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6
聖人明天道以立極,述人道以立教;使人知天地之造化,明理達用,返觀覺照,以修性命之功,恢復本性之自然。蓋人生窮通壽夭皆有定數,唯聖賢窮理盡性,執兩用中,明「用捨行藏」之所宜,知得失之有定;為無為而萬物化,知足常樂仁義行,剋己復禮歸仁焉;不妄貪求,不悖數理,不亢不卑顯儒風。古今為學者,首先在立誌,立誌當立聖賢誌,如大儒張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學修辦道,唯效法希聖希賢道範行誼,體道以明心,存養以見性,以達盡己之性,而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即儒傢聖人之功「格緻誠正」,以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以兼善天下。
至聖孔子立儒門之教,以天下為公之心,本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旨在明傳詩書暗傳大道,以成就人人皆可成聖賢。實現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為眾人謀福祉,以禮樂教民,以德政化民,使人人恢復良知良能之至善,播仁風挽拯天下為太平,臻大同世界之理想。
濟公活佛老師說:「孔孟聖道萬國遍,儒教復興大同年。」現今白陽期末法,上天降道普渡三曹,儒教應運首齣;儒教所傳者,以孔子為主。孔子乃集中華固有文化道統之大成,言「述而不作,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者;蓋誌道據德依仁遊藝,藉平民教育,以顯發堯舜之道,闡述夏商周三代禮樂仁政之教。故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曆經近十四載,周遊列國,欲實踐王道仁政之事於天下,抱負終未得施展。深感君臣遇閤之難,世道人心之不古,倫常道德蕩然之無存,大道之不可行;乃毅然返魯設堂辦教育,以輔諸侯為政之功,補天下世教之不足。
孔子晚年潛心注書立言,以錶彰六藝、六經之教。故刪詩書,訂禮樂,以匡世道人心;贊《周易》,以明性與天道,闡述先聖道統之精微;作《春鞦》,為昭顯周禮,以正名分者;無不以繼天立極,為萬民立命,承先啓後,垂聖哲真儒之典範,以為後世法。享年七十二。後世尊稱孔子為「至聖先師」、「萬世師錶」。
孔門弟子約三韆餘人,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資料可考者),成就傑俊者有十位,稱之「十哲」。後世推崇孔門四位真儒為「四聖」,即復聖顔迴、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以配享聖廟,故又稱為「四配」。四聖乃承繼孔門道統之祖師,闡述儒門之真宗,肩負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以續萬民之慧命。顔迴因短命早死於孔子,而仍照原本並列為十哲之一外,其餘四聖皆未並列於十哲,以顯孔子弟子皆成就為纔德異能之士。孔子之道,一以貫之;孔子曾問道於老子,且集中華固有文化道統之大成者。孔子以「一」字,即性與天道,傳授顔迴、曾子,曾子傳授子思,子思傳予門人,而孟子學於子思之門人,亦可得獲聞焉;此之謂四聖承繼孔門之道統。
「十哲」者,孔門之賢儒先賢。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記載: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顔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遊,子夏。師也闢,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迴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孔門弟子雖有四科之分,但孔子教學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而施教以六藝,無不以成其德行為要;所謂「博之以文,約之以禮」也。故孔門真儒「十哲」,其成就各有所長,但在德行上,皆是真儒典範。蓋孔子之教以德行為主,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明德文化事業匯編《孔門真儒》叢書;從孔門四配、十哲弟子著手,藉由孔門弟子典範,引述白陽弟子如何於五濁世間,在傢齣傢、超凡入聖?又如何於不背人倫、同修共辦的磨閤之下,發揮白陽真儒精神,篤行內聖外王之功,乃至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力促人間淨土、大同世界的早日實現。
本書分上下兩冊,述孔門四科十哲學修辦之道範行誼為主,或有修行軼事,或闡述其纔德異能及顯發道義典範,將十哲的真儒精神、德範行誼,作深入淺齣而精要的介紹。是白陽弟子學修「真儒精神」,不可多得的好書。明德呼籲各道場前賢大德,多鼓勵道親研讀《孔門真儒》叢書,從探究孔門各科的修行,徹悟「人成即佛成」的道理,方能從真修實辦中,真正落實圓滿人格,達成修齊治平,以緻成佛的究竟目標,不負上天降道之本衷。
孔門四科十哲/10
淺言四科十哲/11
事跡簡述/15
十哲略述/20
德行科/57
顔迴:不亢不卑、用捨行藏、安貧樂道、為法忘軀/59
閔子騫:孝友德行、廉潔、智慧/85
冉伯牛:尊師重道、死守善道、危言正行、不憂不懼/107
仲弓:寬洪簡重、寡言篤行、窮則獨善其身/113
言語科/122
宰我:擅長外交辭令、有纔氣擔當、有誌節/124
子貢:善於外交辭令、雄辯、多聞、經商、仁且智/150
孔門四科十哲
孔子因材施教,
使弟子成其德,
是孔門最為重視之根本。
並以其他三科為輔,
以培育其纔能。
一、淺言四科十哲
《論語‧先進篇》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顔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不及門者,據鄭康成注,皆不及仕進之門。《孟子‧盡心篇》孟子曰︰「君子之厄於陳蔡之間,無上下之交也。」此言以「無上下之交」,乃不及門之意。蓋言孔子在周遊列國歸魯後,感嘆而追憶於陳、蔡之間,之所以遭受睏厄而絕糧者,皆因患難與共的隨從弟子,與陳、蔡兩國諸大夫無交往。
又據考證資料,知當時隨侍孔子周遊列國的弟子中,在《史記‧孔子世傢》除瞭載有顔淵、子貢、子路外,《弟子列傳》載有子張,《呂氏春鞦‧慎人篇》載有宰予,此外則無考據。又此章之始並無「子曰」二字,據《皇疏說》,乃記者所書,並經由孔子印可而錄在論中。故非言孔門弟子之賢者,僅止於此十位耳。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乃孔門四科教育,以述顔淵等十哲弟子,各以其擅長而分屬列入四科,以德行科列為首要。可見孔子教人乃因材施教,而道德品格教育,使弟子成其德,是孔門最為重視與教學之根本。並以其他三科為輔,以培育其纔能。孔子說︰「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文者,道之顯者;經天緯地謂之文,緻知格物之事也;如六經、六藝。禮者,禮樂製度,剋己復禮之實踐。蓋孔子教學乃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而循循善誘,先博學於文,使為學者知古今、達事變;然後約之以禮,使其尊所聞、行所知。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 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 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