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以超凡脱世之心,做积极入世之事」作为他的人生理念。透过他的指点,你一定能够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身处的社会,同时还能够练就高明的手段和眼光。这样,你就会多几分机智与通达,少几许愚钝和迷惘。
在红尘中滚打的现代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疲累之中。处世的艰难、人际的复杂、快乐的难得、挫折的频繁、自我的迷失、信仰的缺乏,使得「活着真累」这句话,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头禅。于是,想要生活得好一点、更好一点,便成为他们心中的梦想。
然而,想要生活得好一点,就必须要懂得多一点。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位「老者」,为我们指点人生路上的陷阱与弯道;还需要一位「行者」,立足现实状况,为我们点拨为人处世的技巧与方法;更需要一位「智者」,穿透时空迷雾,为我们指引未来人生的方向。南怀瑾先生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一位「老者」、「行者」与「智者」。
前言/1
一、「曲」者生存,难得煳涂,念好千变万化处世经/1
1.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2
2.首先要适应现实/3
3.难得煳涂易处世/5
4.善于应变,做时代的弄潮儿/7
5.做人做事要方圆有度/9
6.隐藏锋芒,低调处世/11
7.进退有度,走好下坡路/14
8.处世不要太较真/16
9.留有余地天地宽/18
二、但在流传不在多,事业和工作的真谛在于付出/21
1.付出是真正的成功与富有/22
2.以超脱出世之心,做积极入世之事/24
3.只问耕耘,不问收获/26
4.少说空话多做事/28
5.适度谨慎之后,需要果断/30
6.认真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32
7.用创新头脑做事/35
8.做事要走正道/36
9.患得患失,百事不成/38
10.做事要把握大关键/41
三、做人是第一等学问,先做好人再做圣人/43
1.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44
2.逃出人生三重门:自欺、欺人、被人欺/46
3.不要对人要求过高/49
4.推己及人,将心比心/51
5.与人友道相处才对/53
6.做人要如水一样/56
7.礼仪之道绝非小事/59
8.不要迁怒于人/61
9.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64
四、行孝须趁早,不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67
1.孝是回过来还报的爱/68
2.孝之以「顺」,更要孝之以「敬」/70
3.仅仅养活父母不算孝/72
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75
5.出远门前要先安顿好父母/78
6.视众生如父母,大孝于天下/80
五、亲如蜜却淡如水,交朋友一定要有分寸/83
1.交朋友要讲分寸/84
2.道不同,不相为谋/86
3.选择益友,远离损友/88
4.对朋友的规劝要适可而止/91
5.知己难求,得必珍惜/93
6.「久而敬之」使友情「全始全终」/96
六、失意不忘形,身处逆境依然笑看满山花开/169
1.得意失意难定论/170
2.失意不忘形/171
3.得意时,莫骄狂/174
4.经历痛苦,才会成长/176
5.忍耐一切不如意/178
序
在红尘中滚打的现代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疲累之中。处世的艰难、人际的复杂、快乐的难得、挫折的频繁、自我的迷失、信仰的缺乏,使得「活着真累」这句话,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头禅。于是,想要生活得好一点、更好一点,便成为他们心中的梦想。
然而,想要生活得好一点,就必须要懂得多一点。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位「老者」,为我们指点人生路上的陷阱与弯道;还需要一位「行者」,立足现实状况,为我们点拨为人处世的技巧与方法;更需要一位「智者」,穿透时空迷雾,为我们指引未来人生的方向。南怀瑾先生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一位「老者」、「行者」与「智者」。透过他的指点,你一定能够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身处的社会,同时还能够练就高明的手段和眼光。这样,你就会多几分机智与通达,少几许愚钝和迷惘。
他是一位「老者」。
南怀瑾先生出生于二十世纪早期。他经历过抗日战争与国共战争;目睹了台湾由贫困到繁荣的巨变;几年旅美生活,更让他得以沐浴欧风美雨;定居香港,还让他亲睹了「东方之珠」回归的过程。这样一位饱经沧桑、历经世事百年变迁的老人,无论如何,是完全有资格给「迷路」的世人指点迷津的。
他是一位「行者」。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行路者」。人们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然而,南怀瑾先生行的路何止万里?他从十七岁起就远离家乡,去过杭州、四川、西藏。国共战后前往台湾,后又旅居美国,回国后定居香港。在「行路」的过程中,他频繁地更换人生角色:做过习武者,当过军官,做过半个和尚,还做过商人、教授、学者、「和平密使」、董事长︱其阅历之丰富、阅人之无数,足以为世人指点为人处世之道。
南怀瑾先生又是一位「践行者」。他将「以超凡脱世之心,做积极入世之事」作为他的人生理念。他不只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亲自上台讲学;为了造福一方人民,他筹资与政府合建金温铁路;为了使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他从娃娃抓起,积极宣导儿童读经运动︱这样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他的人生智慧就不会是泛泛而谈,而是有的放矢。
李白诗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如今,世人「行路」之困惑比李白更甚。那么,你不妨坐下来,倾听南怀瑾先生这个「行者」的指点。
他是一位「智者」。
关于人生的哲学,中国的古圣先哲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说过许多了。可惜的是,这些原创性的智慧,由于时代背景及语言方面的隔阂,绝大多数中国人已没有耐心、没有能力从中吸取。所幸的是,南怀瑾先生用他的解释性智慧,为我们打开了这些文化瑰宝的大门。他就像一个佈道者,把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释迦牟尼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一一讲来,并且妙趣横生。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样的轻松阅读中,领略生活艺术、知晓生存之道。
本书分为两大板块,在「大师知行录」板块中,首先从南怀瑾先生数百万字的着述中,提炼出关于人生的醒世金言,然后围绕这句话的主旨,结合其亲身经历举证一案例,或者由他讲述的故事,以此印证他在醒世金言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智慧。在「大师智慧活学活用」板块中,则结合现实情况,将其人生智慧的要义加以阐述,并力图探讨一些可以用之于实践的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融进编者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理不在烦,简明为真;法不在多,一句就行。如果读者朋友能够透过本书,有一言一句之得,或打开一个心结,或解决一个难题,或发现一个目标,或找到一条道路,对编者而言,就是无限的欣慰了。
南怀瑾先生的睿智思想可能不是一本书能概括全面的,我们只能是尽全力把他最经典的国学思想和人生感悟传达给每位读者,本书的出版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深表谢意!希望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大师的思想和智慧,更希望本书能成为每位读者朋友真正的良师益友!
1.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
大师知行录
南怀瑾说:老子把我们老祖宗传统文化的原则抓住,指出做人处世与自利利人之道--「曲则全」。为人处事,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便事事大吉了。
南怀瑾认为,处世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比如说小孩玩火,直接责骂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转个弯,拿一个玩具给他,便不玩火了。这就是「曲则全」的妙处。
南怀瑾有个朋友叫侯承业,心直口快,常因直言批评别人而得罪人。有一次,当办公室没有其他人时,南怀瑾便请他进来,写了两句话送给他:「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然后他接着说:「你同富士(指侯承业的妻子王富士)最大的不同点是,富士做每件事情的出发点是为别人好,去帮助别人,就是她批评或指责了别人,别人还是心存感谢。而你呢,虽然最后目标是一样,也做了好事,但出发点不同,你是认为别人做不好,所以你一定要做好,你是不服气,所以你做起来很辛苦。你可称是儒家所谓的『中流砥柱』,而富士是道家所谓的『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势,知其力,用其势。」
侯承业认为南怀瑾这几句话,指出了他一生最大的毛病,是非常中肯的。因此,他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批评。
大师智慧活学活用
在上面这个故事里,南怀瑾先生实际上是用了「婉转批评」的「曲线」法则。他选择在办公室无人的时候与侯承业面谈,并在谈话中,将他与其妻在批评别人时的不同出发点及方式进行比较,含蓄地指出了他因直言而得罪他人的缺点,听上去没有一句批评之语,却句句中肯、句句入耳,因此侯承业才能够愉快地接受。南怀瑾先生只稍稍转了弯,就一下子达到了批评的目的,真可谓「以曲求全」、「以曲求直」。
《听南怀瑾讲为人处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触动是深刻且持久的。它没有提供任何快速致富或瞬间成功的秘诀,而是回归到最本质的人性层面,讲述了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和谐相处。南怀瑾先生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却又字字珠玑,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领悟。我尤其赞同书中关于“反思”的观点。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我们往往习惯于向前看,而忽略了向内看,忽略了对过往行为的审视和修正。先生鼓励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也要学会“放下”,不纠结于过去,不担忧于未来,活在当下,做好眼前事。这种平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至关重要。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为人处事”并非是一味地迎合或妥协,而是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以一种更包容、更圆融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这本书,是我在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成长,不断超越。
评分这本《听南怀瑾讲为人处事》真是让我醍醐灌顶。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雷区,导致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冲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用南怀瑾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人生智慧,为我们揭示了为人处世的种种奥秘。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精辟的譬喻,将复杂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们听。读来仿佛置身于先生的课堂,感受着他那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的魅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沟通”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沟通”其实只是“表达”,而真正的沟通在于倾听和理解。先生教会我如何察言观色,如何把握分寸,如何在维护自身原则的同时,又不伤害他人的自尊。这种“刚柔并济”的智慧,在我实际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印证,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化解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也让我更加明白,真正的“为人处事”并非圆滑世故,而是建立在真诚、尊重和智慧的基础之上。
评分《听南怀瑾讲为人处事》带给我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启迪。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今天,我们常常被各种外界的声音所裹挟,迷失了方向,忘记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南怀瑾先生以他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拨开了迷雾。书中的每一章节都像是一颗颗饱满的珍珠,串联起人生的智慧。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合作与竞争”的论述,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劝诫我们要“与人为善”,而是深入剖析了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恰当地运用合作与竞争的策略,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他强调,要学会“看大局”,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小利,而是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过于狭隘,是否错过了很多潜在的机会。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技巧,更多的是在提升你的思维模式,让你拥有更高的智慧去应对复杂的世界。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为人处事”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怀。
评分读完《听南怀瑾讲为人处事》,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不仅仅是教导我们如何在社会上“混得开”,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内观的自我认知,进而影响外在的行为。南怀瑾先生的文字力量强大,他总能从非常宏观的层面切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炼出来,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呈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探讨所吸引,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失控,往往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先生指出,情绪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认知,如果我们的认知偏差,那么情绪自然会偏颇。他鼓励我们要学习“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物所扰,不因得失而动摇。这种“定力”的培养,对于在充满变数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为人处事”是一种修炼,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反思,它关乎我们的品格,关乎我们的格局,最终关乎我们的人生境界。
评分翻开《听南怀瑾讲为人处事》,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南怀瑾先生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老学者的睿智,又不失一丝幽默感,读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习”的篇章,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应该学习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何而学”,以及如何在学习中汲取精髓,融会贯通。他教会我们,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这种能力尤为重要。当你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他人,去分析问题,自然就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摩擦。这本书让我明白,“为人处事”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它教会我如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更通透、更豁达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