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全彩漫画版微反应,超轻松、超好玩、超简单!
★读脸专家教你察言观色,一学就会的神奇识人术!
★一针见血判断他人说词真假,职场、情场、生活都实用!
★说谎,我能看穿你!
★揭穿他人表情背后的秘密!
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剎那,
不由自主表现出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
本书由读脸专家从微反应入门讲识人术,
教你如何捕捉人们一闪而过、不易察觉的表情与动作,
一针见血地判断出他人说词的真假!
《微反应》是一本从微反应入手讲识人术的图文书。本书每一章从情境展开,按照人们学 习微反应的步骤进行讲解,首先,写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情境中,哪些表情是人内心真实的反应,哪些是用以蒙蔽我们的假表情;然后,讲解不同情境会出现什么样的微反应和微表情;人的不同经历,造就了不同的微反应和微表情,怎样结合人的不同经历,判读微反应显示出的内心;最后,将人和环境相结合,讲述在复杂情况下如何使用微反应。
作者简介
姜振宇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信息中心主任,微反应研究小组联络人。普通科研人员一枚,并不神奇,仅仅是对情绪的机制和表现形态比较熟悉,喜欢逻辑推导和验证事实。目前与部分地区司法机关及江苏广播电视集团、深圳广播电视集团、北京宝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浦发银行等企业合作开展心理应激微反应科学研究。
Chapter 1.微反应很神奇吗?
这些判断准不准?
一个可靠的判断过程
Chapter 2.微反应的分析步骤
情境很重要
人物经历分析
设计好问题
Chapter 3.捕捉微反应
为什么叫微反应?
轻松抓住八种身体微反应
啊!你变雕像了——冻结反应
求治癒——安慰反应
快跑——逃离反应
长幼尊卑——仰视反应
我的地盘听我的——领地反应
我要消灭你——战斗反应
输赢不是平常事——胜败反应
两颗心的距离——爱恨反应
Chapter 4.捕捉微表情
人脸上出现的动物表情
呀!我当时就惊了——惊讶类微表情
呸!好恶心——厌恶类微表情
我怒了——愤怒类微表情
怕!——恐惧类微表情
不哭,不哭——悲伤类微表情
今天我高兴——愉悦的微表情
Chapter 5.生活中的微反应
微表情和微反应的总结
复合情绪的表现
各种情况下都能使用微反应
专业应用三个领域
不应该使用微反应分析的领域
最后的忠告
作者序
最近几年,随着美国影集「Lie to Me」(谎言终结者)爆红,让很多人知道了一个英文单字:「Micro Expression」,这个神奇的词语被翻译成「微表情」。
其实,Expression这个字有很多意思,翻译成「表达方式」或「表现」最为恰当。只有加上字首facial时,才能够准确地翻译成表情。所以,Micro Expression精确的中文涵义应该是「微表现」。可惜,「表现」一词在中文的用法上,有太多故意的成份,这样一来,「微表现」就失去其核心要义,不能用来辨别真伪了。
因此,我们需要观察受试者在受到有效刺激(不是用针)之后瞬间的反应,这种表现更加贴近本能,更能说明受试者的真实心理状态。所以,本书在「Micro Expression」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情境分析、人物分析以及问题设计等内容,把身体的细微反应和细微表情等内容,统一用「微反应」一词来概括介绍。
「Lie to Me」播出之后,大量相关书籍开始跻身书市畅销榜,不论是国内外学者着述的,还是编译、编着的,总能成功吸引读者的注意,因为它们似乎能指导读者如何在不说话的时候看穿别人的心理。
Micro Expression在科学研究领域属于「非语言行为」研究的一个子领域,关于非语言行为(Non-Verbal Behavior)系统而科学的研究在国外已经进行很久了。「Lie to Me」的科学顾问Paul Ekman(也就是剧中大神Dr. Cal Lightman的人物原型)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专家。早在二十世纪七○年代,这项研究已经达到高峰。很多着作、论文以及着名的脸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都在三十年前就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
这些原本学院派的科学研究内容,随着大众媒体的报导宣传,尤其是「Lie to Me」的精彩剧情演出,广为大众所知,再加上此类畅销书的影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神奇的测谎标准。由于简单易记,这些标准成为初学者的黄金法则和炫耀工具。更有甚者,很多「学者」也根据这些依据、标准「着书立说」,推波助澜。
透过神奇的读心术,真的能观察和分析别人的微表应吗?是不是学会之后,就可以把身边所有人看得一清二楚?还是说,这种伎俩只是伪科学,和江湖算命如出一辙,完全是骗子们宣称的「超能力」?
可以确定的是,只依据某个片段反应就能判断真假,这个本领放眼全球还没有人具备。我不得不说,影集毕竟是影集,虽然目前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础理论,但实际应用的经验还不足,还有很大发展并完善的空间。想透过分析各种细微的外在表应来判断谎言,是需要学习一个完整的体系的(您将会在第二章里,了解这个体系)。
所以,在本书中,我们使用理论加案例的解说方式,力图把「心理应激微反应」这项科学研究的根据和应用体系介绍清楚,既不过份神化,也不盲目妖魔化。希望帮助有兴趣的人学习到正统的分析方法,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辨识能力。
这本书绝对是我的近期阅读惊喜!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不太擅长解读人情世故的人,尤其是在社交场合,常常会因为捕捉不到细微的信号而显得有些笨拙。读了《微反应》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书中用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从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注意到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甚至是说话的细微停顿,都一一进行了解析。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一个人在说谎时,眼神可能会不自觉地闪烁,或者不经意地触摸鼻子。这些细节我以前真的完全忽略了,还以为是人家紧张或者不舒服。现在回想起来,我好像真的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情况,但当时完全没有往“真实想法”这个方向去联想。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旁边耐心地教你如何“读懂”身边的人。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说话”,只不过我们需要学习去倾听。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观察力不太敏锐的人,尤其是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总觉得事情的真相扑朔迷离,很难把握。偶然间发现了《微反应》这本书,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作者没有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大量的真实生活案例,将那些隐藏在细微之处的“信号”一一展现出来。书中对于如何解读一个人的眼神、手势、甚至是他不自觉的小动作,都有非常细致的描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或者在试图掩饰什么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出现一些特定的微小动作,比如抓挠、或者无意识地拨弄头发。这些细节我以前真的从未留意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好像真的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情况,但当时完全没往深处去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观察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人交流时也变得更加有自信,能够捕捉到对方言语之外的更多信息。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人际交往的认知。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人,主要还是靠听他们说了什么。但《微反应》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时候,沉默或者微小的动作,反而更能暴露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观察和解读微小细节的技巧,比如一个人在回答问题时,他的手势是否与语言一致,他的眼神是否游移不定,甚至是他说话时的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作者都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并将其与人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并不只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微反应”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在和人交流时,变得更加敏锐了,能够捕捉到一些以前完全忽略的信息,也能够更自信地去推测对方的真实感受。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关于非语言沟通的部分。《微反应》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那些隐藏在细微动作和表情背后的心理活动,让我对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深的认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彩的“读心术”学习之旅。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话语可能只是表层,而真正的意图和情绪,往往藏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反应”之中。书中提到的关于眼神交流、肢体姿态、甚至是微小的面部肌肉颤动,都可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比如,书中提到,当一个人感到不自在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做出“回避”的动作,像是身体微微后倾,或者手部动作增多。这些观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情绪和真实意图,从而避免误解,更好地进行沟通。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普通的对话中,也充满了信息量,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掌握解读的钥匙。
评分作为一名对沟通技巧颇为关注的读者,我发现《微反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际互动。《微反应》这本书,真的是我近年来读到过最实用、最有趣的一本心理学普及读物了。作者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些“微反应”,而这些微反应,往往比我们口头表达的言语更能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书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最基础的面部表情细微变化,到肢体语言的细微调整,甚至是如何通过对方的语气和语速来判断其内心状态,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来佐证理论,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容易理解,让我能够立刻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观察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与人沟通时,像是拥有了一副“透视眼”,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对方,从而做出更恰当的反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