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哲学里「做人」、「为人」与「做事」、「行事」并不能相提并论,「为人」与「行事」两者含有更深层的意义,包含了成就自我本身和自我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实践哲学分为两项,其一是基于不同实践领域,对实践活动做多样考察,其二是跨越特定的实践领域,对行动实践做元理论层面的研究。本书可大致归类为第二类,以关于如何「行」,何为「行」以及实践智慧等问题的思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国荣


  中国大陆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大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形而上学学会(ISM)主席、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等校作学术访问和学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在海内外出版学术着作10余种。

图书目录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实践哲学视域中的行动
一、「是什么」与「做什么」
二、何为行动
三、行动的结构
四、意向性与规范性
五、习行、习性与存在境域

第二章 理由、原因与行动
一、理由与行动
二、行动的多重向度
三、行动的解释与规范

第三章 意志软弱及其克服
一、意欲、情感与理性
二、知行之辩
三、意志软弱的形上之维
四、我思、我欲、我悦与身心之知

第四章 作为实践背景的「势」
一、实践过程中的「势」
二、人与势的互动
三、审时度势:回到实践的现实背景

第五章 实践过程中的「几」、「数」、「运」
一、「几」:趋向现实的可能
二、「数」:必然性与时空关系
三、「运」与人之「在」

第六章 实践理性及其原则
一、广义视域中的实践理性
二、实践理性的诸原则
三、实践理性与实践过程

第七章 实践活动、交往行动与实践过程的合理性
一、实践活动与交往行动
二、实践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三、「合理」与「合情」

第八章 实践智慧
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走向融合
二、原则的引用和情景的分析
三、「合度」与「中道」
四、「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后记

图书序言

第二章 理由、原因与行动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行动既有其理由(reason),又关乎原因(cause)。从具体的机制看,行动的理由与行动的原因所涉及的,是行动的根据与行动的动因。理由为行动提供了根据,也使行动的理解成为可能。在现实的形态上,理由表现为一种系统,并关联着内在与外在、现实与可能等不同的方面。以个体意愿与理性认知的互动为背景,理由同时关联着自觉和自愿等不同的行动形态。透过化为内在动机,理由进一步进入因果之域。行动不仅涉及理解与解释,而且关乎规范与引导,后者意味着不能将行动的原因仅仅限定在逻辑层面的理由,而应对其做更广意义上考察。在这里,形式与实质、逻辑关系与现实背景之间呈现了内在的统一,而理由、原因与行动的相关性则由此得到了具体的展现。
 
一、理由与行动
 
理由包含多重内涵。从理由与行动的关系看,理由可以视为行动的根据:所谓有理由做或有理由去行动,也就是有根据做或有根据去行动。在这一论域中,理由首先与行动的可理解性相联系:没有理由的举动,往往无法理解。为了阅读或查找资料而从书架上抽取某一本书,这是有理由的行动,因为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将书从书架上拿下后放上,放上后又拿下,不断重复这些活动而又没有任何目的,这也许可以视为某种神经质的举动,但却无法归为出于理由的行动。
 
在此,目的以及它所体现的方向性构成了理由的具体内容,有目的的活动表现为有理由的行动,其过程具有可理解性;无目的的活动则呈现为无理由的举动,其过程往往难以理解。从以上关系看,理由与行动者或行动主体有着更切近的关系,无理由意味着从行为主体的层面看,其举动无缘无故,不可捉摸:它既无法思议,也难以理喻。这一意义上的无理由,具有非理性的特点,而理由作为行动的根据,则赋予行动以理性的、自觉的品格。【1】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