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
让您更了解生命内在的实质意义
跨越亿年时空放大万物微观的世界
像望远镜一样对整个世界了然于胸
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或是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物质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行为、发育、起源、进化规律及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经验科学。当你阅读了书中的100个生物学故事,了解了100个生物学问题,相信您会更加珍惜上帝赐予我们的精彩人生。
本书是生物世界的示范视窗和解说员,将带领您跨越几亿年的时空,沿着各种生物的生命轨迹,去品味细胞的魔力,真菌的奇幻,植物的多姿,动物的精灵,以及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生命传说,尽述世界的无穷奥妙。
作者简介
王浩
大学生命科学系兼任教授。
专长:生物化学、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
第一篇 生命谱写生物学新华章--生物学概述
故事1进化论先驱最早提出「生物学」这一科学名词
故事2 自杀者无法理解生物学的真实含义
故事3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纷乱复杂的生命起源之谜
故事4 腐草化萤是生命自然发生说的代表作
故事5 最博学的大师按照生物本性进行分类和研究
故事6 差点做了学徒的林奈确定现代物种分类法
故事7 冬虫夏草的传说代表着生物的共性
故事8 澳大利亚人智斗兔灾却无法摆脱自然选择的命运
故事9 还要不要黑玫瑰的疑问问出生物学中的变异作用
故事10 李商隐吟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不过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故事11 关于孔雀尾巴的争论揭示生命的进化意义
故事12 女生物学家在玉米中发现会跳舞的基因
故事13 踩着巨人脚印受孕而生的伏羲挑战受精概念
故事14 遭牛顿封杀者的手稿重现天日唤醒人们回顾细胞的发现
故事15 不断长高的豆苗印证生物的螺旋结构
故事16 神农尝百草只不过品尝到生物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故事17 酒神惩罚贪婪的国王告诉我们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
故事18 煮沸的肉汤揭开微生物的神秘世界
故事19 谁第一个发现了爱滋病毒之争示范病毒的生命形态
故事20 最后两只蚊子叮咬出生物的危害性
故事21 遭人嘲笑的皇家医生发现胃中的原核生物
故事22吴刚伐桂树伐不断生命的连续性
故事23 飞蛾扑火扑不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故事24 如鱼得水表现生物多样性特征
故事25 学唱歌的驴子不懂得个体差异
第二篇 生命不断进化,生物学不断发展--生物学理论详解
故事26 从蜘蛛结网学会绿苔解毒属于生物学研究的描述观察法
故事27 相隔百年的光合作用实验凸显实验的重要性
故事28 猴「警官」以德服猴表现控制论原则
故事29 酷爱昆虫摄影是台湾学者李淳阳爱观察的结果
故事30 从望梅止渴到巴夫洛夫的生理学实验
故事31 DNA的发现离不开模型试验的作用
故事32 一巴掌拍下去拍出伟大的罗伯特理论
故事33 微生物学检验来自伟大看门人的发明
故事34 爱睡觉的松树阐明细胞学说
故事35 宠物老龟见证达尔文的进化论
故事36 腐肉生蛆是最早进行的验证实验
故事37 伟大的胜利来自于一只鹅颈瓶
故事38 子承父业海门斯成就生理学经典方法
故事39 军舰鸟超人的捕猎本领来自体内强大的生物电
故事40 柳树长大瓦盆不变的实验开创定量法研究先河
故事41 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轰断光合碳循环的研究和发现
故事42 种豌豆的神甫种出了遗传定律
故事43 坐在大秤里的科学家秤量新陈代谢
故事44 在父亲花园中长大的木村资生创建中性学说
故事45 偷尸体的学生发现血液循环规律
故事46 剧作家改行提出身体内环境学说
故事47 烦恼的少年歌德採用比较法研究生物学
故事48 爬上树捉虫子的鱼示范系统论思想
故事49 无辜罪犯是李森克主义落井下石阻碍生物学发展的结果
故事50 一只小果蝇诠释永不退色的遗传学理论
第三篇 生物学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生物学分支一览
故事51 企图自杀者登上「植物学之父」的宝座
故事52 被微生物征服的施旺反而成就了细胞学
故事53 太守向老农学习养羊之术学到了农业学精髓要义
故事54 好运气的萨克斯奠定实验植物生理学基础
故事55 从蚕病到产褥热巴斯德无愧「微生物学奠定人」的称号
故事56 从高悬的肖像到第一个罐头食品诞生离不开实验生理学的作用
故事57 忙于社交的科学家创立分子生物学
故事58 「大自然猎人」威尔逊与动物学
故事59 揭开基因之谜离不开生物资讯学的功劳
故事60 苦尽甘来的格斯耐在自然史上的研究包括形态学内容
故事61神秘僧侣医治王子血友病开启治疗生物学遗传病的新课题
故事62 道士求来的「仙方」原来是免疫学的基础
故事63 「迷失的城市」为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故事64 李镇源研究台湾蝮蛇对生物化学的贡献
故事65 不怕妖怪的居维叶痴迷古生物学研究
故事66 美洲送给欧洲的「礼物」属于病毒学研究范围
故事67 小肉球中诞生的后稷挑战发育生物学
故事68 王莽支持的飞行试验是一场仿生学表演
故事69 为餐桌奉献美味的海洋生物学
故事70 射落惊弓之鸟是由于懂得神经生物学
故事71 神童高尔顿首倡遭人质疑的优生学
故事72 从科赫法则到细菌学
故事73 神医华佗药到虫除表现了寄生虫学的特点
故事74 法布林为农业昆虫学做贡献
故事75 三试青蒿治黄痨试出医学生物学的作用
第四篇 生物学带来丰硕的科技成果--生物学应用
故事76 从人鼠大战到基因突变
故事77 邓肯求婚求出基因重组概念
故事78 「引狼入室」的美国人追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事79 斑点蛾的悲喜剧上演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故事80 偷蜜人被蛰是由于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故事81 400个孩子的父亲担忧子女乱伦是基因工程面对的难题
故事82 环保大会的召开为的是寻找生物能源
故事83 从磺胺崇拜到中毒事件提醒人们建立正确的微生物工程
故事84 教百姓种农作物种出根瘤菌在生化工程中的意义
故事85 赞美催化了年轻科学家的(酉每)工程
故事86 李时珍半夜寻「仙果」是寻找生物活性物质
故事87 四处打工求学的科学家布洛格宣导绿色革命
故事88 幸运苜蓿草的传说有可能源于转基因技术
故事89 核酸研究揭开「月亮之女」患病的真相
故事90 逃跑的野山羊不愿意做外来入侵物种
故事91 为老虎治病的孙思邈登上了生态金字塔
故事92 福寿螺遭人唾弃充分揭示入侵的危害性
故事93 农夫从讨厌到喜欢苹果树的转变说明不同环境下生物的不同价值
故事94 以讹传讹的「杀人狼桃」揭开维生素在生命中的地位
故事95 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飞出超音波
故事96 谈恋爱的鱼无可避免产生性激素
故事97 恐怖狂牛症再次提醒人们食品加工与卫生
故事98 喜欢解难题的孩子解不开色盲之谜
故事99 在挂着最新鲜肉的地方修建医院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
故事100 汉武帝西征遭遇历史上最早细菌战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那个色彩搭配,还有那个插画的风格,第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哇,这本跟市面上一般的科普书不一样!”。我当初买的时候,其实是被这个封面吸引住的,觉得它很有艺术感,不像那种冷冰冰的科学图鉴。拿到手翻开,那种期待感就更强烈了。它不是那种枯燥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把生物学的概念用故事的方式讲出来,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一直觉得,科学知识如果能跟生活、跟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就更容易被记住,也更有趣味。而且,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感觉就像在听一个很有学问的长辈在讲故事,娓娓道来,一点也不说教。我特别喜欢它讲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会用一些非常贴切、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还觉得很有画面感。总之,从装帧到内容呈现,都给我一种惊喜,觉得它是一本用心制作的书,值得慢慢品味。
评分作为一个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时候会觉得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重新看见了那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它讲的很多故事,虽然是关于生物学的,但里面蕴含的哲学思考却非常深刻。比如,它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都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有机会放慢脚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神奇。而且,它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还会穿插一些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或者一些历史性的发现过程,这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对科学研究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我之前读过一些生物学普及读物,有时候会觉得内容有点零散,或者讲得太学术化,一下子就让人失去兴趣。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把很多看似孤立的生物学现象串联起来,用逻辑清晰、情感饱满的故事来解释,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纪录片,又或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是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和“怎么会这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讲到一些进化论相关的例子时,不再是冷冰冰的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而是通过讲述动物们为了生存而付出的努力和演变,充满了戏剧性。这种写法,让我对生物的进化过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充满了敬畏。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科普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给我一种“我告诉你这么多,你就得记住”的感觉,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自己主动去思考,去提问。比如说,它讲到一些生物体的奇特构造时,我就会忍不住想,为什么它们会演变成这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些疑问,反而促使我去查阅更多的资料,或者去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给你打开了一扇门,但门后面的精彩世界,还需要你自己去探索。而且,它的叙事风格非常灵活,有时候像一篇科普文章,有时候又像一篇散文,有时候甚至带点童话的色彩,这让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乐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点燃你对生物学热情,并且让你乐在其中的好书。
评分我平常对生物学不算特别专业,但一直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生命力的奥秘。这本书的切入点真的太棒了!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术语,而是从一些我们生活中可能忽略的小细节入手,比如一颗种子怎么在地里发芽,为什么有些昆虫会变色,还有植物之间是怎么“沟通”的。这些问题听起来都很平常,但一旦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就变得非常引人入胜。我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背后都有这么精巧的生物学原理。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我觉得学习科学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去回想自己曾经观察到的景象,然后恍然大悟,觉得“原来是这样啊!”这种学习体验,比死记硬背教材要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