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列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先秦哲学
  • 道家
  • 列子
  • 散文
  • 先秦
  • 思想
  • 中国古典文学
  • 哲学
  • 散记
  • 道家学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故物不至者则不反。」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君子必慎为善。」

  今本《列子》共有八篇,合共一百四十三章。……据统计,其说理文字有三十五章,故事文字有一百零八章。《列子》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记录了百多个寓言故事,很多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列子》的真伪,当代学者仍然争论不休,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由于历史的积淀,《列子》一书得到后世的增益,令到这本古籍的内容很接近当代的通识书籍,书中对哲学、文学、神话、科学、医学、心理等范畴的涉猎,让这本古籍的学术价值仍对今人有借鑑和启迪的作用。

—梁万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梁万如


  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副总监、人文及语言学部主管、高级讲师,任教现代中文传意、现当代文学作品欣赏、创意中文写作等科目。研究兴趣涉及中国思想、佛教思想、文学与佛教等课题。

图书目录

《列子》导读 〇〇一
天瑞篇 〇一九
黄帝篇 〇四五
周穆王篇 〇六三
仲尼篇 〇八四
汤问篇 一一七
力命篇 一五六
杨朱篇 一七八
说符篇 二一八
名句索引 二四三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列子》导读 梁万如 (节录)
 
按《汉书‧艺文志》所记,《列子》一书共有八篇。经东晋张湛搜寻、整理及编录,后由刘向校订,就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列子》。《列子》又名《沖虚真经》、《沖虚至德真经》。唐玄宗崇尚道教,对道家思想推祟备至,于是在天宝元年(七四二年)封列子为沖虚真人,尊称《列子》为《沖虚真经》。后来,宋真宗景德四年(一〇〇七年)加「至德」二字,《沖虚真经》更名为《沖虚至德真经》。
 
列子其人
 
列子,按张湛所说,姓列,名御寇,又叫圄寇,战国时郑人,属道家人物。《汉书‧艺文志》说:「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庄子》有〈列御寇〉、〈至乐〉、〈达生〉及〈让王〉等篇,当中都有提及列子可以御风而行的文字。《尔雅疏》提及《尸子‧广泽》:「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吕氏春秋》在〈审分览‧不二〉篇之中概括诸子的学说:「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从这些引述可略知列子其人及其学说的主张,列子与诸子并列,可见列子在古代的学术思想界佔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说过:「此书皆称『子列子』,则决为传其学者所追记,非御寇自着。其杂记列子后事,正如《庄子》记庄子死,《管子》称吴王西施,商子称秦孝公,不足为怪。」用「子」放在「列子」之前来作称唿语,是学生敬师的表现,单单由称唿,已可见尊称列子的后学记录老师学说事迹的一鳞半爪。
 
《列子》的真伪
 
日本学者南郭服元乔在延享本的序言中说《列子》与《庄子》同出并行,但太史公只记录《庄子》不传《列子》,令后世把《列子》视为伪书。服元乔认为二书各有所长,现在的版本受注释所影响,有不少后人所加的言说,读者需要自行分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没有机会细细品读。最近总算下定决心,捧着它,仿佛捧着一本古老而神秘的宝藏。初翻开,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淡雅的文字气息,不像现在许多书籍那样追求华丽辞藻,而是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它讲述的那些故事,虽然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但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咂摸出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有些故事充满了奇思妙想,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对作者的想象力佩服不已。它不像是那种能让你立刻获得什么“方法论”的书,更像是一位长者,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那些寓言般的叙述,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体会。我尤其喜欢其中那些关于人情世故的描绘,虽然时代不同,但人性的弱点和闪光点却似乎从未改变。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人生智慧,也反思我们当下的生活。那种宁静致远的感受,是现代生活节奏下难得的奢侈。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非常奇妙。它不像我通常阅读的书籍那样,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逻辑线索。它更像是一张网,将一个个零散的故事、思想串联起来,但你得自己去梳理其中的联系。我常常在读到一个情节时,会突然想起之前读到的某个故事,然后将它们联系起来,获得一种“顿悟”的感觉。它让我意识到,很多道理,并不是非要通过大道理来讲授,而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事、通过看似荒诞的故事来体现。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意味,它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顺应自然,以一种更聪明、更有效的方式去达成目标。读这本书,需要一种耐心和细致,你需要慢慢品味其中的味道,才能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它让我对“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了更宽容的态度。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人深思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文字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魅力,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能在平静的叙述中,透露出深刻的智慧。它所讲述的那些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个都像一颗饱满的种子,蕴含着丰富的含义,等待读者去挖掘。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以及这些道理与我自身生活的联系。它让我看到,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表面的成功,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积累。它也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来自于内心的通透和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一种极其温和的方式,引导你走向更深远的思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心灵的升华。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触及内心深处、引发思考的书,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期待。它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将一个个故事缓缓道来。我常常在读完一个故事后,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会反复回味其中的细节,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有的时候,它会让你感到一丝无奈,因为你可能会在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人类共同的困境。但更多的时候,它会让你感到一种豁然开朗,仿佛被点醒了一般,对某些困扰已久的问题,有了新的视角。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有趣,它并不总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理。这种“留白”的设计,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主动思考,让知识和感悟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我发现,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来翻阅这本书的。我不太确定自己能否适应这种古籍的阅读风格,毕竟我习惯了现代小说的节奏。然而,越往后读,我越是被它深深吸引。它所描绘的那些场景,虽然没有详细的细节描写,但却有一种“意境”,能够让你自己去脑补,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对话,看似平常,却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小说,更像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散文集,或者是一系列精巧的寓言故事。它教会我,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在于多么复杂的手段,而在于一种智慧的视角。我也从中看到了,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执着于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本质。读这本书,就像是在洗涤心灵,让那些浮躁的思绪沉淀下来,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