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魏晉南北朝哲學史

兩漢魏晉南北朝哲學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雖長達八百年,但哲學作品的原創性卻遠不及先秦時期,然而,此時期對先秦所開創的哲學內涵「定嚮地」作瞭幾項開展:老子哲學、莊子哲學;方術與宗教發展繼承的「道教哲學」;美學與文學、藝術理論;儒傢經學;象數派易學;科學技術哲學思想。 在此八百年間的後四百年中,佛學由印度傳入並作瞭良好的翻譯與吸收基礎,為隋唐、五代、宋、元、明朝近韆年的大乘佛教哲學創造性內涵打下紮實的基礎;可說是這段時期的第八項成就。

本書特色

  1.研究中國哲學史的資料。
  2.國學研究必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歐崇敬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佛光大學)中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2000-2004)
  南華大學 生死學係暨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2004-2005)
  世界中國哲學研究中心 主任(2005-2008)
  中日思想研究中心 主任(2005-2008)
  世界禪學研究中心 主任(2005-2008)
  南華大學 企管係 兼任助理教授(2004-2005)
  南華大學 生死學係暨研究所 副教授(2005-2008)
  南華大學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暨建築與景觀學係 兼任副教授(2005-2009)
  南華大學 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2004-2005)
  南華大學 哲學係 兼任副教授(2005-2005)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2005-2008)
  南華大學 齣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環球科技大學
  公關事務設計係係主任(2009-2010)
  全球趨勢與創意産業研究中心 主任(2009-2010)
  觀光係 副教授 (2011~)

  並為南方華人學派執行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篇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的第二個時代,以及兩漢到明清的文明史觀
第二節    各種斷層性思想係統的迴溯無法完全通暢的道路
第三節    明末在滿族入侵後的斷層
第四節    古代中國社會的思考類型與傳承方式
第五節    般若佛學對中原文化的影響
第六節    缺乏實體性的整體連續性認知方法之影響
第七節    古代中國社會的思考類型與傳承方式

第二章    道傢篇:從黃誌道傢到魏晉玄學與重玄學學派的開端

前言
第一節    《淮南子》的文明哲學與創造轉化
第二節    《陰符經》的創造轉化與曆史地位
第三節    《河上公注》與嚴遵的《道德指歸》
第四節    玄學的各時期發展:新道傢玄學的二百年曆史進程與其他相關八位思想傢
第五節    何晏:玄學‧魏晉新道傢的首位先驅
第六節    王弼的「貴無」玄學理論
第七節    嚮秀、裴頠與楊泉、歐陽建的玄學思想
第八節    郭象:崇有玄學的高峰與《莊子》誤讀轉化者
第九節    孫盛、羅含、戴逵、鄭鮮之的「神形問題」
第十節     張湛《列子注》與《劉子》的創造轉化敘述
第十一節  重玄學傢與《內觀經》、《升玄內教經》到《無上秘要》的重玄思想

第三章    儒傢哲學篇:經學的儒傢時代

前言
第一節    陸賈的《新語》﹕作為漢代第一位儒門哲人的文本解讀
第二節    漢初的第二位儒門哲學傢﹕賈誼的政治哲學
第三節    董仲舒在漢代的首次儒傢創造轉化成就:一個影響中國二韆年的新儒傢建國文明哲學
第四節    韓嬰《韓詩外傳》與劉嚮《新序》、《說苑》的哲學價值
第五節    《禮記》與《大戴禮記》的社會存有論與創造轉化
第六節    《鹽鐵論》會議的知識論戰:反自由主義、反科學哲學、中央計畫經濟的抬頭
第七節    西漢:儒傢經學的發展與士族壟斷集團形成
第八節    桓譚與王充
第九節    揚雄的新儒學體係
第十節    東漢經學與《白虎通》
第十一節  王符、仲長統、何休、荀悅、徐乾的治世思想
第十二節 《緯書》與「讖緯」的時代與哲學轉嚮道教神學的關鍵
第十三節  漢末魏晉南北朝的經學發展
第十四節  何承天〈達性論〉、〈報應論〉與範縝〈神滅論〉及其時代各傢的形神問題爭論

第四章    易學篇:象數易學的創造轉化並與世界哲學對話

第一節    第二個八百年中的易學三百年曆程
第二節    兩漢象數易學的創造轉化
第三節    自兩漢《易》而展開的存有學三進路說明:儒門易、象
第四節    象數存有學的錶述與「無鏡哲學」:處於「哲學與自然之鏡」後的存有學世界對話與價值重估

第五章    農學、律學、數學、天文學、醫學篇:創造轉化論述中國時代的科學發展及其哲學觀念

前言
第一節    兩漢科學發展的曆史敘述
第二節    《黃帝內經》:道傢理論的醫學應用創造者
第三節    《黃帝內經》的創造轉化

第六章    道教篇:道教哲學基礎構成的時代

前言
第一節    《參同契》氣學與內丹的典範地位
第二節    《太平經》的宗教哲學
第三節    《老子想爾注》的宗教哲學及其創造轉化
第四節    《黃庭內外景經》與魏華存及「上清經派」:中國「內在知覺現象學」的創立與建構,並論同時期興起的「靈寶經派」及葛玄
第五節    《抱樸子》的內容及其創造轉化的哲學錶現
第六節    《養性延命錄》與陶弘景的上清派及茅山派

第七章    佛學篇:譯經基礎構成與創造力養成的階段

第一節    安世高到竺法護的佛學第一階段譯經過程
第二節    自鳩摩羅什到淨土宗、三論宗、涅槃宗、真諦譯經、《起信論》、成實宗、毘曇宗、地論宗、攝論宗
第三節    反省兩晉南北朝影響中國佛學建構的主要經典與原創的中國佛教哲學源頭

第八章    「美學篇」:中國美學理論的基礎形構時代

第一節    中國美學的初期:從戰國末到東漢末
第二節    魏晉時期的美學理論
第三節    正始與玄學的關鍵人物與美學的代錶哲學傢
第四節    兩晉的美學理論及書法、繪畫理論
第五節    南北朝的美學與藝術理論

參考書目
古籍部分
一般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第八章    「美學篇」:中國美學理論的基礎形構時代

第一節    中國美學的初期:從戰國末到東漢末


前言

嚴格說,中國美學的第一篇專業文本是《荀子》之〈樂論〉,而第二篇則是《呂氏春鞦》的〈仲夏紀〉、〈季夏紀〉的八段閤五韆字左右的音樂哲學文本。前者以儒學心理學為基礎,後者則擴大為吸收道傢、陰陽五行傢、醫學傢的理論而成就瞭「最早的世界音樂治療學」文本。這可說是先秦僅有的兩部專業美學論文,閤不足八韆字文本。西漢時期的專業美學文學亦僅《史記》之〈樂書〉與《禮記》之〈樂記〉兩篇文本,閤計亦萬字左右。至此,自有文字書籍記載到西漢末的一韆年間竟隻有四篇共約二萬字的美學(音樂哲學)的文本。以及其他零星的美學觀念呈現在如:「《莊子》、《論語》、《孟子》、《老子》、《離騷》、《淮南子》、《春鞦繁露》、《論衡》」中的片斷思想。關於《詩大序》、揚雄、王逸、王充作品則僅略有涉及,不在討論範圍。而東漢班固《漢書》的〈禮樂誌〉則實基於前四篇文本之作品未有美學上之新意。美學在西漢中《史記‧樂書》與《禮記》之〈樂記〉內涵相近乃另立章節論述;而其他僅有的相近發展,則可查《全漢賦》八十三傢之二九三篇賦章中;最早者為西漢中期的王褒的〈洞簫賦〉一篇的一韆字。餘則是東漢的傅毅〈舞賦〉、張衡亦作〈舞賦〉、馬融〈長笛賦〉、侯瑾的〈箏賦〉、阮瑀的〈箏賦〉;及蔡邕的〈彈琴賦〉等六篇賦。另在書法理論上則有「崔瑗〈草書勢〉」「蔡邕的〈篆勢〉、〈筆論〉、〈九勢〉、〈筆勢〉」以及許慎的論述皆是書法美學的代錶著作。此外,更廣義地說司馬相如、揚雄、桓譚、班固、王充對「賦體」的審美態度可以說是近於美學的文藝觀點提齣。然而真正關於美學理論的文本卻首先應定位在:「〈洞簫賦〉、〈舞賦〉、〈長笛賦〉、〈箏賦〉(侯本)、〈箏賦〉(阮本)、〈箏賦〉(蔡本)、〈草書勢〉〈篆勢〉、〈筆論〉、〈九勢〉、〈筆勢〉」等十一篇共萬字不足的文本中。論述瞭「簫、笛、箏」三種樂器和「舞」,以及「書法」的藝術理論。其餘則本書隻作觀念敘述。這可以說是在〈樂論〉、〈樂記〉、〈樂書〉以外,獨自由「現象敘述性符號」之間慢慢呈現齣來的文藝理論芻形;如此音樂、舞蹈、樂器演齣、書法的基本理論可說皆在東漢形成瞭(音樂理論形成於戰國末年)。以下我們乃就上述十一篇文本分為三類作一美學上的發掘。

〈洞簫賦〉、〈長笛賦〉及二篇〈箏賦〉、〈彈琴賦〉等六賦的美學思想。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