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春天

地中海的春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新自由主义」崩解到「直接民主」再崛起,
从「阿拉伯之春」到欧债危机,
直探事件现场,见证一波波为尊严而抗争的觉醒运动真相。

  卡谬:「痛苦是个人的,一进入反抗行动,痛苦则成为集体的。」

  海啸冲击了原本美丽的地中海,波涛汹涌。二○一一年,地中海以南的北非,平地一声雷,掀起轰轰烈烈的阿拉伯革命;地中海以北的欧洲国家,尤其是深受债务危机之苦的欧猪四国愤怒的一代振臂高唿,点燃悲壮的占领行动,这一波波浪潮甚至袭卷至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华尔街,攫获国际媒体的目光。

  这次,张翠容行脚于革命事件现场,跨越地中海两岸,亲访希腊、西班牙、埃及与突尼西亚,以一种在地而全面的观点,探索这一场接一场如推倒骨牌般为民主与经济抗争的觉醒运动浪潮,试图为读者呈现事件的真相,并提出更宽广的思维角度。

  「我再次踏上旅程,就好像抓了一个失了线的毛冷球,在暴风眼的地中海国家现场,不断把那一条毛线拉呀拉,拉扯出不一样的故事。……我不敢说,我站在现场,便能综观事实的全部,但至少是另一个面向,让大家能跳出既有的思维,好好的想一想,背后那一个更大的图象,仍需要持续探索。」--张翠容

作者简介

张翠容

  香港资深新闻工作者。

  近年来,以「无国界」记者身分活跃于中、港与台三地。经常只身游走政治边缘的第三世界,只为了见证历史追踪真相。着作有:《行过烽火大地》、《大地旅人》、《中东现场》、《拉丁美洲真相之路》等书。

  相关着作
  《拉丁美洲真相之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自冰冻的火燄中见希望 /丘延亮
自序 失了线的毛冷球
前言 人类的原罪,贪嗔痴过后

PART 1 欧洲的最后探戈
第一章 希腊:失去神祉与法力之后
雅典娜在哪里?
时光微尘
债务危机--谁之过?
高盛的阴谋与阳谋
沉默的屠杀
民间回响

第二章 西班牙的长矛与瘦马
历史的轻与重
一个经济意念的萌芽
民主在这里沉思
失败者的力量

PART 2 北非:革命是一种乡愁
第三章 唿唤新埃及
岁月,可堪回首
一个尘封的访问
新时代的来临
革命的种籽
穆巴拉克的隔离政策
埃及式新自由主义
【附录】走在埃及民主崎岖路

第四章 突尼西亚,自由与尊严的吶喊
从布尔吉巴到班阿里
茉莉花的误会
南部的泣诉
伊斯兰主义的反弹

第五章 全球化不是什么
砍下这堵墙
新自由主义简史
中港台经验
欧盟:迈向新自由主义之路

第六章 访谈录
不确定的欧洲
--专访雅典大学经济学教授瓦鲁法科斯(Yanis Varoufakis)
直接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
--专访希腊「直接民主运动」倡议者马高拉斯(Charalampos Magoulas)
文学中的希债
--希腊犯罪小说家彼祖斯‧马加尼斯(Petros Markaris)如是说
西班牙爷爷的微笑与哀叹
--与西班牙知名作家兼经济学家荷西‧桑贝德罗(Jose Luis Sampedro) 的对谈
新自由主义摧毁了埃及
--访埃及经济学家艾巴咸‧欧尼沙威(Ibrahim Elesawy)教授
反颜色革命策略
--专访突尼斯亚伊斯兰复兴党领袖萨伊‧法扎尼(Sayyed Ferjani)
突尼西亚:政治的春天,经济的寒冬
--专访突尼西亚共和议会创党人扎亚比(Fathi Jerbi)教授
南方的声音
--与菲国学者华顿.贝洛(Walden Bello)的访谈
世界不应只有一个逻辑
--专访齐哥.维塔克(Chico Whitaker)

后记:心里的瘟疫

图书序言

希腊,金融海啸的重灾区。一九九九年我首次到访,是在科索沃战事过后。

「当我踏进另一方的边界,我的一生将会有着怎么样的变化?」当年我在马其顿与科索沃接壤的边境採访时,一位前来战火之地寻亲的德籍阿尔巴尼亚裔人如是问。我有点愕然,这不正是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Theodoros Angelopoulos,一九三五-二○一二)「巴尔干半岛三部曲」的某个情节吗?

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半岛,希腊的命运紧系于此。

发生在上世纪初的多场巴尔干半岛战争,再加上两次大战,希腊从君主制走向共和,但是保皇派与左翼阵营始终斗得你死我活。保皇派重夺权力,君主复辟,未几发生政变,旋即陷入军人独裁统治。一九四○年义大利法西斯军队长驱直入希腊境内,虽然希腊最终击退法西斯,却又遭德军占领(一九四一– 一九四四)。占领结束后,希腊却又苦陷于内战,军人独裁一再出现。

一路走来,伤痕累累。希腊终于在一九七四年再现共和。这个民主的发源地,重回民主体制。只可惜,民主徒具外衣。「每一次在一团模煳的感觉中开始新的冒险,向无法言说的事物发动袭击,去寻找那已经失去的东西,一旦找到又重新失去,循环往复….结束,就是我的开始。」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生前曾这样改写了艾略特的诗句。或许,这就是他那一代希腊人的写照,也是人生的写照。

孰料当我再度造访希腊时,正是她面对历史中另一次悲剧之际,国家债务缠身,濒临破产,千夫所指。在欧元集团的压力下,被迫财政紧缩、变卖国产,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希腊的迷雾里,我竟然能与安哲罗普洛斯相遇,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仅以此书献给这位曾启发我踏上巴尔干旅程,并学习以他的方式去凝视世界,直至灵魂最深处。

历史之轻与重

从巴塞隆纳飞去雅典仅需两个半钟头。到雅典已近黄昏,怎知却又碰上地铁工人大罢工,没有机场地铁,只好改搭公车。抵达市中心不过晚上六点多,竟是一片漆黑寂静,与我多年前来到这里的景况大相迳庭。

我拖着行李步行前往旅馆,沿路经过不少露天餐厅,空空荡荡,昔日的热闹一去不返。希腊友人基斯度 (Christo)告诉我,以前餐厅一星期七天都挤满人,现在只有週末才见人头涌现,平日则水尽鹅飞。基斯度在二○一一年火热的夏天,曾参与宪法广场的占领行动,后来竟演变成一场「直接民主」运动。他积极参与其中,只因不想坐以待毙。他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民主在希腊开始,我不想它死在希腊。」

每次见到他,他都累得睁不开眼睛,因为他同时兼两份工。正值经济不景气,他已算幸运,虽然做一天算一天,但有谁敢奢求?我和他走在市中心的柏迪士安街(Patission Street),这原是一条高档的大街,以前两旁店舖灯火通明,把整条大街妆点得五光十色,如今一到晚上只见微弱灯光在暗地晃动。而且每两间店舖就有一间歇业。

但,萧条的市面,原来有着另一番风景。希腊有一半人口居住在雅典, 雅典更是人文荟萃之地。事实上,雅典曾是古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而古希腊又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我入住的小旅馆位于雅典市中心蒙纳斯提拉奇广场(Monastiraki Square),仰头即可见卫城(Aceopolis),在一座小山顶的台地上,满是历史风霜。卫城是古希腊祀奉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地方。追索雅典的神话故事,两位神只雅典娜与海神波塞顿互相争夺雅典城的所有权。波塞顿在雅典人面前以三叉戟变出海水,雅典娜则变出一棵橄榄树。雅典人对橄榄树心生喜欢,同时也爱上雅典娜,将地方所有权都归于她,而雅典娜也成为雅典之名的由来,并成为该地的守护神。她代表了智慧与和平、法治与公平,她把这些都传给了希腊人。

如今雅典娜好像早失去了法力,又或已远走他方。没有了守护神的雅典,何去何从?

在蒙纳斯提拉奇广场附近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小巷里有一书店酒吧,叫Crime and Art bar(罪恶与艺术酒吧),名字令人奇怪。原来这间书店酒吧承包了希腊知名作家彼祖斯.马加尼斯(Petros Markaris)所有作品,由于作家擅长书写罪恶,酒吧也因而得名。 没想到彼祖斯竟也是安哲罗普洛斯的合作伙伴,他们共同写和创作了多部电影剧本。二○一一年十二月初,我受邀前往「罪恶与艺术酒吧」( Crime and Art Bar ),准备参加彼祖斯的新书发表会,一推门便见到星光熠熠,骚人墨客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内外情景很不一样。就好像伍迪.艾伦(Woody Allen)那部电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这回则是在雅典上演。

看来,希腊人受危机影响是一回事,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仍然继续举行。我在雅典期间,不停受邀出席音乐会、歌剧、读诗交流、文学研讨等等。希腊人的物质生活受到威胁,精神粮食却不能缺。参加新书发表会的宾客当中竟也包括安哲罗普洛斯,我与他踫上的那一刻,他那锐利深邃的眼神,攫住了我。大家都跌进了静默的空间,一如他的电影镜头。

安氏善用长镜头与空镜,在他所营造出的巨大沉默里,总隐藏着哲学般的天问。

他专注讲希腊,却又能触及到普世现象,我不禁好奇他是如何看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和紧缩政策,以及对世界的启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