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务

论义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arcus Tullius Cicero
图书标签:
  • 伦理学
  • 道德哲学
  • 义务论
  • 康德哲学
  • 道德责任
  • 伦理学理论
  • 哲学
  • 西方哲学
  • 政治哲学
  • 社会契约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古希腊罗马文化之父 西塞罗 的最后着作


  古今中外未再诞生如西塞罗这般集政治家与哲学家的伟大于一身之人


─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西塞罗可谓是「永垂不朽的罗马人」


─美国古代史权威摩塞司‧哈达斯(Moses Hadas)


  西塞罗的《论义务》共分三卷,分别论述「何为德性行为及其源头」、「有效益的行为是否可与德性分离?」,以及「有效益之事与德行之间的冲突」,充分显示西塞罗政治保守主义的立场,以及对爱国主义与道德行为的坚持。

  《论义务》在不同世代都对哲学家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西元四世纪安博洛斯(Ambrose)创作的以基督宗教为背景的《论义务》;文艺复兴时期马其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的《君王论》(The Prince);十七世纪葛劳秀斯(Hugo Grotius)的《论战争与和平之法》(De Iure Belli ac Pacis);英格兰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的《政府二论》(Two Treatises on the Government);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squieu)之《法意》(De L’esprit des Lois)等,在在可见对《论义务》的诸多引述或取其论证为基础而成。接下来几世纪的哲学家,如休谟(David Hume)、康德、穆尔(John Stuart Mill)等,亦多有对西塞罗伦理学观点的分享。

  这部西塞罗生前的最后一部哲学着作,原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但其中论述精辟的伦理价值观与政治学概念,实为西塞罗传给后世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在今日冲突频仍的政治社会现象中,这部经典着作中译本的问世,无疑能带给我们在行为、道德以及政治上,更多的启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106-43 BC)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及修辞学家。以骑士家族的背景,从律师的身分逐渐跃升至罗马政治舞台中心,于西元前63年获选为执政官,达到政治生涯顶峰,终其一生是罗马共和制度的护卫者。在哲学上他自幼师承当时重要的希腊哲学家们,取各家之长,在知识论上是位新学院的怀疑主义者,在伦理学上倾向斯多葛学派,对伊比鸠鲁学派的批判则向来不假辞色。此外,西塞罗受古希腊修辞学的训练,对罗马修辞学的发展也有诸多的贡献。西元前44年凯撒遇刺后,西塞罗出言抨击安东尼破坏共和制,因此遭其杀害。

译注者简介

徐学庸


  1998年取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任教于东海大学哲学系,2005年至2006年为牛津大学访问学人,现任教于台湾大学哲学系,着有《灵魂的奥迪赛:柏拉图〈费多篇〉》(2004)一书,译有西塞罗的《论友谊》(联经,2007)及《论老年》(联经,2008)。
 

图书目录

导论
西塞罗生平与着作年表
斯多葛学派发展分期
关于译文
《论义务》章节分析
《论义务》三卷书译文及注释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图书序言

导论(节录)

  ■西塞罗的生平


  西元前106年1月3日,世居罗马南方城镇阿尔皮农(Arpinum)的一位罗马骑士阶级家族里,诞生了一位男婴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他日后将成为罗马着名的政治人物,演说家及哲学家。虽然出身无政治特权的骑士阶级,但祖父与罗马政治上两大家族,葛拉提迪乌斯家族(the Gratidii)及马里乌斯家族(the Marii),皆有姻亲关系。此外,祖父本人也是极具政治影响力的政治贵族艾米利乌斯‧史考鲁斯(Aemilius Scaurus,约155-89 BC)的朋友。西塞罗的双亲亦与当时的权力中人交好。虽然西塞罗以政治「新人」(novus homo)之姿于西元前63年攀登政治权力顶峰,任执政官,但他的家族背景绝对不可说是对其仕途发展,毫无政治资源的供给。

  西塞罗以十六岁之龄拜入占卜师史凯渥拉门下,学习法律。除了学习法律,西塞罗年轻时亦接受哲学与修辞学的教育。约西元前88年一位斯多葛学派盲眼哲学家迪欧都图斯(Diodotus,约卒于60BC)来到罗马,并寄居于西塞罗家中,西塞罗因此习得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及得到辩证法的训练;而后又于西元前82年成为罗马新学院哲学家菲隆(Philon of Larisa,159-83 BC)的弟子,西塞罗《学院思想》即参考他的理论。年轻的西塞罗亦受到来自拿波里的史塔塞阿斯(Staseas)的启发,此人是位逍遥学派哲学家,强调外在美善事物与幸福生命的关系。另一位影响西塞罗的是,同属骑士阶级的艾利乌斯‧史提娄(Aelius Stilo,约150-75 BC),他自诩为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专精文学、语言及历史,并创作演讲词,不过他并非一位演说者。

  西元前81年或许是西塞罗成为执业律师的一年,隔年为罗斯奇乌斯(Roscius)辩护成功,令西塞罗声名大噪,但也激怒了独裁者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138-78 BC)的爪牙,惹来杀身之祸。出于这个原因,加上个人健康状况不佳,西塞罗决定出海至雅典,一方面远离危险,一方面调养身体。在雅典他从德梅特里乌斯(Demetrius of Magnesia,C 1 BC)学习修辞学;听费德若斯(Phaedrus,约140-70 BC)及芝诺(Zeno of Sidon,约生于150 BC)讲授伊比鸠鲁学派的思想;跟随安提欧库斯(Antiochus of Ascalon,约卒于68 BC)学习「学院」(The Academy)的思想。安提欧库斯是菲隆的学生,但不同于后者得怀疑主义立场,前者转而採取有定见的立场(the dogmatic position)。此外,安提欧库斯在思想上是位折衷主义者,他融和了学院、逍遥学派及斯多葛学派。根据普路塔荷(Plutarch,约46-121 AD)的记载,西塞罗并不接受安提欧库斯的思想,因为这与新学院的怀疑主义大异其趣。在罗德岛,西塞罗向默隆(Molon of Rhodes,C 1 BC)学习修辞学,且向波希东尼乌斯(Posidonius,约135-51 BC)学习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再者于小亚细亚的斯迈尔纳(Smyrna)向普博利乌斯‧鲁提利乌斯‧鲁夫斯(Publius Rutilius Rufus,约160-90 BC)学习斯多葛学派的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可谓相当广博,所涉及的学科包括法律、修辞学及哲学,特别是哲学,几乎涉猎了当时所有主要学派,斯多葛学派、逍遥学派、伊比鸠鲁学派及新学院的思想。浸淫于各家各派,西塞罗始终自诩为一忠实的新学院追随者。《论义务》鼓励儿子要阅读哲学着作,因为在其中哲学家「费心完整地讨论许多严肃有益的议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西塞罗坚守新学院怀疑主义,但他并不认为当时的哲学学派在思想上有实质的歧异,反而不只一次地主张,哲学学派见解的差异其实只是思想表达的不同。此一立场使得西塞罗不仅强调自己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追随者,盛赞柏拉图是哲学家中的哲学家或哲学之神,而且对亚里斯多德也不吝给予溢美之词,例如他赞美亚里斯多德有近乎神圣的智性,在哲学中除了柏拉图外,胜过其他哲学家。当然西塞罗最欣赏的还是柏拉图,他个人的哲学作品大多以模仿柏拉图对话录的形式书写,例如《论共和国》与《论法律》即是模仿《理想国篇》(The Republic)及《法律篇》(The Laws);西塞罗在着作里亦大量转译柏拉图对话录的内容,《论老年》及《论义务》皆可见确切的实例。

  无法确定西塞罗是在赴雅典前或返回罗马后成婚,可确定的是他与出身贵族的特伦缇雅(Terentia,约80 BC-23 AD)结婚。妻子的家世对西塞罗的仕途更添助益。西元前77年返回罗马后,他正式踏出公职之路(cursum honorum),西元前75年,以三十岁之龄当选成为西西里的财务官(quaestor)。随后的四年专注于律师的工作,并于西元前70年成功起诉维瑞斯(Gaius Verres,卒于43 BC),此人于西元前73至70年任西西里的行政长官(proconsul),但贪赃枉法,使百姓民不聊生。西塞罗的成功获得西西里人的爱戴,也对他日后在政治上的发展有正面影响。西元前69年,西塞罗竞选罗马市政官(aedile),并成功当选;三年后又成功获选为法务官(praetor)。至此为止,可谓仕途顺遂。他不仅在每一公职竞选上都以最低年龄的门槛当选,更重要的是他已为自己累积了竞选执政官的资格。法务官任内西塞罗为言支持彭沛乌斯统兵对抗彭图斯国王米特里达特斯六世(Mithridates VI of Pontus,统治120-63 BC),史称马尼利乌斯法案(Manilius’ Law),使得他与彭沛乌斯在政治上逐渐靠拢。西元前63年,西塞罗决定参选执政官,在阿提库斯全力支援下,与安东尼乌斯(Gaius Antonius,C 1 BC)一同当选,且粉碎了卡特利纳(Lucius Sergius Catilina,约109-62 BC)的执政官梦。这也是政治新人在执政官选举上击败贵族的实例,西塞罗攀上政治生涯的顶峯。

  结束执政官任期前,西塞罗着手进行处理卡特利纳的叛国行径。尽管后者欲以谋杀西塞罗来阻止他的调查,但西塞罗的先见之明使得自己逃过此劫。获得元老院议员卡投(Marcus Porcius Cato,95-46 BC)的协助,西塞罗成功说服元老院通过「终极法令」授权执政官以一切的方式阻止卡特利纳的行为。卡特利纳见事迹败露,逃至艾特鲁里亚(Etruria),但随即被杀;在罗马的余党共五人,于12月5日在狱中被处以绞刑。然而这是在未经正常审判程序下执行的死刑,西塞罗的政治前途蒙上阴影。成功阻挡卡特利纳的判国,西塞罗万民拥戴,甚至被冠以「国父」(patera patridos)的封号。不过如此欢欣鼓舞的气氛并未持续,原因有二:第一,卸任执政官职后,彭沛乌斯、凯撒及克拉苏斯(Marcus Licinius Crassus,约115-53 BC)形成三人执政,大大伤害西塞罗极力维护的共和体制。第二,西元前63年处理卡特利纳时的非法行刑,后续效应产生。护民官克娄帝乌斯(Publius Clodius Pulcher,约92-52 BC)在凯撒的支持下,重新恢复对非法执刑者处以放逐惩罚的法令,西塞罗因此被迫于西元前58年离开罗马,且家产被充公。隔年的9月4日西塞罗获召重回罗马,并恢复其家产,但此一放逐对西塞罗往后的政治立场有决定性的影响:他憎恨克娄帝乌斯,对未支持他的贵族感到反感,以及感谢彭沛乌斯在召回他的法案上全力支持。

  重返罗马的西塞罗,投身于法律诉讼,西元前53年获选为占卜师,且于隔年被指派为奇利奇亚(Cilicia)的行政长官,从西元前51年至50年赴任。西塞罗离开罗马这段期间,城内政治情势急转直下,凯撒率军从法国边境渡红河,直通罗马。彭沛乌斯见势不可遏,率众远离罗马,整军经武,准备与凯撒一战。西元前49至48年间内战爆发,西塞罗多所犹豫最后站在日后失败的彭沛乌斯一方。不过凯撒对此不以为意,西元前47年的9月与西塞罗在布伦迪希恩(Brundisium)前嫌尽释。西塞罗公私两面打击接踵而来,与妻子离异、女儿图丽雅(Tullia)去世。西元前45至44年间,西塞罗在哲学中寻找慰借,大量书写哲学着作。

  西元前44年罗马政治史上的大事是凯撒遇刺身亡,西塞罗多次在书信中称许刺杀凯撒是英雄的行为。但独裁者虽已逝,罗马政体却未因此而自由解放,因为安东尼的独裁野心日显,他不仅握有凯撒的文件与私人财产,且在广场上为他举行丧礼,并发表一篇令人不齿的祭悼文。此一作为无异于国葬,行刺者的正当性完全消失殆尽。西塞罗不能接受事态如此,坚定认为凯撒以不正义的方式追求荣耀(gloria),为自己安排帝位,追求个人的贪欲,这不仅对多数人无益,也不会被大众所认可。眼见当下政治情势发展不可挽回,西塞罗无奈地决定离开罗马,在义大利乡间及南部海岸城镇游历。从这段期间的书信得知,西塞罗欲拉拢屋大维(Gaius Octavius,63 BC-14 AD)对抗安东尼,但事与愿违,屋大维与安东尼的密约出卖了西塞罗,西元前43年12月7日他被安东尼的手下逮捕处死,并在安东尼的命令下将其头颅悬挂在广场的演说台展示。

  ■《论义务》的主要议题

  西塞罗生前最后一部哲学着作《论义务》,即是在上述的背景下完成。根据西塞罗写给阿提库斯的信,这部着作是写给儿子小西塞罗的一封信(XV, 13a, 2及XVI, 11, 4)。书中内容主要是提醒儿子,什么样的行为才是适切合宜(officia)。

  西塞罗告诫儿子,合宜的行为(kathēkontos)──西塞罗以拉丁文officia(义务)译之──是哲学家们共同探就的伦理议题(I, ii, 4-5),所以依帕奈提乌斯的论述模式,他提议先讨论德性行为的判定,其次处理所做的行为是有利或无益,最后探讨德性行为是否会与有利之事冲突的议题(I, iii, 9及III, ii, 7)。这三个主题构成了《论义务》三卷的结构,但西塞罗特别强调,帕奈提乌斯并未论及第三个议题,波希东尼乌斯则有所触及。

  《论义务》卷一关于德性行为的论述,首先以斯多葛学派的oikeiōsis(固有特质)之概念说明,生物皆有自我保存及维系生命的特质。然而人与其他的动物不同,因为后者仅受当下的感觉影响,但前者具有理性,可知事物的前因后果,能掌握自身的生命历程,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预做准备的能力。此外,理性的力量亦可将人与人汇集群聚,形成社群,并成为人的行为指导,「因为只有这个动物(即人类)感知什么是秩序,什么是适切的事,及在行为与言谈中什么是恰如其分」(I, iv, 14)。所有正直的事或德性行为(honesta)皆由秩序与适切合宜产生,且每一个德性行为都源于四个源头:智慧、正义、雄心(magnitudo animi)及节制(15-17),即所谓四枢德。

  卷二及卷三的论述主要是卷一的延伸,卷二的主议题是:有效益的行为是否可与德性分离?西塞罗明确地主张,只要是有德之事一定是有效益之事(II, iii, 10),他提及善意或爱是维持个人利益的最佳方式;追求荣耀应注意的事项,并特别强调应维护正义,因为只有正义存在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荣耀,且将它扩大(II, xi, 39-xii, 42)。慷慨大方的行为可借由金钱的给予及提供服务来表现,但金钱给予应量己之力,勿用罄家产,且不可劫他人之富,大方给予;此外关于服务应慎选服务的对象,选择之标准是道德性格,且在为国家服务时切勿为己牟利。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每个人的私有财产,不可以国家之名,恣意征收私有财产。卷二尾声西塞罗提出帕奈提乌斯忽略的两个议题:保持健康及维护家产,因为这两件也是有利之事。正确的观念,生活节制及遵循医生的建议与指示,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家族财富之持盈保泰,除了个人要勤奋努力外,亦应懂得正确地使用金钱。

  卷三的主题是讨论有效益之事与德行之间的冲突。西塞罗指出帕奈提乌斯言及此一问题,但未进行实质的讨论。但卷三有一基本原则:有德性的行为只会与看似有效益的行为产生冲突,而不会与真正有效益的行为扞格不入(III, vii, 34)。换言之,有德性之事即为有效益之事,反之亦然。因此任何有效益之事都不可违逆正义,且要避免欺骗,无论是人与人的交往,处理政治事务或进行买卖。此外西塞罗说,在处理战争事务时的有效益行为,是符合雄心的行为,他特别以荷马《伊里亚德》(The Iliad)中的奥狄修斯(Odysseus,其拉丁名为尤里西斯Ulysses)及罗马执政官雷鼓路斯(Marcus Atilius Regulus, C3 BC)为例,前者认为不出兵特洛伊是有利之事,实则不是,故是不具德性的行为;后者虽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对国家是有效益之事,故是有德性的行为。因此追求看似有效益之事是对权力拥有者的伤害,且任何有效益的行为的实践皆须注意符合环境的变化,否则它不会是德性行为。再者,有效益的行为是否建立在身体慾望的满足及快乐的追求?西塞罗对合宜行为或节制的论述,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并反驳道,快乐的追求定会与德行扞格不入,因为它使得节制无用武之地,「节制对慾望有敌意,但慾望是快乐的追随者」(III, xxxiii, 117)。这是西塞罗对伊比鸠鲁即其学派批判之一;第二个批判是对追求快乐及远离痛苦的强调,使得伊比鸠鲁学派不赞成或不鼓励参与公共事务,所以它对正义的讨论,对西塞罗而言,仅在其伦理学思想中聊备一格罢了,或「处在沉睡的状态」(III, xxxiii, 118)。失去了正义,一切人伦关系中的善皆无从表现。

  《论义务》文末西塞罗告诉儿子,这三卷书是送给他的一份重要礼物,且提醒儿子,虽然他从学于逍遥学派哲学家,但对这部以斯多葛学派思想为蓝图的作品,应认真以对。根据西塞罗的书信,《论义务》前两卷完成于西元前44年11月5日前,且第三卷完成于12月9日。他于9月2日发表了第一篇《菲利皮凯》(Philippicae),挞伐安东尼的恣意妄为,并在10月底完成第二篇《菲利皮凯》,对安东尼进一步的批判。或许从着述时间的相近,可推断《论义务》与《菲利皮凯》有某种特殊的体用关系,前者为唯有以正义的方式追逐权力才是合宜的行为,提出理论的论述;后者是对违背此一理论者进行的批判。在随后几近一年的时间,西塞罗陆续发表了十二篇反对安东尼的演说词,被激怒的独裁者最终以刺杀西塞罗,来回应其对他的批判。西塞罗对儿子说:「我会很快与你亲自谈话」(III, xxxiii, 121),却因此不曾实践。
 

图书试读

第一卷

[I](1)虽然,马库斯我的儿子,已经在雅典听了一年克拉提普斯的课,你应该具备充分的哲学原理原则,借由此位教师与这个城市的最高权威,这两者之中任何一个都可使你在知识上增长,此外,不同于前人,我自己经常将拉丁文与希腊文结合,为了我的方便,我不仅在哲学上,也在演说练习上做此结合,我认为应该为你做相同的事,所以你在这两种演说上具有相等的能力。事实上,我们,如我所见,要非常适切地把这重要的协助带给我们的同胞,使他们会认为,为了学习与判断,不仅要获取粗糙的,也要取得大量有智慧的希腊文学作品。

(2)因此,你确实要从学于当代哲学家中的翘楚,且你想学多久就学多久(但你应该希望长期,因为你会后悔没有长足的进步),然而解读我们与逍遥学派哲学家并无太大的歧见,因为我们希望成为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追随者,关于这些事运用你自己的判断(因为我不阻碍),此外你一定会完成比我们所阅读的还要丰富的拉丁文演说辞。但我真的不希望这个说法被无礼地评断,因为从事哲学活动的知识许多人皆可拥有,它是演说家的特质,话要说得适切、清晰及优雅,由于我在此学科上耗费青春,若我认同它,我似乎在某层面上以我的权威保护它。

(3)因此,我非常鼓励你,我的小西塞罗,不但要勤勉阅读我的演讲,而且要读哲学相关的书籍,这些书几乎与我的演讲稿一样多;事实上在演讲稿中言说的力量较大,但这平和适中的演讲方式也要练习。其实我知道这至今尚未出现在任何希腊人身上,所以在这两类言说方式上你要努力体悟:公开演说的方式及平和讨论的方式。或许法雷伦的德梅特里乌斯可被视为这种人,精确的讨论者,不太激烈的演说家,尽管如此是位令人愉悦的演说家,塞欧弗拉斯图斯的学生可能知道他。此外,我们在这两件事上会有长足的进步,会有其他人的评断: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