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对生命的观察与领悟,以豁达而温暖的文字分享 每个人,生命中总会遇到预期外的挑战,也都会有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刻。渡边和子修女在三十多岁时因着传道士给她的一首诗,诗上写着:「在被安置的地方开花吧,在落地之处开花,并不是无可奈何,而是以笑脸在那里生活,让你周围的人也能获得幸福。」这首诗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与之后的生命样貌。
这本书是渡边修女用她的心灵与特别的一双眼睛,将她对生命的观察与领悟,以豁达而温暖的文字分享给大家。「在被安置的地方开花吧」这句改变渡边修女的话,希望也对你我的生命带来安定与力量。
──孙效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生命教育中心主任)
推荐序
渡边和子的美 第一次听到渡边和子的演讲是在二○○三年日本PHP友会的全国大会上,我与徐素英等人以素直友会的代表,每年都来参加。当下就被渡边修女的神采吸引住了!渡边修女的个子非常矮小(因为生病骨架子小了十多公分),满脸笑容的讲着她身边的小故事,声音细小柔和却是相当震撼人心。
记得她说着九岁时,父亲就在她的眼前被杀的往事时,轻描淡写的说着,却以巨大无比的力量传输给我们:「爱的力量」。渡边修女一定经历了无数万次的伤心沉淀反思祷告……才得以如此的平静宽容的说着:「真正的爱足以使心灵充实的。」
之后在素直友会的日文学习读书会,徐大姐就常以修女的书或是登在PHP月刊志上的文章,做为教材,让我们学习日文也讨论渡边修女的人生哲学。不幸徐大姐在四年前过世,之后就很少再看到渡边修女的文章了。很高兴终于有中文版要出版。
每年的日本PHP友会大会的形式内涵数十年都没改变,延续松下幸之助当年创办PHP研究所的精神,围绕着素直精神的内涵与落实。请来的主题演讲者也都是这个领域的实践者,渡边和子修女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者,曾被请来演讲很多次了。
她说的故事和言论都是。
──简静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前言 纵使是修道者,有时也会有令人气恼的日子,也有时会有无法安眠的夜晚。此时我就自我安慰一番,让自己平静下来。曾几何时,我多少学会了一点让自己心情稳定下来的工夫。
在我三十过半时,出乎意料地被派遣到冈山,第二年随即被任命为大学校长。在这心慌意乱的时候,一个传教士送给我一篇英文的短诗:Bloom where God has planted you.(在神安置你的地方开花吧)
下面接着写:「在落地之处开花,并不是无可奈何,而是以笑脸在那里生活,让你周遭的人也能获得幸福」。这正是为了告诉我:「被安置的地方,就是你现在最好的居所。」
如果在被安置的地方自在地生活,抱着「一定有关心我的人存在」这种安心感,就会使自己波动的心情安定下来。
有时或许会有不能开花的日子。此时,就再往深处扎根吧。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所有的读者一些心灵的祥和。
──渡边和子
译者的话
我不是教徒,但不知道为什么,从留学日本之前在天主教正心中学教书,到一九九五年四月,从冈山大学转入Notre Dame圣母清心女子大学执教为止,一直都与天主教学校有不解的因缘。后来又经自己的奔走,居然使圣母清心与天主教辅仁大学结成姊妹校,开始了两校之间的交流。
因为自己生长在传统的台湾家族,年轻时对基督教难免有一些偏见。不过回想我生平比较谈得来的几位男女好友里,却有好几位都是基督徒。这原因到底何在?
在成大中文系时选《庄子》的课,拚命解读郭象註解,却对老庄的真谛一无所解。直到念东京大学研究所,经过恩师的指点,才知道老庄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在现实中超越世俗的价值观,与苏格拉底或尼采可以相互辉映。由于受到此种自由思考的训练,这时我才渐渐明白,过去的一些好友们,就是在祈祷与反思中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的。可能这就是让我觉得彼此志同道合的原因之一。
在圣母清心女子大学里,刚好有机会开了一堂道家思想与道教的课。研究生里有研究松尾芭蕉、《徒然草》或《古事记》的,上了我的课她们才发现,这些日本古典竟然也与老庄或道教都有密切的关系。
这几年退休后,开始整理与台湾近代史有关的家族历史或有关台湾的日文着作,并在学校以外开了一两处讲座。没想到二.一二年十月,突然接到NHK文化中心的邀请,希望为一般社会人士开一堂「老庄思想与道教」的讲座。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却也担心如何简单明了地为一般人讲解老庄。
正在此时,偶然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堆积如山的畅销书。《在落地之处开花》,英文题名为:「Bloom where God has planted you」。由日本的幻冬舍出版。这是我们圣母清心学园理事长渡边和子女士的最新着作,出版两个月就发行到第十一刷。(目前发行数已经超过一百二十万部)。虽只是一六○页的小书,顺手翻来,一篇只有几页,而标题与篇后摘出的警句,都用大字标出。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随便翻阅。
无论被置于何处,就在那里继续抱着让花朵绽放的心愿吧。
苦难的山巅,也一定会有下坡的路。
如果现实无法改变,就试图改变一下应对苦恼的心态吧。
人生如果破了一个大洞,可以从洞里看到以前不曾见过的事物。
人在意识到年老时,会变得更柔和与谦虚。
这些话不就让我们联想到老庄吗?柔和与谦下,「上善若水」,正是「道」的终极意境。面对现实,超越正反的价值观念,不正是〈逍遥游〉与〈齐物论〉的真义吗?当人领悟到至高的真理时,才知道真理是超越时空与宗教的。
渡边修女生于一九二七年,现年八十七岁。父亲渡边锭太郎为具有西欧自由主义思想的军人。曾历任欧洲各国驻外武官,并于一九三○年被任命为台湾军司令。当时渡边修女才三岁,随父亲与家族在台湾住过一年。一九三六年(昭和十一年),日本发生「二二六事件」。激进派的年轻军官袭击政府中枢,杀害高官显要。当时任陆军教育总监的渡边锭太郎也遭受惨杀。渡边修女当时才九岁。她被父亲藏在寝室的角落里,眼睁睁看到父亲在自己面前被杀身亡。
渡边修女在三十岁时终于决心进入修道院。在美国取得学位后回国,随即被派到日本冈山的圣母清心女子大学任教。第二年,第二代校长的美国修女突然去世,没想到竟立即奉命继任为第三代校长。此时她才三十六岁。后来因为经不起繁重的校务与身心的压力,有几次都陷于极度的忧郁状态。又因为患了胶原症,经过长期服药,变成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以至胸椎下陷。经手术后去掉三根胸椎,身高减少了十几公分。这种身心的苦痛,实在令人难以想像。渡边修女经历了许多波涛起伏的人生困境,可是在与自己挣扎搏斗中,每次都有如神助地邂逅到一些神奇的事物。比如她从这种痛苦的人生裂缝中,寻觅到一帆风顺的人所无法领悟到的生命的真谛。甚至周围的人送给她的一首诗,或一句警语,往往都使她自己在迷惘中突然清醒过来。人在极端困苦中才能领悟到什么是真理,老庄如此,佛陀如此,基督也是如此。
渡边修女在波涛万丈的生涯中体验到生命的真谛,化为珠玉的言语,亲切地表现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有幸翻译此书,感到无比的欣幸。同时也该感谢原书出版社幻冬舍赐给我这样的机会。
当你在走廊上遇见渡边修女时,无论你是否先向她打招唿,她都会微笑着称唿你的名字对你说:「早安,郑老师!」在此,也让我学学她的口吻,对赐给我们珍贵教诲的渡边女士说一声:「谢您,Sister Watanabe!」
最后,在此还要感谢远流出版公司的王荣文董事长,李传理总经理,还有出版三部的编辑同仁。他们为了此书的出版,自始至终竭诚相助。对我粗陋的译稿不仅称许有加,还热心提供我许多宝贵的意见。从竭力争取翻译版权起,到编辑、企划、出版等过程,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运作,此书的出版是无法实现的。
希望这本珠玉的名篇,能透过我的译文,让广大的中文读者,带来一点心灵的安祥与慰借。
郑正浩
二○一三年十月仲秋
于日本冈山半田山寓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