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财产权与法律(三版)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知识产权
  • 智力成果保护
  • 法律
  • 著作权
  • 专利
  • 商标
  • 商业秘密
  • 侵权
  • 法律法规
  • 知识产权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专门为大专院校通识课程「智慧财产权与法律」相关科目所编写的教科书,内容除了包含商标、专利、着作权、营业秘密、光碟、积体电路电路布局等各类型的智慧财产权外,还兼及网路、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课题。本书的编排,除了有作为主体的各讲内容外,还包含重点复习、关键名词释义、习作题、阅读书房,读者可以依自己的兴趣或课程需求,选择本书的部分或全部讲别,先阅览其内容,再参照所建议的习作题、阅读书房,作进一步的学习、探讨。本书内容深浅适中,编写的结构清晰,遣词用字简明易晓,适合所有大专院校学生。
著作探析:法律前沿与社会治理的深度透视 本书旨在为法律实践者、法学研究者以及对当代社会治理和法律前沿问题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且具有批判性视角的分析平台。全书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重构、新兴技术带来的法律挑战、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路径,以及法律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角色演变这四大核心议题展开,力求突破传统法律学科的边界限制,构建一个跨学科的、面向未来的法律图景。 第一部分:全球化视野下的法律秩序重塑 在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的今天,主权国家的法律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张力。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互动机制与冲突点。 一、跨国管辖权的边界与冲突: 随着信息流动和资本跨境的常态化,传统的地域管辖权概念面临瓦解。我们详细分析了反垄断法、环境法规以及数据跨境传输在不同司法管辖区间的冲突案例,特别是针对“域外适用”原则的最新司法实践和国际惯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国际条约、区域性法律协同机制(如欧盟的协调努力)来缓解管辖权重叠或真空地带带来的治理困境。 二、国际经济法体系的再平衡: 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当前困境,标志着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正经历严峻考验。本书不局限于对现有协定条款的解释,而是着重分析了“安全例外”条款的滥用趋势、国家安全审查在投资贸易领域的重要性上升,以及新兴经济体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地位变化。我们引入了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了“脱钩”或“去风险化”战略对既有国际商事法律框架可能产生的长期结构性影响。 三、人权叙事与主权实践的张力: 在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劳工标准等议题的背景下,国家主权与国际人权义务的平衡点成为焦点。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法律化趋势的考察,分析了“软法”如何逐步渗透并影响跨国公司的运营合规,以及国际社会在介入他国内部事务时的法律正当性基础。 第二部分:技术革命与法律规范的代际挑战 人工智能(AI)、区块链、基因编辑等颠覆性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结构,更对既有的法律范式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本部分聚焦于“技术中立性”与“法律可规制性”之间的拉锯战。 一、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性与责任归属: 随着复杂算法决策系统(如自动驾驶、高频交易程序)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和因果关系认定面临失效风险。本书细致剖析了“黑箱问题”在法律证明责任中的体现,并探讨了引入“风险分配理论”或“类人责任框架”来应对AI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同时警惕过度赋予AI法律地位可能带来的伦理陷阱。 二、数据资产化与隐私权的重构: 数据已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但其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界定依然模糊。我们重点分析了“数据主权”、“数据本地化”等概念的法律含义,并批判性地评估了以“同意”为基础的隐私保护模式在面对大数据采集时的脆弱性。新的法律框架必须在鼓励数据流动与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 三、数字金融的监管沙盒与系统性风险: 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挑战了传统金融监管的层级和属地原则。本书评估了各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法律意涵,以及如何界定和监管DeFi协议中的“事实上的中介机构”,以防范洗钱、市场操纵及大规模的金融稳定风险。 第三部分: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法律实践 法律的价值核心在于追求社会正义。本部分将目光投向社会内部的结构性不平等,探讨法律工具如何能更有效地促进包容性发展和修复历史性伤害。 一、身份政治与反歧视立法的深度: 现代反歧视立法已超越简单的“平等对待”原则,进入到对“结构性歧视”和“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识别层面。本书通过对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群体权利保护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的法律边界、时间限制及其在不同司法传统中的接受度,并讨论了如何通过立法确保公共服务和资源的公正分配。 二、环境正义与代际责任: 气候变化不再仅仅是科学或政治议题,它已成为重大的法律冲突点。本书着重分析了“环境诉讼”中原告资格的扩大,以及如何将“预防原则”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具体化为具有可执行性的法律义务,特别是针对跨国企业的环境责任追究。同时,对“代际公平”理念的法律化尝试进行了梳理。 三、法律援助体系的有效性与司法可及性: 司法资源分配不均是阻碍社会公平的重要因素。本书深入研究了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缺陷,分析了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如法律诊所、法律科技辅助工具)的有效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诉讼成本改革和程序简化,确保弱势群体能够真正“走得进、打得赢”法院。 第四部分:法治、治理与国家能力的现代化 最后,本部分回归到法律与国家权力运作的宏观层面,探讨在复杂社会中,如何维护法治的权威性与弹性。 一、行政权力的边界扩张与制约: 在应对突发危机(如公共卫生事件、金融动荡)时,行政部门的“紧急权力”常被赋予极大的裁量空间。本书审视了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标准在紧急状态下的调整,并强调了透明度、程序正当性在维护法治稳定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对“规制俘获”(Regulatory Capture)现象的法律防治机制进行了剖析。 二、法律解释学的动态演进: 法律文本的确定性与社会现实的变动性之间存在永恒的张力。我们考察了不同法律体系中原旨主义、目的论以及批判性法律研究方法在解释陈旧法律条文以适应新情况时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判例法在填补法律空白时的创造性与局限性。 三、法律职业的反思与未来: 面对技术的冲击和法律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加剧,法律专业人士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本书探讨了法律教育的未来方向,倡导培养具备伦理敏感度、跨学科思维和全球视野的新一代法律人才,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治理需求。 本书力求通过以上四个维度的系统论述,为读者提供一套审慎乐观且具有前瞻性的法律分析框架,鼓励在坚持法治基本精神的同时,勇于推动法律制度的适应性改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铭祥


  【现职】淡江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

  【经历】行政院经建会法规小组副研究员、研究员

  【学历】
  台湾大学法学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博士

  【着作】
  通信的规范结构与通信变革
  现代宪法论(合着)
  法学绪论
  法政策学

  【相关文献】浏览作者在月旦法学知识库更多的期刊、教学资源‧‧‧等

  【相关着作】
  企业管理与法律 王乃民、李智仁、康复明、陈铭祥 2014年09月 480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 吴尚昆、张凯娜、陈昭华、陈铭祥 2014年09月 380
  立宪国家之课题与挑战--许志雄教授六秩华诞祝寿论文集 许志雄教授六秩华诞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王服清、王劲力、王思为、王泰升、李仁淼、李明峻、周志宏、周宗宪、林明锵、林书楷、海中雄、高仁川、张人杰、张惠东、许育典、陈英钤、陈姵君、陈淳文、陈慈阳、陈铭祥、陈耀祥、曾建元、程明修、黄俊杰、黄帝颖、黄昭元、黄国昌、黄琬珺、黄瑞宜、廖钦福、蔡茂寅、郑明政、薛化元、罗承宗 2013年12月 900
  法政策学 陈铭祥 2011年09月 280

吴尚昆

  【现职】
  律师

  【经历】台湾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中央大学金融EMBA讲座

  【学历】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相关文献】浏览作者在月旦法学知识库更多的期刊、教学资源‧‧‧等

  【相关着作】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 吴尚昆、张凯娜、陈昭华、陈铭祥 2014年09月 380
  两岸知识产权发展研究 张凯娜、方立维、方修忠、吴尚昆、胡梦云、范晓玲、张静、章忠信、冯震宇、冯晓青、叶静屏、刘晓春、蔡坤财、赖文平 2011年10月 480
  网路生活与法律 吴尚昆 2005年月 240
  公寓大厦是与非 吴尚昆 2002年月 250

陈昭华

  【现职】
  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教授

  【经历】
  辅仁大学财经法律系教授
  铭传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中原大学财经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研究员

  【学历】
  台湾大学法学硕士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

  【着作】
  商标法
  商标权之侵害与救济之实务与策略
  国际商标权公约及发展趋势
  基因体医学研发创新与智慧财产权((合着))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合着))
  商标法之理论与实务

  【相关文献】浏览作者在月旦法学知识库更多的期刊、教学资源‧‧‧等

  【相关着作】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 吴尚昆、张凯娜、陈昭华、陈铭祥 2014年09月 380
  2011年月旦法学教室别册—私法学篇 王文宇、王志诚、江朝国、杜怡静、汪信君、林洲富、林国全、邵庆平、洪秀芬、张永明、梁宇贤、许美玲、许耀明、陈立夫、陈昭华、陈荣传、叶启洲、刘连煜 2011年05月 250

张凯娜

  【现职】
  大成台湾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经历】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月旦法学杂志总编辑、资策会科技法律中心经理

  【学历】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英国Warwick大学法学硕士

  【着作】
  大陆地区着作权集体管理团体介绍及运作实务之研究(经济部智慧局委託研究案,计画主持人)
  营业秘密法整体法制之研究(合着)
  网路音乐着作权保护研究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合着)
  Trade Secrets Protection in Taiwan
  撰写智慧财产权入门第五篇

  【相关文献】浏览作者在月旦法学知识库更多的期刊、教学资源‧‧‧等

  【相关着作】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 吴尚昆、张凯娜、陈昭华、陈铭祥 2014年09月 380
  智慧财产权入门  周慧芳、秦建谱、张凯娜、赵晋枚、蔡坤财、谢铭洋 2012年09月 500
  两岸知识产权发展研究 张凯娜、方立维、方修忠、吴尚昆、胡梦云、范晓玲、张静、章忠信、冯震宇、冯晓青、叶静屏、刘晓春、蔡坤财、赖文平 2011年10月 480
  月旦民商法杂志第27期 王 轶、代朝霞、李茂生、李超、李显冬、杜怡静、姚辉、张凯娜、陈聪富、曾品杰、杨彪、叶林 2010年03月 450

图书目录

三版序
二版序


第一讲 法律的基本概念
  壹、法律的意义、起源与功能/1
  贰、法律的效力/12
  参、法律的制裁/17
  肆、法律的适用与解释/27
  伍、适用法律的机关与原则/32

第二讲 资讯生活与法律之关系、智慧财产权之介绍
  壹、资讯生活对传统法律的影响/43
  贰、资讯科技对财产权观念的挑战/49
  参、智慧财产权的理论/52
  肆、智慧财产权的特性/55
  伍、现行智慧财产权法制/59

第三讲 商 标
  壹、新修正商标法修正重点/65
  贰、商标之意义、功能、保护客体及种类/67
  参、商标保护之要件/70
  肆、商标註册之申请及审查程序/87
  伍、商标权之效力与限制/93
  陆、商标权之异动/100
  柒、商标权之异议、评定与废止/107
  捌、商标权之侵害与救济/112

第四讲 专 利
  壹、概 说/123
  贰、专利之意义与种类/128
  参、专利之保护客体/130
  肆、专利要件/139
  伍、专利之申请及审查程序/146
  陆、专利权之授予暨归属/161
  柒、专利权之效力及其限制/168
  捌、专利权之变更/178
  玖、举发撤销/188
  拾、强制授权/197
  拾壹、专利权之侵害与救济/206

第五讲 着作权的概念
  壹、着作权制度的基本认识/217
  贰、着作权的取得/221
  参、着作人格权/227
  肆、着作财产权/229
  伍、着作权保护范围及期间的限制/234
  陆、着作权的合理使用/237
  柒、着作权法因应电脑网路的修正/255
  捌、着作权侵权的救济/270

第六讲 营业祕密
  壹、营业祕密的意义、要件及种类/285
  贰、保护营业祕密的目的/287
  参、营业祕密的归属/289
  肆、营业祕密之应用/291
  伍、营业祕密的侵害/293
  陆、侵害营业祕密的救济/296
  柒、营业祕密的保护措施/299
  捌、营业祕密与竞业禁止/301

第七讲 光碟管理条例及积体电路电路布局保护法
  壹、光碟管理条例/305
  贰、积体电路电路布局保护法/311

第八讲 网路犯罪案例
  壹、网路与人格/319
  贰、网路与财产犯罪/321
  参、网路与色情犯罪/324

第九讲 网路交易与电子商务
  壹、网路交易的概念/335
  贰、网路购物适用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认识/344

图书序言

三版序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一书初版至今匆匆已历四年,期间蒙各界对本书的厚爱,使得本书能再版勘行,谨此敬致谢忱。这次的改版主要是针对专利、着作权、营业秘密等相关法律有修改的部分,进行相对应的内容调整,以及一些实务上见解的更新。

  在本书第三版出书前夕,本人援例作序,除了对作者群的努力不懈,表示钦佩外,也对元照出版公司在出版业不景气的年代,仍坚守本业的执着,敬表赞佩之意。

三版序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一书初版至今匆匆已历四年,期间蒙各界对本书的厚爱,使得本书能再版勘行,谨此敬致谢忱。这次的改版主要是针对专利、着作权、营业秘密等相关法律有修改的部分,进行相对应的内容调整,以及一些实务上见解的更新。

  在本书第三版出书前夕,本人援例作序,除了对作者群的努力不懈,表示钦佩外,也对元照出版公司在出版业不景气的年代,仍坚守本业的执着,敬表赞佩之意。

陈铭祥 谨志
2014年8月

二版序

  三年前(二○○九年)元照出版公司嘱本人召集一批目前在全国各大学讲授通识「智慧财产权与法律」相关课程的专业人士、教师,共同设计并执笔,完成一本真正为「智慧财产权与法律」通识课程所写的教科书。蒙各先进厚爱与学界不吝指教,书成获得相当回响,有赞赏、有指正,作者群在此谨志谢忱。

  三年时间匆匆过去,本书第一版已告售罄,作者群爰趁再版之便,进行改版,将第一版的误谬与不合时宜之处,进行修正。至于全书的分工与架构,仍维持不变,第一讲由本人担纲负责,第二讲、第五讲、第八讲、第九讲由吴尚昆老师撰稿,第三讲与第四讲由陈昭华老师担纲,第六讲与第七讲由张凯娜老师执笔。

  本书第二版的完成,作者群应当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的支持以及编辑同仁的用心,尤其是同仁「谆谆」催稿的辛苦,更是不在话下。值此书成之际,作者群一如往昔,不愿居功,委由本人为大家讲几句话,本人欣然为之,除了表示感谢之外,也期望和作者群相互勉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陈铭祥 谨志
2012年7月21日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中很特殊的一环,很多人不了解大学教育既然是高等教育,理应专注于专业课程,为何需要有通识教育的课程,其实这是一个有相当偏差的想法。首先,大学教育旨在养成具有明晰推理分析能力的学生,在此同时学生仍须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有了清晰的推理分析能力,加上基础的专业知识,大学毕业生才可能从事专业性质的工作,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运用大学教育中所养成的推理分析能力,设法自行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随着这种「遇到问题,设法自行解决」经验的累积,大学毕业生才可能进一步充实专业知识,最后真正成为一个专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说培养学生独立推理分析以及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大学教育最核心的功能与价值。

  分析推理能力的养成,有赖于广度的知识以及不同领域间知识的整合,因为要顺利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先辨识出所面临之问题在社会中的位置,才能进一步解析问题,也才能发挥理性推理的作用,推论出相关问题所涉及的变项,最终才可能掌握到问题的因果法则,进而解决问题。职是之故,通识教育乃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没有成功的通识教育,往往无法造就出具备分析推理能力的大学毕业生。

  「智慧财产权与法律」这一课程广为各大学指定为通识教育的一科,且行之有年。惟各校、各界对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学校将之定位为通识教育中法治教育的一部分,有的学校将之当成商事法的替代课程,学生则多半将之视为「轻松好混分数高」的营养分,不求甚解,只求过关。各校、各界不重视的原因很多,不可讳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合宜、适当的教材不易觅得。有的大学教师以法律专业科目的专利法、商标法、着作权法教材,当成通识教育的教科书使用,结果是专业有余,但不够平易近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有的大学教师则是以认识智慧财产权之类的工商书籍为讲授基础,结果是缺乏体系,学生的理解支离破碎。

  有鉴于此,元照出版公司召集一批目前在全国各大学讲授通识「智慧财产权与法律」相关课程的专业人士、教师,希望群策群力,出版一本真正为智慧财产权与法律通识课程所写的教科书。在作者群的通力合作下,大家共同商定撰稿格式与全书架构,并分工撰写,其中第一讲由本人负责,第二讲、第五讲、第八讲、第九讲由吴尚昆老师撰稿,第三讲与第四讲由陈昭华老师担纲,第六讲与第七讲由张凯娜老师执笔。经过二年多的努力,于焉完成。元照出版公司与作者群希望本书之成,能够提供一本适合全国各大学通识「智慧财产权与法律」相关课程的教科书,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健全发展,略尽棉薄之力。

  本书完成之际,作者群的各位老师谦逊自抑,不愿居功,转而嘱余为之作序,此乃美事一桩,故乐为之。除了表示赞赏、欣羡之外,也期望作者群能在各自领域中,再接再励,成就更高远。

陈铭祥谨志
2009年8月21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偶然翻到這本《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手癢就買來翻了翻。老實說,我對智慧財產權這個領域一直都處於一種「大概知道有這麼回事,但具體細節不太清楚」的狀態。尤其是在數位時代,盜版、侵權的討論層出不窮,身為一個普通讀者,想搞懂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真的需要一些指引。這本書的封面看起來就蠻專業的,字體大小、排版都蠻舒服的,不會讓人覺得是那種死板的教科書。我主要想了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可能會觸犯智慧財產權?像是下載音樂、電影、軟體,或者是在網路上分享圖片、文章,這些界線到底在哪裡?還有,如果我是一個小創業者,開發了一些小產品,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創意不被別人抄襲?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這幾個聽起來就很重要,但我常常搞不清楚它們的區別和適用範圍。希望這本書能用比較貼近生活、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些法律概念,而不是一堆術語。當然,我也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讓我能更清楚地理解法律是如何在現實中運作的。畢竟,理論講得再多,沒有實例輔助,也很難真正吸收。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就是它能成為我理解智慧財產權這複雜領域的入門磚,讓我能更自信地在數位世界中遨遊,同時也能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评分

這本《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的出現,完全是意外之喜。我個人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了解,可以說是零散且充滿誤解。每次聽到「侵權」兩個字,都覺得離自己好遙遠,又好像隨時可能踩到地雷。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第一個念頭就是:「終於有本可能讓我不必燒腦就能搞懂的書了!」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出地講解,例如,對於我們這些小小的創作者、部落客、Youtuber來說,怎麼樣才能在保護自己作品的同時,又不至於過度限制他人使用?像是引用、二次創作,這些界線劃分得很模糊,常常讓人裹足不前。而且,坊間也有不少關於知識產權的講堂、課程,但往往費用不菲,而且時間也不一定配合得上。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在我手邊擺了一位隨時可以諮詢的顧問,而且內容絕對比我那些零散的網路搜尋來得系統、權威。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幫我釐清「合理使用」的範圍,以及在商業使用上的注意事項。畢竟,在台灣這個創作者越來越多的環境裡,了解如何「合法」地運用和保護智慧財產,已經是必備技能了。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不再因為害怕觸法而不敢放手創作,也能讓我在面對潛在的侵權問題時,有基本的判斷能力。

评分

我一直對智慧財產權的議題感到好奇,尤其是身為一個消費者,有時候會碰到一些關於版權、授權的問題,但常常因為不了解法律條文而不知所措。《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這本書,恰好滿足了我這種想要釐清概念的需求。我特別想知道,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的內容實在太多了,究竟有哪些是屬於「公共財」,可以自由使用,哪些又受到嚴格的法律保護?像是很多網站會提供免費圖庫,但這些圖庫的授權範圍究竟有多大?如果我把這些圖片用在我的部落格文章裡,會不會有法律上的風險?還有,很多軟體、App都有所謂的使用條款,這些條款裡面通常會包含許多關於智慧財產權的約定,但大部分人可能都只是匆匆滑過,不會仔細去看。我希望這本書能幫我破解這些「看不懂」的條款,讓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當我們在下載、使用任何數位內容時,我們的權利和義務到底是什麼。而且,我也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教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的數位資產,以及在遇到侵權情況時,可以採取的合法途徑。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成為一個更聰明的數位公民,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能夠堅守法律的底線。

评分

最近剛入手《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翻了幾頁後,發現這本書的編寫方式真的蠻不錯的。我過去對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其實一直停留在比較表層,像是知道有專利、商標這些東西,但具體它們的差別、申請的流程、還有什麼情況下會需要用到,就真的不太清楚了。我最想了解的,是透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面地認識智慧財產權的「生態系」。也就是說,除了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這些最常見的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比較特殊的權利,是我們平常比較少接觸到的?例如,像是設計專利,跟一般發明專利有什麼不同?或者,軟體著作權的保護,跟一般文字著作權又有什麼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比較系統性的架構,讓我們能夠將這些零散的概念串聯起來。而且,我對於「國際智慧財產權」的部分也很感興趣,畢竟現在全球化這麼嚴重,台灣的創作者也常常需要跟國際接軌,了解其他國家對於智慧財產權的法律規定,以及國際間的合作協定,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智慧財產權更廣闊的視野,讓我不再僅限於對台灣本地法律的理解,更能放眼國際。

评分

買了《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之後,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就是它打破了我對法律書籍刻板、枯燥的印象。我過去也曾為了某些法律上的疑問,翻閱過一些相關書籍,但往往讀沒幾頁就因為艱澀的術語和冗長的法條而放棄。這一次,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閱讀,結果卻是出乎意料的流暢。書中的內容,並非只是單純的條文解釋,而是結合了許多貼近我們生活經驗的案例,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同身受,進而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例如,對於我們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照片、影片的行為,書中就詳細解釋了著作權的保護範圍,以及可能涉及的侵權風險,這讓我對於「分享」這件事,有了更謹慎的態度。此外,我一直對於「仿冒品」和「品牌名稱」之間的界線感到困惑,這本書也提供了清晰的解答,讓我明白商標權的涵義,以及如何在保護自己品牌特色的同時,避免侵犯他人的權益。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將複雜的法律條文,轉化為一般讀者都能理解的語言,並且透過豐富的案例,讓我們能夠具體地掌握法律的應用。這對於想要在創業初期就建立正確的智慧財產權觀念的年輕人,或是對此領域感到陌生的社會大眾,都極具參考價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