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斯加之死》作者强.克拉库尔传奇名作,让世人重新评价登山
「贴近生命消逝的谜团,偷瞄死亡的禁忌疆界,都令人血脉贲张。
我坚信登山是伟大的活动,固有的危险非但无损其伟大,反而正是登山伟大的理由。」 1996年5月,尼泊尔放宽圣母峰登山人数的限制,世界最高峰迎来史上最热闹的登山季。全年孤寒的山谷,一口气涌入上百名雄心勃勃的登山者及雪巴。圣母峰毒药般的魔力,吸引了全球各种野心、幻想、国家期待,以及商业企图。
5月10日,全年吹袭着圣母峰的狂风停了,天空一片湛蓝,一丝风也没有,登山者梦寐以求的「窗口」打开了,山神彷彿拿出了奖牌向所有人招手。四号营中,34人于午夜出发攻顶。但等着他们的,不但有全年最适合攻顶的天气,还有圣母峰史上最严重的塞车,以及鬼魅般默默来袭的暴风雪。攻顶的安全时限早已过去,大部分攻顶者却还被困在氧气稀薄的「死亡地带」,当山神收回奖牌,最顶尖的向导连自己的命都救不了……
在这场夺走十二条人命的山难中,传奇登山家暨畅销作家强.克拉库尔,正是成功登顶的倖存者之一。他抱着强烈自责回溯整场山难,以分钟为单位,试图一层层挖开生死谜团:在山难发生前,谁嗅出了危机?最谨慎老练的向导为何无视危险,带领客户一步步走入死亡陷阱?成功逃过一劫的人,又是做了什么决定救了自己一命?当作者不停逼自己及倖存者回想山上发生的一切,挖出一件件看似微小但影响重大的细节,剖析每个人的作为,我们发现,真相往往深埋在表面事实下方两三层。
本书一出版,便登上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第一名,十多年也来一直畅销不辍,引发无数网路讨论,甚至带动八本相关书籍出版、两部相关电影拍摄。原因便在于,作者不仅试图揭开山难真相,更以文学笔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登山,理解登山者为何执着把自己丢入险境。登顶的意义、登山的价值,就在死神的一秒秒逼近中显现。
圣母峰上的每具白骨,都代表一个梦想的蒸发,一场勇气的挣扎。作者虽然没能透过写作获得平静,却也成功完成招魂,让全球读者记住那些奋不顾身的梦想家,以及无数慷慨助人、自我牺牲的英雄身影。
这部「登山文学」,却不只是「灾难纪实报导」而已,它包含了伦理辩证、生死凝视,包含了恐惧与希望──正如每个人的生命,都曾到达过空气稀薄处,而这本书,或许可当做那一瓶备用氧气。──刘梓洁
(本书于1998年曾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巅峰》,本版新增一篇作者后记)
得奖记录 《时代》杂志年度最佳选书
名人推荐 吴夏雄(台湾山岳杂志总编辑)
连志展(欧都纳全球14座八千探险计画专案执行)
冯建三(政大新闻系教授)
詹伟雄(作家)
刘梓洁(作家)
他的报导考证严谨、铺陈精巧。他的叙事步步进逼,全然不同于缓慢的远征。但或许克拉库尔最大的成就,是他招回了这场暴风雪的死者灵魂,是他用清明的眼睛和无比逼近的距离,重现暴风雪的影响和后果。──《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近年来最多人阅读的登山书,深深影响了我们对极限探险的看法。──《国家地理杂志》
在这本令人心惊胆跳的书中,英雄事蹟和牺牲精神凌驾了愚昧、致命误判和脆弱人性。──《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
这是史上最伟大的登山鉅作之一,和另一本书有着相同的主题,那是一本小说,名叫《大亨小传》──《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