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1
國傢力量和各種文學勢力,
在怎樣的交互關係中,
決定著文學製度的建立與運作?
文學製度的運作,
又在怎樣的曆史過程中,
決定著「當代文學」的生成與展開?
文學,從來就不是隻關乎個人心靈的純自足領域,現代文學是民族國傢與現代化意識型態的一部份,更形成瞭現代文學製度。但是1980年代以來,中國學界對文學製度的研究往往預設結論,把文學製度看做國傢意識型態的工具。
本書的研究提供瞭新的視角,把文學製度看做一個各種文學勢力訴求博弈的場域,國傢意識形態也隻能是這個場域特定的一部分,從而觸及到新中國文學製度的復雜性和豐富性。
本書特色
本書清楚地梳理瞭中國當代文學製度的建立,以及中國當代文學製度的運作是如何影響當代文學生産等重要問題。
作者簡介
張均
廣州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教授,主要研究二十世紀四○至七○年代大陸文學。
已齣版《張愛玲傳》、《張愛玲十五講》等著作。
序/於可訓
導言
上編 新的文學製度的建立
第一章 文學組織製度的建立
第一節 文藝機構的設置
第二節 稿酬製度演變小考
第三節 「道」、「勢」與身分:單位製度下的文人生存
第二章 文學齣版製度的建立
第一節 齣版社的國有體製
第二節 文藝刊物的編輯製度
第三章 文學批評製度的建立
第一節 批評與自我批評
第二節 文學批評與流氓主義
第四章 文學接受製度的建立
第一節 左翼文學「讀者」概念的演變
第二節 接受製度的創建、運作及異變:一項基於《文藝報》的考察
下編 製度介入與當代文學發生及展開之關係
第五章 組織製度與文人群體的新陳代謝
第一節 流亡者、閤作者和「盛世遺民」:新製度下國統區文人的分化
第二節 通俗文人(一):鴛鴦蝴蝶派
第三節 通俗文人(二):中國共産黨的傳奇作傢
第四節 延安文人及其體製性再生産
導言
柄榖行人錶示:「福柯說『文學』的成立在西洋不過是十九世紀後期的事情。『文學』的規範化則大概與民族國傢的確立相關聯,這種規範性是對十八世紀英國小說所顯示的那種多樣性的一種壓抑。」
這段話,可以作為晚清以來中國文學製度發生史及其內部譜係關係的注腳。製度與國傢之間新的關係的建立,刺激瞭近十年來文學製度研究的勃興。迄今為止,當代文學製度研究(一九四九至一九七六)已取得瞭相當實績,但也呈現齣較多可以重新討論的議題。其主要不足,藉用柯利弗德的比喻是:「它隻發射齣一束強烈的光,照亮事物的一部分。」
質疑、反思這些研究背後某種建構性的學術機製,是認識文學製度和從製度層麵「重新識彆被八十年代所否定、簡化的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曆史/文學」的前提。
一
關於文學製度,通行解釋是把它界定為「在文學與社會、作傢與讀者、文學與生産、評價與接受之間」形成的一套體製,「如職業化作傢、社團文學、報刊與齣版、論爭與批評,以及文學審查與奬勵等等,它們對文學的意義和形式起到瞭支配、控製和引導的作用」4。新世紀以來,相關研究逐漸增多,比較多見的是關於某項單列製度的研究,如邢小群有關文學機構的個案解剖(《丁玲與文學講習所的興衰》),陳明遠有關當代文人經濟收入的考察(《知識分子與人民幣時代》),以及孟繁華、陳改玲、吳俊、郭戰濤等學者關於當代傳媒、齣版的討論。其中,洪子誠、王本朝的研究相對集中。洪子誠最先提齣係統研究「文學體製」的設想,並以「一體化」概念處理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學的生産方式和組織方式,認為其時「存在一個高度組織化的文學世界」,「對文學生産的各個環節加以統一地規範、管理,是國傢這一時期思想文化治理的自覺製度,並産生瞭可觀的成效」。這一史觀影響深刻。王本朝《中國當代文學製度研究》一書從文學機構、作傢身分、文學期刊、文學齣版、群眾讀者、文學批評、文學政策、文學會議等層麵,討論瞭社會主義文學「藉助文學製度」實現的「對文學觀念、作傢思想、作品創作以及讀者閱讀的全麵製約和規範」。就方法、結論而言,王本朝的研究是對洪先生的承續。
中國當代文學製度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當代文學製度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