有冰冷的科学论证,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哲学探讨。相反,作者以一种极其温柔且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空中送行者”的世界。 书中的故事,并非那种惊心动魄的冒险,也非缠绵悱恻的爱情。它是一种缓慢而深刻的沉淀,如同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逝者家属情感的细腻洞察。他描述的那些飞行过程,那些在云端与大地之间的交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移动,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我仿佛能听到引擎的轰鸣声,感受到气流的涌动,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消毒水味,伴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安详。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死亡带来的悲伤和痛苦,但他选择了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他将“送行”这个词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告别,而是一种“引领”,一种“回家”。这种“回家”的概念,模糊了生死的界限,让我开始思考,或许死亡并非终结,而是一种更广阔旅程的开始。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例如在飞行途中,飞行员如何与家属沟通,如何安抚他们的情绪,如何确保每一次“运送”都充满仪式感和尊严,都让我深受感动。 这本书没有提供所谓的“答案”,它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我开始明白,生命的长短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活过,以及我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作者通过他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平凡工作中不平凡的存在,一个在人类最脆弱的时刻,给予支持和慰藉的群体。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它没有给我任何可以立刻实践的“方法”,但它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关于爱,关于告别,关于生命的循环。我不再恐惧死亡,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接纳。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转变!我真心推荐给所有对生命有思考,对死亡感到迷茫的人,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读完《空中送行者:我们运送的不只是遗体,我们的使命是带领「灵魂」回家》,我感到内心被一种温柔的力量所包裹。这本书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一直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是无可避免的悲伤,但这本书却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死亡背后另一种可能的存在。 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种独特的魔力,他能够将那些沉重而敏感的话题,描绘得如此富有诗意和温情。我仿佛能看到,一架架飞机在浩瀚的蓝天中翱翔,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冰冷的躯体,更是无数生命的轨迹和未了的心愿。这种“运送”的概念,被赋予了超越物质的意义,它变成了一种灵魂的接引,一种对生命轮回的尊重。我从未想过,一个如此专业的职业,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刻的人文关怀。 书中的细节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例如,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情感,如何在这份工作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以及他们如何与那些悲痛欲绝的家属进行交流,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支持。这些场景,都展现了“空中送行者”们的专业素养和人道主义精神。他们不仅仅是完成一次飞行任务,更是在完成一次心灵的安抚,一次生命的告慰。 我喜欢作者对“回家”这个概念的诠释。它打破了我对死亡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思考,或许“回家”并非是回到生前的居所,而是回归到一种更广阔的存在之中。这种“家”,可以是宇宙,可以是某种更高级的意识,也可以是爱与记忆的永恒。这种模糊而充满希望的描绘,让我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生命的未知充满了敬畏。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是知识的填充,而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让我明白了,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依然有温暖和希望存在。我被“空中送行者”们的付出深深感动,也因为这本书,我对生命中的每一个告别,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温柔的敬意。
评分《空中送行者》这本书,在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就已经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并一直延续到了最后一页。它给我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阅读体验的感受。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航空或者殡葬的科普读物,但事实证明,我被它的标题深深地吸引,却忽略了它更深层的寓意。作者并没有选择以一种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讲述,而是将视角聚焦于每一个细微之处,每一个被“运送”的“灵魂”背后的故事。 我能感觉到作者在文字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对于飞行过程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移动,更像是一种诗意的表达。那些穿梭于云层之间的画面,那些俯瞰大地时产生的种种情绪,都仿佛在我脑海中真实地呈现。他笔下的“空中送行者”们,不仅仅是驾驶飞机的专业人士,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者,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这种使命感,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看似冰冷的技术操作背后,依然闪烁着人性最温暖的光芒。 书中对逝者家属的描写,让我感同身受。作者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们在面对失去时的复杂情绪,那些无助、悲伤、甚至绝望,都被他小心翼翼地呈现出来。但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并没有让这些负面情绪占据整个篇幅,而是通过“送行者”的专业与关怀,将这些情感转化为一种平静的接受和对往生的祝福。这种“带领‘灵魂’回家”的概念,并非是宗教的宣传,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知的敬畏,它给了我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 我被书中那些充满细节的描写所打动。比如,当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飞行员是如何与地面的联系,如何进行那些无声的祷告;当目的地逐渐靠近时,他们是如何与迎接的亲人进行沟通,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传递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空中送行”场景,让我看到了这个职业背后的付出和不易。它并非是光鲜亮丽的,却充满了崇高的意义。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它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告别”这个词,让我明白,即使生命戛然而止,也总有人在以最温柔的方式,为逝者铺就最后一段回家的路。我从中获得了一种平静的力量,一种对生命循环的理解,以及对那些默默奉献的“空中送行者”们的深深敬意。
评分《空中送行者:我们运送的不只是遗体,我们的使命是带领「灵魂」回家》这本书,在我翻开的瞬间,就给了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使用那些煽情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哲学探讨,而是以一种极其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叙事方式,将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世界展现在我的面前。我被“空中送行者”这个职业深深吸引,更被他们身上所承载的“带领‘灵魂’回家”的使命所打动。 作者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将那些沉重而严肃的话题,描绘得如此充满温情和诗意。我仿佛能看到,一架架飞机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肉体的躯壳,更是无数生命的故事和情感的寄托。这种“运送”的动作,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它不再是简单的物质转移,而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告慰。 书中对飞行过程的描写,极其细致入微。那些在云层中穿梭的画面,那些飞机引擎的低沉轰鸣,与飞行员内心深处的思考,与他们对家属的安慰,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感受到了“空中送行者”们在工作中的专业与冷静,也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同情。他们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技术性的操作,更是在履行一项神圣的职责。 “带领‘灵魂’回家”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启示。它打破了我对死亡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思考,生命或许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终结,而是一种更广阔的循环和回归。这种“家”,可以是宇宙,可以是某种精神的归宿,也可以是爱与记忆的永恒。这种充满哲学意味的解读,让我对生命的未知,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它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也让我对“告别”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温柔的态度。我被“空中送行者”们所展现出的专业、敬业和人道主义精神深深感动,也因此,我对生命中的每一个“告别”都多了一份理解和一份释然。
评分《空中送行者:我们运送的不只是遗体,我们的使命是带领「灵魂」回家》,这是一本让我深思良久的书。它并非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引发思考的书。我一直对人类的情感,特别是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复杂性,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深入挖掘了这一领域,并以一种我从未接触过的方式呈现出来。 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细腻,他描绘的“空中送行者”们,并非是冰冷的机器操作者,而是充满人情味的、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个体。他们穿梭于高空,承载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情感上的连接。我感受到了他们每一次飞行背后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如何在这份职业中找到意义,又如何在这份神圣的仪式中,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和安宁。 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死亡所带来的痛苦和悲伤,但他选择了一种积极而充满希望的方式来解读。他将“运送”这个词,升华为一种“带领回家”的使命,这种“回家”的概念,为生死之间划上了一种温情的连接,让我开始相信,死亡或许并非是终结,而是一种更宏伟旅程的开始。这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广阔的理解。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飞行场景时的细腻之处。那些云端的风景,那些飞机的轰鸣,与逝者家属低语的安慰,与飞行员内心的独白,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些画面,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这份职业的庄重与神圣。它让我看到了,在现代社会高度物质化的背景下,依然存在着如此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生命的循环,去认识到告别并非是彻底的失去,而是一种转化的开始。我被“空中送行者”们所展现出的专业、敬业和人道主义精神深深打动,也因此,我对生命中的每一个“告别”都多了一份温柔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