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鲁塔克札记 Ⅲ

蒲鲁塔克札记 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lutarch
图书标签:
  • 奇幻
  • 冒险
  • 魔法
  • 异世界
  • 小说
  • 蒲鲁塔克
  • 札记
  • 系列
  • 轻小说
  • 架空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蒲鲁塔克札记》是蒲鲁塔克的杂文集,一名《道德小品》。

  其中包含七十八篇论文和语录,广泛地探讨了伦理、宗教、哲学、科学、政治、文学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扩及子女的教育、如何分辨善恶、对新婚夫妻的劝告、斯巴达人的格言及古老习俗、希腊罗马的掌故,甚至论及为政之道、希腊罗马时期的天文,以及柏拉图学派和斯多噶学派的争议。本书是了解蒲鲁塔克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

  荷兰大学者伊拉斯谟(Erasmus von Rotterdam, 1466-1536)促成首部印刷版蒲鲁塔克文集的出版,并将《蒲鲁塔克札记》其中一篇《论谄谀》译成拉丁文,献给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法国作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的随笔集(Essais)则深受此作品的影响,许多论述也摘自本书,有人称他为「法国的蒲鲁塔克」。1572年,阿米欧(Jacques Amyot)将《蒲鲁塔克札记》译为法文,这是最重要的蒲鲁塔克译本,也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翻译作品之一。

  本书第三册包含二十六篇章,内容可分为品德论述、政治思想、历史论述,及科学辨证四类。品德相关的篇章包含讨论嫉妒与憎恨、天网恢恢、命运的概念等。政治思想的讨论涉及为政之道的建言、统治者的教育,还扩及君主政体、民主政体与寡头政体的区别。而历史论述的篇章则提及希腊罗马时期着名的历史学家的考据评论,其中包括对希罗多德的《历史》之讨论。另外,蒲鲁塔克谈论当时的科学思维,提出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月球表面的探索、分析动物是否有理性、比较火与水的功效等议题,由此可了解希腊罗马时期自然科学、天文学与哲学的交融演变。最后,他探讨柏拉图《泰密乌斯篇》中「灵魂的出生」的概念,让读者能一窥柏拉图、色诺克拉底、克朗托等哲学家对灵魂本质展开的精采论证。
浮沉录:一卷关于世事的浮光掠影 作者: 佚名 内容简介: 《浮沉录》并非一部宏大的编年史,亦非聚焦于某一位英雄的生平。它更像是一面被打磨得有些斑驳的铜镜,映照着一个时代中无数个细微的、转瞬即逝的“人与事”。全书以松散的笔触,记录了自某个古老王朝中叶至新旧交替的漫长岁月中,发生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之间的故事碎片。它没有清晰的主线索贯穿始终,而是以一种近乎散文诗的方式,捕捉那些被正史遗漏的角落里的微光与阴影。 第一部分:市井的烟火与底层的挣扎 本书的第一部分,笔墨主要集中在那些构成社会基石的普通民众身上。作者似乎对高耸的庙堂不感兴趣,而是沉湎于集市的喧嚣和里巷的幽静之中。 这里记载了“盐贩老秦”的故事。老秦并非什么江湖豪侠,他只是一个世代在南方沿海贩盐的小商人。书中详细描绘了他如何在严苛的盐政管控下,利用夜色和熟悉的水道,一次次与官府的眼睛周旋。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连盐粒在粗麻布袋中摩擦发出的声音,以及海风中特有的腥咸味都被捕捉了下来。老秦的“浮沉”,并非是惊天动地的起义或倒台,而是每年潮汛、税吏更迭、以及家中病弱妻子的药费所带来的无休止的、琐碎的拉锯战。他的一生,是关于生存智慧和底层韧性的缩影。 紧接着,是关于一座北方古镇“槐荫镇”的速写。槐荫镇以其特有的黄土高原气候和固执的民风著称。书中记录了镇上“织锦坊”的兴衰。织锦坊的掌柜李氏,一位沉默寡言的女性,如何依靠家族世代相传的复杂花样,在战乱和天灾的夹缝中维持着小小的生计。然而,她的坚韧最终不敌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作者没有渲染死亡的恐怖,而是着重描写了工匠们在失去生计后的迷茫,以及李氏如何将最后几匹最好的锦缎,换成了能让幸存者渡过寒冬的粮食。这种“非英雄式”的悲剧,构成了历史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底色。 第二部分:士人的困惑与边缘的智慧 本书的中间部分,转向了那些受过教育,却又未能跻身权力核心的士人阶层。他们是游走在体制边缘的观察者。 其中一篇“竹窗夜读”,讲述了一位被贬谪到偏远山区担任小吏的儒生沈子虚。沈子虚满怀抱负,却发现自己的学识在处理实际的徭役分配、水利修筑等具体事务上显得苍白无力。书中记录了他与当地老农的几次交谈。老农们用最朴素的经验指导着他,让他明白“经世致用”并非书本上的辞藻。沈子虚最终放弃了用晦涩的古文来治理乡民,转而学习他们的农时和习俗。他的“浮沉”在于,他必须在维护自身清高的文人身份与真正解决眼前问题的实用主义之间,做出痛苦的权衡。 另一段落则关注了宫廷中的“笔墨供奉”。这些地位尴尬的文人,他们的工作是记录皇帝的日常,美化统治的文献,但他们对朝政的腐败心知肚明。书中描绘了一位名叫苏墨的供奉,他如何在每日的颂词和记录中,暗藏“隐喻的哀叹”。他通过选择特定的字眼、调整句子的节奏,向少数能读懂“弦外之音”的人传递着对时局的担忧。这种以文字为武器,却又不得不屈从于权力的生存状态,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困境。 第三部分:边陲的躁动与信仰的坚守 《浮沉录》的后半部分,视野拓展到了帝国的边缘地带,那里是文化冲突和权力扩张的交汇点。 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瀚海商队”。这些商队常年往返于草原与中原之间,他们既是贸易的使者,也是情报的传递者。作者没有将他们描绘成传统的游侠或英雄,而是将其刻画为一群精通多国语言、对不同宗教习俗了如指掌的实用主义者。他们的“浮沉”取决于对局势的判断——是该跟随强大的帝国军队行进,还是该避开征伐的锋芒,潜入更深的腹地。书中详细描述了商队在沙漠中遭遇沙暴时,如何依靠古老的星象知识和对地形的记忆来逃生,这是一种与自然和政治力量抗衡的原始智慧。 此外,书中还记录了在一处偏远的“磐石寺”中,一群僧侣对“真理的探求”。这座寺庙远离尘嚣,却也因此卷入了地方势力的纷争。地方豪强试图利用寺庙的香火钱和信众的忠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僧侣们面临着坚守教义的清规戒律与保护寺院财产、维护信徒安宁的两难抉择。他们的“浮沉”,体现在对信仰纯粹性的坚守与世俗妥协之间的每一次摇摆和挣扎。 总结: 《浮沉录》以其多角度、碎片化的叙事,拒绝提供一个简单的、一元化的历史结论。它将目光投向那些被主流史书忽略的“人”的维度——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微小的胜利、他们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以及他们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努力维持个体尊严的挣扎。全书的基调是内敛且深沉的,它更像是一份关于“人性在变迁时代中的韧性与脆弱”的详尽考察笔记。阅读它,如同走进一个尘封已久的老宅,每一扇门后,都隐藏着一段无人述说的过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蒲鲁塔克(Plutarch, 46-120 A.D.)


  罗马时代的希腊作家散文家、传记文学家及柏拉图学派的知识分子。他生于位于德尔斐(Delphi)的北边约30公里的奇罗尼亚(Chaeronea)小城,家世背景显赫,幼时接受完整的通识教育,成年后出任各种职务,哈德良(Hadrian)皇帝授以希腊行政长官的高位,且终生拥有德尔斐(Delphi)祭司的殊荣。他平生着作极其丰硕,传世之作为《希腊罗马英豪列传》(Plutarch’s Lives)和《蒲鲁塔克札记》(Moralia)。其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蒙田对他推崇备至,其着名的《蒙田随笔集》(Essais)即深受《蒲鲁塔克札记》的影响。莎士比亚不少剧作则取材自《希腊罗马英豪列传》的记载,包括《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Antony and Cleopatra)和《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英国知名传记家鲍威尔(James Boswell)尊其为「传记之王」。

译者简介

席代岳


  陆军军官学校三十二期砲科,军中服务四十年历练各种指挥职和幕僚职,曾在三军大学任教,退役后从事文字工作,译作有《凯撒战记》(麦田出版,2001;广西师范大学,2003,简体字版)、《鏖斗的年代:1941-1975的美越关系》(麦田出版,2001)、《战争的罪行》(麦田出版,2002)、《罗马帝国衰亡史》六册全译本(联经出版,2006;吉林出版,2008,简体字版)及《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三册全译本(联经出版,2009;吉林出版,2009,简体字版)。

图书目录

第一册
译序
第一章  子女的教育
第二章  年轻人何以应该学诗
第三章  论课堂的听讲
第四章  如何从友人当中分辬阿谀之徒
第五章  人之如何自觉于德行的精进
第六章  如何从政敌获得好处
第七章  论知交满天下
第八章  机遇
第九章  善与恶
第十章  致阿波罗纽斯的弔慰信
第十一章  养生之道
第十二章  对新婚夫妻的劝告
第十三章  七位哲人的午宴
第十四章  迷信
第十五章  国王和将领的嘉言警语
第十六章  罗马人的格言
第十七章  斯巴达人的格言
第十八章  斯巴达人的古老习俗
第十九章  斯巴达妇女的嘉言懿行
第二十章  勇敢的妇女

第二册
第二十一章  罗马掌故
第二十二章  希腊掌故
第二十三章  希腊与罗马类似的故事
第二十四章  论命运女神庇护罗马人
第二十五章  论亚历山大的命运和德行
第二十六章  雅典人在战争抑或在智慧方面更为有名?
第二十七章  埃及的神:艾希斯和奥塞里斯
第二十八章  德尔斐的E字母
第二十九章  德尔斐的神谶不再使用韵文的格式
第三十章      神谶的式微
第三十一章  德行是否能学而致之?
第三十二章  论伦理的德行
第三十三章  论愤怒的自制
第三十四章  论宁静的心灵
第三十五章  论手足之情
第三十六章  论子女之爱
第三十七章  恶习是否足以引起不幸
第三十八章  灵性之爱是否较之肉体之爱更有价值
第三十九章  言多必失
第四十章      论做一个多管闲事的人
第四十一章  论爱财
第四十二章  论羞怯
第四十三章  论嫉妒与憎恨
第四十四章  论不会得罪人的自夸

第三册
第四十五章  论天网恢恢之迟延
第四十六章  论命运
第四十七章  论苏格拉底的保护神及其征兆
第四十八章  论放逐
第四十九章  安慰拙荆
第五十章      爱的对话
第五十一章  爱的故事
第五十二章  哲学家应与掌权者多多交谈
第五十三章  致未受教育的统治者
第五十四章  花甲老人是否应该忙于公务
第五十五章  为政之道的原则和教训
第五十六章  论君主政体、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
第五十七章  何以吾人不应借贷
第五十八章  十位演说家的传记
第五十九章  亚里斯托法尼斯和米南德的综合评述
第六十章      论希罗多德的《历史》是充满恶意的着述
第六十一章  自然现象的成因
第六十二章  论月球的表面
第六十三章  论寒冷的原则
第六十四章  火或水是否能发挥更大效能
第六十五章  陆生或海生动物是否能更为灵巧
第六十六章  野兽都有理性
第六十七章  论肉食者鄙
第六十八章  柏拉图学派的论题
第六十九章  论柏拉图《泰密乌斯篇》有关「灵魂的出生」
第七十章    「论柏拉图《泰密乌斯篇》有关『灵魂的出生』」的概述

第四册
第七十一章  论斯多噶学派的自相矛盾
第七十二章  斯多噶学派的言论较之诗人更为荒诞悖理
第七十三章  对斯多噶学派一般概念的驳斥
第七十四章  伊庇鸠鲁不可能过欢乐的生活
第七十五章  致科洛底:为其他哲学家提出辩护
第七十六章  「隐士生活」难道是明智的选择?
第七十七章  会饮篇:清谈之乐
第七十八章  论音乐

附录
蒲鲁塔克作品目录
英汉译名对照
汉英译名对照

图书序言

译序(节录)

  《蒲鲁塔克札记》一书包罗万象,变幻无穷、题材博大,文字优美,内容包括七十八篇形 式各异的随笔、小品、杂文、对话、传记、论述和信函,知识范围涉及伦理、神学、哲学、政治、历史、科学、医葯、文学、音乐、戏剧和诗学,誉之全世界最古老 的百科全书亦不为过。仅将论述的要点胪列如次:

  一、历史的传承

  自从第三次马 其顿战争(Third Macedonian war)结束,以及亚该亚同盟(Achaean Confederacy)解散后,希腊陷入悲惨的处境,所有的城邦完全丧失自由权利及政治独立,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和属地,昔日的创造才华和积极精神,全 部在腐化害颓丧中消耗殆尽。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建立的庞大帝国,在他逝世不过一百八十年的时光,分崩离析化为乌有,人类接受罗马一个城市的统治和支配。至蒲鲁塔克诞生之际,希腊世界已沦为 卑微和受到征服的土地,人口及疆域急剧减少,贸易和农业日益萧条,人民的生活贫穷而绝望。再就文化的传承而言,柏拉图(Plato)、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季诺(Zeno)和伊庇鸠鲁(Epicurus)望重士林,执文坛之牛耳,创建的学派为门人子弟全盘接受,逐代流传,后人的心智 被局限在前人的窠臼之中,诗人和辩士的华丽词藻,无法激起进取的火焰,仅为追随者不带丝毫感情的抄袭模仿,要是有人敢于打破成见自立门户,就被视为背离法 统和正道,受到大众的杯葛并鸣鼓而攻之。蒲鲁塔克身为希腊民族最优秀的后裔,自幼接受哲学和文史的薰陶,唯恐希腊昔日的光辉在衰亡的过程,抛弃散离成为明 日黄花。他相信一个伟大的民族历经考验,必然留下令后人景仰不已的丰功伟业,古代英雄人物的勇气、智慧、刚毅和仁慈所遗事蹟,不能让它就此湮灭无踪,基于 这个动机才开始许多传记和随笔的写作。

  本书有关历史部分的记述是重点之所在,主要区分为三个部分:从第十五章到二十章共六章,记述古 代希腊和罗马的君王将相的言行,与我国《世说新语》的性质相近,只是为文平铺直入,取材的范围比较狭窄而已,其中有两章特别提到古代的妇女,着眼点是爱国 和英勇,真是巾帼不让眉须。其次是第二十三章到第二十六章讨论罗马和希腊的成就在于命运女神的庇护,以及彼此的互动。再其次是传记和评述,除了为希腊的十 位演说家立传,特别对希罗多德(Herodotus, 484-420 B.C.)的《历史》(The Histories)进行非常理性的批判,吾人常言「尽信史不如无史」,就我国看来起因于乡愿和怯懦,一切要「为长者讳」,修史的目标是对皇帝的歌功颂 德;看来西方也逃不掉这方面的束缚,更多了一层恶毒的嫉妒之心。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对于演说家都极其推崇,这些人也是「政客」和「律 师」的代名词,在行政及司法部门拥有权势。作为一个演说家要精通「演讲术」和「修辞学」,才能运用修饰的文辞、正确的语法、铿锵的音调、优美的姿态、崇高 的风格和周详的准备,在公众会场陈述自己的论点和意见,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拥护。本书第五十八章〈十位演说家的传记〉,所列举的人物都是公元前五到四世纪希 腊知名之士,其中伊索克拉底(Isocrates)、莱克格斯(Lycurgus)和笛摩昔尼斯(Demosthenes)更是个中翘楚,须知演说是当时 进身的工具,雅典的城邦要靠辩论统治。笛摩昔尼斯留下的主要演说辞,像是〈论腓力〉(Philippic)共四篇、〈论奥林苏斯人〉 (Olynthiac)共三篇,以及〈论王权〉(On the Crown),皆为后世的议会政治带来源头的活水。

  希腊史家希罗多德 的《历史》,记述公元前六至五世纪,波斯王国和希腊城邦之间的长期战争,西方世界认为这是最早的历史巨着,因此希罗多德被冠以「历史之父」的美称。作者虽 然是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但并不坚持泛希腊爱国主义的观点,只是颂扬雅典人的功勋,难免会得罪其他的城邦。蒲鲁塔克在本书第六十章〈论希罗多德的《历 史》是充满恶意的着述〉对他大肆攻讦,说起来是为他的祖先皮奥夏人(Boeotians)和科林斯人(Corinthians)讨公道,其实这已经是过了 五百年之后的事。即使《历史》在开始四卷,记载了不少荒谬不经的传说和神话,受到希腊史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嘲笑,但后半部对波斯战争的 叙述,仍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许多事项可以为后世的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二、哲学的理念

   蒲鲁塔克虽然师事逍遥学派的阿蒙纽斯,他本人却是一位折衷派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来自不同的渊源,又能吸取各家的长处和优点,他从柏拉图的学院学派打 下哲学思惟的理论基础,从亚里斯多德的逍遥学派习得逻辑和自然科学,从斯多噶学派坚持立身处世的原则,从伊庇鸠鲁学派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从毕达哥拉斯学 派养成与人为善的态度。这些不同的门派所秉持的主张,在这本书中可以得到合乎理性的解释。斯多噶学派惯称苏格拉底(Socrates)是禁欲哲学的源泉和 典型人物,受到季诺(Zeno)的身教言教终能发扬光大,特别是对事物保持听天由命的态度,更能符合蒲鲁塔克的行为模式,由于罗马的哲学以斯多噶学派为主 流,他加以驳斥也是一种下意识的反抗行为。

  罗马时期的伦理学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是追随赫拉克利都斯 (Heracleitus)、苏格拉底和戴奥吉尼斯(Diogenes)的领导,将犬儒学派推广为斯多噶哲学;另一种则源出德谟克拉底 (Democrates)的学说,受到亚里斯蒂帕斯(Aristippus)的影响,将塞伦学派引入伊庇鸠鲁学派;对折衷学派的蒲鲁塔克而言,这是走向相 互对立的两个极端,所以他认为斯多噶学派的学说自相矛盾,其言论荒诞悖理,因此对它的一般概念提出反驳,这从本书第七十一到第七十三章,已有很明确的表 示;同时他在第七十四章〈伊庇鸠鲁不可能过快乐的生活〉以及第七十五章〈答覆科洛底(Colotes):为其他哲学家提出辩护〉,用很长的篇幅对伊庇鸠鲁 和他的门徒,进行极其严厉和无情的批判。时至今日,伊庇鸠鲁学派或许已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谁知它所倡导的「原子论」竟然造成惊天动地的变化。

   作者对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对话录,不仅非常熟悉而且有精辟的见解,才会在本书第六十九章,对其《泰密乌斯篇》(Timaeus)有关「灵魂的出生」进 行解说和分析,摘录的原文仅是其中第三十五到三十六节一小段,却能长篇大论拿出数字、立方体、音程与和声、星球的位置、天体的运行等相关数据,运用等差中 项和等比中项作为计算的工具,得到的数字就是最后的比率,如果不加以详尽的明,真是如读天书;虽然柏拉图到了晚年,企图否定毕达哥拉斯的论点,亦即哲学的 理念都是数学的形式,但蒲鲁塔克仍将数学当成唯一的标准。尤其是最后谈到全音程和半音程,以及各种音程的比率,与在第七十八章〈论音乐〉讨论的乐理完全吻 合,同时衍生出和声中项的运用,并得知和声是由整体及于各个部分的和谐状态。虽然蒲鲁塔克有精确的演算过程,译者在注释当中尽量列出简单的算式,还是不容 易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个人认为还得阅读《泰密乌斯篇》从第三十六到四十七节的后续各段,深入推敲极其奥密的论点,始能获得完整的概念。

   本书第二章〈年轻人何以应该学诗〉中,蒲鲁塔克只是谈到如何学诗,没有讨论诗的本质和原则,也未依循亚里斯多德在《诗学》(Poetics)中使用的方 法,分析各种类别的体裁和风格(其实《诗学》一书主要的内涵和讨论的重点,是戏剧而非诗文)。他只是把诗的阅读和朗诵当成训练的工具,让年轻人有充分的准 备以便尔后学习哲学。就作者个人的理念而言,年轻人在真正从事研究哲学之初,对于将要遇到的理论和学说,不至陌生得毫无所悉,从而对于哲学和文学构建起密 切的关系。就狭义的字源学观点而言,按照蒲鲁塔克的说法,语言学或文献学本身就是科学的分支,此一学门的本质并非对文学的领悟。若干现代的教育家将它当成 新发现的疆域,经常发表这方面的论文。然而换个角度来看,蒲鲁塔克提出强烈的主张,针对不同的体裁和风格,深入推敲字句的架构和精确表达为文的含意,就了 解诗和戏剧这一类的作品,是乃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是蒲鲁塔克有的地方过于穿凿附会,难免让人讥为画蛇添足。

  三、民主的真缔

   公元前五〇八年克莱昔尼斯(Cleisthenes)在雅典建立民主体制,与希腊存在已久的君主体制度和寡头体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雅典民主的基础在 于自由的思想,须知这个城邦是在帖修斯(Theseus)的领导之下,将不同的聚落结合而成,后来因四个爱尼亚(Ionia)部落的加盟,而产生十个新型 部落的编组,所以赋予每个成员相当的自由,这是与生俱来的权利;其次是语文的统一,以及从而产生的哲学、艺术、戏剧、建筑和科学,凝聚成同心合力的生命共 同体;第三是法治的社会,无论是在城邦政治体制之下的五百人会议、市民大会或阿里奥帕古斯(Areopagus)会议或最高委员会,主要的功能在于制定和 运用法律,且都能符合公正平等的要求。即便是陶片放逐制度,也是为了根除乱源,维护秩序井然的社会;第四是经济的富裕,从资产阶级的建立到重商政策的落 实,以及屯垦区和殖民地的建立,莫不与城邦的财政和贸易有重大的关系。

  我认为在这部书当中,有一段话给我很大的启示,就是在第十三章 〈七位哲人的午宴〉,提到当代的哲人对政府体制所禀持的理念,梭伦(Solon)认为民主制度使城邦的施政获得非凡的成就,能够发挥长治久安的效用,重点 在于人人都不会受到罪行的伤害,更不要说受到伤害的人可以告发犯罪,从而处以应得的惩罚。毕阿斯(Bias)提及卓越的民主体制是人民对于法律的畏惧更甚 于暴君。安纳查西斯(Anacharsis)则肯定民主制度是人人皆获得同等的尊敬,好坏取决于个人的操守和德行。

  蒲鲁塔克着重政治 的实践,认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本书第五十五章〈为政之道的原则和教训〉并不因为两千年的时空间隔,损害到它放诸四海皆准的价值;本章论及为政之道的基础 在于政策的抉择,要重视民意的运用、教育和控制;政治家的演说和口才,要特别考量周详、言之有物和事先作好准备工作;政治家追求治国之道要保持力行不懈的 积极作为;政治家对属下的运用,要能发挥长处和优点,避免受到蒙蔽和误导;政治家对人和对事的方式,应如何坚定自己的立场,严守个人的分寸。另外,他讨论 到权力的运用和分配、对于反对党和异议分子的态度,就是决不能让真正的敌手或反对者没有存在的余地。在论及城邦的政治实务方面,很多地方与当前台湾的现况 非常吻合,主要在于如何免除内部的争执和对立、讲究合作与团结,特别是要避免傲慢和排除嫉妒;最后他提到为政之道最伟大和最高贵的功能,在于促成社会整体 进步和发展。

  谈起蒲鲁塔克的政治理念,他认为只有共和国的民主政体是心目中最理想的制度,对于世袭的继承和君王的专制抱着不以为然的 态度,特别是寡头政体所出现的僭主,更是他深恶痛绝,认为急须被扑灭的对象。要维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必须运用选贤与能的方式,推举有治国才华和道德勇气的人士,组成元老院和政府。因此,蒲鲁塔克对莱克格斯(Lycurgus)、努马(Numa)、伯里克利(Pericles)和梭伦等伟大的政治家和立法 者,带着钦佩的神情给予最高的评价,至于当代开疆辟土的贤君名将,诸如亚历山大、凯撒(Caesar)、亚杰西劳斯(Agesilaus)和苏拉 (Sulla),虽然建立举世赞誉的霸业,旋起旋灭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西元一世纪的希腊已经沦为罗马帝国的行省,政治方面丧失发 言权,完全没有反抗的能力,如果追根究柢,这是希腊各城邦之间因分化和内讧而遭到罗马各个击败所致。只是在文化、艺术、语言、宗教、科学、生活方式等方 面,希腊还能居于主导的地位,深受罗马人的推崇和重视。我国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是一个有力的政治实体,可以拿古代的希腊作为借镜,能够更有积极的作为; 特别是内部不能陷入争权夺利的党派恶斗,那就会完全丧失对外的竞争力量。

  四、科学的实践

   本书探讨科学的文字一共有七篇,包含的范围扩及自然现象、月相、元素和原子,冷与热、火与水、动物和植物,以及其他问题。例如第六十二章〈论月球的表 面〉是古希腊对月球此天体一个综合性的阐述,主要论及月球表面的结构、巨大海洋形成的反射,以及表面的地形和闷烧的火,并对尚未得知万有引力之前,球体上 面物体的存在和支撑的力量,做出最适合的解释;他进而论及月球与地球之间存在自然律的关系,以及形成的介面和上下对等位置的考量,最后讨论天体的运行和结 构、光的反射作用、日与夜的区隔、月蚀和日蚀的形成,以及月蚀出现后月球表面的产生的现象。

  另外,书中包含有史以来最早提及环保和污 染的问题,以及对农业造成的损害之论述(参阅第十三章〈七位哲人的午宴〉第十五节)。而第六十一章〈自然现象的成因〉一共讨论三十九个问题,都与动物、植 物、食物、天候、水质和土壤有关。其中第四问题提到伴着雷电落下的雨水称为「闪电之雨」,对于苗木的生长大有助益,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原因何在,那是雷电使 氮气离子化而可溶于水中,给植物带来养分;然而古人就有这样细密的观察,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蒲鲁塔克还提到潜水者将油含在口里,到某个深度将它吐出 去,可以增加亮度以便在水中看得更加清楚;须知当时在地中海收集海绵及在波斯湾潜水採珠,都是与民生有关的重要行业,当然会获得这方面的经验。还有章鱼和 变色龙可以改变体色,提出的论点都是透过观察和验证的结果。

  Symposium是自古以来对话录中常用的篇名,一般译为《会饮篇》, 柏拉图和色诺芬(Xenophon)都以这个题目,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学者认为《会饮篇》是柏拉图最伟大的两篇对话之一。第七十七章〈会饮篇:清谈之 乐〉则是本书最长的一章,分为九篇,提出八十六个问题来讨论。英译本当中原来的目次是第五十章,可能会分列不同的册次形成割裂,所以变更它的章次,列在最 后第四册。这一章有很多问题与科学有关,诸如老年人的视力和光的投射、先有鸡抑或先有蛋、松露的生长和雷电的性质、音声是空气的振动和传播、树木的接枝、 食物的处理和保存等等。特别是第四篇问题七「一个星期的天数用星球命名,为何不按从太阳起算的位置次序排列日期的先后?」本文虽然已经失落,但读者只要参 阅注译,知道我们的星期日到星期六,英美的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和 Saturday,乃至日本人的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和土曜日,这样的排列方式是有它的理论依据。

  最后,蒲鲁塔克有两 篇专文讨论动物,即第六十五章〈陆生抑或海生动物是否能更灵巧?〉及第六十六章〈野兽都有理性〉,从内文可以看出它的资料来源出自伊利安(Aelian) 《论动物的习性》(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普里尼(Pliny)《自然史》(Natural History)以及亚里斯多德的《动物史》(History of Animals)、《动物的生殖作用》(Generation of Animals)和《动物的器官、行动和演进》(Parts of Animals, Movement of Animals, Progression of Animals)。其中有几个重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当时的人士对于陆地和海洋的动物已有相当的认知,不仅用来分析牠们的行为,还可以评定牠们的智力, 即使是特殊的状况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其二是蒲鲁塔克将人道精神推广到动物身上,在伯里克利(Pericles)和提米斯托克利 (Themistocles)的传记中,对爱护动物一举有生动的描述,我们只要学着对人类永怀慈悲之念,那么对其他动物也会有恻隐之心。其三是希腊人始终 对海豚有好感,多次提到牠们在海中救人的事蹟。

  五、宗教的根源

  无论是希罗多 德的《历史》、戴奥多鲁斯‧西库卢斯(Diodorus Siculus)的《希腊史纲》(Library of History),或蒲鲁塔克的历史观,都认为希腊宗教的源头是埃及,所以本书中他并未特别讨论希腊的宗教,因为这已经成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说明的必要。 在谈论埃及宗教时,他用了很长的篇幅仔细分析,发现埃及还是以传统的风俗习惯为主,这方面与希腊是大相迳庭。读者可以参阅第二十七章〈埃及的神:艾希斯和 奥塞里斯〉,论及埃及与希腊宗教的关系、神性的尼罗河、善恶两元论、宗教的哲学观点以及动物崇拜和图腾。

  希腊宗教的重点在神谶,共有 三章(第二十八章到第三十章)对它作详尽的叙述。神谶在希腊的历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像是波希战争期间,他们获得神的指示,只要遵照办理就能赢得最后的胜 利。蒲鲁塔克特别提到神谶的式微与希腊民族的命运有密切的关系,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一位爱国人士,接受罗马统治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情。第二十八章〈德尔斐的E 字母〉主要在讨论「五」这个数字的重要性,虽然阿波罗用「七」这个数字做代表,相较之下还是有所不如,因此作者得到的结论是希腊不应该有「七贤」而应该是 「五贤」,其中两位僭主伯瑞安德(Periander)和克里奥布卢斯(Cleobulus),必须剔除在外,所以他才会大玩数字游戏,要把重要的项目都 用五来表示,举出很多例证说明,但若与我国的五行、五刑、五金,五官、五伦、五彩、五谷相比,显得较为牵强。

  我们仍旧拥有大量保存在 希腊文学里面的德尔斐神谶,诸如公元前五世纪波希战争期间着名的「木墙」(参阅希罗多德《历史》第七卷141节),最令人激赏之处在于整段都是六音步英雄 体的诗篇。更多有关神谶的记载,陈述的内容仅提到某人根据神明的指示进行的作为,或是获得告知将要遭遇何种状况,其实在各方面都受到相当的限制。我们无意 衡量蒲鲁塔克的史料是否真实,唯一感到遗憾的地方,就是无法获得蒲鲁塔克失传的作品《神谶选集》(A Collection of Oracles)(兰普瑞阿斯目录第一七一号),否则会有更丰富的资料作为进行研究的基础。

  蒲鲁塔克在第二十九章〈德尔斐的神谶不再 使用韵文的格式〉,讨论希腊人最为推崇的圣地德尔斐,以及当地目前已经改变的习俗和处境。本篇随笔最令人感兴趣之处,不在于主题的写作方式,而是随兴离题 的自由风格。本章包含征兆、机缘、历史、哲学的吉光片羽,以及诸如克里苏斯(Croesus)、巴都斯(Batus)、赖山德(Lysander)、罗多 普(Rhodope)之类人物的奇闻轶事,最后才慢慢提到很多神谶使用散文的形式颁布,虽然在较早的年代都是富于音韵之美的歌谣,今日自称可以用简洁和清 晰替换古代的晦涩和夸耀。

  本书第十四章〈迷信〉值得我们重视,蒲鲁塔克认为迷信和无神论是两个极端,真正的宗教是处于两者之间;这个 部分提出精辟的见解,两千年后的今天仍能对我们产生教化的作用。蒲鲁塔克认为命运是一种主宰的力量,只是并非绝对控制一切,所以本书有五章从不同的面向来 讨论相关问题。第四十六章〈论命运〉则是一篇很好的学术论文,格式非常严谨,论点合乎理则,叙述层次分明,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积极的命运」和「真实的 命运」;另外还将「可能」、「偶然」、「自主性」、「机会」和「自发」做出非常合理而严格的区隔;最后则谈论「天意」的三种范畴以及与命运的关系,我们可 以从本章得到很大的启发。另外还要提一下第二十五章〈亚历山大的命运和德行〉,全篇的论点在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成就完全是德行女神的鼎力相助,命运女神始终 与他作对,他的成功就是一部「战胜命运的奋斗史」。

  六、伦理的规范

  古代的学 者认为Moralia的原意是Ethical Essays「伦理学随笔」,其中大部分完成在《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之前,所以内容会产生重复的现象,也可以说一种准备工作;我们读完这两本书常会有这样 的体认,蒲鲁塔克是一个卫道之士,而非一个传记或随笔的作家,他的着述运用亚里斯多德的伦理和柏拉图的哲学,所形成的宗教观拿来教育当时的人民。 Moralia 这部着作在古老的年代,就1672年的手抄本看来,仅仅包含二十一篇性质相近的伦理学随笔,就是本书第三章到第七章以及第三十一章到第四十五章;后来加上 更多的论述、杂文和书信,所以它的题目应以《蒲鲁塔克的杂文、随笔和书信集》为宜。

  本书强调的伦理,并非狭义的伦理学只能定义为某种 传统、群体或个人所持有的道德原则;可以将社会所有规范、习俗、制度、格言、礼仪、行为标准和律法,都包括在伦理的范畴之内。古代希腊有关伦理的问题如同 我国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以及个人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如果仅就随笔而言,这就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全书从第一章到第七章、第三十一章到 第四十三章以及从第五十二章到第五十四章,共有三十三章之多。特别是第三十二章〈论伦理学的德行〉,他的论点是要将德行称为伦理,甚或视为伦理,主要的区 别来自沉思默想,亦即灵魂当中所包含的情绪以及它所形成的理性,进而查明它基本性质以及何以存在。

  其中第三十五章〈论手足之情〉、第 三十六章〈论子女之爱〉和第五十章〈爱的对话〉分别律定兄弟、父子和夫妇的关系,至于谈到友谊的专论有三章之多,忠于城邦和民族的思想更是弥漫全书,我们 仔细推敲第十五章〈国王和将领的嘉言警语〉、第十六章〈罗马人的格言〉和第十七章〈斯巴达人的格言〉的文字,得知古代的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就英勇、公正、 刚毅和虔诚这四项美德而论,较之罗马人有过之而不及。随笔能够展示蒲鲁塔克渊博的学识、华丽的词藻和雅典的风格,现代学者认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罗马 受到文人雅士的欣赏和赞誉,无论的开始的呈献和结语的奉承,要对罗马人的统治歌功颂德一番,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本书第四十七章〈苏 格拉底的征兆〉充满伦理的要素,诉说师道的尊严、友谊的可贵、爱国的情操和赴义的勇气,可以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四个性质迥异的主题凑在一起,那是 苏格拉底的精神感召、第安诺尔(Theanor)的远道来访、泰玛克斯(Timarchus))的洞窟历险和起义志士的刺杀僭主,虽然情节各有不同,彼此 的关系非常复杂,文字的叙述到是能够一气呵成,没有给人带来兀突之感。苏格拉底的保护神不再仅仅具备象征的义意,能够落实于底比斯的光复行动,使得雅典的 民主制凌驾君主政体和寡头政体,给后世带来无与伦比的影响力量。

  七、社会的习尚

   古往今来有很多状况和情景相通之处,所谓「阳光之下无新鲜事」就是这个道理。当时的社会对同性恋抱持很宽容的态度,不仅是男色,就是娈童也已经蔚为风 气,连帝王都无法避免。这方面我国并不让西方专美于前,无论唐汉还是更早的时代,都认可同性恋是解决性欲的权宜之举,最重要一点是不会产生后裔,带来继承 问题的烦恼,只有到宋朝理学大兴,才从公开转向暗中,清朝的相公和书僮都是此类产物。西方的女诗人莎孚(Sappho)以同性恋知名于世,她的出生地列士 波斯(Lesbos)成为女同性恋的专有名词。特别是当时对性的问题非常开放,提到戴奥吉尼斯(Diogenes)当众手淫(参阅第七十一章二十一节), 还说:「如果摸摸肚皮就能解决饥饿问题,那该多好?」当然这是犬儒学派愤世嫉俗的言论,其实餵饱肚皮得靠自食其力,不能仅摸摸就了事。

   第七十七章〈会饮篇:清谈之乐〉提到很多有关饮酒的问题,特别是立法对酗酒者给予重罚,酒醉闹事者要戴上木枷示众,想当年没有交通事故尚且如此,我们现 在要对驾车饮酒给予重罚,还没有到戴枷示众的地步,设若要能如此,必可收立竿见影之效。讨论犹太人(Jews)何以不食猪肉(参阅第七十七章第四篇问题 四),同为闪族(Semites)的阿拉伯人(Arabians)当然会有这种习惯,所以回教徒继承传统,也没有什么可怪之处,提出的论点非常合理,不带 任何迷信的色彩。还有就是第六十七章〈论肉食者鄙〉提倡素食,这是最早见诸文字的论点。

图书试读

第六十五章 陆生或海生动物是否能更为灵巧
 
参加对话的人士是奥托布卢斯 、苏克拉鲁斯、欧普塔都斯、亚里斯托蒂穆斯、斐迪穆斯和赫拉克列昂
 
1奥托布卢斯:李奥尼达斯(Leonidas)被问到他认为特提乌斯
 
(Tyrtaeus)是何许人,他回答道:「一位优秀的诗人对于年轻人的灵魂产生激励的作用。」依据的理由是诗人借着他的作品,对于城邦的青年提振他们的士气和抱负,愿意在战场上面为国家英勇捐躯。阁下,我很担心昨天高声读给大家听的《狩猎赞》(Praise of Hunting),激起年轻人的热情要超过节制的限度,除了要用全副精力从事户外的活动,所有其余的事务毫无意义也不值得去做。事实上,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根本不考虑体能的限制,镇日沉迷山林的狩猎,如同优里庇德(Euripides)描述的斐德拉(Phaedra),「吆喝成群的猎犬追逐全身长着斑点的水鹿;只要谈论当时的情景和发生的状况,兴奋的感觉几乎无法用言语形容。」
 
苏克拉鲁斯:这话一点都不错,奥托布卢斯(Autobulus)。昨天对那本书的朗诵者而言,他为了满足年轻人的要求,能够分享他们青春的活力,像是激起长久停用的夸张语气和修辞手法。我特别喜欢他对角斗士的介绍以及所做的安排,认为人与人之间全副武装的搏斗,过去会使我们获最大的欢乐,现在经过一番转变使得我们有理由去称赞狩猎的活动,提供我们一种无害的娱乐,靠着技巧和智慧的勇气,用来抗衡极其愚蠢的暴力和屠杀;就会同意优里庇德所写的诗篇:「人类的力量何其弱小,要靠足智多谋的头脑,降服深渊的可怕怪物,是地面和空域的霸主。」
 
2奥托布卢斯:挚爱的苏克拉鲁斯(Soclarus),不管人类的自相残杀还是狩猎的活动,都是出自一个源头,他们会说麻木不仁的感觉,以及趋向野蛮的行为,会在人群当中扩散开来,所以才要熟悉狩猎的经验 尝试杀戮的滋味,习惯野兽的伤口和凝结的血块,不会产生厌恶的感觉,从暴力的死亡获得乐趣。接着会在雅典发生惨剧:头一个被三十僭主处决的人是某位告发者,大家认为他死有余辜;接着是第二个和第三个,继续下去连正人君子和最优秀的市民,全都难逃毒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普鲁塔克札记 Ⅲ》的最后一页,我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仿佛告别了一群熟悉的老友。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他洞察世事的目光,为我一一揭开了那些尘封的历史片段,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那些不朽的抉择。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手捧着这本书,仿佛能听到书页中传来的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些伟大灵魂的呼吸。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默默无闻的凡夫俗子,普鲁塔克都以一种近乎温柔的笔触,勾勒出他们的人性光辉与阴影。他并非仅仅记录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些事件的人物内心深处的动机、挣扎与情感。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度探索,一次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那些“小人物”的刻画,他们或许没有改变历史进程,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困境、他们的坚守,却也折射出时代的光影,让我看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力量。这本书的语言,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又凝重深刻,如同精心雕琢的玉石,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深意。它让我沉思,让我感动,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普鲁塔克札记 Ⅲ》这本书,像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而普鲁塔克便是那位引人入胜的导游。他以一种极其迷人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让我近距离地观察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我喜欢他对于人物性格的精准刻画,那些鲜活的细节,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都跃然纸上。他不仅仅是讲述历史,更是描绘人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推动的。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欲望,他们的恐惧,都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我尤其沉迷于书中对于那些“转折点”的描写,那些关键时刻,那些决定性的瞬间,仿佛都能让时间凝固,让我屏息凝视。普鲁塔克并没有将这些人物塑造成完美的神,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人的真实一面,他们的优点与缺点,他们的荣耀与遗憾。这种真实性,让我对历史人物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

阅读《普鲁塔克札记 Ⅲ》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普鲁塔克用他那深邃的智慧和细腻的笔触,为我打开了通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大门。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些身着战袍的士兵,听到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说,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在剖析那些事件背后的驱动力——人。普鲁塔克对人物心理的洞察力,堪称一绝。他能够捕捉到最细微的情感变化,最深层的动机,并将它们如实地呈现出来。我常常在阅读中,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感到唏嘘,为他们的选择而陷入沉思。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的许多情感和困境,似乎都是共通的。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史书,而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著作,它让我反思,让我感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一次翻开它,都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我必须说,《普鲁塔克札记 Ⅲ》是一本极其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著作。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便能迅速获得结论。相反,它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啜饮,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醇厚与甘洌。普鲁塔克以其独特的视角,将那些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但这些故事绝非只是简单的事件陈述,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德行”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探讨。他并没有简单地将成功归功于运气,也没有将失败简单地归咎于天意,而是深入剖析了人物的性格、选择以及环境对他们命运的影响。这让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性,但也需要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书中的一些人物传记,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足以让我对他们的生平事迹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常常会因为他们的英勇而热血沸腾,也会因为他们的陨落而扼腕叹息。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你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连接,让你意识到,人类的情感与困境,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从未改变。

评分

《普鲁塔克札记 Ⅲ》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震撼。这本书并非简单堆砌史料,而是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紧密地编织在一起。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段话,思考其中的含义。普鲁塔克对于人性复杂的洞察力,实在是令人惊叹。他笔下的英雄,并非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成功有失败的凡人。这种真实性,反而让我更加觉得亲切,更加愿意去理解他们,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书中的一些故事,虽然早已被历史的长河冲刷得模糊不清,但通过普鲁塔克细腻的笔触,它们又重新焕发了生命。我常常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与那些人物一同经历着他们的辉煌与落寞。这本书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选择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挣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含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