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藥物濫用時代,請謹記:你是唯一能夠保護自己免受藥物侵害的人!
本書作者張剋鎮醫師擁有數十年臨床經驗。他從哲學的高度齣發,經中西醫兩個維度來審視現代醫學的現狀,明確指齣現代醫學在對人體的認識、疾病診斷的手段和治療的方式,乃至現存的醫學模式方麵,存在著諸多盲點和誤區,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新的人體認知理論,即生命空間論和「生命─社會─自然」新的醫學模式,指明瞭人類健康的未來之路。
張醫師長年在第一綫工作,也有中西醫的背景,並是位善於總結、思考、勇於探索並對患者充滿悲憫之心的臨床醫師。書中的很多案例讓人感動,許多想法使人共鳴,更多觀念讓人震撼。
本書特色
現代人的病是越看越病,現代醫學究竟哪裏齣瞭問題?張剋鎮院長是北京泰濟堂中醫醫院院長,長年在第一綫工作,本書從其診療案例齣發,探討現代醫學的問題,呼籲病患不要讓自己的病越看越生病,離健康越來越遠。
作者簡介
張剋鎮
現任北京泰濟堂中醫醫院院長。首創「生命空間學說」,從人體空間的視角認識生命客觀運行規律、人體結構及生理病理規律,並將傳統中醫理論用現代科學方式進行發展與創新。
臨床上,將生命空間學說與傳統中醫理論相結閤,建立起更為安全效捷、便於操作的全新針灸模式──「元通針法」,拓展瞭針灸治療的理論與臨床範圍。在中醫診斷方麵,創新並完善瞭「尺膚診斷法」,即利用前臂部位的各種變化判斷全身疾病,避免瞭病人因受藥物等因素乾擾造成脈象診斷的誤差,提高瞭診斷準確率。
著有《生命空間論》、《我們為什麼離健康越來越遠》、《生病的真相》等。
序 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
上篇 醫學誤區
第一章 現代醫學給我們帶來瞭什麼
第二章 診斷疾病≠儀器檢查
第三章 正確的檢查結果≠診斷的依據
第四章 分科過細≠診斷與治療更精確
第五章 治病≠吃藥
中篇 疾病根源
第六章 疾病是如何形成的
第七章 追根求源找病因
第八章 風寒乃百病之首
第九章 現代醫學模式的缺陷與醫學理論的不足
下篇 醫之正道
第十章 認識人體的空間
第十一章 空間和疾病的診治、預防
第十二章 細菌是我們的敵人嗎
第十三章 治病要治根
第十四章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醫學
附錄 醫者慈悲心─張剋鎮專訪
序
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
世界在不斷變化,人類從沒有停止對生命健康的追求。但是其道路艱難麯摺,充滿挑戰與風險。特彆是在近年,越來越多的醫療健康問題被暴露齣來。醫療資源浪費、健康代價提高、醫患關係緊張等等一係列的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這與醫學和醫療缺乏創新有關,與轉型經濟中的各方利益博弈有關,也與人們健康知識的匱乏與管理製度的缺失有關。如果我們認真反思,會發現歸根到底是人們的生命價值觀影響瞭社會的醫療健康行為。
生命價值觀是人們對生命的基本認識,我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對待生命,決定瞭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影響著彆人的生命。生命價值觀迷失的人,很難珍惜自己的生命,難懂得如何去管理自己的生命,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與生命換取金錢;生命價值觀迷失的人,很難尊重他人的生命,難懂得如何去幫助彆人的生命,甚至犧牲他人的健康與生命換取利益。如果不能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我們的醫療與健康問題會越來越多,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生命與健康的問題的研究與探索。無論東西文化都將對生命意義和本質的研究作為基礎的學問訴求。張剋鎮院長的《醫之正道》不但創新瞭醫學與診療的知識,而且幫助人們以科學的態度與實踐的標準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這在當代社會具有無可替代的重大意義。這本書以「生命空間論」為理論基礎,闡釋瞭「生命―社會―自然」醫學模式。他從哲學的角度去思考,運用跨學科的方法來研究,透過大量親身治療的病例,係統分析瞭現有醫學理論與診療方式的問題,提齣瞭創新的思想與方法,啓發醫療工作者和公眾從新的角度去思考中西醫學與健康的創新問題。
張剋鎮院長是我最敬重的醫生和學者之一,也是我的如師摯友。他在醫學與健康領域中長期緻力於艱苦的研究與服務,幫助和服務瞭很多人。他的醫道、醫德、醫術都堪稱楷模。近年來我在研究醫療改革與醫藥産業創新中發現諸多睏惑與問題,常常跟他請教。很多時候大有「撥雲見霧,茅塞頓開」的感受。因為醫學我是外行,原本不敢寫序。但是因為對生命價值觀這一問題一直在思考,讀到這本書感覺醫學與創新道理相通,於是有感而發。在學問當中,問題和睏難是創新的動因。我們認為中國的醫學與健康事業問題不可謂不多,改革的睏難不可謂不大。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必是艱苦的曆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但這也是一個幸福的曆程,追求真理與服務公眾是美好的事業。我們相信醫學理論與管理理論從哲學層麵和實踐層麵全麵貫通,將會帶來新的智慧,以影響我們所想,改造我們所做,讓世界有更好的改觀。
孟子說過:「莫非命也,順受其正」。生命規律是普遍的,順應生命規律就承受正常的命運。具有健康生命價值觀的人,所承受的是正常的命運;而忘記生命價值觀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運。把握自己的命運,需要科學與信念。相信讀者能夠從這本書中,領悟到生命健康的正道。
北京大學創新研究院創始執行院長
北京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生導師 蔡劍
2012年3月27日於北大
現代醫學給我們帶來瞭什麼
我們身邊的健康人越來越少
常見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睏擾醫生和病人的誤診率居高不下
由醫療行為導緻的醫源性疾病在不斷增加
在美國的成年患者當中,有45%的醫療行為是存在差錯的
現代醫學對很多疾病仍然無能為力……
目前,在醫院,無論醫生還是病人,都能看到一個明顯的事實:醫療設備越來越先進,藥物越來越昂貴。換句話說,醫療在手段和藥物方麵的更新換代令人目不暇接,彷彿醫藥行業真的迎來瞭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是,隻要稍微冷靜地思考分析一下現狀,就不難發現另一個讓我們感到意外的事實:一方麵,一些常見疾病的發病率仍在直綫上升;另一方麵,醫院的誤診率仍然居高不下。最令人擔憂的是,貌似發達的現代醫學對很多疑難病癥依然無能為力,很多疾病甚至連最基本的病因都無法找到。不斷更新的醫療設備與醫療手段隻能在對癥治療的層麵上徘徊,而藥物的毒副作用卻給患者的身體帶來瞭更多的危害,由此導緻的醫源性疾病也越來越多。這一切,都不能不讓我們對醫學的現狀進行反思。
1
首先我們要關注的是:我們身邊到底還有多少健康的人?
什麼樣的人纔算是健康人呢?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包括四個方麵:第一,軀體的健康;第二,心靈的健康;第三,適應能力的健康;第四,道德的健康。這四個方麵大緻又可以分成兩大類,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我們常說“病急亂投醫”,這四個字道齣瞭太多人在麵對疾病時的無助感。在颱灣,雖然醫療資源相對豐富,但麵對一些罕見病或者疑難雜癥,我們依然會感到茫然。這本書的標題《你看對病瞭嗎?》就像是在敲響警鍾,提醒我們要審慎選擇。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他作為過來人的經驗,比如,在什麼時候,我們應該對醫生的診斷産生警覺?或者,當我們對診斷有疑慮時,應該如何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與醫生溝通?這些實用的建議,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親切。那隻看起來有些嚴肅又帶著一絲慈祥的眼睛,仿佛在審視著每一個走進醫院的人。書名《你看對病瞭嗎?名醫院長的醫療正道》更是直接點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好奇心。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生病時,特彆是麵對一些疑難雜癥的時候,産生“到底是不是真的找對瞭醫生?是不是真的診斷正確?”的疑慮。這本書似乎就是在迴應我們心中最直接的擔憂。我特彆喜歡“醫療正道”這四個字,它透露齣一種行業內的堅守和傳承,讓人覺得作者不是一個隻追求商業利益的醫生,而是一位真正以病人為本,遵循醫學倫理和社會責任的實踐者。
评分我本身就對醫學知識抱有濃厚的興趣,平時也會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和文章。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疾病本身,或者是某個醫學突破。而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看病”這個過程,以及“如何看對病”。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角度。我想到,很多時候,我們去醫院,可能隻是帶著癥狀,而醫生需要通過一係列的問診、檢查,纔能“對癥下藥”。這個“對”字,看似簡單,但背後牽涉到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是巨大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更多關於這個“對”字的奧秘,讓我們普通人也能更清晰地理解醫生工作的邏輯。
评分我常常在想,我們社會對於“好醫生”的定義是什麼?是醫術高明,還是醫德高尚?還是兩者兼備?《你看對病瞭嗎?名醫院長的醫療正道》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覺得作者很可能是在探討這個核心問題。我期待他能分享他對“醫療正道”的理解,以及在實踐中如何踐行。這可能不僅僅是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要求,也是對整個醫療行業的一種期許。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建立一個更值得信賴、更以人為本的醫療體係的答案。
评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醫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擔心,在追求效率和技術的同時,會不會忽略瞭人本身的感受?這本書的“醫療正道”,我理解為不僅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我很好奇,作者如何看待科技與人文在醫療中的平衡?他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真正惠及病患的實踐?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科技與人性的結閤纔是關鍵。
评分我最近剛好有傢人在就醫,過程中確實碰到瞭不少睏惑。有時候,醫生給的解釋很多,但我們作為病患,可能一下子難以完全理解。我們很想知道,在專業的醫學領域裏,到底有哪些是我們普通人應該瞭解的基本原則?比如,關於如何選擇醫院,如何判斷一位醫生是否值得信賴,或者在治療過程中,我們作為病患應該主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本書的標題觸及瞭我當下最迫切的需求,讓我覺得它可能不僅僅是一本醫學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指導我們在麵對健康危機時,如何纔能做齣最明智的選擇,找到那條最正確的“醫療正道”。
评分在颱灣,我們對於醫療品質一直非常重視,也常常能看到一些關於醫療糾紛的新聞。這難免會讓我們對醫療體係産生一些不安。這本書的作者,據說是“名醫院長”,光是這個身份就很有說服力。我想,一個長期在醫療第一綫、並且身居管理要職的院長,一定能看到我們普通人看不到的視角。他可能會分享一些關於醫療決策的背後考量,或者是在復雜病情麵前,醫生們是如何思考和判斷的。我尤其好奇,在這種高壓和復雜的環境下,他如何能堅守“醫療正道”,不被外界的乾擾所影響,始終把病人的健康放在首位。
评分每次去醫院,都會看到很多病患焦急的麵孔,他們眼神中透露齣的迷茫和期待,我都能感同身受。這本書的題目,仿佛是為這些病患量身定製的。“你看對病瞭嗎?”直擊靈魂的提問,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我想,作者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院長,一定對病患的心理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可能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與醫生建立信任,如何在醫療過程中保持積極心態的建議。這些人文關懷的部分,對於提升病患的就醫體驗,以及配閤治療,都至關重要。
评分我一直認為,醫生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思考過程和判斷依據。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産生瞭一種想“走進”醫生內心的好奇。我想知道,在麵對各種各樣的病情時,醫生是如何進行鑒彆診斷的?他們又是如何權衡不同的治療方案的?“名醫院長”的身份,讓我相信作者能夠提供一些非同尋常的見解。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一些醫學診斷的“思維路徑”,讓我能夠更理解醫生的工作,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我更好地與醫生溝通,甚至在一些非關鍵性的問題上,做齣更明智的判斷。
评分我之前看過一些關於醫生生活片段的分享,但大多是比較零碎的。這本書的作者是“名醫院長”,我想他一定能提供一個更宏觀、更係統的視角。我想瞭解,在一個龐大的醫療體係中,是如何保證醫療品質的?“醫療正道”究竟包含哪些層麵的意義?是醫術的精湛,醫德的崇高,還是製度的完善?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描繪齣一幅更完整的醫療圖景,讓我們知道,在疾病麵前,我們所依賴的不僅僅是某個醫生,而是一個係統,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守護係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