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就智慧财产法制相关议题所发表之文章。在创新经济时代中,智慧财产法制于短期间内成为政府及产业界高度重视之课题,惟现行法制及法院判决时而未能配合渠等的期待,进而产生应然与实为间之重大落差。本书作者以其锐利的观察、犀利之笔触,针对近年来重要智慧财产立法及判决、甚至行政实务运作,基于理论与实务结合之目标,进行批判、加以针砭,同时尝试提示出符合创新经济时代的法解释论及立法论。书中处处可见作者挑战现行实务及学说通说之见解,虽然尚不能称为一家言,但却是经常触及国内学界迄今鲜能深入讨论的议题。对于有意更深一层了解智慧财产法规范应有之理念与作法、享受不同于通说见解所带来之学术飨宴、探求未来法制及判决应有改善方向的学习者、研究者及实务界人士而言,本书当可充分满足其各自之需求。
作者简介
黄铭杰
【现职】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经历】
中原大学财经法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政治大学智慧财产研究所兼任教授
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兼任教授
交通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
淡江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
【学历】
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律学士
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硕士
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博士
【着作】
「公开发行公司法制与公司监控─法律与经济之交错」(2001)
「公平交易法之理论与实际─不同意见书」(2002)
「公司治理与企业金融法制之挑战与兴革」(2006)
「新版 竞争法与智慧财产法之交会─相生与相克之间」(2009)
「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法制之落实与革新─迈向理论与实务融合之法制发展」(2011)
【讲授科目】
公司法、企业金融法、经济法、智慧财产法、公平交易法等
个人研究兴趣:竞争法、公司治理、企业金融法制、智慧财产法制等课题
自 序
第一编 专利法
v从专利授权之法律性质与定位论新、旧专利法授权规范之问题点与盲点
壹、前 言/4
贰、旧专利法授权规范之特色与问题点/8
参、新专利法关于授权规范之修正重点及其问题点/17
肆、新专利法关于授权规范之盲点/30
伍、代结论——独家授权法律问题之初探/35
v专利法强制授权规范之问题点与盲点——兼论未来实务运作之方向及作法
壹、前 言/38
贰、国际条约关于强制授权之规范/39
参、现行专利法强制授权之规范内容及其问题点/42
肆、专利法强制授权规范之盲点/52
伍、结 语/56
v申请专利范围、请求项及更正之法律议题研析
本文导读/59
壹、前 言/60
贰、申请专利范围vs.请求项/62
参、发明单一性vs.申请单一性/66
肆、权利赋予后分割制度之废止/71
伍、旧专利法第67条第1项及现行专利法第82条第1项/75
陆、权利更正与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第16条/83
柒、结 语/88
v申请专利范围更正与撤销争讼及侵权诉讼之关系——以日本法之实务发展及学说为中心
壹、问题提起/91
贰、日本法关于专利权更正与举发撤销争议之处理/95
参、日本法关于申请专利范围更正与侵权诉讼争议之处理/100
肆、我国法上之申请专利范围更正与撤销争讼及侵权诉讼/109
伍、结 语/115
v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第16条、第17条及专利法一事不再理之规范理念及解释方法论
壹、前 言/119
贰、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第16条之效力范围/123
参、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第17条专责机关之参加/128
肆、一事不再理与侵权诉讼/134
伍、结 语/137
第二编 着作权法
v资料库着作原创性之所在及其侵权疑义—与一般编辑着作之比较
壹、前 言/142
贰、资料库建置流程及其原创性之所在/145
参、资料库中不受编辑着作保护者/154
肆、资料库着作之「重制」/163
伍、结 语/166
v重制权侵害中「实质类似」要件之判断方式与专家证人之运用——板桥地方法院96年度智字第18号判决评析
壹、事实概要/169
贰、判决理由/170
参、判决评析/172
肆、结 语/200
v「网路时代着作权集体管理机制规范之变革」初探
壹、前 言/204
贰、着作权集体管理团体之发生及其管制方式/205
参、日本着作权集体管理团体规范发展概要/211
肆、从管制迈向竞争之着作权集体管理团体机制规范理念的变革/221
伍、结 语/227
v日本着作权法合理使用规范之现况及最近修法争议
壹、前 言/230
贰、日本着作权法合理使用规范之现状/232
参、一般合理使用条款入法之议论/249
肆、结 语/261
第三编 商标法
v商标先使用权之效力范围——评智慧财产法院98年度刑智上易字第40号判决
壹、事实概要/266
贰、判决理由/267
参、判决评析/268
肆、结 语/289
v赠品行为与商标之使用——评智慧财产法院99年度民商上字第6号判决
壹、事实概要/292
贰、判决理由/292
参、判决评析/293
肆、结 语/316
v日本商标法上之商标使用
壹、前言/319
贰、「商标」与商标「使用」/320
参、「註册时之使用意思」vs.「维权之使用」vs.「侵权之使用」/330
肆、商标使用之特殊议题/338
伍、结 语/344
v商标法第30条第1项第11款与第12款之瑜亮情结——评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判字第321号判决
壹、事实概要/346
贰、判决理由/347
参、判决评析/349
肆、结 语/381
v公司名称之人格权保护与商标法、公平交易法间之纠葛——评台湾高等法院96年度上更字第126号「东森不动产仲介经纪有限公司」vs.「东森建业不动产仲介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判决
本文导读/384
壹、事实概要/385
贰、判决理由/388
参、判决评析/390
肆、结 语/419
第四编 智慧财产法与公平交易法之交会
v「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对于事业发侵害着作权、商标权或专利权警告函案件之处理原则」之法理及规范逻辑疑义
壹、前 言/424
贰、警告函处理原则规范之对象主体/427
参、警告函处理原则与行使权利之正当行为/432
肆、警告函处理原则与行政罚法第26条第1项/438
伍、结 语/442
v竞争法主管机关于着作平行输入规范中应扮演之角色
壹、前 言/445
贰、澳洲着作权法关于平行输入规范之沿革/447
参、纽西兰着作权法关于平行输入规范之沿革/457
肆、日本、瑞士竞争法与着作物平行输入规范之互动/463
伍、结 语/467
v智财银行与公平交易法
壹、前 言/472
贰、智财银行机制的两难困境/474
参、智财银行与公平交易法之适用/476
肆、结 语/488
自序
笔者个人关于智慧财产法之学思历程,从竞争法之研究出发、继而探讨创新经济时代中竞争法与智慧财产法间应有的互动关系、迄于今日析论智慧财产法实务运作过程中蕴藏之各项问题点,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个人对于智慧财产法未来应有立法论及解释论的看法。其间,并曾参与政府主管部会有关大专院校技术移转、产学合作及智慧财产融资等相关计画及专案。回顾省思这几年来的研究心得,初步所得结论:就智慧财产发展政策而言,政府相关部会经常尾随外国发展脚步,描绘出美好的发展愿景,却欠缺现实的土壤及以长期眼光辛勤灌溉的执行力,受限于短期的KPI指数等迷思,致使规划、计画之变化成为常态,一切美好愿景总是虎头蛇尾、为德不卒;另一方面,就智慧财产法之法制及判决实务而言,拼命向国际看齐、立法不落人后的结果,已使得我国现今各该智慧财产法制规范内容及强度,完全不逊于其他先进国家,惟法制之发展并非一蹴可几,汲汲于先端议题的研究及立法,导致其基础研究、根本问题研析未能受到应有重视,产生头重脚轻、本末倒置的怪离现象。
对处于判决实务现场之人士而言,其日常工作所遭遇之问题,并非学界人士所关心的外国法制发展趋势及现阶段最尖端、先进之研究议题,而系如何从智慧财产法的基本法理、基础学理出发,推演、导引出个案争议应有之结论,期能执简御繁,于不同但性质相近的个案中,求得统一的解决、维护当事人间之公平性。当然,最尖端、先进的研究课题对于少数指标性案件,或可发挥其带头效应,引导出判决实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定位及功能自不能恣意轻视或忽视。惟现今智慧财产法研究所存在之深刻问题,并不在于缺乏此类尖端、先进的研究成果,反而是重要的研究精力及人员几乎都配置于此等尖端、先进的研究课题中,导致基础研究、正视实务发展需求的研究,发生供应不足的现象。在司法判决方是具有拘束力而得对一般企业及民众未来行为模式产生立即且实质影响的情况下,长期漠视司法实务需求的研究态度及取向,实非我国未来智慧财产法制健全发展之福。
于此认知下,笔者近年来关于智慧财产法研究之内容及取向,大多倾向于如何架构学说理论与实务运作间之桥樑,对于具体的法院判决所为之问题提起,从学术研究角度,给予适当回应,期能建立起理论与实务间对话、沟通之管道。同时,并于此认知下,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法官界、律师界及学界人士,组成「智财判决研究会」,每个月定期针对特定判决进行研析,各自基于学术、实务立场及认知,进行辩证,在有效理解对方的立场后,也对于自己未来针对该当问题应有的周延思考方式,产生重要启示及刺激。本书所收录的不少文章,即是于该当研究会中激辩的成果。其他各篇文章,亦多是针对当时的智慧财产立法、政策等实务运作,就其可能蕴含之缺失,提出针砭。未针对最新外国法制发展趋势及内容,进行研究,而着重于我国实务运作问题的分析,在研究的路途有点孤单,其成果如何,只有仰赖读者判断。本书若是能对于我国未来智慧财产法实务发展,发挥些许贡献,将是笔者长期踽踽独行中所遇到的最大明灯,幸如之何!
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的各位同仁,因为他们的专业精神及敬业态度,使得本书得以在最短的期间内,以如此精湛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对于未来也将一直出现在我身份证配偶栏上的林静芳小姐,笔者也只能以深情的眼神,默默感谢她长期以来无怨的付出与支持,她那爽朗的笑声,经常是笔者于研究瓶颈时的慰借,使得笔者有更大的勇气,继续陈述不同意见。これからもよろしくね。
黄铭杰
于台大法律学院万才馆研究室
2013年11月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于《智慧财产法之理论与实务:不同意见书》这本书的期望值,其实是蛮高的,但又带着一丝谨慎。毕竟,“不同意见书”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律判决中的不同意见,那种充满了逻辑辩论和法理分析的严谨。我虽然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对这种理性的思辨过程还是很有兴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这种深度,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口号或情绪化的批判。我设想,它可能会涉及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智慧财产热点问题,比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或者在数字时代下,传统版权保护的局限性等等。而“不同意见书”的呈现方式,可能会通过引用一些不同学者、律师甚至法官的观点,来展现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观点,而是能够引领读者一起去分析,去辨析,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对智慧财产法在当今社会中的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拿到《智慧财产法之理论与实务:不同意见书》后,我并没有立刻开始细读,而是先放在一边,让自己有一个缓冲的空间。毕竟,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有限,一开始就钻研法律条文和判例,可能会有些吃力。我更希望先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智慧财产法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和意义。这本书的“不同意见书”这个概念,让我联想到在很多重要的社会议题上,往往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读。智慧财产法如此复杂且影响深远,必然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这些不同的观点,并且能够引发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意见,它们各自的出发点是什么,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对法律本身的理解,更是对社会发展、技术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一种深度洞察。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拓宽我对这个领域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条文,而是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图景,更深刻地理解智慧财产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张力和博弈。
评分坦白说,《智慧财产法之理论与实务:不同意见书》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并没有让我产生特别强烈的阅读冲动,因为我对“理论与实务”这个组合略感熟悉,担心会落入俗套。然而,“不同意见书”这四个字,却像是给这本看似寻常的书籍注入了一股特别的活力。它暗示着这本书可能并非只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法律条文和案例,而是会深入到一些争议的漩涡,探讨那些往往被忽略或难以达成共识的议题。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在一些重大的智慧财产案件中,法官们可能存在的不同见解,或者在学术界,对于某个法律原则的不同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些“不同意见”系统地呈现出来,不仅仅是列举,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这些意见的形成过程,它们各自的论据和侧重点,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了解智慧财产法的机会,更是一次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如何看待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契机,让我能够跳出单一的视角,去理解法律的多元和动态。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智慧财产法之理论与实务:不同意见书》这本书的书名时,心里就涌现出一种莫名的共鸣。总觉得,在任何一个领域,特别是像法律这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都应该存在着不止一种声音。固步自封、千篇一律的论调,往往会阻碍进步。而“不同意见书”,恰恰代表着一种开放、包容和勇于挑战的态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揭示哪些我们平时不太会接触到的智慧财产法领域的争议点。可能是关于专利的实质审查标准,或者是关于商标注册的驰名商标保护范围,又或者是在著作权侵权判定上的尺度把握。我更期待的是,这些“不同意见”并非是简单的对立,而是能够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探讨不同立场背后的法理依据和社会考量。这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解读,更是对法律背后价值取向的审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认识到智慧财产法的实践中,是如何在各种利益和价值之间寻求平衡的,也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去理性地看待和分析不同的观点,避免盲从。
评分这次入手一本《智慧财产法之理论与实务:不同意见书》,实在是很巧合。我平常工作上偶尔会接触到一些与专利、商标、著作权相关的事宜,虽然不是直接处理,但总会听到一些法律界的术语,感觉有些模糊。市面上关于智慧财产法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偏向教科书式的讲解,枯燥乏味,而且更新速度也快,往往读完就过时了。我当时正在寻找一本能让我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刻、更实际理解的书,特别是想看看在一些争议性问题上,有没有不同的声音和角度。正好在书店的法律专业书区,偶然翻到这本书,看到“不同意见书”这个副标题,立刻就吸引了我。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本能够跳脱出窠臼,提供一些更具启发性思考的书籍。我当时其实还没有深入研究它的目录,但仅仅是这个标题,就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觉得它可能不像一般的法律书那样冷冰冰,而是能引发一些更深入的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