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与品德

品格与品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品格教育
  • 道德修养
  • 人生哲理
  • 自我提升
  • 价值观
  • 行为规范
  • 传统文化
  • 教育心理学
  • 成长励志
  • 为人处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法学大老蔡墩铭教授有感于社会风气败坏,因此以社会教育做为主轴撰写本书,论述品格与品德对于个人人生、对于社会风气的重要性。本书为作者在80高龄时对于社会的切身关怀,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思维。

  作者特别提及,政府力量无法全面照顾弱势,民间团体的力量则可发挥功能。作者更提及社会企业的概念,提出新的社会行善的观点。

  身为法学者,本书融合其人生思维、法学概念,并从人格与品德论述。是非常直得重视的一本书。

  翰芦图书长期协助作者出版,希望能带动出版界重视社会文明的深层想像与实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蔡墩铬


  台湾台南市人
  1932年2月21日生

  1955.06台湾大学法律系学士
  1955.10司法官特考及格
  1960.06台湾大学法研所硕士
  1965.02德国佛莱堡大学法学博士

  1965.08台湾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1969.08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
  1990.08台湾大学法律系所主任
  2002.07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图书目录

一、品格品德概论013
第一节前言013
第二节品格形成015
第三节品德形成019

二、家庭生活023
第一节前言023
第二节家庭功能024
第三节家庭人生027
家庭教育法030
家庭暴力防治法033

三、学校生活045
第一节前言045
第二节师生互动046
第三节校园暴力问题047
国民教育法049
少年事件处理法054

四、社会生活069
第一节前言069
第二节社区070
第三节大都会生活071
社会教育法072
家庭教育法074

五、生命道德089
第一节前言089
第二节出生091
第三节老化093
第四节生病098
第五节死亡132
安宁缓和医疗条例138

六、生活道德141
第一节前言141
第二节饮食142
第三节穿衣151
第四节居住153
第五节行动157
第六节卫生160
第七节睡眠164
消费者保护法167
家庭事件法177

七、劳动道德213
第一节前言213
第二节职场215
第三节产业转型219
劳动基准法220
劳动争议处理法232

八、交通道德245
第一节前言245
第二节公路正义248
第三节不酒驾253
第四节不超速253
第五节不超载254
第六节不疲劳驾驶255
第七节让路255
第八节让车257
第九节让人259
第十节不肇逃261
第十一节禁低头261
第十二节现行交通法规有待修正262
道路交通管理处法条例264
道路交通安全规则291

九、志工义工345
第一节前言345
第二节选择担任志工346
第三节担任义工346

十、社会企业351
第一节前言351
第二节托育机构354
第三节养护机构355
第四节其他社会企业359

十一、待用的爱心餐点363
第一节前言363
第二节超商幸福保卫战365
第三节待用爱心「物资银行」367

十二、民间社福团体369
第一节前言369
第二节医疗财团法人成立条件371
第三节社团法人慈善会399

十三、道德典范
 

图书序言

自序

  2012年5月本人满80岁时,出版「80年台湾论述与个人回忆」的一本回忆录,此书表达80年来个人对人生的态度,但对个人所坚持的道德原则却未述及。于是在回忆录出版后,努力蒐集中外道德典范人物50人,介绍其崇高的道德修养及完美的人生态度,颇具启发性,足供后人学习,俾能创造各式各样的事业。

  重视品格与品德有助于生命的转变,成就其所从事的事业。本人刚入学时接受日本小学教育,大学毕业后前往德国进修,接受德国教育,虽以知识教育为主,但本人除努力吸收知识外,对于伦理道德,亦有深深体验,认为台湾各阶段教育,应採知识与道德相平衡的教育,以期生命更有成就。基于此一信念,完成本书着作,至期亲爱的读者对本书不吝指教,本人幸甚!


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蔡墩铭 谨识
2013年11月5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不经意间闯入了我的生活,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哲理,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触动着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沉醉于书中描绘的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点滴,那些微小的善意,那些不经意的举动,却都蕴含着深刻的品德力量。作者没有刻意去歌颂伟大,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身上那些闪光的品质,比如诚实守信、善良友爱、责任担当等等。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是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书中关于“宽容”的篇章,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没有将宽容简单化为妥协或退让,而是阐释了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和包容。我常常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想起书中的那些例子,那些主人公们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这给了我莫大的启发。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读物,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眼前,更加懂得如何去爱。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朴实无华的书名所吸引——《品格与品德》。然而,当指尖划过扉页,目光落入正文,我仿佛被卷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人物群像,从古代的仁人志士,到近代的民族英雄,再到当代那些默默奉献的平凡人物,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都凝聚着作者对“品格”与“品德”的深刻理解。书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作者的重新解读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不再是枯燥的史实罗列,而是充满感染力的情感传递。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坚持”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没有简单地赞美坚韧不拔,而是深入剖析了坚持背后的驱动力,是源于内心的信念,还是外界的压力,又或者是对更高价值的追求。这一点,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尤为值得我们深思。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捧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文字,一同品味那些历久弥新的智慧,感受着文字中传递出的力量,仿佛也在审视和重塑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拿起《品格与品德》这本书,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我总觉得这类关于“品德”的书籍,要么过于说教,要么内容陈旧,难以引起我的共鸣。然而,事实狠狠地打了我的脸。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打破了我固有的偏见。作者运用大量的案例和故事,将抽象的品德概念具象化,让我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合作”的论述,作者通过讲述不同领域的合作典范,阐释了合作的精髓在于互信、互谅和共同的目标。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这个越来越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合作的重要性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凸显。我曾一度在工作中感到瓶颈,总觉得难以突破,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意义。每次读到书中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合作案例,我都会感到由衷的钦佩,并暗下决心,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践行。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不足,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作者在《品格与品德》一书中,并没有进行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以及对现代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观察维度。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正直”的探讨所打动,作者并没有将正直定义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强调了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原则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面对一些选择时的犹豫和妥协。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文字,如同甘霖,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灵。我会在通勤的路上,会在午休的片刻,捧着它,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这本书,不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契机。

评分

总而言之,《品格与品德》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以一种极其平实却又深刻的方式,探讨了关于人生价值的核心议题。我深深着迷于作者笔下那些饱含深情的叙述,那些关于“感恩”的篇章,让我体会到生命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以及回馈的意义。它提醒着我,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都值得珍视,每一次帮助,都应铭记。书中并没有刻意渲染悲情,也没有鼓吹苦难,而是用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引导着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善良,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我常常在阅读的间隙,停下来思考,思考自己是否也能够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厚重,也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