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列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先秦哲學
  • 道傢
  • 列子
  • 散文
  • 先秦
  • 思想
  • 中國古典文學
  • 哲學
  • 散記
  • 道傢學說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故物不至者則不反。」
  「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君子必慎為善。」

  今本《列子》共有八篇,閤共一百四十三章。……據統計,其說理文字有三十五章,故事文字有一百零八章。《列子》最精彩的地方在於記錄瞭百多個寓言故事,很多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列子》的真僞,當代學者仍然爭論不休,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由於曆史的積澱,《列子》一書得到後世的增益,令到這本古籍的內容很接近當代的通識書籍,書中對哲學、文學、神話、科學、醫學、心理等範疇的涉獵,讓這本古籍的學術價值仍對今人有藉鑑和啓迪的作用。

—梁萬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梁萬如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副總監、人文及語言學部主管、高級講師,任教現代中文傳意、現當代文學作品欣賞、創意中文寫作等科目。研究興趣涉及中國思想、佛教思想、文學與佛教等課題。

圖書目錄

《列子》導讀 〇〇一
天瑞篇 〇一九
黃帝篇 〇四五
周穆王篇 〇六三
仲尼篇 〇八四
湯問篇 一一七
力命篇 一五六
楊硃篇 一七八
說符篇 二一八
名句索引 二四三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列子》導讀 梁萬如 (節錄)
 
按《漢書‧藝文誌》所記,《列子》一書共有八篇。經東晉張湛搜尋、整理及編錄,後由劉嚮校訂,就成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列子》。《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沖虛至德真經》。唐玄宗崇尚道教,對道傢思想推祟備至,於是在天寶元年(七四二年)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尊稱《列子》為《沖虛真經》。後來,宋真宗景德四年(一〇〇七年)加「至德」二字,《沖虛真經》更名為《沖虛至德真經》。
 
列子其人
 
列子,按張湛所說,姓列,名禦寇,又叫圄寇,戰國時鄭人,屬道傢人物。《漢書‧藝文誌》說:「名圄寇,先莊子,莊子稱之。」《莊子》有〈列禦寇〉、〈至樂〉、〈達生〉及〈讓王〉等篇,當中都有提及列子可以禦風而行的文字。《爾雅疏》提及《屍子‧廣澤》:「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虛,料子貴彆,囿其學之相非也數世矣。」《呂氏春鞦》在〈審分覽‧不二〉篇之中概括諸子的學說:「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後。」從這些引述可略知列子其人及其學說的主張,列子與諸子並列,可見列子在古代的學術思想界佔有一定的學術地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說過:「此書皆稱『子列子』,則決為傳其學者所追記,非禦寇自著。其雜記列子後事,正如《莊子》記莊子死,《管子》稱吳王西施,商子稱秦孝公,不足為怪。」用「子」放在「列子」之前來作稱呼語,是學生敬師的錶現,單單由稱呼,已可見尊稱列子的後學記錄老師學說事跡的一鱗半爪。
 
《列子》的真僞
 
日本學者南郭服元喬在延享本的序言中說《列子》與《莊子》同齣並行,但太史公隻記錄《莊子》不傳《列子》,令後世把《列子》視為僞書。服元喬認為二書各有所長,現在的版本受注釋所影響,有不少後人所加的言說,讀者需要自行分辨。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觸及內心深處、引發思考的書,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期待。它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韻味,不是那種咄咄逼人的說教,而是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將一個個故事緩緩道來。我常常在讀完一個故事後,久久不能平靜,腦海裏會反復迴味其中的細節,思考作者想要傳達的深層含義。有的時候,它會讓你感到一絲無奈,因為你可能會在故事裏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人類共同的睏境。但更多的時候,它會讓你感到一種豁然開朗,仿佛被點醒瞭一般,對某些睏擾已久的問題,有瞭新的視角。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很有趣,它並不總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你自己去悟齣其中的道理。這種“留白”的設計,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主動思考,讓知識和感悟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我發現,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發人深思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文字有一種返璞歸真的魅力,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卻能在平靜的敘述中,透露齣深刻的智慧。它所講述的那些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但每一個都像一顆飽滿的種子,蘊含著豐富的含義,等待讀者去挖掘。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停下來,思考作者想要傳達的道理,以及這些道理與我自身生活的聯係。它讓我看到,很多時候,我們過於追求錶麵的成功,而忽略瞭內心的平靜和智慧的積纍。它也讓我明白,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外在的壓迫,而是來自於內心的通透和對事物的深刻理解。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一種極其溫和的方式,引導你走嚮更深遠的思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瞭心靈的升華。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非常奇妙。它不像我通常閱讀的書籍那樣,有明確的主題和清晰的邏輯綫索。它更像是一張網,將一個個零散的故事、思想串聯起來,但你得自己去梳理其中的聯係。我常常在讀到一個情節時,會突然想起之前讀到的某個故事,然後將它們聯係起來,獲得一種“頓悟”的感覺。它讓我意識到,很多道理,並不是非要通過大道理來講授,而是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小事、通過看似荒誕的故事來體現。我尤其喜歡它那種“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意味,它不是讓你什麼都不做,而是讓你順應自然,以一種更聰明、更有效的方式去達成目標。讀這本書,需要一種耐心和細緻,你需要慢慢品味其中的味道,纔能體會到它的精妙之處。它讓我對“道”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有瞭更寬容的態度。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來翻閱這本書的。我不太確定自己能否適應這種古籍的閱讀風格,畢竟我習慣瞭現代小說的節奏。然而,越往後讀,我越是被它深深吸引。它所描繪的那些場景,雖然沒有詳細的細節描寫,但卻有一種“意境”,能夠讓你自己去腦補,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對話,看似平常,卻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它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小說,更像是一部充滿哲理的散文集,或者是一係列精巧的寓言故事。它教會我,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在於多麼復雜的手段,而在於一種智慧的視角。我也從中看到瞭,很多時候,我們過於執著於錶麵的東西,而忽略瞭事物本身的本質。讀這本書,就像是在洗滌心靈,讓那些浮躁的思緒沉澱下來,獲得一種內心的平靜。

评分

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瞭,一直沒有機會細細品讀。最近總算下定決心,捧著它,仿佛捧著一本古老而神秘的寶藏。初翻開,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淡雅的文字氣息,不像現在許多書籍那樣追求華麗辭藻,而是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味道。它講述的那些故事,雖然離我們生活的年代久遠,但細細品味,卻能從中咂摸齣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有些故事充滿瞭奇思妙想,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對作者的想象力佩服不已。它不像是那種能讓你立刻獲得什麼“方法論”的書,更像是一位長者,坐在你身邊,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事物有瞭新的認識。那些寓言般的敘述,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體會。我尤其喜歡其中那些關於人情世故的描繪,雖然時代不同,但人性的弱點和閃光點卻似乎從未改變。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的人生智慧,也反思我們當下的生活。那種寜靜緻遠的感受,是現代生活節奏下難得的奢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