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再版)

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再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明代绘画
  • 中国绘画史
  • 绘画史
  • 艺术史
  • 江岸送别
  • 明代艺术
  • 绘画研究
  • 艺术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的中国晚期绘画史撰写计划的第二册,聚焦于中国明代初期与中期(1368~1580)的绘画发展,除了探讨明代绘画风格中承续自元代及新创的部份之外,也论述了宫廷绘画与浙江(浙)、苏州(吴)、南京等地方画派的表现及其发展。此外,书中对画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绘画风格的关系,也有极为精彩透辟的见解。

  本书的撰写模式与该计画的第一册《隔江山色》相同。除了论述时代与历史背景、艺术家与画坛创作的议题之外,书中还析论了近五十位明代重要画家的生平遭遇。不仅提供传统画史与画论对他们个别的评价,并一一以传世具体的画作为例,解剖每位画家的形式语言、内涵与意义。书末附详尽〈註释〉、〈参考书目〉与〈索引〉。

  在作者与本地学者的协助下,中文版不但将英文原书的「古籍引文」还原为中文,并修正了原书许多误植之处,中文版的图版採取图随文走的设计,品质比英文原书更加精彩、考究。整体而言,中文版更为完整而易读。

  无论您是初学者或已经是专家学者,本书都是引导您进明代绘画的必备艺术书籍。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居翰 (James Cahill)


  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1926~2014)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权威之一。他出生于美国加州,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方语文学系毕业之后,陆续于1952年和1958年取得安娜堡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追随已故知名学者罗越(Max Loehr)修习中国艺术史。

  高居翰教授曾在美国首府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服务近十年,并担任该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他也曾任已故瑞典艺术史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én)的助理,协助其完成《中国绘画史》(七大册)的撰写计划。

  自1965年起,他开始任教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艺术史系,负责中国艺术史的课程,直到1994年退休。

  高居翰教授着作等身,一生从事研究不懈。重要作品包括《中国绘画史》(1960)、《中国古画索引》(1980)及诸多重要展览的图录。此外,他曾经着手进行一套五册的中国晚期绘画史撰写计划,其中,第一册《隔江山色:元代绘画》,于1976年出版;第二册《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于1978年出版;第三册《山外山:晚明绘画》,于1982年出版(上述各书的中文版均由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出版);至于第四、第五册的撰写工作,则因故中止。

  1978~79年间,高教授接受哈佛大学极富盛名的诺顿(Charles Eliot Norton)讲座之邀,以明、清之际的艺术史为题,发表研究心得,后来整理为专书《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于1982年出版(中文版亦由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该书曾获全美艺术学院联会选为1982年年度最佳艺术史着作。

  1987年,堪蕯斯大学富兰克林‧墨菲(Franklin D. Murphy)讲座邀请他主讲「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另三种方法」,讲演内容后来也结集成书出版。1991年,高教授又受邀至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班普顿(Bampton)讲座,以「画家生涯」(The Painter’s Practice)为题,发表研究成果,该书已于1994年出版。而2010年出版的Pictures for Use and Pleasure: Vernacular Painting in High Qing China,则是他晚期的力作。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明初「画院」与浙派
第一节 洪武之治
第二节 两派山水传统:浙派与吴派
第三节 洪武年间的绘画(1368–98)
王履
两件佚名之作
明初「画院」
第四节 永乐年间的绘画(1403–24)
保守南宋画风的延续
边文进
第五节 宣德画院(1424–35)
谢环
商喜
石锐
李在
第六节 戴进
第七节 「空白」时期的绘画(1436–65)
周文靖
颜宗
林良

第二章 吴派的起源:沈周及其前辈
第一节 十五世纪的吴派
王绂
苏州及其仕绅文化
第二节 沈周的前辈画家
杜琼
姚绶
刘珏
刘珏与沈周的关系
第三节 沈周
生平事蹟
早期作品
个人风格的发展
《夜坐图》
晚期的山水作品
草木鸟兽图

第三章 浙派晚期
第一节 绘画中心 ── 南京
第二节 吴伟
生平事蹟
人物山水画
人物画
第三节 徐霖
第四节 弘治与正德画院的画家
吕纪
吕文英
王谔
钟礼
朱端
第五节 「邪学派」画家
张路
蒋嵩
郑文林
《夕夜归庄图》与朱邦

第四章 南京及其他地区的逸格画家
第一节 浙吴两派以外的画家
第二节 南京画家
孙隆,「没骨」画与底特律美术馆的《草虫图》卷
林广与杨逊
「金陵痴翁」史忠
郭诩
杜堇
第三节 两位苏州画家与徐渭
王问
谢时臣
徐渭
第四节 画家的生活型态与画风倾向

第五章 苏州职业画家
第一节 周臣
第二节 唐寅
第三节 仇英

第六章 文征明及其追随者:十六世纪的吴派
第一节 文征明
早年
北京插曲
晚年
第二节 文征明的朋友、同侪和弟子
陆治
王宠
陈淳
沈硕
第三节 十六世纪后期文氏的子孙与追随者
文嘉
文伯仁
侯懋功
居节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江岸送别》的瞬间,就感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书的装帧很精美,纸质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我一直觉得,对于明代绘画,尤其是从洪武到嘉靖这段时间,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吴门画派”的几位大家身上,但事实上,那个时代是多元的,不同地域、不同学派都在孕育着新的艺术生命。这本书名“江岸送别”,本身就极具画面感和故事性,它可能暗示了书中会对描绘离别场景、寄托思念之情的绘画作品有深入的探讨,这对于理解当时士人的情感世界非常有帮助。再版二字也让我对内容的可信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意味着它可能吸收了近些年的研究新发现,修正了以往的不足。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对当时江南地区的几个重要绘画中心进行比较分析,例如苏松、南京、以及一些新兴的艺术群体,看看他们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开拓出新的面貌。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江岸送别》极具画面感,让人一拿到手就想翻开一探究竟。我本身对明代绘画,尤其是初期和中期这一段历史时期,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既有对元代遗韵的继承,又有新的艺术理念的萌发。台湾在收藏和研究明代书画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累,这本书的出版,想必会带来许多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我尤其想知道,书中对于“江岸送别”这个主题的作品,是如何进行解读的?是侧重于表现文人的离愁别绪,还是更深入地探讨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背景?再版意味着内容更加充实和修正,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引领我深入了解明代绘画的多样性,不仅是吴门画派,也包括其他地域和画派的艺术特色。

评分

拿到《江岸送别》这本书,感觉非常亲切。我本身就是一位对明代绘画情有独钟的读者,尤其喜欢那个时期文人画的淡雅与意境。书名“江岸送别”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联想,仿佛看到了古人依依惜别的场景,山水悠悠,笔墨传情。台湾在文史研究上一直有其独特的风貌,相信这本再版之作,一定凝聚了不少宝贵的学术成果。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明代初期与中期(1368~1580)的绘画进行系统梳理,尤其想了解在这个重要时期,绘画在题材、风格、技法等方面是如何演变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作品的罗列,更能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和历史背景,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境。再版二字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意味着内容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学界的审视。

评分

这本《江岸送别》的出版,对于我这个热爱中国古代书画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惊喜。我常年在台湾,接触过不少关于书画的展览和书籍,但明代绘画,尤其是在其发展初中期,始终是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这本书的题目《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再版)》,光看题目就觉得非常有深度,不仅点明了时代,还选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意象“江岸送别”,这让我联想到沈周、文徵明等人笔下那种淡泊宁静的山水,以及蕴含在其中的细腻情感。作为再版,我更看重它在学术上的严谨性和内容的更新。我期待书中能详细解读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分析其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以及它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背景。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了解明代绘画发展脉络的清晰思路,尤其是在不同画派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方面。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韵味,淡雅的水墨色调,配合着古朴的书法字体,仿佛让人置身于明代那文人墨客云集的士林之中。我对明代绘画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早期到中期这一段历史时期,它承载着从元代遗风向明代独立风格转变的 महत्वपूर्ण 过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内容,但从书名《江岸送别》中,我仿佛就已经看到了文徵明笔下的松风吹拂,或唐寅笔下那潇洒的山水,那份离别的愁绪和山水的情怀,总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台湾在明代绘画研究上一直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成果,加上这是再版,想必经过了更深入的考证和修订,内容上肯定更加扎实。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明代绘画全貌的窗户,特别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不被大众熟知但却极具艺术价值的画家作品。希望它能带我领略那个时代文人的雅趣,以及他们如何将情感寄托于笔墨丹青之间,描绘出那一段段动人的历史画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