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因颱灣文化資産的多元豐厚,從古道、城垣、砲颱、老街、書院、建築、寺廟、園邸等方麵介紹的一本書,並搭配圖文錶的互相呼應。
作者簡介
陳正茂
颱灣省澎湖縣人,1959年生,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係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為颱北城市科大觀光係專任教授。研究方嚮為文化觀光、中國現代政黨史、颱灣史、民國人物傳記。
著作有《少年中國學會之研究》(中國青年黨中央黨史委員會齣版,1996年)、《曾琦先生年譜》(國史館印行,1996年)、《左舜生年譜》(國史館印行,1998年)、《在野的聲音---青年黨人的時代關懷及其政治參與》(新文京版,2004年)、《傳記與思想---青年黨領袖群像》(新文京版,2004年)、《中國青年黨研究論集》(秀威版,2008年)等專書。另編有《曾琦先生文集》3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論集》3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主編《中國青年黨史料叢刊》21冊(國史館版,1993 ~ 1998年)。此外,亦編著大專用書10餘種,及在《傳記文學》、《中外雜誌》、《近代中國》、《東方雜誌》、《國史館館刊》、《光武學報》、《香港中國近代史學報》等刊物,發錶論文30餘篇。
陳善珮
現職:
颱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係專任助理教授兼係主任
學曆:
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 EMBA)、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係 學士
經曆:
交通部觀光局委託「旅行業新進從業人員基礎訓練教材」專任研究員;颱灣亞瑪迪斯資訊公司( Amadeus Taiwan)業務部專案經理、培訓講師;颱灣凱亞資訊公司( 中國航信TravelSky 唯一代理)行銷總監、雅途旅行社業務主任、福國旅行社專案經理
證照:
交通部觀光局齣國團體國際領隊(英語組)、交通部觀光局旅行業經理人結業、經濟部國貿局會議展覽服務人員、颱灣亞瑪迪斯Amadeus 訂位閤格、先啓資訊Abacus訂位閤格、中國航信TravelSky訂位閤格、颱北市旅行同業公會航空票務閤格、美國飯店協會AH& LA CHS餐旅服務督導、德國萊因TUV Rheinland Qualified Customer Service Inspection Manager、德國萊因TUV Rheinland Qualified Behavior Image Customer Service Manager、颱北市旅行同業公會「國民旅遊領團人員認證」考試及格
服務:
交通部觀光局旅行業經理人講座授課講師、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觀光導遊實務班」外聘兼任教師、考選部導遊考試命題委員、交通部觀光局好客民宿訪查委員、颱灣觀光協會颱灣美食展籌委會-策劃委員會副召集人、評審委員會副召集人、颱北市衛生局廚師在職講習授課講師
著作:
觀光資訊係統-全球航空旅遊電腦訂位係統GDS、國民旅遊領團人員試題指南
作者序(一)
作者序(二)
第一章 緒論—文化資産與古蹟 001
一、文化資産的定義和類彆 002
二、古蹟及其標準 002
三、颱灣重要之古蹟 003
四、古蹟參訪和維護 007
第二章 史前文化遺址與原住民的社會和文化 009
一、颱灣史前文化遺址 010
二、颱灣先住民的社會生活圖像 013
三、颱灣最早的主人─原住民 015
四、颱灣原住民及其文化 017
五、原住民族文化之特色 025
六、平埔風華再現 028
第三章 尋跡溯往─颱灣的古道 031
一、颱灣古道的類型與現況 032
二、颱灣古道簡介 033
第四章 颱灣的城垣與砲颱 045
一、城門結構簡介 046
二、颱灣築城史 048
三、重要城垣簡介 050
四、颱灣砲颱設置史 057
五、重要砲颱簡介 059
第五章 曆史記憶的印證─老街 069
一、老街形成的原因 070
二、老街導覽 072
三、颱灣老街分佈統計錶 097
第六章 教化之所─書院 101
一、書院的産生與結構 102
二、清代颱灣書院列錶 108
三、書院(含西式)簡介舉隅 112
四、書院的功能及意義 124
第七章 百工技藝─颱灣的傳統工藝 12
一、傳統工藝發展迴顧 128
二、原住民的工藝 130
三、傳統工藝簡介 135
四、傳統工藝的危機與未來 149
第八章 民間信仰的寄託─寺廟 153
一、民間信仰與寺廟之形成 154
二、寺廟奉祀之各類神祇 155
三、信仰行為 161
四、寺廟的建築結構 165
五、廟會祭典 170
第九章 彆具風格的建築 1 5
一、颱灣建築的成因 176
二、傳統建築類型及構造 177
三、颱灣的近代建築 179
四、原住民建築 184
五、曆史建築 190
第十章 颱灣的民俗節慶 193
一、民俗節慶的由來與意義 194
二、重要的民俗節日(歲時節慶) 195
三、生命禮俗 203
第十一章 民間信仰與宗族組織 209
一、颱灣民間信仰之淵源 210
二、祭祀圈組織的形成 212
三、颱灣社會的宗族組織 213
四、民間信仰的文化意義 215
第十二章 常民文化─颱灣之戲劇 219
一、原住民的「番戲」 220
二、布袋戲 221
三、歌仔戲 228
四、南管戲與北管戲 233
五、皮影戲和四平戲 237
六、颱灣人的戲劇文化 239
第十三章 颱灣客傢族群及其文化 243
一、客傢移民颱灣史 244
二、客傢文化與習俗 246
三、客傢人的族群認同 254
第十四章 豪門巨室的象徵─園邸與宅第 25
一、颱灣的園邸及其風格 258
二、林傢曆史與林傢花園 260
三、林傢花園主要景點介紹 262
四、見證颱灣曆史的霧峰林傢 263
五、颱灣其他知名宅第 264
六、園林美學之鑑賞與意義 275
第十五章 結論─文化資産的維護 2
一、我國文化資産維護演進之過程 278
二、「文資局」之業務推動 279
三、「文資研究中心」之努力 281
四、「文建會」對文化資産維護的成果 282
五、文化資産維護運動─全民一起來 285
參考書目 289
一、文化資産的定義和類彆
所謂文化資産,係指具有曆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古物、古蹟、民族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自然文化景觀等。文化資産的價值在於它是一個國傢民族曆史的軌跡,也是文化的象徵;亦為人類社會生活演進的實證。文化資産可說是一個國傢民族無窮無盡的寶藏,它可激發國人思古之幽情,感受到自我文化博大精深的驕傲,呈現族群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此外,文化資産也可提升國人文化水準和生活品質,發揮自己的文化特性,促進地方發展,養成良好的民情風俗,凡此種種都是文化資産的價值。
至於文化資産的類彆,一般可分為幾個大項:1.古物:指可供鑑賞、研究、發展、宣揚而具有曆史及藝術價值或經教育部指定之器物。2.古蹟:指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考古遺址及其他曆史文化遺跡。3.民族藝術:指不同族群或地方特有的藝術。4.民俗及有關文物: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食、衣、住、行、敬祖、信仰、年節、遊樂及其他風俗習慣之文物。5.自然文化景觀:指人類為保存曆史文化及保育自然之需要,而指定具有保存價值之自然區域、動物、植物及礦物。6.曆史建築:指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曆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及其他曆史文化遺跡。
二、古蹟及其標準
基本上,國人對何謂文化資産,可能不是很瞭解,但對於古蹟,概念就較清楚瞭。古蹟的定義與標準,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産保護法施行細則〉解釋,古蹟應該包括曆史、建築及聚落,是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曆史、文化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其標準為具有曆史、文化、藝術價值、時代遠近、重要曆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能錶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特色。至於數量之多寡與保存情況之好壞、規模之大小和附近環境的優劣,亦為評定標準選項之考量。
國內現在將古蹟的重要性和珍稀程度,分為1、2、3級古蹟。1級古蹟亦稱為國定古蹟,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代錶最重要及稀有之古蹟。2級古蹟即市定古蹟,主管單位是各直轄市政府。3級古蹟係縣定古蹟,由地方各縣、市政府負責。古蹟之種類包括有祠堂、寺廟、宅第、城郭、關塞、衙署、車站、書院、碑碣、教堂、牌坊、墓葬、堤閘、橋樑、古道等設施。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打破瞭我以往對颱灣文化的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文化觀光就是看看寺廟、古跡,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颱灣文化更加豐富多元的一麵。作者不僅僅關注那些廣為人知的地標,更深入到社區和鄉村,發掘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和默默守護傳統的人們。書中有一章節專門介紹瞭颱灣的傳統戲麯,她詳細講述瞭不同劇種的特點、錶演形式,以及演員們付齣的艱辛努力,這讓我對這些古老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在地美食的介紹,但不是那種簡單的“到此一遊”式的推薦,而是將美食與當地的農作物、氣候、人文習俗聯係起來,讓我感受到食物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情感,她對颱灣這片土地的熱愛溢於言錶,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自然而然地被這種熱情所感染。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文化觀光,不僅僅是走馬觀花,更是要用心去感受、去理解。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仿佛我真的走在颱灣的土地上,與那些古老的建築和悠久的傳統對話。作者在描述每一處文化資産時,都極盡細緻,從建築的風格、曆史沿革,到其在當地社會中的地位和象徵意義,都做瞭詳盡的闡述。例如,在介紹某座古廟時,她不僅描繪瞭廟宇的宏偉壯觀,還深入挖掘瞭廟宇所供奉的神祇傳說,以及圍繞著這座廟宇發生的種種民間故事,這些都讓原本靜態的建築瞬間“活”瞭起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捕捉,比如一段關於傳統糕點製作的描述,詳細到連麵粉的比例、烘烤的火候都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置身於那間彌漫著麥香的廚房。此外,作者還巧妙地將曆史事件與文化資産的演變相結閤,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颱灣的曆史脈絡。這本書的編排也十分用心,圖文並茂,閱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聽一位資深導遊娓娓道來。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颱灣深層文化的大門。它沒有刻意去煽情,也沒有過度的誇張,而是用一種理性而充滿洞察力的筆觸,揭示瞭颱灣文化資産的內在價值。作者在分析時,常常會引用一些曆史文獻和學術研究,但又不會讓內容顯得過於學術化,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其融入到敘述中,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在地性”的探討印象深刻,作者如何將颱灣的自然環境、曆史變遷、社會結構等因素,融入到文化資産的解讀中,展現瞭颱灣文化獨一無二的魅力。書中的案例選擇也十分精妙,涵蓋瞭從物質到非物質,從曆史久遠到新興的文化形態,展現瞭颱灣文化兼容並蓄、不斷發展的生命力。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把颱灣的文化資産看作是旅遊景點,而是視其為活著的曆史,是有靈魂的存在。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真的被深深吸引住瞭!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那些枯燥的旅遊指南,而是以一種非常生動、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帶我重新認識瞭颱灣。書裏詳細地介紹瞭許多我之前聞所未聞的文化資産,比如那些隱藏在巷弄裏的老屋、守護著鄉裏信仰的宮廟,還有那些承載著曆史故事的傳統祭典。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她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是用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將這些文化符號與當地人的生活、情感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讀到那些關於老奶奶們手作的糕點、年輕人傳承手藝的故事時,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甜,感受到那份溫情。書中的圖片也極為考究,每一張都捕捉到瞭文化資産最動人的瞬間,無論是建築的精美雕刻,還是祭典中人們虔誠的臉龐,都讓人心生敬畏。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文化資産保護的思考,讓我不僅僅是作為一個過客去欣賞,更能體會到保護這些寶貴遺産的重要性。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颱灣文化的一扇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溫暖又富有啓發的書。它沒有宏大的敘事,卻處處流露齣對颱灣這片土地的深情。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講述瞭她與颱灣文化資産的相遇和互動。比如,書中有一段描述她在一個小鎮上,與一位老匠人交流製陶技藝的經曆,字裏行間都充滿瞭對匠人精神的敬意和對傳統技藝的珍視。她不僅僅是記錄,更是感受,將那些冰冷的史料轉化為有溫度的故事。我還很喜歡書中關於“人”的描繪,她不僅僅關注建築和文物本身,更關注守護和傳承這些文化遺産的人們。正是這些普通人的努力,纔讓颱灣的文化得以延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化傳承的另一種可能,那就是融入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它沒有給我留下“打卡”的衝動,卻在我心裏種下瞭一顆想要去細細品味、用心感受的種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