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通解 (上中下三册)

易传通解 (上中下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易经
  • 周易
  • 传统文化
  • 哲学
  • 文化
  • 经典
  • 国学
  • 预测
  • 卜筮
  • 易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我在写这本易作时,我就刻意排除《易传》,直解经文。表面上排除《易传》,却又是按照《易传》解经的方法来直解经文,希望透过这个方法让初学者能够尽快走进《周易》的堂奥。显然,我的初衷得到了肯定!

  这部书旨在诠解《易传》,颇多得力于历代先贤研究的成果,尤其是《伊川易传》与先祖文公的启迪,其他则散见于《周易折中》与《周易学说》,因此就略掉一一註明出处,特此向读者诸君说明。

本书特色

  ★作者首先解〈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导引读者进入学易之门,接续以《上经》说宇宙的大观,最后以《下经》终万事、始万事,所以成始、成终,再由终入始,总成《易经》一贯之道

  ★深入浅出,读后令人有「升堂入室」之旨趣!

名人推荐

  福建师范大学               张善文
  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主席 徐芹庭      撰文推荐
  国际易学联合会总会长       董光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朱高正博士


  南宋大儒朱熹二十六代孙,一九五四(甲午)年出生在台湾省云林县,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 联邦德国波昂大学哲学博士。

  朱先生对东、西方的两座学术高峰─《易经》与康德哲学─都有极为精深的造诣。曾出版《朱高正讲康德》(北京大学出版社)、《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解》、《近思录通解》与《四书精华阶梯》(台湾商务印书馆)。

  朱高正同时是一位着名政治活动家,被公认为推动台湾民主化的头号功臣,他也促成蒋经国做出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决策。朱先生向以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实现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早在一九九五年时,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吴大猷博士就说:「朱先生治学之勤勉,问政之纯真,在在使得笔者深信他的思想一定会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产生极大的影响。」

图书目录

上卷
张善文  序
徐芹庭  序
董光璧  序
系辞  上
系辞  下
说卦
序卦
杂卦
附录 论太极思维

中卷
周易占筮的原理与研习周易的方法
周易上篇
干卦|离卦

下卷
周易下篇
咸卦|未济
后记

图书序言

序一

  每读「闻鸡起舞,望岳思攀」之句,总欲与朱高正兄的治学情态相俦拟。

  对高正兄学术创获的钦爱,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端即在于:他的着述竟然如此高质而多产!以致我屡次承嘱为他大作制序的速度,还追不上他新着推出的步伐。试举数例:2010年我为他撰写〈近思录通解序〉,2011年为他作〈白鹿洞讲演录序〉,2012年为他赶制〈四书精华阶梯题辞〉,如今2013年则又急匆匆地提笔创述他的〈易传通解序〉了。

  一年一种大部头专着,不仅仅展示他的笔耕之勤奋,更体现他治学精神的专注与执着。记得某年暮春,我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拜聆他讲演朱子学,同时再度领略了当年朱子修复的这所着名的古老学府。当是时,山中寒气仍浓,草木凝肃,晨间尤使人有冷冽难耐之感。那日凌晨,东方微白,我身披半长皮外套,迎着寒氛,破天荒早起漫步,忽见书院石坪上,有人一袭素白短衫短裤,作抱球恣式翩翩曼舞于泠雾中,套路蜿美,柔刚互济,观之令人神往。定睛望去,原来是高正兄在演练太极拳。我终于相信了他曾告诉我的话:每日晨起练拳,四时寒暑不辍。更有甚者,他每次晨练之后,即端坐反复背诵四书五经及古圣贤着述的精要段落。有时,他还把这些段落缩印成卡片,或用作复习,或分送友朋。于是我明白了,他的非凡体魄和卓越思维,与刻苦精勤的努力息息相关;他的众多作品和深邃创获,与潜心学术的精神丝丝相扣。老天不负有心人,他终究舞出了卓着成果,攀上了学术高峰。

  此刻,我在书案前构思这篇序,心头却盘旋着某种不解之疑:他常年奔波于海崃两岸的文化学术交流,每年至少有半载在大陆各高校讲学或出席学术会议,回台湾期间又少不了各项社会活动,七除八扣,哪有时间撰写专着?然而,对常人而言的不可能,高正兄将之变成了现实。个中原委,除了他的智慧、学养和毅力之外,岂有他因?于是,多年来他的诸种着作一版再版,受到两岸学术界及读者群的热诚欢迎。眼前这部《易传通解》,我三阅其稿,看到了其间易学与理学思想的交互闪烁,深为此书的学术含金量所感动。

  若想用最简要的语言评价高正兄《易传通解》的学术特色,我以为莫过于十六字:援传解经,经传明晓;存理论学,学理闳通。

  何谓援传解经?

  众所周知,《易》有经传之别。经,即六十四卦符号及卦爻辞文字;传,即相传孔子所作的《十翼》,亦称《易传》。前贤认为,在明确《周易》经传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基础上,应当以《易传》爲解经的首要依据。经传的创作时代不同,所以两者反映的思想也互有差异。但《易传》的宗旨在于阐发经义,又属现存最早的先秦时期有系统的论《易》专着,则不可不视爲今天探讨《周易》六十四卦经义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马其昶《重定周易费氏学》引秦澍沣曰:「以经解画,以传解经;合则是,而离则非。」就是强调用经文解析卦画符号,用《易传》解析经文。其说颇爲可取。

  高正兄的《易传通解》,名曰解说《易传》,实则以释传为手段,达到经传互通的目的。读之者既明《易传》的思想内含,而经的象征寓意亦无不畅晓。故此书的内容编次,一依传统的经传合编本为序,凡释传者,即同时解经,如释〈干〉卦辞「元亨利贞」乃兼〈彖传〉、〈大象传〉而通说,释〈干〉初九爻辞乃合〈小象传〉而并析,《易》之喻旨,豁然通畅。西汉易学,有「十翼解经意」一派,以大儒费直为代表。高正兄之学,既援传解经,使经传明晓,或远承于费氏欤?宜其立说有本有源。

  何谓存理论学?

  理性思维,是人类通过对宇宙、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深入观察,并综合各种既有知识而获得哲学认识的思维形态。人类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的发展过程,从某种角度看,正是反映着理性思维不断更新、优化的过程。宋代程朱的《周易》义理学,是随着新儒学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重大易学流派。其基本特色,是吸收了两宋先后天象数学、河图洛书之学、太极之说的内涵义理,又较为明显地继承了三国、两晋以来以王弼为代表的「扫象阐理」的治《易》观点及各种易例,反映了以研讨阐发《周易》的「义理」为主的崭新的理性思考。

  高正兄理学根基之雄厚,我叹佩已久。在《易传通解》中,他融入了对东方易理的深切感悟,并贯注了古代圣人精辟理念以与《易传》思想相印证,使艰深的易学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宏阔理绪。如释〈系辞下传〉第十二章「将叛者其辞慙」一节,引用了孔子「不知言,无以知人」,及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和「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诸语,遂使〈系辞〉的精神同孔孟的学说周流而融通。尤其精彩的是接下来的一段推论:「可见大圣大贤,有知言的实功。只有知言,才不会被群言所乱、术士所惑。圣人论《易》,未尝不总归于人事,所以用知言总结〈系辞〉。」高正兄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子的二十六代孙,其解析《易传》能存理论学,学理闳通,或缘于缵绍其先祖学术欤?宜其抒论即精即博。

  凡成大学问者,必以「载德」先之;涵大智慧者,必以「自在」处之。昔儒者有「千里骏骨」之豪语,佛者有「马头观自在菩萨真言」之印相,其理与治学及成智慧之道允可相通。高正兄属马,不久即是甲午马年,因不揣简陋,预作「甲午吉语」一首以祝曰:「逸骏行千里,频挥载德鞭。马头观自在,伏骥接清欢。」他的学术成就的进一步辉煌,我与嘉朋同道将衷心翘待焉。

公元二零一三年岁在癸巳小寒前六日
长乐质之张善文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序二

  朱高正先生撰《易传通解》一书,博大而精深,深入而浅出,探宇宙之奥秘,述人事之仪则。其理明,其辞文,其意境高雅,其造诣俊伟。巍巍乎!不可尚矣!真一代之佳作而百世之良篇也。

  《易传通解》之述作方式,先解〈系辞〉〈说卦〉及〈序卦〉〈杂卦〉,以导入学《易》之门。继之以《上经》,以述宇宙之大观。殿之以《下经》,以终万事、始万事,所以成始、成终,而复由终入始也。总成《易经》一贯之大道,其识见超乎青云之上,而其旨趣切合人生之应用。诚不不可多得之佳作,而传世不朽之美篇也。

  余见其人,有挺拔侠义之气质,君子圣贤之涵养。读其书,有升堂入室,瞻望圣学宫墙之崇高,故乐而为之序云。
   
岁在癸已季秋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三日
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主席  徐芹庭  敬序

序三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易传》是其最早的权威解读。三千年前的《易经》,两千五百年前的《易传》,其科学性和神秘性一如既往吸引着当代的人们。尽管历代都有易学专家倾注心血,但仍有许多疑难未得真正之解决。在诸多现代解读着作中,朱高正博士的《易传通解》乃一杰作。

  高正先生学出法学和哲学,专于康德哲学和易学。他的易学研究受到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朱伯昆先生的赏识,幷得到着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的认可。高正先生也热心易学传播和发展的事业,他爲创建国际易学研究院、国际易学研究基金和国际易学联合会做出了极爲重要的多方面的贡献。

  作爲一位有政治远见、有道德理想、有改革激情的学人,高正先生以学术振兴中华爲己任。我与高正先生相交二十年,亲见他频繁往来于海崃两岸,爲我中华民族的团结奔波,所付出的心力和辛劳。新作《易传通解》付梓适逢其进入花甲之年,特以此序荐大作予易学同道作爲其六十寿辰致贺。

国际易学联合会总会长  董光璧
2014年01月23日于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盈滨海岸

图书试读

〈系辞上〉

系辞,原本是指文王、周公父子所撰作的卦、爻辞,系于每卦、每爻的下面,以决断一卦、一爻的吉凶,也就是《周易》的经文。而此篇乃孔子针对系辞,亦即《周易》经文,所阐述的文字,通称为〈系辞传〉。〈系辞传〉的用语与行文极为精密,由于它是通论《周易》一书的大体凡例,没有固定的卦、爻辞可依附,乃是《周易》的总论、导论或概论。〈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各有十二章。

第一章

天尊地卑,干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由于刚健运行而尊高,地由于柔顺静止而卑下。因此还没命干、坤两卦时,只要有天、地,那干、坤就已经存在了。卑下为贱,高尊为贵。因此卦爻还没有分贵贱时(如干对坤而言),只要卑下与高尊一陈列出来,而贵贱有别就早已存在了。「断」,分别的意思。天是以刚健为体,因此常保持运动状态,运动是阳性的常态;地是以柔顺为体,因此常保持静止状态,静止是阴性的常态。因此易卦还没有分刚卦(如震、艮)、柔卦(如巽、兑),只要有运动与静止的分别时,就已经分刚、分柔了。「方」与「物」是相对来说。「物」是指有形体的动植万物,「方」是指没有形体的意识、观念。善有善的类,恶有恶的类,美丑、好恶,无不同类相聚,异类相斥。动植万物,各自成群,同群则聚,异群则分。一般而言,与所同相顺就吉,与所趋相悖就凶,所以说「吉凶生矣」。「象」,指可见而不可触及的日月星辰。「形」,指非但可见,还可触及的山川动植。日月星辰高悬天上运行而成日夜、四时,山泽通气而有雨露、风霜,所以说「变化见矣」。「变」是由阴而阳,自静而动;「化」是由阳而阴,由动而静,渐渐化过去,不着形。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