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新学科开山立派之作 演化论的里程碑
写作格式严谨 参考文献将近三千种
动物行为学会评为「史上最重要的动物行为学论着」
重启「遗传∕教养」之争 引发二十世纪生物学界大辩论
亚里斯多德说「人是社会动物」,然而地球上群居的社会动物绝不仅人类一种,许多生物都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行为。为什么各种生物都演化出复杂的社会行为?为了解释此一现象,生物学界出现了一门称为「社会生物学」的学问,认为所有社会行为都有生物基础,目的在帮助生存和繁殖,让生物所携带的基因更容易被天择保留。其发展的二十几年里,不仅带来生物学的革命,影响也遍及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
威尔森的《社会生物学》正是这门学问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大量案例配合行为、遗传、族群、生态等学说与证据,建构一套完整的体系,解释社会行为的脉络,最后更将讨论范围扩大,试图以相同的方式研究人类社会学。本书最后一章说明:人类跟其他动物一样,许多人类的社会行为之所以演化出来,是因为对物种的生存有益,包括道德、侵略性、爱情、宗教等。此说激怒了一群人,认为威尔森在为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背书,最着名的反对者就是他的同事古尔德。社会生物学的追随者强烈否认这门科学含有保守的意识形态,两派人马进行了一场大论战,堪称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学术争议。
作者简介
威尔森 Edward Osborne Wilson
.当代最重要的一位生物理论学家暨昆虫学家
.人称「社会生物学之父」、「生物多样性之父」、「蚂蚁先生」
.《时代杂志》选为「全美最有影响力的25人之一」与脱口秀女王欧普拉并列
.其科普着作两度荣获普立兹奖
.13岁时发现火蚁,是美国第一个发现火蚁的人
.目前他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名誉研究员、佩莱格里诺大学的荣誉教授。他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克拉福奖(此奖项专门颁给诺贝尔奖未能涵盖的科学领域)。
重要事件
1955 得到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
1969 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5 出版《社会生物学——新综合理论》
1977 获颁美国国家科学奖
1979 出版《论人性》(普立兹奖)
1984获颁泰勒环境成就奖
1990 获颁瑞典克拉福德奖;出版《蚂蚁.蚂蚁》(普立兹奖)
1992 出版《缤纷的生命》(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
1993 获颁日本国际生物学奖
1994 出版《大自然的猎人》(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1996 被《时代杂志》选为全美最有影响力的25人之一
1998 出版《知识大融通》
2002 出版《生物圈的未来》
2010出版《蚁丘之歌》(芝加哥论坛报中心奖)
我对于“统御制度、角色、阶级”这几个词,会比较关注作者是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理论框架。我会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所谓的“统御制度”是如何被设计出来,以维持特定的“阶级”结构,以及在这样的制度下,个体被分配到的“角色”又意味着什么。比如说,我希望看到作者如何分析,某些看似“自然”的社会分工,其实是制度设计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而“阶级”,我期待看到更细致的划分,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富,还可能涉及到权力、声望、甚至是一些微妙的社会资本。我还会留意作者是否会引用一些具体的历史案例,来佐证他的观点。比如,他是否会分析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或者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化,来展示这些概念的实际运作。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分析方法,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去理解我所处社会中的类似现象,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会大大提升。
评分我对这本书“统御制度、角色、阶级”的标题,浮想联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种关于权力如何分配和运作的图景。我期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够深入剖析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统御制度”,比如,是从部落联盟的长老制,到神权统治,再到现代民主国家的权力结构,这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探讨这些制度对社会成员“角色”的塑造。比如,在父权社会中,男性的“角色”和女性的“角色”是如何被预设的,而在一些母系社会中,情况又会有何不同?至于“阶级”,我希望这本书能跳脱出简单的贫富划分,而是从更深层次的权力、资源、知识等维度来解析阶级固化与流动的机制。比如说,为什么在某些社会中,寒门难出贵子,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有更多的上升机会?我会仔细审视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论点,看看是否能找到那些能够解释我身边社会现象的线索。如果书中能给出一些关于“打破阶级固化”的可能路径,那更是让我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烫金的“社会生物学:新综合理论”几个字,就让我感到一股学究气的厚重扑面而来。翻开目录,看到“统御制度、角色、阶级”这几个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要谈论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吗?还是某种深奥的哲学探讨?我期待的可能是一个宏大的叙事,描绘人类社会如何一步步演化出这些复杂的结构,比如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某个统治阶级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又如何通过制度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普通民众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作者能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挖掘出那些隐藏在历史表面之下的驱动力,用鲜活的案例和严谨的论证,展现这些抽象概念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具象化的。例如,我想看到关于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如何运作,或者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挑战旧有的贵族阶层,并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的。更进一步,我期待作者能探讨这些“统御制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打破我固有的认知,那我肯定会觉得不虚此行。
评分坦白说,“统御制度、角色、阶级”这个题目,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些宏大的社会学模型,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统御制度”的深度分析,比如,一些制度是如何巧妙地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同时又让大众觉得这是“自然”或者“合理”的。而“角色”的设定,我希望看到作者如何解释,社会是如何通过教育、文化、甚至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来规训个体,让他们扮演好被设定的角色。比如说,为什么在某些社会中,女性的“角色”被限定在家庭,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女性却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至于“阶级”,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探讨,一些看起来“固定”的阶级是如何维持的,以及是否存在一些“潜规则”在其中起作用。比如,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看似开放的社会,其实存在着隐形的门槛,阻碍了底层民众的向上流动。
评分看到“社会生物学:新综合理论”这个副标题,我其实对“新综合理论”的部分比较好奇,但“统御制度、角色、阶级”这一卷的重点,我预设它是在探讨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构成要素。我想象这本书会详细介绍,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下,统治者是如何构建他们的“制度”的。是依靠暴力,还是文化,亦或是经济手段?而身处其中的个体,又被赋予了怎样的“角色”?是服从者、执行者,还是反抗者?而“阶级”,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阶级是如何被划分,以及不同阶级之间如何产生互动和冲突。例如,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分析古代中国的士农工商,或者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这些划分是纯粹的经济因素,还是掺杂了权力、血统等更复杂的关系?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让我看到,人类社会在构建这些秩序时,是否有共通的规律,又有哪些独特的变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