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

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品牌
  • 个人品牌
  • 李祖德
  • 人生哲学
  • 自我认知
  • 商业思维
  • 成功学
  • 影响力
  • 营销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敢做、敢闯、敢舍、敢得的精彩人生!


  人生是一连串选择的结果,我们可以做自己擅长的事,安逸过一生,也可以跳脱舒适圈,挑战自己的极限,倾全力克服万难,为更多人创造利益和幸福。善于跨界创新的李祖德,便是如此。

  在他三十多年职涯中,有过六次的转业,二度进出医界,二度从商;每一次的谋定而后动总是能开创出令人惊叹的成果。好比创立全台第一家连锁牙医诊所、投身中国大陆创投圈、当选北医董事长、引进瑞士医材产业,提昇台湾生技能力……

  因为他没有私心、没有框架的自在思维,不论是在医界、政坛、商界、教育界,他一路走来,在每一次的自我超越之中,不只开创了个人新境界,更为台湾产业发展创出新局!

  本书所有版税收入将全数捐赠公益平台文化基金会及远见.天下文化教育基金会,一同为公益尽心力。

好评推荐

  「这是一本必须要读的书。它可以使你一念之间,改变一生。」──高希均(远见‧天下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医疗产业创新的先驱!希望台湾的医疗领域还有许多后起的李祖德,继续把我们的医疗产业带到国际尖峰。」──张善政(科技部部长)

  「从医学专才到成为整合跨领域的通才,李祖德董事长的历练与体悟,对年轻人是很好的启发。」──杨泮池(台湾大学校长)

  「无我才能整合异见、创造众利,无框才能广纳众议、跳脱框限。
  感谢李董事长用他的真诚领导力(authentic leadership)帮我们上了一堂宝贵的转型领导课程。」--李吉仁(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教授兼台大创意与创业学程主任)
《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李祖德先生——这位在台湾乃至全球医药产业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传奇人物——如何构建并实践其独到的人生哲学与商业智慧。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成功学手册,而是一部结合了深厚东方智慧、创新商业思维与坚定企业社会责任的生命实录。它通过对李祖德先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企业治理实践以及个人修行的梳理,揭示了“无我”与“无框”这两个核心概念如何贯穿于他所创立和推动的每一个重要决策之中。 第一部分:从“无我”中汲取的领导力源泉 “无我”并非自我放逐,而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专注于使命的境界。本书详细考察了李祖德先生早期在台湾创立生物技术产业过程中的心态转变。在那个资源匮乏、技术壁垒高筑的年代,他如何将个人抱负与台湾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 使命驱动而非利益驱动: 书中探讨了李祖德先生如何从早期对技术突破的热忱,逐步升华为对全民健康福祉的承诺。这种“无我”的投入,使得他能够抵抗短期的市场诱惑,坚持长期、高风险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在面对国际大药厂的竞争时,更凸显了这种坚韧性。 谦逊的权力观: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就,李祖德先生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敬佩的低调。书中通过对多位业内人士的访谈,描绘了他处理权力与责任的独特方式。他倾向于构建一个赋能型组织,而非集权中心,这意味着他更乐于将荣誉归于团队,将错误揽于自身。这种领导风格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与员工的归属感。 建立信任的基石: “无我”的实践,使得李祖德先生能够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乃至政府监管机构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在复杂的商业谈判和公共事务中,他始终站在更高的道德和公共利益角度出发,这为他赢得了超越商业利益的尊重。 第二部分:“无框”——打破边界的创新实践 “无框”代表着一种打破传统行业壁垒、超越既有思维框架的创新精神。李祖德先生的“无框”理念不仅体现在技术路径的选择上,更渗透于他构建企业生态系统的战略布局之中。 跨界融合的战略远见: 本书详述了李祖德先生如何率先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IT)相结合,推动了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极具颠覆性的思维,要求他必须跳出传统药厂的思维定式。他不仅关注药物本身,更关注药物的生命周期管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组织架构的弹性设计: 探讨了李祖德先生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适应全球市场变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并非僵化的层级制,而是更像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网络系统。在面对重大危机或市场机遇时,这种“无框”的弹性架构使得企业能够迅速调动资源,实施“游击式”的创新策略,而非被内部繁文缛节所拖累。 全球视野与在地深耕: “无框”也意味着对地域限制的超越。书中分析了他如何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坚持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引入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推动普惠医疗的实现。他通过建立国际合作网络,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全球可及的解决方案,展现了其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担当。 第三部分:品牌构建的深层逻辑——超越商业的价值输出 李祖德先生的人生品牌,并非单纯的企业品牌延伸,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价值体系。本书将此体系称为“系统性的价值输出”。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哲学转变: 深入解析了李祖德先生如何指导企业从单纯的“制药厂”转型为“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这要求企业不仅要生产合格的药物,更要关注预防医学、生活方式干预以及长期的健康管理服务。这种转变,定义了他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 文化内核的塑造: 阐述了李祖德先生如何将东方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现代企业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核,成为了其企业在面对全球化竞争时最坚固的“护城河”。 传承与未来: 书籍的最后部分聚焦于李祖德先生对下一代的培养和对未来产业格局的展望。他深知,真正的“品牌”是能够自我延续和进化的。他致力于建立一套可持续的知识传递和价值认同体系,确保“无我无框”的精神能够在新一代的领导者身上继续发光发热,实现长远的社会价值。 读者群体: 本书适合所有对创新领导力、企业文化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史,以及希望探寻如何将个人信仰融入职业生涯的读者。它为那些渴望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建立起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个人与组织品牌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基于实践的智慧指南。阅读本书,即是与一位将人生视为一场宏大实践的智者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祖德


  1950年生,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系毕。三十余年职涯中,六次转业,每一次的跨界他总能再创高峰,令人惊喜。

  历任连锁牙医诊所创办人、香港中安基金总经理、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董事长、北京燕沙百货董事、徐福记国际集团独立董事。

  现任台北医学大学董事长、环瑞医投资控股公司董事长、台湾汉鼎公司副董事长、上海泰福健康管理公司董事长、创新工业技术移转公司董事。

王家英

  毕业于台大EMBA商学组丶台大哲学系;曾任《经济日报》副刊组主任、《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副总编辑。

  着有《改变一生的相逢——统一超商总经理徐重仁对工作与生活的观想》、《当巷口柑仔店变Wal-Mart:零售专家潘进丁解读十大流通浪潮》、《一双鞋的承诺,一甲子的传奇》、《梦想的修练:徐重仁、徐安昇的创业笔记》(天下文化出版)等十余本书籍。

图书目录

楔子 三十小时谈下大交易

不设限,走出不凡人生
  01 为人生「定规格」
  好奇开创、不畏惧挑战的性格,推动他脱下白袍跨界自我挑战。生涯角色的六次更迭,拓宽服务人群与回馈社会的面向。
   02 父亲给的人生大礼
在每一次的人生抉择与重要决策之际,「格局决定结局、个性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是非决定因果」,这五个决定就是他思考的指标。
   03 创业家到选举操盘手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整天看诊的牙医!」敢拚敢闯、从不自我设限的李祖德,
从牙医师、创业家跨出专业领域的第一步,意外走上政治之路。
   04 创投生涯专才变通才
「要做,就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这个没读过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创投门外汉,如何利用个人优势,为汉鼎亚太在浑沌的中国市场打出这一大片江山?
   05 打造传奇
从创投圈跨界医疗教育,翻开台湾医疗史上崭新的一页。李祖德整合医疗教育与医疗服务,打造台北医学大学一校三院的新体系。

领导者的五堂人生必修课
   06  价值三亿美元的创投课
运用最精准明确的方式,让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理解彼此可以共创的价值,
彻底掌握风险评估与机会所在。
   07  变革领导心法
没有共识是自然产生的,只要有人就会有意见。领导者要能在分歧中找出共同点,透过不同形式的沟通,逐渐引导、扩大共识,新的体制、新的机制。
   08  改革致胜思维
全心付出感性的热忱、理性的判断处理方式、估算可控制的风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尽人事、听天命,期待丰收。
   09  勇于发声,让台湾更好
每一个渺小的个人都能对这片土地有所贡献。
从历史定位省思,为更美好的台湾做出正确的抉择。
   10  十年磨一剑,为台湾创新局
台湾医材产业整合升级的推手!
为台湾创造新竞争力,为国家社会开启新能量。
结语 九十分的人生品牌学
人生不是用来规划,而是要踏踏实实去面对,随时做好充足的准备!
附录 李祖德人生大事纪

图书序言

选书缘起

  一个曾经让教育部两度勒令解散董事会的私立医学院,如何历经十五年的转型变革,成为今日一校三院全数获得国家品质奖肯定的医疗事业集团?一个没有财管、商管背景的创投门外汉,如何一跃成为投资中国的「大腕」?

  在「小确幸」的社会氛围之中,我们更需要有正向思考、逆向规划的典范人物。北医董事长李祖德,凭做人做事的实力,又以创意与决心办好医学教育,化「不可能为可能」,借由此书分享他的人生一连串敢闯、敢拚、敢承担的志气与本领。

  希望可以透过本书,提供那些缺少斗志、豪气,不肯离开舒适圈的年轻人,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建造有幸福感的社会


  李祖德董事长是一位医生、创业家、教育家、创投家及改革者,看似迥然不同的角色,他都十分称职,而且能不断突破原有框架,带领团队迈进前所未有的高峰。相信很多人好奇他是如何办到的,这本书就是他现身说法、人生哲学的分享。

  李祖德董事长自接手台北医学大学后即推动一连串的改革。他非常重视人本与人文核心价值,视医疗体系为教育和社会事业的一环,所以在台北医学大学成立人文社会科学院,成功将北医、万芳和双和医院整合为一校三院的高绩效医疗服务系统。

  从医学专才到成为整合跨领域的通才,李祖德董事长的历练与体悟,对年轻人是很好的启发。尤其台湾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才,如何强化学生的核心能力、让他们有梦想、有热忱,愿意投身裨益于人类福祉的事,故李董事长提出三加一选才指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正向态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开创出大格局。

  这本书不是谈如何创造财富、为自己加冕,而是传达活出生命价值的态度。随时做好充足的准备,本着无私的心锚,就能不断超越自己,创造时势。李董事长期待将台北医学大学建构为幸福机构,也期待他能为台湾、为人们建造更有幸福感的社会。

杨泮池
(本文作者为台湾大学校长)




医疗产业创新的先驱 --李祖德董事长


  在二○一二年初接下行政院负责协调科技事务的政务委员职务时,从未料想到卫生署(今卫福部)的医疗事务也会落在我这医疗外行人的身上。匆匆两年时间飞逝,我有幸与医疗领域许多杰出人士相交熟识,而台北医学大学的李祖德董事长可以说是让我印象深刻、深深佩服的人士之一。

  李祖德董事长可以说是扭转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经营的关键人物,而且更进一步接手把公立医院经营的令人刮目相看。医院经营固然讲究以高超医术来赢得病人的信心,但是医院的经营管理却也一样扮演建立病人信心的角色,使得医院管理也能成一个令人尊敬的专业。李祖德董事长在国内此领域的发展历程中,绝对占有关键性的地位。今天,台湾的医疗健保受到国际上的肯定,也是来自于医术与管理并重的基础。

  医院经营只是长长医疗生态链的一环,台湾虽然在医院经营享誉国际,但是药品、医材是医疗服务最重要的供应体系,台湾却在这领域上一直缺乏对应的国际角色。多年来政府希望提振医疗生技产业,但始终效果有限,直到今天似乎借着生技产业方案终于看到了一路黑暗隧道的出口。发展品牌是生技医疗产业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承认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策略问题,且是我们台湾的弱项。李祖德董事长体认到品牌的重要性,出手併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X光仪器公司,不但使得台湾可以透过国外品牌迅速站上国际台面,也借此移转了珍贵的技术到国内。李董事长的卓越经营策略,又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欣闻李董事长着书,相信许多人都想借此一窥李董事长这些年来经营面上的构思逻辑,复制他成功的历程。当面临经营困境需要突破时,李董事长心中想到的限制条件是什么?突破的动力又是什么?是什么因素促使李董事长採取了他的经营策略?我个人非常好奇,也非常钦佩李董事长有心胸把他的成功逻辑公诸于世。

  希望我们医疗领域还有许多后起的李祖德,继续把我们台湾的医疗产业带到国际尖峰。在李董事长新书《无我无框》问世之际,能为此书写序,与有荣焉!

张善政
科技部部长
二○一四‧三‧八




真诚的转型领导人


  随着技术的创新与经济结构的转变,台湾许多产业与企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成长的分水岭;然而,不是每家企业都能顺利转型,迈向下一个成长的曲线。企业转型成功与否的要素,固然在于能否找到成长机会,规划有效的运营模式;但是否能改变既有组织惯性(inertia),形塑新的行为价值观,更是成功的关键;而后者更有赖转型领导人(transformational leader)的智慧与执行能力。

  正因为转型领导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个人从两三年前便开始收录国内外企业转型的个案,希望能够从不同企业转型经验中,归纳转型领导的关键挑战与成功要件。而于着手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后,发现北医大的转型正是我们想探索的标的。我与李董事长素昧平生,当我试探性地的提出进行研究的要求后,他立刻爽快地答应,让我有机会探究一个曾经让教育部两度勒令解散董事会的私立医学院,如何历经十五年的转型变革,成为今日一校三院全数获得国家品质奖肯定的医疗事业集团的历程。

  综观李董事长所领导的变革与转型,可谓「既深且广、更求永续」。

  在策略上,初期选择以承接万芳医院的委外经营,建立品质与绩效导向的经营模式,再从边陲反向激励北医大附设医院的变革意愿。其后,大胆竞标取得双和医院的BOT案,迅速复制经营管理模式,两年之内便达到损益两平。最后,再以一校三院的布局,加上医学院的研发能量提昇,打造北医体系从医疗服务扩展到生命科学领域价值创新的基石。

  变革策略要能顺利展开,组织管理能力的提昇,绝对不可或缺。在原本充满「专业优越感」的医院组织里,李董事长一方面建立组织纪律与当责,另一方面强调沟通与共识的建立,让「共识、体制、机制、绩效」成为共同的管理理念;同时,积极投资管理资讯系统,让经营资讯正确、即时、透明,以强化管理当责与标竿学习,让同侪压力成为专业人员持续进步的动力。

  除了策略(strategy)与组织(organization)外,李董事长从过去的产业经验里深知,必须找到对的人(people)做对的事,创新变革才有成功的机会;同时,更要让对的人拥有完整的决策权力,才能发挥策略领导力(strategic leadership)。至于身为改革推手的他,则是戮力于永续发展体制的建构,并形塑自我成长与创新的文化,迈向真正的幸福企业。

  北医大的变革转型过程,除了让我们印证了知名变革大师柯特(John Kotter)所提示的八大变革重点的有效性外,更让我学习到转型领导人的「无我无框」价值观,其实扮演更关键的角色;因为「无我」才能整合异见、创造众利,「无框」才能广纳众议、跳脱框限。感谢李董事长用他的真诚领导力(authentic leadership)帮我们上了一堂宝贵的转型领导课程。

李吉仁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教授兼台大创意与创业学程主任


导读

无我无框‧能舍能得─世界级人才李祖德的精彩一生


  (一)

  对今天台湾社会中那些缺少斗志、豪气,而同时抗压性低,不肯离开舒适圈的年轻人,《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是一本必须要读的书。它可以使你一念之间,改变一生。

  不久前我在一篇短文中回想年轻时:「一九五○年代在南港长大的眷村子弟,祇学会一件事:『一切靠自己』」。

  天下文化能够说服李祖德先生出书的最大原因,就是要分享他敢做、敢闯、敢舍、敢得的人生历练。三十多年工作生涯中,六次转业。三十二岁在牙医界逐渐出名,三十五岁即赴大陆考察商机,四十五岁受汉鼎亚太负责人徐大麟赏识进入创投界,同年当选为北医大董事。几年后积极推动北医大的变革。他进出不同职场,一再创造战绩,也创造了精彩一生。这种经历的分享,比财富的分享更有价值。

  在民间台湾,能凭做人做事的实力,又以创意与决心办好医学教育,化「不可能为可能」,前有中国医药大学董事长蔡长海,后有台北医学大学董事长李祖德。他们两位分别是小儿科医师与牙医师出身,他们的医学专业,管理长才与变革领导的经验都值得出书。蔡长海的《改变成功的定义》已经出版(二○○九,天下文化),今天终于等到了李祖德的《无我无框》。

  (二)

  一九五○年出身在汐止一个家风严谨的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毕业于台北医学院的牙医系。北医唸到第六年,就和美丽的女友结婚。在小金门服完二年预官后,回母校担任解剖助教,接着做了五年住院医生,一九八一年外派出国受训。在选择学术研究与自己创业之间,一九八二年他决定开设了台湾第一家连锁式的牙科诊所。

  医师应该是最不需要,也不容易转行的人,他们所学会的专业是不容丝毫差错的精准,他们所思考的面向是经由严谨的认知与判断。三十二岁时他大胆的起步,启动了他人生一连串敢闯、敢拼、敢承担的志气与本领。他曾经说过,「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整天看诊的牙医!」他的路是从专业牙医到经营者,从加入当年赵少康立委竞选团队到新兴的创投业;又从八○年代的中国投资策略家到当前生技产业的佈局者。他的跨界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也贡献了他参与的事业及两岸的产业。他的书名《无我无框》恰如其分地叙述了传主每一项新的经验、无私的投入与产生的价值。

  (三)

  在阅读这本没有框架的自在思维时,我要提醒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这是作者正向思考、逆向规划、严格自律、谋定而后动的人生体验;绝非天马行空的随心所欲。他在本书提出「定规格的能耐」,以及向李国鼎先生请益「领导者升级的关键」,都在他生命的困境与奋斗中见证而来。

  李董事长以九个步骤来执行「定规格的能耐」。年轻人要特别学习其中五项:无我无框、助人实助己、做好每件事、先成事再论功、态度决定是非。

  正因为这些步骤及自我要求,在每个职位上—─包括汉鼎创投副董事长、台北医学院董事长都有重大建树。

  近年来当我在报章杂志上,看到李董事长的文章,我们的观点也常不谋而合,如「医责合理化」;如共同唿吁台湾需要更多的「平民英雄」;如国际化要加快,台湾要走向世界。

  他是企业家,但同样关心下一代的未来,他花了不少心血与读者分享社会开放与责任承担的重要,这是教育家的使命,我们就特别珍惜这样的声音要让更多人听到。

  近十年来,他又投入母校─台北医学院的品质、服务与规模的提升。现在已是一校三院的结合体:台北医学大学外,又有附设医院,万芳医院及双和医院。在二○一三年《远见》杂志服务业评鑑医疗类中,台北医学院以第一名胜出,这真是莫大的荣誉。

  今年七月这位功臣要卸任台北医学大学董事长;这不是他的退休,而是再度转向另一个重要产业,整合跨界的力量,发展台湾医材产业链。我们期待由于他的领导策划,「环瑞医」能在全球化的竞争舞台上,展现台湾此一新产业的新前景。

  这位台湾出生与长大的传主,此刻同时担任台湾、新加坡、上海、瑞士等七个公司的董事或董事长。他一生精彩的经历,刻划出了一位勇于改变、创造时势、拥抱机会的通才与专才。谁说台湾没有一流世界级的人才?

高希均
远见‧天下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作者序

打造个人品牌


  近十年来,我周边的人士看着我不断转换行业,既为我担心,也为我庆幸,更希望我能传授跨行祕笈。我每次都说,我是鱼缸内的鱼,请他们旁观者来写才合理。也常揶揄他们,史上有思想的人物多由旁人蒐集论述编撰而成,少有自己写的,请他们别为难我。

  近年我在演讲时不断提醒,新常态时代已然来临,应颠覆旧有的规律,才能创新作为,也才有竞争力。朋友们用我论述反将我军,要我尽速请高手帮我出书,书中我应坦诚地交代清楚,也要提供社会检验,我只能从善如流。

  既然决定出书,我一定要满足社会期待。我自忖能把经历的事说清楚,但台面下的细节要如何精彩呈现,让读者明白,同时要解决当代人谈当代史的难题,也能适度说明在策略上(能说不宜做,能做不宜说)的情境,更要符合商业保密条款的要求,实在是高难度的挑战。因此,我尝试洽谈几位撰书高手,都因我的二度进出医界,又二度重入商界的复杂人生而有所顾虑。

  二○一二年底,天下文化出版社特别推荐具财经背景的资深撰述王家英女士来访问我,只谈了半小时,我就决定请託她帮我写书。因我们论事的频率相当近,我研判这是我最能成功出书的时机。

  本书能只花一年就顺利完成并付梓,特别要感谢王家英女士的专业与用心。我的经历在跨度与跳频的程度都很大,她却能剖析这些事件形成的元素,归纳出管理逻辑的纟统,并连贯完成具体架构,用口语化论述让读者易读又清晰,专业功力令人佩服。

  在人生已走到减法阶段的我,能有勇气出书,主要来自台北医学大学阎云校长的不断鼓励。我希望书中提到台北医学大学的史实部分,都能有最正确的佐证,特别拜託编撰校史的陈瑞玲老师协助查证完稿,特此致谢。

  编书过程中我也回顾起自己跨界的机缘,真诚感激汉鼎徐大麟董事长领引我走入创投业,更感念台北医学大学前董事长谢献臣提拔教导我走回医学教育界,两位前辈是我能成功跨界的真正推手,终生感恩在心中。

  我要向王家英女士编写本书过程中,十多位接受侧访的学者、企业家、北医同仁等诸多朋友,表达衷心的感谢。对协调侧访者、并默默协助我完成本书的北医大董事会祕书阮静靓,也表达诚挚的感激,她的高效与智慧,让我能自在地向前行,大谢!

  《无我无框》能理直气壮的成为书名,我要感谢内人贵美四十年来对我的包容与谅解。我诚挚希望,个人在书内所陈述对正向或错误经验的领悟,可提供社会人士引为警惕。若能对企业家的决策佐证、主管的日常工作、青年学子的就业指引等提供帮助,自是与有荣焉!

  《无我无框》出版时刻,台北医学大学已走出危机,并走向世界大学排名机构QS全球五百大排名的中段班,特此感谢台北医学大学全体同仁、校友们的努力。能在卸下董事长一职前,建置完成北医一校三院的资讯系统,为台北医学大学永续发展奠下根基,不无欣慰。展望人生的下一步,我希望能把北医突围攻顶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台湾的医材产业,也是我个人未来的目标。

  本书特别荣幸能邀请到科技部部长张善政、台湾大学校长杨泮池、台大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吉仁三位写推荐序,高希均先生以出版者的话加持本书更添光彩。诸位序者皆为不同领域、不同世代的翘楚,以「先序后文」方式的将本书精华发挥到极致,叩首!

  做人先求「无我」,做事先想「无框」,这是我努力追求的人生品牌。未来的世界将会更透明,社会变化将更快且更剧烈,因此是否具备个人品牌,在竞争力上将会产生极大差异。

  古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个人品牌的建立,永不嫌晚,这将是您人生中最值得投资的事!尽早准备建立,未来您肯定会是个人品牌的终局受益者。   

李祖德
台北医学大学董事长

图书试读

楔子
 
三十小时谈下大交易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晚上,台北医学大学董事长、汉鼎创投副董事长李祖德,独自一人悄悄现身桃园国际机场。他拎着一个简单的随身行李,正准备搭机前往瑞士日内瓦。
 
年方六十三的李祖德,个子不高,顶着一头茂密的银发,平日总是神采奕奕、谈笑风生,细框眼镜底下闪着遮掩不住的精锐眼神。他曾经在两岸创投业界非常活跃,是许多家不同领域企业的董事长。
 
早年担任汉鼎投资中国区总经理时,他就以眼光精准、擅长运筹帷幄着称。参与过台积电、中芯、北京星巴克、新加坡商徐福记、神隆生技等重大投资案,并担任北京星巴克董事长及新加坡商徐福记等众多知名企业的董事。
 
这一次,他不是出国去参与国际医学会议、法说财报,而是肩负好友李佩霖,同时也是承业生医董事长的重託──洽谈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际併购案。李祖德的併购目标是,全球第四大高阶影像设备厂──Swissray Medical AG及其关系企业的「全部」股权。
 
Swissray以生产医疗用数位X光机为主,不只品牌具专业知名度、行销全球,且因独具关键技术在医疗业界颇富盛名,并一度在美国那史达克挂牌上市。可惜经营策略失当,在金融海啸冲击下,财务发生严重困难。经营团队一方面进行企业体质重整,一方面积极在国际间求售,寻找合适买主。
 
二○一一年春节期间,承业生医的李佩霖主动邀请李祖德这几位商界朋友一起评估这个併购机会。他们各自分头花了点时间「做功课」,研究这家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和整体产业,发现这是台湾生技产业升级的绝佳机会。
 
Swissray堪称全球医材的IC设计厂商,一九九七年就将CCD技术导入X光机,首创全球第一部数位X光机系统,也是第一家获得美国FDA核发许可的光学厂商。一旦併购成功,等于替台湾买到了生技医材的顶尖技术,无疑是延续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活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起初,我抱着一种略带功利的心态去阅读,希望能从中找到提升个人影响力的秘诀。然而,李祖德先生的笔触却引领我走向了一场关于“存在”的深刻对话。“无我”的概念,并没有让我感到迷失,反而让我看到了超越狭隘自我认知的可能性,认识到个体是宇宙的一部分,与他人的连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这种“无我”并非是放弃个性,而是洗去那些不必要的伪装和束缚,让真实的自我得以舒展。而“无框”,则像是一阵清风,吹散了思维的藩篱,鼓励我去拥抱变化,去探索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领域。书中的许多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那些看似平凡的经历,在“人生品牌学”的视角下,都闪耀出了别样的光彩。我开始理解,真正的个人品牌,并非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是生命本身所散发出的独特芬芳,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诚与智慧。

评分

《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涤荡心灵的感受。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如何“出人头地”的励志读物,然而,它却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内省。李祖德先生提出的“无我”,并非是要剥夺个体的独特性,而是要去超越那些狭隘的、被社会定义的“自我”,去认识到生命整体的 interconnectedness(相互关联性)。这种“无我”,让我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包袱,反而能够以一种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无框”的概念,则鼓励我打破思维定势,去拥抱未知,去探索那些曾经认为自己不可能触及的领域。书中的一些叙述,比如如何从日常的细节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如何建立一种与他人和谐共生的“人生品牌”,都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个人品牌,不是强行塑造出来的形象,而是一个人内在品质、人生经历以及与世界互动方式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存在方式。

评分

当我拿到《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这本书时,我猜想这或许是又一本关于如何“打造个人IP”的实用指南。然而,书页翻动间,我惊喜地发现它触及了更深层次的议题。作者李祖德先生并没有拘泥于表面的技巧,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生品牌”的本质,它不是简单的包装,而是一个人内在价值、独特经历与人生信念的自然流露。书中关于“无我”的阐述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并非消弭自我,而是去除那些虚妄的执念和对他人的过度在意,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力量。这种“无我”的状态,反而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真正的渴望和优势,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而“无框”的概念,则是在鼓励我们跳出舒适区,挑战固有的思维模式,勇于尝试和创新。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如何将过去的经历转化为独特的个人印记,如何建立一套有温度且有力量的人生叙事,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品牌”是否真正代表了那个想要成为的自己,以及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去践行和升华。

评分

刚拿到《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这本书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各种关于成功学的套路和职场建议。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意识到这本书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李祖德先生巧妙地将哲学思考融入了实用的“人生品牌”构建中,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他提出的“无我”概念,并非是要求我们放弃自我,而是要我们放下那些对外在评价的过度依赖,以及那些不必要的自我设限。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我是谁”的标签,而是更专注于“我为何而存在”时,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潜力,并以一种更自在、更真诚的方式与世界互动。而“无框”,则像是在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被任何条条框框所束缚,勇敢地去尝试、去创新、去活出自己独特的精彩。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如何从内而外的绽放个人魅力,如何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价值创造相结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个人品牌”的真正意义。

评分

这本《无我无框:李祖德的人生品牌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韵味,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几分好奇。我原本对“人生品牌学”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入的理解,以为它可能更偏向于职场上的包装和营销技巧。然而,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它所探讨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提出的“无我”并非是一种虚无,而是一种超越了狭隘自我认知的境界,是一种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并与世界和谐相处的状态。而“无框”则意味着打破思维的束缚,不被固有的观念和模式所限制,勇敢地探索无限的可能性。李祖德先生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和深刻的洞见,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仿佛在跟随一位智慧的长者一同踏上一段自我发现与重塑的旅程。他不仅仅是在教授一种方法论,更是在传递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关于如何活出真我、活出精彩的智慧。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打开了,对“自我”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丰富,不再仅仅是外在的标签和成就,而是内在的品质、价值观以及与世界的连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