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树旅行

台湾老树旅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
  • 老树
  • 旅行
  • 自然
  • 人文
  • 生态
  • 历史
  • 文化
  • 慢活
  • 摄影
  • 树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跟着老树去旅行。
  老树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悠久岁月在它们身上所刻划的生命苍劲之美,更让每一个仰望它们的人,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相较于我们短暂而渺小的生命,屹立不摇的老树看尽多少人世沧桑,如此巨大的生命,其感染力是无可比拟的。

  跟着老树去旅行。
  好好看看老树的周遭,好好聆听,仔细触摸,细细品尝,仔细嗅闻,让每一种感官都发挥最大的功能,这正是欣赏老树之美不可或缺的要素。

  欣赏老树时,别忘了像海伦‧凯勒说的:「让每一种感官都充分发挥功能吧;大自然赐予人类各种感觉能力,人类才能体验这个世界的欢乐与美丽。」

  透过看、听、摸、尝和嗅,不难走进老树的美好世界。

  跟着老树去旅行。
  这样的旅行不仅仅是走马看花的观光活动而已,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棵老树的生态环境与历史岁月,还有每一个地方的人文以及环境景观等。

  透过欣赏老树,深入台湾每一角落,将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风景。
  透过42种不同的老树树种,以及170个老树旅行地点推荐,让更多人一起加入这个行列,跟着老树全台看透透。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台湾老树旅行》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简介不包含原书中的任何内容,旨在描述一本完全不同主题、内容的书籍。 --- 图书名称: 《量子纠缠的哲学图景:从薛定谔的猫到多重宇宙的实在论辩论》 作者: 陈柏宇 出版社: 东方视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ISBN: 978-986-8877-33-1 --- 图书简介: 《量子纠缠的哲学图景:从薛定谔的猫到多重宇宙的实在论辩论》 是一部深入探索现代物理学核心概念——尤其是量子力学中纠缠现象——与古典哲学传统之间复杂对话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一本侧重于数学推导或实验操作的物理教科书,而是将焦点置于量子革命对我们理解“实在”、“知识”与“因果性”等基本哲学范畴所带来的颠覆性冲击。 作者陈柏宇教授,以其深厚的科学史素养和敏锐的哲学洞察力,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框架,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对量子力学“怪异性”的表面惊奇,直抵其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深层含义。 第一部分:实在性的危机——量子世界的基石 本书的第一部分集中于对量子力学的基本诠释进行梳理与批判性审视。重点剖析了波函数坍缩(Wave Function Collapse)这一核心难题。作者详尽回顾了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的兴衰,并将其置于20世纪初经验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知识论背景下进行考察。 书中详细阐述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但着眼点不在于解释其物理机制,而在于探究它如何暴露了我们日常直觉与微观实在之间的深刻鸿沟。陈教授认为,猫的“既生又死”状态,迫使哲学界重新定义“实在性”何时何地得以确立,并引发了对“测量问题”(Measurement Problem)的长达百年的争论。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一个“观察者”来确定一个客体的属性?这一问题被提升到了形而上学的层面。 此外,本部分还引入了“退相干理论”(Decoherence)的哲学意涵。退相干理论虽在物理上提供了从量子态向经典态过渡的机制,但作者质疑它是否真正解决了“坍缩问题”,或者仅仅是将哲学难题推迟到了宏观与微观的交界处。 第二部分:纠缠的非定域性与因果关系的重构 本书的核心创新在于对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哲学分析。纠缠现象,即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一种瞬时的、非定域的关联,对爱因斯坦所珍视的“定域实在论”(Local Realism)构成了直接的挑战。 陈教授不仅细致回顾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的EPR佯谬,以及贝尔不等式(Bell's Theorem)的实验验证过程,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探讨了纠缠对“因果性”概念的冲击。如果信息的关联是瞬时的(尽管信息本身不能超光速传递),那么我们传统的线性、前向的因果链条是否仍然有效?本书探讨了“超光速影响”的误解与真正的非定域关联之间的微妙区别,并引入了关于“整体性”(Holism)的哲学论证,主张纠缠粒子应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非两个独立实体的简单集合。 书中对“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的哲学解读尤为精辟,将其视为对“物质同一性”和“信息载体”的深刻拷问。 第三部分:诠释之战——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交锋 在物理学界对量子力学的描述尚未达成完全共识的背景下,哲学诠释的“战争”持续升温。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当前主要的竞争性诠释及其哲学立场。 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MWI) 是本章的重头戏。作者详尽剖析了休·埃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的原始构想,并将其与更具争议性的“多重宇宙论”区分开来。陈教授着重分析了MWI在本体论上的巨大成本——无限的宇宙分支——如何与其追求的简洁性(不引入坍缩)形成一种本体论上的不平衡。他提出了关于“自我同一性”在分裂宇宙中如何维持的尖锐问题。 相对地,作者也探讨了玻姆力学(Bohmian Mechanics)作为一种“隐变量理论”的回归,它维护了定域实在论,但代价是引入了非定域的“量子势”。本书审视了玻姆力学的哲学吸引力——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想象的、实在的图景——以及它在解释量子叠加态时的内在矛盾。 此外,书中还对“退化诠释”(Consistent Histories)和“退相干诠释”的哲学限制进行了审视,探讨了为何在缺乏决定性实验证据的情况下,诠释的选择最终仍带有强烈的哲学偏好色彩。 第四部分:跨越鸿沟——哲学在未来物理学中的角色 本书的结论部分展望了量子信息论(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的哲学前景。随着量子计算和量子密码学的蓬勃发展,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量子现象,而非仅仅“观察”它们。 陈教授主张,哲学不仅是对现有物理理论的追溯性反思,更是未来理论构建的必要指南。他认为,对量子力学中“信息”与“实在”关系的深入理解,将是构建统一场论(Theory of Everything)的关键。如果实在的终极描述是基于信息(如“It from Bit”),那么量子纠缠所揭示的非定域关联,可能就是连接时空几何与物质结构的终极纽带。 《量子纠缠的哲学图景》 是一部极具挑战性却又回报丰厚的著作。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但其真正目的在于激发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思考。本书适合物理学、哲学、科学史领域的学者、研究生,以及所有对宇宙终极实在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严肃读者。通过对量子纠缠这一最深刻的自然现象的哲学梳理,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理解当代科学前沿与人类知识边界的宏大图景。 --- (全书共约150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蕙芬


  1961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园艺系毕业,现职大树自然书系总策划及总编辑。投身出版编辑工作三十年,一直以搭起大自然与人的沟通桥樑为自我期许,热爱自然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现与三只狗和十六只猫咪一起生活于新店山上的社区。着有『台湾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100堂都会自然课』、『自然老师没教的事2─100堂亲子自然课』、『菜市场水果图鑑』、『菜市场蔬菜图鑑』(以上均由远见天下文化出版),其中『菜市场水果图鑑』荣获2013年金鼎奖最佳非文学类图书奖。『台湾老树旅行』(远见天下文化出版)是2014年的最新作品。

摄影简介

潘智敏


  1966年生于台中,1983年投入专业摄影,现任教于台中市青年高中。

  2000年完成『台湾赏蛙记』的写作与拍摄工作,至今仍持续记录台湾蛙类生态;2001~2005年间持续进行台湾老树、菜市场鱼图鑑等长期拍摄工作。2013年重新接下老树的摄影工作,为二百余棵老树留下无可取代的影像纪录。着有『台湾赏蛙记』,摄影作品包括『菜市场鱼图鑑』、『台湾老树旅行』(以上均由远见天下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台湾老树旅行  目录

撰文作者序  老树,别来无恙否?      4
摄影作者序                                      6
前言  跟着老树去旅行                          8

第一章    老树礼赞                        10
大地的守护者                                   12
老树生态系                                    14
老树传奇                                        18
得天独厚的巨木之岛                          24
台湾老树的民间信仰                          26

第二章    老树之美                           28
如何欣赏老树之美?                          30
老树的姿态                                          36
老树的四季之美                                  40
老树的生活史                                      44

第三章    台湾老树点名                   48
老树的定义                                          50
台湾常见的老树树种                          52
如何测量老树的年龄?                      54
树木的金氏纪录                                  58
老树是活生生的绿色资产                  62
保护老树刻不容缓                              66

第四章    台湾老树旅行地图          70
榕树                                                      72
樟树                                                      86
茄苳                                                    100
枫香                                                    118
芒果                                                    126
龙眼                                                    134
雨豆树                                                140
金龟树                                                146
菩提树                                                152
台湾榉木                                            158
黄连木                                                164
雀榕与大叶雀榕                                168
刺桐                                                    176
缅栀                                                    180
九丁榕                                                186
苦楝                                                    190
无患子                                                196
九芎                                                    200
青刚栎                                                204
银杏                                                    208
黑板树                                                210
小叶桃花心木                                    212
含笑                                                    214
玉兰花                                                216
罗望子                                                218
朴树                                                    220
木棉                                                    224
吉贝木棉                                            226
大叶山榄                                            228
榔榆                                                    230
杨梅                                                    232
四照花                                                235
台湾肖楠                                            236
象牙树                                                238
竹柏                                                    240
海茄苳                                                242
黑松                                                    244
琉球松                                                246
印度橡胶                                            248
印度紫檀                                            250
爪哇合欢                                            252
印度黄檀                                            254

参考书目                                            255

图书序言

作者序
老树,别来无恙否?


  冥冥之中,似乎一直与树木有着不解之缘。

  二十年前创业时以「大树」做为出版公司的名称及标志,这不仅是内心渴望的落实,也是崇高愿景的标的。尔后与「树」更加密不可分,不仅工作如此,就连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树的身影。季节的时间感常常是周遭的树木透露给我的,而与其它生命的不期而遇也常因树木而发生,就连自己心爱的猫狗家人,最终的「尘归尘、土归土」,也是一一回归大树庇荫下的大地怀抱。生命历程中树木所给予我的种种惊喜、感动与无限包容令人感激,也完完全全可以理解释迦牟尼佛所言:「树是无限慈悲体的化身。」
  
  回想起来,真正对树木产生感觉是在大学的时候,台湾大学校园里多的是大树、老树,每天穿梭其间赶着上课,满眼都是树的影子。其中我最钟爱的一棵树是在一号馆(植物学系与动物学系)门口的流苏树,大一时第一个春天看到满树的白花,简直是震撼的惊艳之作,时至今日,当时的感动和美感经验依然难忘。

  尔后,看树、赏树成为自己的嗜好之一,但一直很不经心也不专业,纯粹只为视觉感官上的享受而已。直到许多年后,因为杂志工作的缘故,开始规划台湾行道树系列专栏、台湾树种系列及台湾老树等採访报导,才开始真正深入认识生活在台湾的树木,赫然发现自己所知是如此贫乏,也对树的世界产生殷切无比的认知渴望。

  十几年前拥有了自己的家园之后,楼下一小块公共庭园便成为构筑实体树木园的开始,「拥有一棵树」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实现的梦想。于是我的小小树木园开始有了自己最钟爱的山樱花、流苏树、柚子树,还有一棵少见的十大功劳老树,每天照顾它们,内心充满欢喜,如今树下长满各式各样的蕨类、野草,更添几分野趣。

  除了家里、社区的树木之外,现在走到那里总是直觉性地先看树,到了国外也是如此,于是记忆中总是满载着树木之美,对异地的回忆也以树木最为深刻。东京新宿御苑的日本樱花大树,九州熊本城的银杏老树,屋久岛的绳文杉,伦敦海德公园冬天萧瑟的大树,美国加州世界爷红杉国家公园内的巨木景致,都是美好而令人难忘的。特别是走在世界爷红杉森林中的体验最让人感动,那种宁静、平和的氛围终身难忘,而仰视它们巨大的身影,屹立千百年而不动,心中的悸动是难以言喻的。

  2002年年底,大树版的『台湾老树地图』在摄影潘智敏长达两年半全台走透透的辛苦奔波下,四百棵台湾老树的身影透过杰出的摄影作品,首度完整呈现。这本书让台湾的老树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生命之美,进而更加尊重与爱惜它们宝贵的生命。当时这本书也实至名归荣获了2003年金鼎奖工具书类的最佳图书出版奖项。

  十二年过去了,台湾老树的现况如何?相较于十几年前,我们对待老树的态度是否有了长足的进步?抑或是原地踏步?对于老树的保育是否还是停留在纸上谈兵?为了想要知道台湾各地的老树是否别来无恙,潘智敏又再度接下此一重责大任,一一造访两百多棵老树,重新拍摄它们的身影。许多地点对他而言都是旧地重游,如果老朋友依旧安然无恙、欣欣向荣,心里的感动是难以言喻的,但还是有许多老树早已消逝无踪。

     这次重新编辑出版的『台湾老树旅行』,是以树种介绍为编辑主轴,每一树种探究其长寿的秘密,并推荐适合欣赏老树的地点。这本书的出版不再着重于完整的老树纪录,而是想要更贴近每一个人的生活,希望大家可以跟着老树去旅行,拜访老树的家园。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别忘了是树木给予它美好的力量,也期盼每一位购买这本书的读者会愿意影响更多的人,一起来关心树木的福祉,一起努力让台湾的树木、森林永续存在。而我亦将在我的小小树木园里持续种植、照料,并享受每一季生命的盛宴。

摄影作者序
走进老树的怀抱


  染上了植物的瘾。一直以来无法阻挡内心对植物的好奇与仰慕,尤其是在美感的学习需求上。透过眼睛视觉上的观察,经过大脑的思索与构成后的咀嚼,将讯息与感受借由快门的释放转成对大自然的学习呈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是引领学习、体验与延伸的良师,透过融入绿生活的形式,很容易提昇对美的灵敏度。

  因此我身体力行,用眼睛视觉的观察,以及耳朵专注的倾听,配合手脚的接触,鼻子的嗅觉,加上大脑的好奇与思考的延伸,拜访遍佈于台湾城乡市镇的老树群中,享有和大自然相处的美好经验,并再次感触到我们所依赖的绿色生命力量。

  在人类不断的拓展与开发土地资源,现代都会峥嵘矗立于地平线上,自然环境的面积板块正缩小压缩、分散、碎裂中。老树已逐渐形成生态点状小区域,牵动着许多微小生物的生存发展,俨然是诺亚方舟的陆上翻版。

  人们忙着追求更佳的生存条件和利益,却习惯忽略身边的绿色价值。审视老树,除了遮阳挡风、调节温溼度、净化空气品质、减少噪音、绿色景观设计等意义之外,老树经过时光累积与岁月的沉淀之下,见证过这块土地与环境上的变迁,成为都市发展的绿色珍贵资产。

  老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所展现的生命奥秘,隐藏着灵魂的元素,成为地方民间信仰的敬奉对象,维系着多少代台湾人的情感与寄託。老树与我们的共同生存,只有百利而无一害。每当我们的祖先遇到天灾或洪水勐兽威胁时,第一个躲避的安全环境就是一棵大树,人们总爱聚集于老树下,也无非是寻求安适与自然天性的行为。

  大面积覆盖的老树树荫下有许多儿时的共同记忆,追逐灵活雀跃的小松鼠,或拿着长竹竿打下老树上的果实分享给大家,捉迷藏、木头人、后抓先、跳格子、倒吊、攀爬、建树屋基地等儿时童趣的画面,总让许多亲近过老树的人嘴角微扬,老树其实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记忆之中。

  拍摄老树的过程当中,曾尝试将镜头伸入拍摄果荚内的种子,但强行剖开果荚取景,导致果荚的轮廓线条破碎,效果适得其反,拍摄的结果当然不尽理想。正苦思应该如何解决轮廓线条破碎的取景问题时,突然间老树树干上掉落一个成熟果荚,正好打在我的头顶而自然碎裂成两片,果荚的轮廓线条完整而流畅。当下感悟到老树的拍摄是不能急躁冒然地进行,还是要配合老树的时序,跟着老树的脉动,与它们进行生命的感知。

  一般人大多不明白应该如何接近这些老树,直到我长久和老树相处过后,才明白不能以一般肉眼的视觉速度来观看世界,什么都得慢下来,慢到悠闲的白云从头顶上和你打招唿,微风深情拥吻了你的脸庞,还抚触了你的发丝,阳光闪烁的眼神从树叶摇曳的缝隙中渗透出来,让你不禁瞇起眼睛迷蒙地想睁眼回应。唏唏嗦嗦的树叶摩擦声伴随着虫鸣鸟叫,让嗅觉神经搜寻记忆中空气所飘散出来的山野花香味,融合着唿吸与心跳,一切都沉浸在缓慢无比的即景旋律之中。

  在拜访台湾老树的行程前,首先要了解它的乐趣与魅力在那里?老树是生命教育的一环,非常适合亲子共同参与,进行老树的拍摄工作时,我都带着孩子参与,融入自然的观察和学习,发觉学习互动的成效卓着,除了帮助认识自己之外,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是有莫大的帮助,实际的接触与体验有助于建立爱护动植物和保育的正确观念。

  老树的背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或传说,乡里地方在先人辛勤开发后,有些成为地方区域的指标,寻访老树所感受到历史与文化交织下,思古幽情油然而生。十多年前和大树文化合作出版过『台湾老树地图』一书,当时就已经发现观察老树是接触美感的最佳路径。老树的视觉美感引人着迷,除了硕大的外形之外,老树的形状轮廓、线条纹路、色彩、光影变化、对比反差与阶调渐层、空间与透视、图与地、方向、比例、动态与静态、秩序等元素,无不串联着生命力的展现。

  天地无常师,以大自然为探索途径,寻觅美感与知性的飨宴,实是人生莫大的满足乐事。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人生吧!即使是身处拥挤的都市水泥环境,穿上一双舒适的慢跑鞋,不远处你就可以走进老树的拥抱。


图书试读

老树传奇
 
圣经中提到「树可以医疗百病」,其实不仅是人类的肉体而已,就连心灵的治癒也一样有效,美国诗人布赖恩特曾写下「树林是上帝的第一座殿堂」的优美诗句,非洲肯亚的原住民也认为悲痛时最好走入森林,找一棵最喜欢的树,倾吐心中的悲哀。现代西方国家也有许多团体长年推动「拥抱大树,摆脱忧郁」的运动。看来树木不仅是自然生态系重要的一份子,对我们人类更是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墨西哥的原住民传说认为树与人类的源起更是密不可分:「当一切都还是混沌黑暗之际,我们的族人从老树中诞生,而美洲虎、蜥蜴等野兽也纷纷从荒野的胃中诞生。」
 
当我们接近树木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被树木散发出来的氛围所吸引或感动,许许多多的传说或音乐都是在描述人与树的亲密关系。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北欧维京人的传说,他们相信桦树和鲑鱼是心灵相通的朋友,桦树最爱长在溪边,每当秋天来临,鲑鱼回家产卵,桦树不忘保护它的朋友,死亡的树身横卧溪床,让鲑鱼可以躲避灰熊及老鹰的捕杀,而安心产下无数的鲑鱼卵。桦树和鲑鱼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此相伴繁衍不息。
 
大多数生活在森林里的原住民都有着尊重树木的传统,相信每一棵树都有精灵生活着,充满各种能量与灵性,不可以任意砍伐或伤害。这样的传统大多和原住民的生活型态密不可分,因为没有森林就没有栖息其中的丰富生命,人类是无法单独生活其中。
 
台湾民间对树木一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只要是老树,大多就少不了福德祠、大树公或伯公庙,以庇佑地方的平安或是一家大小的健康等,是地方的重要守护神。神格化的老树,如樟树公、茄苳公、榕树公,普遍可见,同时其树皮、树叶、枝条都被拿来治病或驱邪,这种「树大有神」的民间信仰是生活在台湾的共同经验之一。
 
日本对老树的传统信仰里,比较有趣的是他们还将树视为传递信息的使者,所以神社或庙宇的树木都结满写着愿望的白色纸条,特别是升学考试前或毕业就业的旺季,总会看到满树的纸条。此外,日本也有所谓的家族树树葬,不立墓碑,也无繁复的祭祀,反而是以家族树来纪念逝去的亲人,骨灰洒于树下,回归大地,既干净又环保,现在接受的人也越来越多,连台湾也开始出现树葬的方式,只不过还不甚普遍。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拿到《台湾老树旅行》这本书,简直让我爱不释手!我一直觉得,台湾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人情味,就是那些藏在山野乡间的自然之美,而这本书,更是将这份美放大到了极致。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不落俗套,读起来就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对话,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那些矗立了无数岁月的台湾老树。 让我惊艳的是,他不仅仅是在介绍树的形态,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棵树背后的历史、传说和与当地居民的情感连接。比如,书中提到某棵老树如何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或是某棵古木如何成为一方水土的信仰象征,这些都让我深受触动。书里的照片也拍得非常出色,真实地捕捉到了老树的沧桑与生命力,每一张都像是一幅充满故事的画。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关于根的深刻思考。

评分

哇,这本书《台湾老树旅行》真的是一本令人心旷神怡的佳作!作为一名长居台湾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这片土地的山水人文充满热爱,但这本书,却带我发现了一个我之前从未深入触及的维度。作者的文字,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一种非常个人化却又极其真诚的口吻,带领读者走进一处处被时间精心雕琢的秘境。 他笔下的老树,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是地方文化的守护者。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每棵树背后故事的挖掘,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叙述,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段时光的流转。书中的图片质量也极高,每一张都充满了艺术感,让我在翻阅时,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闻到泥土和树木混合的清新气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在日常的风景中,隐藏着如此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珍藏的故事。

评分

哇,收到这本《台湾老树旅行》真是太惊喜了!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到台湾各地走走看看,但这次收到这本厚实的书,真的让我眼睛为之一亮。它不是那种走马看花的旅游指南,更像是一本带着温度的故事书。书里描绘的那些老树,不只是高大的木本植物,更是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生命。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仿佛就置身于那些古老的樟树林间,感受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闻到泥土和树木混合的清新气息。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一棵老树故事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介绍了树的种类、年龄,更是将树木置于历史的脉络中去讲述。比如,有些树见证了某个村庄的兴衰,有些树是先民开垦土地时的重要地标,还有些树与当地的传说、祭祀紧密相连。这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来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如此丰富的故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老”的意义,不再是衰败,而是沉淀、是智慧、是生命力。

评分

天啊,《台湾老树旅行》这本书简直是送给热爱台湾这片土地的我的绝佳礼物!我一直觉得,台湾最迷人的地方,除了热情的人们,就是那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感,而这本书恰恰把这种感觉放大到了极致。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非常深厚,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个老朋友娓娓道来,分享他与一棵棵老树之间的奇遇。 他不仅仅是记录树木的存在,更是赋予了它们灵魂。比如,书中描述某棵老榕树,感觉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静静地守护着一方水土;又比如,介绍某棵高大的楠木,你能想象出它经历风霜雨雪,依旧昂首挺立的模样。这种情感的连接,是很多普通旅游书所无法给予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里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都与老树息息相关,它们让这些古老的生命不再只是植物,而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我们集体记忆的载体。

评分

说实话,我常常觉得现代社会的节奏太快了,我们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去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本《台湾老树旅行》就像是一个温柔的邀请,邀请我们放慢脚步,去寻访那些沉默的巨人。书中介绍的许多老树,我之前可能路过却未曾留意,现在才知道它们身上蕴含着如此多的人生哲理。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人文关怀,他捕捉到了老树在风雨中挺立的姿态,也描绘了它们在阳光下投下的斑驳光影。 读完之后,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几个想要去拜访的树木景点,甚至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次的旅行路线。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它还配有很多精美的摄影作品,那些照片,真实地展现了老树的雄伟和生命力,每一张都像是一幅画,让人忍不住驻足细品。它提供的不只是地理位置和交通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让我们懂得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丽,去欣赏那些静默的生命,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关于时间、关于坚韧、关于生长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