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老子【典藏新版】

非常道‧老子【典藏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经典
  • 文化
  • 思想
  • 智慧
  • 修身
  • 养生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夫唯不争,故天下末能与之争。
这些句子是不是很熟悉!?


  老子逝去已经两千余年,其学说仍绵延不绝,永无穷尽。

  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的「柔能克刚」、「大巧若拙」、「天网恢恢」、「无为而治」、「自知之明」、「功成身退」、「顺其自然」、「天长地久」等语,都出自于《老子》里的处世智慧。

  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名作之首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托尔斯泰:「受益于《老子》的思想甚多」
  尼采:「《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庄子在老子去世后,写下「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之语,意思就是说老子虽然逝去,但其思想与学说仍会永远传承下去。

  本书对《老子》精妙的五千言进行一番爬梳整理,将其中的名言依类摘录出来,并点出其精神、影响与赏析,让读者一看就懂,进而更乐意从古书中汲取生活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赖纯美


  从事编辑工作十多年,擅长文化创意与异业结合的产品企画、编辑与写作,喜欢接受不同的挑战,并从中摸索出未知的乐趣。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尝试过着不同的人生,在流浪中寻找梦想,也在梦想中寻找令人感动的故事。

图书目录

第1章 道
第2章 德
第3章 无
第4章 下
第5章 足
第6章 争
第7章 柔
第8章 常
第9章 欲
第10章 智
第11章 朴
第12章 静


图书序言

前言

关于老子


  老子主张抛弃心机智巧,但谋略家却尊他为宗师;他主张清静无为,但历代帝王却将他的学说作为治国方针;他反对建功立业,但兵家却视他的言论为圭臬。这等等一系列看似矛盾的问题,加上长期以来,老子这个智者被饰上哲学家的神秘光环,把一般老百姓给震慑得不敢亲近;而《老子》这本书中那些言简意赅的真理,又让历代喜欢咬文嚼字的文人学者们弄得深奥难解,使一般人对他更是敬而远之。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的「柔能克刚」、「大巧若拙」、「天网恢恢」、「无为而治」、「自知之明」、「功成身退」、「顺其自然」、「天长地久」等言词,都是老子以其独到的目光观察那个纷乱的社会,探索人世事理,所发展出来的处世智慧,因此,老子的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却不是神学、玄学,而是经世致用之学。

  《老子》其人

  老子在民间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关于他有许多神话般的传说,如说他生于商代,「从母左腑出」,一生下来说能讲话。他从周文王时就开始做周朝的官,升天后又不断化身来到人间,这些传说反映了老子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

  老子的生平和他的学说一样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感。因为史书记载不多,除《史记‧老子传》稍完整外,《庄子》、《列子》、《孔子世家》、《礼记》等书中仅有片断记载。但他是一位伟大的智慧长者却是公认的。

  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老子祖先是殷代的贵族,后来其家族的一支又成为宋国的贵族,并且世代有人到周王朝作史官,成为史官世家。约在公元前五八○年至公元前五七一年间,宋国相地家族又添了一位新成员,他就是后来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思想文化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老聃。这一时间略早于孔子。

  大约在公元前五五一年前后,亦即孔丘出生前后,老子到周王室任守世藏室之史,这一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在周王朝做图书管理工作达三十年之久的老子,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其学识高出当世,孔子就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他对如饥似渴学习周礼知识的孔子说:

  「孔丘啊!我听说富贵的人赠送别人钱财,有优良品德的仁人送别人良言。我没有钱财,只是勉强被人加了一个仁人的称号,我就送你几句忠言吧:一个人自以为聪明,喜好议论别人的长短,以为自己的认识深刻,这种人也就愈接近于危境了,真正聪明的人是不多言不善辩的,因为他懂得多言多败的道理。真正有钱财的商人总是把财富深藏起来,而给人表面上一无所有的穷困现象;真正有道德的君子,内藏大德,而看起来却好像愚笨迟钝的样子。希望你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这些对你都没有益处。」

  回到鲁国后,孔子对他的弟子说:「我知道鸟会飞,兽会跑,鱼会游。会跑的可以挖陷阱去捕获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射下它,会游的可以用钓具钓起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乘着风飞上天,高深莫测。我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吧。」

  老子修道德之学,他的学说以不求闻达为宗旨。在周都城住的时间长了,看到周朝日益衰微和不断内乱,老子对统治者腐败、愚蠢、淫乱越来越厌恶,于是他弃官,西去大漠,一走了之。当他骑着青牛行至函谷关时,守关的尹喜看到他就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您把满腹的学问留在肚子里,多可惜。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这就是《老子》。写好之后他就离开。从此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岁,有的人说他活了两百多岁,更有道教徒称他长生不死。

  但老子还是有终的。据《庄子‧养生主》载,老子去世后,他的好朋友秦佚来到灵前,不跪拜痛哭,只长号三声就出门而去。众人不解,秦佚解释道:「你们老少都是这样悲伤哭他,一定是情感有所执着。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违背实情的,忘掉我们所禀赋的生命来自自然。该来的时候,老聃应时而生,该去的时候,老聃顺时而去。安心适时而顺应自然变化,这样哀乐的情绪便不能侵入人心中,生亦不喜,死亦不悲,不违失生命的真实之情,才合乎自然之道。」

  老子逝于扶风,葬于愧里。今陜西楼观台附近,尚有老子墓。他的儿子名宗,以后成为魏国将领,被封在段干。宗的儿子名注,注的儿子名宫,宫的远孙名假,假在汉文帝时为官。假的儿子解是胶西王刘印的太傅,以后就在齐地安家。

  庄子在写完老子之死一段文字后,写下一句含义十分深刻的话:「蜡烛和柴薪的燃烧是有穷尽的,火却传承下去,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老子逝去已经两千余年了,他的学说却经过庄子、黄老道家,淮南子以及历史上众多道家学者传承下来,对哲学、政治学、军事、文学艺术、自然科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深深地印入人们心理的深层,并以新的形态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绵延不绝,永无穷尽。

  《老子》其书

  《老子》共五千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一——三十七章),下篇为《德经》(三十八——八十一章),合称为《道德经》。后来,全书被细分为八十一章,于是便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老子》一书,后人虽分为道、德两经,主旨却是对道的宣告,可以说是「宣道之书」。老子作为一个史官,目睹了当时纷纷扰扰的军事、政治斗争,目睹了大量邦国倾覆、氏族灭亡,他曾经形容当时的世道说:「好一个广漠无际的荒野!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盛宴,像是登上了欢乐的舞台,一个个自满自得,溢满而出,精精明明,斤斤计较。唯独我啊!疲惫沮丧,像是无家可归的人;浑浑浊浊,彷彿遗失了什么!」(《老子》第二十章)

  遗失了什么呢?要回归哪里呢?《老子》中说得很清楚,那就是「道」。

  老子确信天下若失了大道,无物可以补救,所以对仁义道德的说教很不以为然,锲而不舍地寻求真道。他还确信,大道隐去并非丧亡,道无名并非不存,大道古今如一,常与我们同在,而且可知、当知、必知。

  老子在谦卑虚己、清静无为、虔诚顺从中,领受了大道之光的照临。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观念落实到人生的层面,他便主张人生应该无私,「圣人不积」,「圣人不藏」,「为而不恃」,「既以为人,既以与人」。大意是,有道德的人不多占财物,不积蓄财产,尽力为人群服务,才能得到回报,体现出人生的价值。由此而来,他认为,处世态度应该是容人谦退、虚静处下、守柔不争。

  关于处世态度问题,《老子》中许多章节都有论述,可见他对修身是非常重视的。当然,修身不是目的,修身是为了治理天下。因此,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理想。在这个理想国里,百姓有甜美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安适的住所,有欢乐的习俗。有车船却没有必要来坐,有武器却没地方去使用。不管这种构想是多么虚幻,我们仍被他深情的描述所打动。

  《老子》这部书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却充满了探求疗世之疾的良方,不仅适用于职场、适用于家庭、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个人,可以说是一本广为世用的智囊宝典。因此,我们对精妙的五千言进行了一番爬梳整理,将其中的名言依类摘录出来,至于老子思想的精神何在?对后代又有什么影响?也同时给予赏析说明,为的是使读者一看就懂,进而更乐意从古书中汲取生活智慧。读者可以从中取用他的某些原理,或一些重要观念,注入带有时代色彩的新鲜思维,形成新的观念、准则,可以用来带领下属,用来跟朋友家人沟通,用来与陌生人相处,用来谈恋爱,用来改善婚姻关系,还可以用来改造自己。

  对于《老子》,很多着名的西方哲学家、学者,如德国的黑格尔、英国的罗素、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尼采都研究过。托尔斯泰说他受益于老子的思想甚多;尼采说《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一位美国学者预言说,中国的《老子》将成为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美国纽约时报也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名作之首,可见发展到今天,老子的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也受到全世界人士的青睐,因此,本书在每则名言之后,亦附上西方哲学家的名言,除了做一个中西哲学家的互相唿应之外,更期望读者能以跨越时空的心去领略不同文化的大智者,在交会时绽放出的火花。

  这个迷宫似的世界,物欲横流,野心太多,把人迷乱了!在全心找寻失落的心灵空间的当下,建议你,读读《老子》;伟大的智者告诉我们,没有永留不去的冬天,也无届时不至的春天。于是,我们既能处变不惊,又能见盛知衰;我们能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危机时抓住转机,从而反败为胜。

  认真发掘老子的智慧,他会将你引向成功的坦途!。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