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搞懂解剖学,人体构造没你想的那么难

30秒搞懂解剖学,人体构造没你想的那么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abrielle M. Finn
图书标签:
  • 解剖学
  • 人体构造
  • 医学科普
  • 30秒懂
  • 快速学习
  • 入门
  • 图解
  • 健康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50个最重要的人体构造与系统,在30秒内就让你了解

  或许你知道如何练出人鱼线和马甲线,
  懂得分辨二头肌和三头肌,
  但是你知道人体有哪三种肌肉吗?
  你知道什么是欧氏管,什么是兰氏小岛,
  分得清贲门和幽门,
  你能指出这些器官中位于身体的哪个地方吗?

  无论你是医学系或生物系学生、艺术家或运动员,
  或是只想在看医生的时候,搞懂医生说神经丛或基底核究竟在说啥,
  这是你了解皮肤底下所发生的一切之捷径。
  事实上,就连皮肤本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本书都可以告诉你。

  30秒搞懂解剖学直击问题的核心,告诉你人体是如何运作的。用30秒内就能读完的简要说明,精细解析你身上的一切,从骨骼到脑部,每个部位只用两页、数百字和一幅图,这是了解身体基本构造与系统最酷的方法。配上精确的插图,辅以医学先驱的传记与年表,加上许多名词解释,这本解说身体部位的书能在夜里把专盗尸体的盗墓贼都引来。

名人推荐

  清华大学孙运璇荣誉讲座教授 李家同 推荐

探索生命的宏伟蓝图:一部关于细胞、组织与器官的深度考察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生命体的精妙构造,从微观的细胞世界到宏大的器官系统,揭示人体这座复杂机器的运行机制。我们不探讨解剖图谱的快速记忆技巧,而是致力于提供一种理解生命功能和结构之间深刻联系的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生命的基石——细胞与组织的世界 第一章:生命的最小单位——细胞的奥秘 本章将聚焦于细胞这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我们将细致考察真核细胞的结构,解析细胞膜的动态平衡作用,探讨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及其协同工作的方式。从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工厂,到线粒体的能量转化枢纽,再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物质加工与运输网络,我们将剖析细胞如何维持其自身的生命活动和与其他细胞的交流。 更进一步,我们将深入探讨细胞周期,理解细胞的生长、复制与凋亡过程是如何被精确调控的。这不仅是理解个体发育的基础,也是探讨疾病发生机制的关键入口。我们将讨论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如何接收和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精确地调控其内部活动。 第二章: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四种基本组织的深度解析 人体不是一堆孤立细胞的堆砌,而是高度有序的组织结构。本章将详细分类和描述构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生命的界面 我们将研究不同类型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如鳞状、立方状、柱状)及其在覆盖、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上的适应性。重点分析腺体的形成和分泌机制,以及皮肤这一复杂屏障的结构层次。 结缔组织:连接与支撑的骨架 结缔组织的多样性令人惊叹。我们将解构其主要成分——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的生化特性。从坚固的骨骼和软骨,到流动的血液和淋巴,再到储存能量的脂肪组织,每一种结缔组织都展现了结构如何决定功能。 肌肉组织:运动的引擎 肌肉组织的三种类型——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将在功能和结构上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将关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如何产生收缩力,以及神经冲动如何引发肌肉的精确控制。 神经组织:信息的高速公路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将是考察的重点。我们关注轴突、树突的电信号传导机制,以及突触间隙中化学信号的传递过程,这是所有复杂行为和反射的基础。 第二部分:协同运作的系统——器官的整合与调控 在理解了基础构建模块之后,接下来的章节将关注这些组织如何结合起来,形成执行特定复杂任务的器官系统。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维护者——内环境的稳态与调控 本章核心在于探讨人体如何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即所谓的内稳态。我们将重点分析两个关键的调控系统: 神经系统:快速反应与信息处理 深入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划分及其功能侧重。我们将考察感觉信息的接收、整合和运动指令的发出过程,关注反射弧的结构和重要性。同时,对自主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如何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进行详细讨论。 内分泌系统:慢速而持久的化学信使 探讨激素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发挥长期调节作用。我们将系统地考察下丘脑-垂体轴,以及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理解它们在代谢、生长和应激反应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章:能量的获取与分配——消化与代谢的精密流程 本部分将跟踪食物从摄入到能量转化的完整旅程。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匹配 从口腔的机械与化学消化开始,追踪食物在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逐级处理。重点分析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在营养物质吸收效率上的惊人设计,以及肝脏在代谢、解毒和胆汁生成中的多功能角色。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效率工程 细致考察肺泡的结构及其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界面。我们将讨论通气与灌注的关系,以及血红蛋白如何高效地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运输的生命线 深入分析心脏的四腔结构及其瓣膜的运作机制,确保血液的单向流动。我们将详细考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壁结构差异如何适应其不同的血流压力和物质交换需求,并探讨血压的调节机制。 第五章:环境的感知与内部的防御 本章关注人体如何感知外部世界并保护自身免受侵害。 感觉器官的精细构造 我们将超越简单的“看”和“听”,聚焦于眼睛(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结构)和耳朵(耳蜗内毛细胞如何将被动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的生物物理学基础。皮肤作为最大的器官,其不同类型的感受器(触觉、温觉、痛觉)如何构建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 免疫系统:复杂的防御网络 考察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差异。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的识别与清除机制将是重点。我们探讨抗原提呈过程,B细胞和T细胞如何生成免疫记忆,以及疫苗接种的原理——这些都是基于对淋巴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结构的理解。 第三部分:生命的延续与整合 第六章:运动、支撑与排泄的系统工程 骨骼与肌肉的协同 除了肌肉收缩,骨骼系统提供了力的杠杆和保护。我们将简要探讨骨组织的动态平衡——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对骨密度的持续重塑,以及关节的润滑和活动机制。 泌尿系统与废物管理 重点解析肾脏——这个复杂的过滤和重吸收器官。我们将探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精细调节,理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如何在激素的精确控制下达成的。 本书的叙述旨在提供一个连贯的、以功能为导向的视角,强调结构是如何被“设计”来服务于特定的生命需求,而非仅仅罗列名称和位置。通过对这些复杂系统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获得对人体这一精妙生命机器的全面、深刻的认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嘉布丽叶‧芬恩


  是英格兰德罕大学解剖学的讲师。她研究解剖学、教育学和医学专业素养,在医学系教解剖学与临床技能。她是解剖学学会的理事,也是英国解剖学教育联邦国际计画(FIPAE)的成员。

译者简介

路思南


  台湾大学心理系毕业,至东京大学实验心理学所神经生理学进修,后转赴法国,自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取得学位。回台后,参与过台大数位典藏计画的文献翻译,包括中翻英和日翻英。
 

图书目录

6  导论

12  骨骼系统
14  名词解释
16  骨组织的种类
18  骨关节
20  韧带、软骨和肌腱
22  头颅
24  嵴柱和肋骨架
26  科学家档案:维萨留斯
28  骨盆
30  下肢
32  上肢
34  手和脚

36  肌肉系统
38  名词解释
40  肌肉组织的种类
42  运动
44  面部肌肉
46  颈肌
48  上肢肌肉羣
50  下肢肌肉羣
52  科学家档案:达文西
54  腹肌和背肌
56  唿吸肌

58  心血管和唿吸系统
60  名词解释
62  循环系统
64  心脏
66  主要动脉和静脉
68  微循环
70  门脉循环
72  脾脏
74  科学家档案:威廉‧哈维
76  肺脏
78  支气管树

80  消化系统
82  名词解释
84  胃
86  小肠
88  大肠
90  肝脏和胆囊
92  胰脏
94  科学家档案:欧士塔其
96  肾脏
98  膀胱
100 淋巴系统

102  感觉器官和发音器官
104  名词解释
106  皮节
108  皮肤、毛发和指甲
110  眼
112  鼻
114  科学家档案:盖伦
116  耳
118  舌
120  咽、喉和声带

122  内分泌和神经系统
124  名词解释
126  内分泌系统
128  脑和脑干
130  嵴髓
132  科学家档案:亨利‧格雷
134  自主神经系统
136  脑神经
138  神经丛

140  生殖系统
142  名词解释
144  女性生殖系统
146  骨盆底肌肉
148  科学家档案:威廉‧杭特
150  男性生殖系统
152  会阴

附录
156  参考资料
157  撰稿人简介
158  索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正準備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最近在思考職涯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對「健康」這件事多了一點關注。以前年輕不懂事,覺得身體健康是理所當然的,但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開始出現一些小狀況,讓我意識到身體保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醫療環境日益進步的現在,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地與醫療人員溝通,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醫療選擇。我一直覺得解剖學聽起來很專業,好像是醫學院學生才需要學的。但是,如果有一本書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我對人體構造的疑惑一次解開,那真的太好了!「30秒搞懂」的說法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我認為這是一種行銷手法,真正的重點在於它能用很有效率、很快速的方式,幫助讀者建立起對人體的基本認知。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到,身體的各個器官是如何相互協調運作的,以及當出現某些症狀時,可能與哪些部位的生理功能有關。我對圖解式的學習方式特別有興趣,希望這本書能有豐富的插圖,讓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评分

最近對「身心靈」的連結感到越來越好奇,也意識到身體的健康與心理的狀態是息息相關的。過去總覺得身體的運作是那麼複雜,解剖學更是遙不可及的學問。但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感受到身體發出的各種訊號,也開始思考,如果能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就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甚至能更深入地理解為什麼某些情緒反應會伴隨著身體的不適。這本書的書名「30秒搞懂解剖學,人體構造沒你想的那麼難」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喜歡「沒你想的那麼難」這句話,它給我一種鼓勵,讓我覺得學習解剖學並非不可能。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學術化的語言,將複雜的人體構造和功能解釋清楚。我希望它能讓我對身體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了解各個系統是如何相互配合的,並且能夠連結到一些日常的健康問題。我特別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為什麼」的解釋,例如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疲勞,為什麼某些部位會疼痛,而這些疼痛又可能與哪些身體結構有關。

评分

身為一位媽媽,我一直覺得自己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有責任。每次孩子生病,聽到醫生講一堆專業術語,我總是只能頻頻點頭,心裡卻是很著急,不知道孩子的身體到底出了什麼狀況。我常常覺得,如果我對人體的基本構造和功能多一些了解,或許就能更準確地判斷孩子的病情,也能更有效地與醫生溝通,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更注意孩子的飲食起居,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本書的標題「30秒搞懂解剖學」聽起來真的很吸引人,雖然我知道實際學習需要時間,但它傳達的「快速、易懂」的概念,正是我所需要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一般人對解剖學的恐懼感,用一種更輕鬆、更有趣的方式,把我對人體構造的疑問一一解答。我希望它能像一本「身體使用說明書」,讓我更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身體,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知識,讓我在照顧孩子時,能更有底氣。

评分

最近真的被一堆五花八门的健康、養生資訊給轟炸,有時候講得神乎其神,讓人搞不清楚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我本來對人體構造就沒什麼概念,每次看到醫生講到什麼「骨骼肌」、「淋巴系統」之類的,就覺得霧裡看花,好像在聽天書。這陣子覺得身體有點小毛病,想說是不是該稍微了解一下自己身體的狀況,才不會被網路上的偏方給騙了。剛好看到這本書,書名聽起來就超吸引人,想說「30秒搞懂」也太誇張了,但「人體構造沒你想的那麼難」這句話又打中我了,感覺它應該是比較親民、好懂的入門書。我一直覺得解剖學聽起來就超學術、超硬派,可能要很多時間才能學會,但如果真的有辦法用很輕鬆、很快的方式理解,那真的太棒了!我特別好奇它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是圖片、圖解,還是用比較生活化的比喻?希望它能真的讓我對自己身體有基本認識,下次醫生再說什麼,我至少能聽懂個大概,不用再一副「黑人問號」的表情。

评分

一直對醫學題材很感興趣,但礙於時間跟專業背景,總覺得解剖學這種學問離我太遙遠了。平常在電視上看到外科醫生手術,或是醫學劇裡面的手術場景,雖然很震撼,但對裡面的器官、血管、神經系統的運作,都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我總覺得,如果能稍微了解人體各個部位的功能,對自己的健康管理會有很大的幫助,至少能更清楚身體發出的訊號,知道什麼情況下該去看醫生,什麼情況下可能只是小毛病。這本書的書名很直接,我喜歡這種不囉嗦的風格。它強調「30秒搞懂」,雖然我知道這不太可能真的在30秒內學會所有東西,但這代表它主打的是一種快速、精簡、直觀的學習方式。我最怕那種厚厚一本、密密麻麻都是文字的書,看了就讓人打退堂鼓。我期待這本書能用比較圖文並茂,甚至是用一些比較創新的方式,例如動畫、互動式學習(雖然我知道書本無法做到,但希望它的敘述方式能有那樣的想像空間),來打破我對解剖學的刻板印象,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