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全世界很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发生大规模群众上街游行的事件。为此,六月底的《经济学人》杂志专门以「抗议游行」为本期主题,并配发了一篇评论。这篇评论介绍说,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全球三个洲都发生了抗议示威。在巴西,人们上街反对高额的公交费用;在土耳其,人们对一项建筑工程说不;在印尼,人们拒绝接受燃料价格的上涨;保加利亚人则要杜绝政府的任人唯亲。在欧元区,人们反对的是紧缩财政政策。《经济学人》的这篇报导如果再推迟两个月发表,一定还会加上台湾的25万白衫军在凯达格兰大道为冤死的士兵讨公道,以及反对政府强拆的「拆政府」行动。
不要说在一个极权制度的国家里,人民行使抵抗权是正义的和必要的政治行为,即使是在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宪政结构的民主国家里,人民的抵抗权仍然是重要的宪政秩序的一部分。那些对人民的抵抗权行使保持怀疑和担忧态度的人,心中恐怕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那就是以为国家的建设只是国家机器的事情,而忽略了人民的能动性,他们忘记了:人民,正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行动,包括抵抗权的行使,来参与国家政治建设的。
作者简介
王丹
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客座助理教授,《公共知识分子》杂志社社长
吴国光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政治系教授
胡平
旅居美国的着名政论家,《北京之春》主编
夏明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系教授
陈奎德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普利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
张炜
原剑桥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刘永川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
谢选骏
电视片《河殇》撰稿人
徐斯俭
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铁志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罗文嘉
《二次党外》杂志发行人
孟浪
诗人
张博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博士
夏业良
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
曾建元
中华大学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社长的话:
社会运动与民主深化 王丹
◎社会运动:香港、澳门、中国
“让爱与和平佔领中环”运动纲要
「六三零」的日与夜:一场澳门社运实录 苏嘉豪
中国农民土地权利的信念、立法原则和维权方略 李谨致
六十年来的大陆宪政民主运动(连载) 陈子明
◎世界观察:
鸟瞰印尼客家及其研究 曾建元
再度出走前 王尧汉
◎专辑:辛亥百年回顾
酣战春雨(五) 王凌云
《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运动与青年》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这个时代的敏感神经。我总觉得,在一个充满变化的社会里,知识分子的角色至关重要,而他们与充满活力的青年一代的互动,更是塑造未来走向的关键。我猜这本书的内涵会非常丰富,或许它会深入剖析那些在社会运动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影响了公众舆论,推动了社会议题的讨论。同时,“青年”的加入,让我觉得这本书还会关注知识分子如何与年轻人建立联系,如何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如何引导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能够形成批判性的视角,并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种“知识传递”和“思想启蒙”的过程,又会如何看待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运动中所扮演的“引路人”还是“伙伴”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如何理解知识分子的价值,以及如何赋能下一代,有了更深层次的期待,我希望从中能获得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非常吸引我,我一直对“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他们的角色和影响力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运动与青年》的标题直接点明了主题,似乎探讨的是那些活跃在公共领域,通过自身知识和思考,与社会运动产生联动,并与青年一代发生交集的知识分子。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剖析一些历史事件或当下社会现象,去挖掘其中知识分子的身影,看看他们是如何发声、如何引导舆论、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社会运动”和“青年”这两个关键词也让我联想到,这本书或许会关注年轻一代在社会运动中的参与度和他们的思想转变,以及知识分子在这其中扮演的启蒙者、引领者还是旁观者的角色。我非常期待书中能看到一些鲜活的案例,能够让我具体地感受到知识分子是如何在现实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作用的,以及这种作用对青年一代产生了怎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种看待知识分子和青年参与社会的新视角,这让我心生期待。
评分初次看到《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运动与青年》这个书名,我脑海中浮现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画面。熟悉的是,我们总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看到一些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们的言论足以撼动时代;陌生的是,将“公共知识分子”与“社会运动”和“青年”如此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我好奇这三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复杂而深刻的联系。我设想着,作者或许会从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入手,描绘出当时涌现出的那些敢于发声、挑战权威的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在社会运动的风口浪尖中,用智慧和勇气点燃青年人的热情,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也许书中会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群体及其思想特质,对比他们与青年一代在社会运动中的互动模式。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探讨知识分子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穿透虚假信息,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又如何才能真正触及到那些对社会议题充满热情却又缺乏清晰方向的年轻人。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公共责任感的青年一代的深刻见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运动与青年》,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冲动。我一直认为,知识分子不应仅仅是书斋里的学者,而应该以其智慧和良知,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尤其是在社会运动的关键时刻,他们的声音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而“青年”的加入,则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很可能是在探讨知识分子如何影响和引导年轻一代,如何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设想,作者可能深入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运动,并从中提炼出公共知识分子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他们可能是批判者,揭示社会问题;也可能是倡导者,推动改革;甚至可能是连接者,将复杂的社会议题转化为年轻人能够理解和参与的方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出现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和鼓励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深刻论述,以及对那些致力于此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案例分析,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
评分《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运动与青年》这个名字,在我的书单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仿佛是一扇窗,透过它,我能够窥见知识分子的身影在社会运动的浪潮中闪烁,更看到青年一代的眼睛里燃烧着对未来的希望。我忍不住去想象,书中是否会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学者、作家、艺术家,他们如何用思想的力量,与蓬勃发展的社会运动同频共振。而“青年”这个词,则像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这本书的另一层含义——它是否在探讨知识分子如何与青年群体建立连接,如何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青年在参与社会运动时,如何从这些公共知识分子那里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种代际之间的思想传递和碰撞,又会如何展现知识分子在社会运动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是引领者,还是参与者,抑或是批判者?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青年人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期待它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