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推荐
我心目中永远的白发勇者 文/林树桥 与黄明镇总干事的相识,约在二○○五年冬。那时《我的这一班》的谘询顾问卢苏伟观护人打了通电话给我,说他和黄牧师要带着花莲信望爱少年学园的孩子骑独轮车环岛!而我,是否有意愿拍摄这样的纪录片?我考虑了三十秒即刻答应,也因此诞生了《飞行少年》这部纪录片,也结下我与黄牧师的缘分。
从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制作完成《飞行少年》这部纪录片,到二○一○年再度改编为电视剧至今,我所认识的黄明镇牧师,从我见到他的第一面,一直到现在,都是一贯的谦卑、和蔼、全心的为这群失亲、迷失的飞行少年努力着。让我最震撼的是,二○○六年初刚开始跟孩子说环岛计画时,有不少孩子对学骑独轮车仍是存疑、观望,而黄牧师为了要鼓励、激励孩子,当时已六十二岁的他不顾受伤的危险,在学园的篮球场、每一次的道路训练赛,一次次的练骑独轮车,跌倒、失败再重来,绝对不放弃,他专注、屈抖的身影,摇摇摆摆的划过终点线,这画面不仅鼓励了这群容易受挫的孩子,也激励了我们秉持初衷继续前进。
拍摄制作《我的这一班》已然二十二年的时间,对于现今孩子成长、教养的问题及困境,我们深切的理解,也极力尽我们电视人的使命去呈现、提供议题让大家去思考,让孩子去学习。而黄明镇牧师就是我们的引领者,他总是最辛勤的走在第一线,为这些正惊慌失措的站在人生、法律临界边缘的孩子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他们、陪他们走一段,也给他们最渴望的、最温暖的拥抱。
孩子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每一个都是,只要我们愿意给予他们爱与学习的机会。感谢黄明镇牧师一直以来为这些孩子付出的关爱与努力,因为除了让这些孩子的生命透出希望外,每救回一个孩子,就是为我们减少了一个未来的受害者及加害者。除了期许自己努力追着黄牧师马不停蹄的脚步,也期待更多人可以透过这本书认识黄明镇牧师的为人处世与青少年教养的智慧,进而能付诸行为,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对待、努力成长茁壮,而这个社会也会因为有你我的付出而变得更美好!
(本文作者为群和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监)
专文推荐
永远与青少年同在 文/洪秀柱 我记得,第一次与黄明镇牧师相遇,是在华视《飞行少年》电视连续剧的播映记者会上,满头白发的他,散发出一股谦卑、认真的气息,让旁人在不知不觉中都被他的温暖、活力所感动。
黄牧师二十多年来从事辅导监狱受刑人,以及关怀行为偏差青少年工作不遗余力,对社会、对国家贡献良多,尤其是创设花莲信望爱少年学园、关怀边缘青少年的事蹟,更是让我感佩不已。
长久以来,我一直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教育辅导工作,也不间断地推行、参与各类型关怀青少年的活动,深刻体会到「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对于青少年的犯罪防制来说,是非常地贴切与实际,因为如果我们能在青少年犯下错误之前,就先以教育或是宣导的方式来导正、消弭犯错的无知与冲动,那必定可以大幅地减少青少年的犯罪事件,也可以减轻用来感化、约束那些踏上罪恶之路青少年的社会成本,更可以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因此,黄牧师无私的付出,以及花莲信望爱少年学园的教化,对许多徘徊在社会边缘的孩子来说,更是显得重要与可贵。
很开心,黄牧师愿意将他丰厚的人生智慧与思想精华出版成册,分享给所有关心青少年与关怀社会的读者,祝愿这位可敬的白发飞行少年继续引领更多叛逆的非行少年,成为乐观、上进的飞行少年!在此,诚敬地向您推荐这本好书《白发飞行少年》。
黄牧师,有您真好!向您致敬!
(本文作者为立法院副院长)
专文推荐
他的名字叫「感动」──记黄明镇牧师二三事 文/洪善群 多年前他前来救世传播协会录影,中午他带了便当,「可是没有蒸啊?」
「没关系,冷了也可以吃。」于是便坐在附近的小公园吃将起来,一切的一切完全不造作,他真的相信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尽管近年来更生团契事工不断扩张,全台几乎都有驻监牧师及义工群,然而更生团契照样位于松江路的窄巷里,楼梯阶梯很多,像是专门用来练脚力的。他的总干事办公位置,一样小小窄窄的,堆满杂物。
他最「出名」的是关怀白晓燕命案之要犯陈进兴乙事,当时人人对陈进兴皆曰可杀,黄牧师却直接以「人都有罪」来解释,他按自己的职责去关怀陈进兴,为他施洗,不管媒体有何异声,他始终做他该做的事。陈进兴枪决那晚,媒体都料想不到会那么快,那时还没有手机,他家电话响个不停,但他如常的和师母去教会参加聚会。
「台湾所有记者都在找他,你爸怎么跑去教会了?」
「他今天本来就有聚会啊。」黄牧师的儿子这么回答。
媒体之簇拥,视他为重要人物—他完全不看在眼里。
黄牧师把陈进兴自传的文字稿,拿来救传请我帮忙,几个同工紧张兮兮想着这本「陈进兴自传」,要如何免于被「丢石头」,不料新闻竟刊出来了,记者怎么会知道?
「黄牧师,你怎么说了嘛?」同工气急败坏的。
「没什么啊,这又不是什么暗昧的事。我们本来就有自传要出版啊。」他答得坦然自若,完全不管什么记者会新闻发佈之类的。
但他自有一套对受刑人之防治的特别看法。他找救传合办了两届犯罪被害人关怀事工,不久爱主的基督徒捐了一块位于花莲光复乡的地,他先找同工开垦。
他发现好多孩子需要一个类似中途之家的地方──做在这些孩子身上,岂不就是犯罪预防的最前沿?这就是信望园少年学园。
学园中一切简单素朴,养了好多小动物,最庄严肃穆的是教堂,塔顶尖尖的,遥遥指向蓝天。礼拜天孩子们穿着整洁前来练乐团并敬拜,一个个慢慢走过十字架前。
信仰教导之外,这群孩子精力充沛,找不到地方发洩,于是开始学骑独轮车了。他一有空就跟着骑。年纪那么大了,还骑?
「有哦,你看肚子都消一大圈了。」他得意的用手摸摸肚子。是的,不只人精壮了,脸也晒黑了,起码年轻了好几岁──这岂不正是活生生的白发追风少年吗?
白发,是智慧的冠冕;少年,是对至高者纯洁澎湃的热情,我由衷期待也相信,本书能把这位让自己缩到最小,而唯愿祂兴旺的传道人──更生团契总干事黄明镇牧师,刻划于万一。
(本文作者为救世传播协会会长)
专文推荐
一位在地狱门口抢灵魂的牧师 文/郑忠信 策划《白发飞行少年》这本书的起源,是我接任论坛报社长后,发现在我们周遭有许多牧者传道人奉献他们一生,影响了好多人,他们很会做事却不擅于去宣传,基督教论坛基金会是新闻媒体,透过文字出版可以帮这些奉献一生又活出精彩的传道人出书,透过文字记录让更多人看见这些动人的故事。
我们常常在电视电影中看到救火员穿梭火海救人的画面,那你就可以想像黄明镇牧师就是着急在地狱门口抢救灵魂的那位勇士。
在每一个监狱都有一道高厚围墙隔开了两个世界,围墙里面关了许许多多受刑人,他们被定了罪判了刑,几乎陷在失望与被社会家人放弃的边缘;那些罪恶多端可恶至极的重大罪犯,甚至是被判死刑等待执行枪决的人,常常只能倒数日子暗自哭泣。
但是却有一个人不断着急地穿梭在那高墙之间,他甚至比亲人更关心这些受刑人,他总是按时出现在监狱,他的奔走一直没有改变,典狱长都不知换过多少人了。很多被社会唾弃的死刑犯临终前,他总是想尽办法与他们祷告,最后一秒也要抢救那失丧灵魂,他满头白发与满脸皱纹的笑容,常常像亲身父亲陪伴失途少年,搂抱他们静静听他们的心声。但只要发现又犯错会严厉责备而难过至极。
《白发飞行少年》成为这本书的名字,是因为黄牧师在花莲更生少年的奉献付出,被拍成记录片与电视剧,其中那些失途青少年被爱与关怀,透过骑独轮脚踏车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勇气与突破,黄明镇牧师为了身教,坐六望七的身体也要向孩子证明,他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这些孩子最后突破极限骑出了教养院,而且环绕台湾一圈。现在黄牧师常常带着这些被改变一生的失途少年出国见证,那群孩子骑独轮车张开双臂,就像极了飞行者,而群体中最突出而有影响力的就是近七十岁白发苍苍的白发飞行少年──黄明镇牧师。
论坛基金会为什么要推动这本书? 在这过程中我不断问自己,这一个人称「监狱天使」的人的故事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吗?二十年来,他跑遍台湾大小监所,手摸过的死刑犯不下二百个,他花白的头发、低而略带嘶哑的声音,眼神总是那么神采奕奕。
书中没有歌功颂德,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让人觉得莫测高深,只是将其生命中每个点点滴滴的恩惠,诚诚实实地记录呈现给世人。基督信仰的力量何其大! 书中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却蕴涵简单又深刻的生命内涵及力量,在其一路上所遇之各样人物,更见证上帝是他精彩生命的最佳编剧。
「主啊!我投靠在祢的怀里,我的心充满欢喜;主啊! 祢的话语无限甘甜,滋润枯干心田。……主啊!我是祢福音的羔羊,奔跑荣耀路上。」这是黄牧师辅导的第一个死刑犯温锦隆所写的一首歌〈颂赞我主〉,您或许可以不同意黄明镇牧师对死刑的看法,但一个死刑犯在其遗书里写道:「希望别人不要学我,要好好做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岂不就是黄牧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永远不会放弃他们!」最好的註脚。
这本书只是见证一个老牧师如何在地狱边缘出生入死抢救灵魂,只要再给他多一分钟,他一个都不会放弃的老牧师,我认识很多牧师但我非常敬佩他,他不是用嘴巴「说」的牧师,他是身体力行「做」的牧师。我想起圣经耶稣说:若要跟随我的,就当天天背起十字架来跟随。黄明镇牧师一直努力实践这个承诺。我们策划这本书最后选择让启示出版发行,是希望不只是基督徒看到这美好的生命奉献,更期待能影响社会与家庭,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品格教育。
(本文作者为基督教论坛基金会执行长)
专文推荐 「爱」与「榜样」 文/卢苏伟 认识黄明镇牧师二十几年,如果要形容他我会用「爱」与「榜样」!
我见到黄牧师,大部份时候都是一个人,来去各监所和少观所、辅育院,做迷途羔羊的心灵导师。初相识并未觉得他与其他宗教师有什么不同,直到二○○六年为了信望爱少年学园独轮车环岛活动,我才深刻体会黄牧师平凡中的真正伟大。
除了以六十二岁的高龄学会独轮车,更以坚定的信仰、爱心与希望的行动,给予所有的人最大的信服和敬爱。黄牧师身体力行,让所有的师生了解,一个人要改变并不困难,只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任何人都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蹟!路再遥远,只要不放弃向前跨步,目的一定会抵达的,就像独轮车;要学会是如此的困难但坚持一百次的练习,一千次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乘着独轮做一个飞行少年,最重要的不是理论或知识,而是行动!
不停的给自己机会的努力!一白发苍苍的黄牧师,送给这个世界最棒的礼物,「他做到了!」任何人也都有可能!只要您愿意给自己再一次机会,为自己做最大的努力!坚持到底!
有人问我辅导是什么?我常用辅导者正在用生命复制生命给个案。黄牧师几十年来,用他的信心、毅力、勇气、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启示所有的生命! 没有人有权利放弃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上帝赐给世界的恩典与礼物! 每一个人都应珍惜这份使命,创造自己与世界的可能性!在黄牧师的教育里,「爱」不是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榜样」,这本书感动我,也一定会感动您!因为每一个文字,不是凭空想像,而是黄牧师「一步一脚印」用心血编织的故事!黄牧师用行动证明心想事成,只要您相信,您就会有行动,只要您不停的付出,您一定会有成就,任何事情的发生,背后都有着上帝的恩典和启示!
让我们一起从这本书中,看见黄牧师见证的生命奇蹟及创造更生人,生命的精彩与丰富,任何人都有希望的,只要您不放弃努力,任何人都有可能的,只要您愿意付出,结果来自于辛勤的播种与耕耘,黄牧师几十年来的付出和努力,验证了播在生命土壤里的种子,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黄牧师!谢谢您的指引与教导!让我们认识了生命的真谛与价值! 也谢谢您,给予无数更生人的重生机会,台湾这片土地,因您的努力,让每一个人都看见了希望!让我们了解生命的价值不是来自佔有,而是来自于奉献! 任何人都不能小看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愿意用正向积极的态度面对任何挫折和失败,尽心尽力去努力,每一个人都能看见上帝赐予的恩典和礼物!黄牧师用生命见证,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可能!
在此向您致上最崇高的敬意,您是我们的学习和努力的典范!
(本文作者为世纪领袖文教基金会创办人)
专文推荐
见证生命悔改奥秘的一本书 文/简春安 黄明镇牧师,白头发比我多,但长得比我好看,阅历也比我丰富,生命的成就非我所能及,为他大作写序,惶恐之至。
明镇牧师大我四岁,我们相识已超过三十年,但除了一两次的演讲聚会,我们交往不频繁,互动不多,虽常在电视或报章杂志看到他的事奉进展,也常以认识他为荣。所幸两人共同点颇多:都出身中南部的乡下(他彰化埔心,我南投),在乡下成长过程的大小事蹟都可体会,而且倍感亲切;我们都是年轻(初中)时即接触教会,在徬徨少年时都受过教会的薰陶与培养;都曾留美读书,留学生涯的点点滴滴颇能感同身受;都曾在美国的华人教会出入事奉,都体验过神的带领与衪丰盛的慈爱,回台后都义无反顾的投入国内的社会服务,他以更生为主轴,我则以东海为据点,只是他一生的事奉与努力比我更成功,更丰富,更感人。
没想到他文笔这么好,是我起初的震撼。
他的生命历练幸亏能用他的笔来呈现,从少年十五二十时,写到他的出身、他的接触基督、他的警官学校磨练,他的留学、婚姻与信仰事奉,甚至谈到他的养蜂哲学与难民社工服务。这些过程勾起了我不少的回忆,诧异着他怎么可以写得如此流畅与传神?原来,他从高二起就写日记迄今未曾停歇,这习惯呈现他的毅力,更代表他为人处世上的有恆、努力不懈的行为特色。也因为如此整本书读起来如此平实敦厚、温馨感人。
我喜欢他在教会七人小组的配搭经历的见证。虽然上了神学课程而且口才便给,但当教会的牧长不轻易让他们上台讲道时,他们仍然顺服而不抱屈。他说这个经历对他日后在更生团契的工作大有帮助,他学会「看重生命过于恩赐」、「信仰重于工作」、「人对了,上帝必然悦纳」、「人不对,他的道不对,工作也不对,就算工作做很多,很会讲道,不过是昙花一现,果子无法常存」,明镇牧师这些心得无疑也是我的收获与警惕,也是知识份子在教会服事时应有的态度。
事奉不一定要站上讲台,平凡的服务有时也是很好的事奉。明镇牧师在教会担任司机志工前后有八年之久(留学时,我的司机接送工作也作过一年),更能体会明镇牧师的事奉是多么的不容易。我更感受到服事无分贵贱,不论场合,鉴察人心的主,知道我们的心怀意念,更悦纳我们诚心的服事与奉献。就如明镇牧师的感触:一个人若肯给出时间、金钱、甚至心力,回收的一定是加倍的祝福。
本书最感动我的是第二部份「穿梭于墙内与墙外的人」,这是明镇牧师用汗水与眼泪交织着多少受刑人的生命翻转才能写出的见证;或许年纪渐长吧,竟然数度边读边落泪,深受感动。更生团契的这段时日,应是明镇牧师一生事奉主的highlights。他顺服神从更生团契对他的唿召,不可置信的全家竟然从舒适的美国搬回台湾从头服事,全家大小一起忍受生活的水平降低与不便,然而借着信仰的执着,他们一一克服难关。
天使树活动已经使我感动得拍手叫好,死刑犯弟兄的坎坷生命与翻转,更令人潸然落泪。一个个在报章所看过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歹徒,在弟兄姐妹的代祷与更生同仁们锲而不舍的爱心与付出下,居然看到他们真心的悔改与生命的改变。我想,若不是神的爱借着衪的儿女的努力,若不是因为更生团契兄姐们的奔波与坚持,若不是受害者对伤害者的赦免与宽恕,若不是弟兄姐妹们在爱里的全然付出,若不是众多信徒一起在祷告中不住的唿求,凭什么能使这些一生在畸形的环境厮混,误入歧途的「歹徒」们回转?使他们在生命岁月的尽头那一时刻能认罪悔改?
感谢主,明镇牧师的服事见证了神永不弃绝任何一个人,明镇牧师的事奉更显示了教会弟兄姐妹同心配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美与善。《白发飞行少年》这本书见证了人生的起承转合的奥秘,更表达了神对每一个人无止境的爱。
(本文作者为中国信徒佈道会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