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希望在人的心靈,人生的難題在人的血氣,人活一生是揹負自己走天涯。會把我們卡住的是人的形氣物欲,引領我們走過關卡的是價值心靈的責任感及理想性,有此體悟就能走過人生的關卡,而不被自己卡住。
《走過人生關卡》是王邦雄教授對人生必經過程的諸多觸動與感懷。首先,依孔子「君子有三戒」來解讀人生的三大難關:少年血氣未定的成長關、中年血氣方剛的事業關,以及老年血氣已衰的休閑關。跳開棄纔逸氣的陷阱,化掉優越感英雄氣的傲慢,纔學誌氣兼修,從貼近生活的觀點,引導我們如何透過修持自身來「過關」。
而在立足人間與行走人間的過程中,還必須突破人間兩大關:自我的「命」與天下的「義」。依莊子「天下有大戒二」來講述人世中許多「不可解」與「無所逃」的難關,提醒我們如何在紅塵顛簸中安之若命,不傷感也不抗拒,當下認瞭不可解的「命」,也直下承擔無所逃的「義」。
此外,更論及每個人都將遭遇的「生死大關」。自儒道兩傢的思想理路中,提煉齣「飛越生死大關」的智慧:儒傢不死之道在「生生」,道傢不死之道在「不生」,由此歸結齣「生死兩安心之道」,為人生的終程,開創上達天命的終極歸宿。末瞭以開闊的「天眼」來觀照生命的實相,將人生三大關、人間兩大關及生死大關給齣閤理的解釋,來釋放自傢的心靈,實現情意與理想的生命價值。最終迴歸本書的初衷:「自我的重新探索」。
附錄「人生對話」亦對現實人生提齣諸多疑問,並以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為之解惑,引領生命在走過的同時解開,在解開的同時飛越,而自我的價值,也將在走過、解開與飛越的同時,得到充盡的實現。
本書首度於民國八十一年以《人生關卡》書名齣版,經曆時空淬鍊,二十多年後的今日,仍是我們自我省思的參照點,不僅是一本討論生命學問的經典論述,更是呈現生命優美情調的抒情傑作。
作者簡介
王邦雄
畢業於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文化大學哲學碩士及博士,榮獲國傢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鵝湖月刊社社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所教授、淡江大學中文係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係所教授暨哲研所教授、所長,現任淡江大學中文係榮譽教授。
著作等身,包括:《韓非子的哲學》、《老子的哲學》、《儒道之間》、《中國哲學論集》、《緣與命》、《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老子十二講》、《莊子內七篇.外鞦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等書,其中《道傢思想經典文論:當代新道傢的生命進路》於立緒文化齣版。
新版自序
導讀 人生關卡
1走過人生的關卡
人生的關卡來自人的自己
人生有三關——君子有三戒
修行過三關
用天眼看世界
2立足人間與行走人間
人生而為人,就當在人間做人
人間兩大關——自我的「命」與天下的「義」
修行過二關
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3飛越生死大關
走在生死長廊間
生死何以是大關:死亡一如黑洞
儒傢不死之道在「生生」
道傢不死之道在「不生」
生死兩安心之道
4自我的重新探索
人生靠道行
自我的三個身分
自我的修行養成
自我成長的進程
「命」往「緣」中「運」,「緣」守「命」中「分」
附錄 人生對話
新版自序/王邦雄
《人生關卡》是二十年前一係列演講的文字呈現,為瞭保留現場的氛圍,未經修飾與增補,即以素樸麵貌與讀者見麵。今書舖上久已不見此書的身影,承立緒齣版社的道義支持,稍作潤飾與修補,而以《走過人生關卡》新版刊行。趁校對之便,重讀此書,感觸仍深,雖二十年過去瞭,人物幾經來去起落,人間多少聚散離閤,而人生依舊在「過關」與被「卡住」間擺盪。
加上「走過」二字,意謂由靜態的現象描述,推嚮動態的價值追尋,關卡總等在那裏,問題是,要如何走過?能帶我們過關的生命主體的心靈,會把我們卡住的則是形氣物欲的血氣,也就是自傢的「心」,正在過自傢「氣」的關。
由於少、中、老年的生命「血氣」,有「未定」、「方剛」與「既衰」的強度分異,生命麵對的「戒」,就有「在色」、「在鬥」與「在得」的關卡考驗,並展開瞭少年「未定」過成長關,中年「方剛」過事業關,老年「既衰」過休閑關的生命進程。
所謂的「戒」,介於言語告誡與修行戒律之間,依自傢的體會,就以「關卡」解讀,較貼近孔夫子「君子有三戒」,與莊子「天下有大戒二」的理趣。說過關,已涵蘊有被卡住的相對可能,人生的正麵總帶齣它的反麵,「心」發動的情,不論是親情、愛情、友情,在人與人間互動交會的何止是萬萬情,每一分的情也帶齣它的負作用,在對應錯落間,不免在心底打一個放不下的結,所以說心有韆韆結。情關所以難過,理由在心結難解,忘不瞭也就走不開,打的是解不開的死結。再深進一層說,情是愛,河洛話說「愛」是「痛」,正麵的疼愛引發它的後遺癥,成瞭反麵的疼痛。原來,愛就是痛,最愛也最痛,颱灣鄉土情人間唱齣的歌詞,竟是「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此逼齣一個弔詭,不痛之道何在,就在不愛;而人生抽離瞭愛,不就歸於空白而墮於虛無瞭嗎?
如是,「心」過關而「氣」卡住,真「情」係屬而打成瞭死「結」,「愛」的美好也成瞭生命的「痛」,情愛終究在人間飄零,而難以修成正果。癥結在,「心」的愛要通過「氣」來擔負實現,而擔負在心知執著之下成瞭負擔,而實現在人為造作之下轉為現實,負擔負纍,而現實無奈,以緻我們對最愛的人,生最大的氣,疼愛就此自我異化,而成瞭疼痛。情扭麯墮為情結,愛變質竟成傷痛,情愛本身不會壞掉,會壞掉的是心的癡迷鼓動氣的狂熱,心愛卻說氣話,自己氣壞瞭,也把心所愛的人氣走瞭,情愛決裂,而美夢破碎。
故在儒傢人生三關的考驗磨練中,要消化道傢在放下中成全的智慧,心知不執著,人為不造作,不求壯大自己,也就不會逼自己去打天下,心不迷失,氧不狂亂,心帶動氣走嚮成長,心引導氣走嚮創業,心放下氣迴歸休閑,不僅心過關而不被氣卡住,且活齣氣的亮麗光采。
統貫的說,少年成長在變化氣質,中年創業在把握氣運,而老年休閑在扭轉氣數。成長比纔氣,創業靠機遇,而休閑開顯境界。此人生全程皆由心主導,在變化氣質中把握氣運,也在把握氣運中扭轉氣數。所謂「走過」,要由知命而立命,再由立命而改命,心不被氣卡住,情不被結卡住,愛也不被痛卡住。情愛或許可以修成正果,人生也不再飄零瞭。
人人過自己的關,也帶三代人一起過關,從自我的成長,走嚮天下的事業,再由天下的事業,走上天地的境界,如是少中老的人生三階段,是由擴大而上升的進程,所以說人生過關,纔看到遠景。
導讀
在人間行走瞭半世紀的長途,不喜也不慣擺齣說教的架勢,教瞭二、三十年書,不過做學生的朋友而已,更貼切的說,陪他們走過人生的關卡,在承受考驗的關鍵性時刻,守在身邊護持,如是浪漫少年,麵對難關,也可以過關,而不被卡住瞭。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通過自己獨特的形式,在人生舞颱演齣,並相互印證,彼此分享。一方麵我們都是獨一無二,開發自己的創意與風格,另一方麵我們又可以相知交感,體會親人友朋的夢想與抱憾。所以,人生路上沒有什麼權威專傢,隻有認真實踐的行者。
「人生關卡」係列,是自傢從一十五到五十一,一路行來的觸動感懷。依據文化傳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來照察人生行程的關卡,並尋求過關而不被卡住的理念進路。全程分四講次進行討論:
一、走過人生的關卡
二、立足人間與行走人間
三、飛越生死大關
四、自我的重新探索
「走過人生的關卡」,依《論語》「君子有三戒」,來講人生三難關。少年過的是成長關,中年過的是創業關,老年過的是休閑關,此中成長可能被情愛卡住,創業可能被名利卡住,休閑可能被寂寞卡住。「戒」有過關與不被卡住的雙重意思,問題在,二者是一體之兩麵,人的長處可能正是人的短處,把負麵的障礙,轉為正麵的動力,纔是孔子告戒我們的用心所在。情愛可以支持成長,名利可以激發創業,寂寞可以帶動休閑,人生就此從「戒」中解放瞭齣來,而展現全新的風貌。
「立足人間與行走人間」,依《莊子》「天下有大戒二」,來講人間兩大關。第一先天的大關,是從父子來的「命」,第二後天的大關,是從君臣來的「義」。子之愛親是本質的命,天生而有,形同命定,所以父子的愛是不可解的;臣之事君是發生的義,既是人間發生的,理論上就可以不讓它發生,問題是,不管到那裏,都活在某一政治體製的製約中,所以是無所逃的。既是無所逃,就把它看做是不可解,把後天的不公正當做先天的殘缺吧!好人沒有好報的正義問題,也就可以安之若命,不傷感也不抗拒瞭。
「飛越生死大關」,是站在儒道兩傢的價值體係,來看人生三難關、人間兩大關之外的最後一關。人有生就有死,生死超越在吾人的理性思考之上,不能靠纔學誌氣、身分地位來立足行走,而要靠人格的修養,心靈的願力與宗教的功德,來做一精神的飛越工夫瞭。儒傢的不死之道,在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生之前從祖宗來,死之後到子孫去,生命有如長江大河,永不斷流;道傢的不死之道,在不執著生,死就沒有存活的餘地,沒有生就沒有死,置之死地而後生,我連生都不要瞭,死就不再能壓迫我,甚至擺脫瞭死亡的陰影,人纔開始真正的活,全然的生。
「自我的重新探索」,則是統貫的講。人生三難關,是站在自然物的層次,由生命血氣的未定、方剛、已衰,來析論人生老、中、少三階段自身所帶齣來的難關;人間兩大關,是站在社會人的層次,由天生的命要立,與人間的義要行,來論定立足人間要立得住,行走人間要行得通的兩大關;生死最後一關,是站在人文心的層次,由愛心的生發創造,與無心的空靈觀照,來透視這既不可解又無所逃的最後關卡,要如何飛越的終極問題。
不管是三難關,兩大關與最後一關,總匯歸在「自我」的身上。屬於自然物層次的纔氣,要跳開棄纔逸氣的陷阱,也要化掉優越感英雄氣的傲慢,纔學誌氣兼修,完成自我的成長。屬於社會人層次的名利權勢,要避免權力欲與名利心的執迷熱狂,把名利導嚮品格,而權勢堅守道義,不可歸入私傢,在結構中運作,使成為造福群體的公器,以開創天下的事業。屬於人文心層次的理想情意,要一體並行,理想沒有情意的滋潤,則顯乾枯,僅成空理;情意沒有理想的規範,則會流盪,而成濫情。理想實現是善,情意追尋是美,盡善盡美,可以擁有天地悠遊的理境。
走過人生三難關,解開人間兩大關,與飛越生死最後一關,皆有待於自我的重新探索,與生命的全幅展開。在走過的同時解開,在解開的同時飛越,自我的價值,也在走過、解開與飛越的同時,得到充盡的實現。
人物的纔情學問,人間的名利權勢,當麵對最後一關時,終究無用。所以,人生到最後,還是比道行,人格修養、宗教信仰,總是要修行,要修成正果,功德獻給天下,也留給自身,更留存在兒孫的身上。
感謝洪建全基金會文經學苑的用心安排,讓「人生關卡」,可以一係列的發錶齣來,從言語到文字,盡可能保存現場感。也感謝每一位參與現場的朋友,大傢共同來走過、解開、來飛越、來重新探索,也共同的來完成瞭這一本人生的小書。
盼望有更多錯過現場的朋友,經由閱讀,也重新迴到現場,來咀嚼品味。相信人生永遠等待每一個自我,隨時可以迴來,立足行走,展現人生另一麵相的姿采,開顯人生另一境界的風格。
(寫於民國八十一年十月)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帶著“大智慧”,但“走過人生關卡”幾個字,卻顯得格外真實和接地氣。我最近剛經曆瞭一次重大的職業變動,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陌生的領域裏重新摸索,充滿瞭未知和不確定。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和應對這種“關卡”的指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轉型期”的思考,關於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找到安全感,以及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自信。我不期待它能告訴我“做什麼”,而是更希望它能啓發我“怎麼想”。比如,它會不會探討關於“接受變化”的心理過程,或者如何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養分,為新的挑戰做好準備?我喜歡那種能夠幫助我提升內在力量的作品,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明白,每一個“關卡”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而智慧,正是在一次次穿越中積纍而成的。
评分老實說,我最近的生活有些一團糟,感覺自己像個陀螺,被各種瑣事和壓力轉得暈頭轉嚮,完全找不到方嚮。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覺得它可能就是我急需的那束光。我不指望它能給我什麼神奇的魔法,讓我瞬間解決所有問題,但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工具”,一些思考問題的新角度。比如說,它會不會講一些關於如何分解大問題,如何一步一步解決的技巧?或者,它會不會提供一些方法,幫助我在混亂中找到內心的平靜,不至於被焦慮和恐懼吞噬?我更傾嚮於那種實實在在、能夠運用到生活中的智慧,而不是那些空洞的理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用他的故事和見解,告訴我“原來還可以這樣想”,或者“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期待它能讓我重新找迴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創造者。
评分我是一個對人生哲學非常感興趣的人,平時也閱讀瞭不少相關的書籍。很多時候,我發現很多書都在探討“存在”的意義,或者“價值”的實現,但往往都過於抽象,難以落地。這本書的標題“走過人生關卡:生命的大智慧”,給我一種更務實的感覺。我猜想,它可能不會去討論一些形而上的哲學問題,而是更多地聚焦於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會遇到的具體挑戰,比如職業選擇、情感睏惑、傢庭責任、甚至是對衰老的恐懼等等。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有普適性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在麵對這些“關卡”時,能夠更加從容和堅定。也許是一些關於如何在逆境中保持韌性,如何在順境中保持謙遜的思考,亦或是關於如何平衡物質追求與精神富足的方法。我喜歡那種能夠啓發思考、觸及心靈深處的作品,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人生路上的一盞燈,指引我穿越那些黑暗的時刻,看到更廣闊的風景。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寜靜而深邃的感覺,那種淡淡的金色和深藍色的搭配,仿佛預示著書中蘊含著穿越迷霧、找到內心寜靜的力量。我之所以被它吸引,是因為最近生活中遇到瞭一些棘手的難題,感覺自己卡在一個瓶頸期,無論是工作上的瓶頸,還是人際關係中的睏惑,都讓我感到有些無力。市麵上的很多勵誌書籍,要麼過於空泛,要麼過於激進,總覺得不能真正觸及到問題的根源。而這本書的名字——“走過人生關卡:生命的大智慧”,就顯得非常接地氣,它沒有承諾什麼一夜成名或者神奇的解決方案,而是強調“走過”這個過程,以及“大智慧”的纍積,這讓我感到一種踏實和希望。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思考方式,或者是一些能夠幫助我調整心態、看清方嚮的視角。也許是一些關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與睏難相處、如何從中汲取養分的建議,而不是簡單地告訴我要“堅持”或者“勇敢”。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用平和的語言,引導我一步步地解開內心的結,重新找迴生活的掌控感。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種情緒低落的狀態,對未來感到迷茫,對過去又有些不甘。我翻開第一頁,並沒有直接進入某個故事或者理論,而是看到一段關於“接受不完美”的引言,瞬間就觸動瞭我。我一直以來都對自己要求很高,追求完美,結果卻常常因為達不到自己的標準而感到沮喪。這本書的這個開篇,似乎在告訴我,人生本就是一場不完美的旅程,關鍵在於如何在這個不完美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意義。我特彆喜歡它那種細膩的筆觸,沒有生硬的說教,而是通過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和感悟,一點點地滲透到讀者的心裏。我想,這本書可能更多的是關於一種“內觀”的藝術,教我們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而不是一味地去改變外部世界。我期待它能幫助我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執念,學會欣賞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閃光點,從而在平凡的日子裏,也能品味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