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最重要的人体构造与系统,在30秒内就让你了解
或许你知道如何练出人鱼线和马甲线,
懂得分辨二头肌和三头肌,
但是你知道人体有哪三种肌肉吗?
你知道什么是欧氏管,什么是兰氏小岛,
分得清贲门和幽门,
你能指出这些器官中位于身体的哪个地方吗?
无论你是医学系或生物系学生、艺术家或运动员,
或是只想在看医生的时候,搞懂医生说神经丛或基底核究竟在说啥,
这是你了解皮肤底下所发生的一切之捷径。
事实上,就连皮肤本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本书都可以告诉你。
30秒搞懂解剖学直击问题的核心,告诉你人体是如何运作的。用30秒内就能读完的简要说明,精细解析你身上的一切,从骨骼到脑部,每个部位只用两页、数百字和一幅图,这是了解身体基本构造与系统最酷的方法。配上精确的插图,辅以医学先驱的传记与年表,加上许多名词解释,这本解说身体部位的书能在夜里把专盗尸体的盗墓贼都引来。
名人推荐
清华大学孙运璇荣誉讲座教授 李家同 推荐
作者简介
嘉布丽叶‧芬恩
是英格兰德罕大学解剖学的讲师。她研究解剖学、教育学和医学专业素养,在医学系教解剖学与临床技能。她是解剖学学会的理事,也是英国解剖学教育联邦国际计画(FIPAE)的成员。
译者简介
路思南
台湾大学心理系毕业,至东京大学实验心理学所神经生理学进修,后转赴法国,自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取得学位。回台后,参与过台大数位典藏计画的文献翻译,包括中翻英和日翻英。
6 导论
12 骨骼系统
14 名词解释
16 骨组织的种类
18 骨关节
20 韧带、软骨和肌腱
22 头颅
24 嵴柱和肋骨架
26 科学家档案:维萨留斯
28 骨盆
30 下肢
32 上肢
34 手和脚
36 肌肉系统
38 名词解释
40 肌肉组织的种类
42 运动
44 面部肌肉
46 颈肌
48 上肢肌肉羣
50 下肢肌肉羣
52 科学家档案:达文西
54 腹肌和背肌
56 唿吸肌
58 心血管和唿吸系统
60 名词解释
62 循环系统
64 心脏
66 主要动脉和静脉
68 微循环
70 门脉循环
72 脾脏
74 科学家档案:威廉‧哈维
76 肺脏
78 支气管树
80 消化系统
82 名词解释
84 胃
86 小肠
88 大肠
90 肝脏和胆囊
92 胰脏
94 科学家档案:欧士塔其
96 肾脏
98 膀胱
100 淋巴系统
102 感觉器官和发音器官
104 名词解释
106 皮节
108 皮肤、毛发和指甲
110 眼
112 鼻
114 科学家档案:盖伦
116 耳
118 舌
120 咽、喉和声带
122 内分泌和神经系统
124 名词解释
126 内分泌系统
128 脑和脑干
130 嵴髓
132 科学家档案:亨利‧格雷
134 自主神经系统
136 脑神经
138 神经丛
140 生殖系统
142 名词解释
144 女性生殖系统
146 骨盆底肌肉
148 科学家档案:威廉‧杭特
150 男性生殖系统
152 会阴
附录
156 参考资料
157 撰稿人简介
158 索引
我是一位正準備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最近在思考職涯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對「健康」這件事多了一點關注。以前年輕不懂事,覺得身體健康是理所當然的,但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開始出現一些小狀況,讓我意識到身體保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醫療環境日益進步的現在,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地與醫療人員溝通,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醫療選擇。我一直覺得解剖學聽起來很專業,好像是醫學院學生才需要學的。但是,如果有一本書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我對人體構造的疑惑一次解開,那真的太好了!「30秒搞懂」的說法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我認為這是一種行銷手法,真正的重點在於它能用很有效率、很快速的方式,幫助讀者建立起對人體的基本認知。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到,身體的各個器官是如何相互協調運作的,以及當出現某些症狀時,可能與哪些部位的生理功能有關。我對圖解式的學習方式特別有興趣,希望這本書能有豐富的插圖,讓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评分最近對「身心靈」的連結感到越來越好奇,也意識到身體的健康與心理的狀態是息息相關的。過去總覺得身體的運作是那麼複雜,解剖學更是遙不可及的學問。但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感受到身體發出的各種訊號,也開始思考,如果能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就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甚至能更深入地理解為什麼某些情緒反應會伴隨著身體的不適。這本書的書名「30秒搞懂解剖學,人體構造沒你想的那麼難」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喜歡「沒你想的那麼難」這句話,它給我一種鼓勵,讓我覺得學習解剖學並非不可能。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學術化的語言,將複雜的人體構造和功能解釋清楚。我希望它能讓我對身體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了解各個系統是如何相互配合的,並且能夠連結到一些日常的健康問題。我特別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為什麼」的解釋,例如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疲勞,為什麼某些部位會疼痛,而這些疼痛又可能與哪些身體結構有關。
评分身為一位媽媽,我一直覺得自己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有責任。每次孩子生病,聽到醫生講一堆專業術語,我總是只能頻頻點頭,心裡卻是很著急,不知道孩子的身體到底出了什麼狀況。我常常覺得,如果我對人體的基本構造和功能多一些了解,或許就能更準確地判斷孩子的病情,也能更有效地與醫生溝通,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更注意孩子的飲食起居,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本書的標題「30秒搞懂解剖學」聽起來真的很吸引人,雖然我知道實際學習需要時間,但它傳達的「快速、易懂」的概念,正是我所需要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一般人對解剖學的恐懼感,用一種更輕鬆、更有趣的方式,把我對人體構造的疑問一一解答。我希望它能像一本「身體使用說明書」,讓我更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身體,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知識,讓我在照顧孩子時,能更有底氣。
评分最近真的被一堆五花八门的健康、養生資訊給轟炸,有時候講得神乎其神,讓人搞不清楚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我本來對人體構造就沒什麼概念,每次看到醫生講到什麼「骨骼肌」、「淋巴系統」之類的,就覺得霧裡看花,好像在聽天書。這陣子覺得身體有點小毛病,想說是不是該稍微了解一下自己身體的狀況,才不會被網路上的偏方給騙了。剛好看到這本書,書名聽起來就超吸引人,想說「30秒搞懂」也太誇張了,但「人體構造沒你想的那麼難」這句話又打中我了,感覺它應該是比較親民、好懂的入門書。我一直覺得解剖學聽起來就超學術、超硬派,可能要很多時間才能學會,但如果真的有辦法用很輕鬆、很快的方式理解,那真的太棒了!我特別好奇它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是圖片、圖解,還是用比較生活化的比喻?希望它能真的讓我對自己身體有基本認識,下次醫生再說什麼,我至少能聽懂個大概,不用再一副「黑人問號」的表情。
评分一直對醫學題材很感興趣,但礙於時間跟專業背景,總覺得解剖學這種學問離我太遙遠了。平常在電視上看到外科醫生手術,或是醫學劇裡面的手術場景,雖然很震撼,但對裡面的器官、血管、神經系統的運作,都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我總覺得,如果能稍微了解人體各個部位的功能,對自己的健康管理會有很大的幫助,至少能更清楚身體發出的訊號,知道什麼情況下該去看醫生,什麼情況下可能只是小毛病。這本書的書名很直接,我喜歡這種不囉嗦的風格。它強調「30秒搞懂」,雖然我知道這不太可能真的在30秒內學會所有東西,但這代表它主打的是一種快速、精簡、直觀的學習方式。我最怕那種厚厚一本、密密麻麻都是文字的書,看了就讓人打退堂鼓。我期待這本書能用比較圖文並茂,甚至是用一些比較創新的方式,例如動畫、互動式學習(雖然我知道書本無法做到,但希望它的敘述方式能有那樣的想像空間),來打破我對解剖學的刻板印象,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