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医院手记:澎湖医生的妙闻奇遇(修订版)

跳蚤医院手记:澎湖医生的妙闻奇遇(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澎湖
  • 医生
  • 动物医疗
  • 兽医故事
  • 台湾
  • 地方文化
  • 手记
  • 奇遇
  • 修订版
  • 温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幽默消遣+温馨感人的澎湖行医经验
  让你体验离岛氛围+增长医疗常识的珠玑小品
  
  怎么会有「跳蚤医院」?
  这里的民众看医生时会发生什么事呢?
  面对老是说话无厘头、不按牌理出牌的病患甲乙丙,
  心直口快、不擅长感性,但人情味十足的外科女怪杰自有一套SOP!
  ※※※
  本书以细腻的观察与体会,
  交织成76篇令人噗哧一笑、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有欢笑,有泪水,更有许多的感动与无奈,
  平实地记录一个离岛女医生眼中见到的真实世界。
  
  这是澎湖一间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两层楼旧建筑,屋子虽老,设备却经常更新。原因无他,每天吹海风,就算精钢也撑不过三五年。彻底瓦解却尚未到达使用年限的机器,纵横交错又处处淤塞的水沟,随遇而安还拚命增产报国的猫咪,蔓草丛生彷若山野林间的庭院,这些加总起来,孕育了跳蚤繁衍的温床,但尽管跳蚤令人讨厌,「跳蚤医院」倒是和离岛朴实无华的民风很对味。

  在这个「跳蚤医院」里,有把药当糖果分给亲朋好友、循着方位来找医生的病患;有七嘴八舌、比医生还会研判病情的患者家属;还有患者不肯配合检查又令人喷饭的疑问一大堆;更有人直接就在医院上演争夺遗产或鳒鲽情深等家庭悲喜剧……

  离岛医生面对医疗资源不比台湾的窘境时,所发生的有趣与无奈事情数之不尽,不过就像作者说的,「原本许多令人气到七孔生烟的小插曲,等事后气消了,回想起来还真让人回味无穷。」而在爆笑事件背后,也反映出医病关系中的人性面向,带给读者更大的思考空间。

特别推荐

  宋晏仁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教授,前卫生署副署长
  茂吕美耶 日本文化达人
  黄国伦 音乐制作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义馨


  网路上用的笔名是LYS。

  出生于南台湾,在北台湾读医学院,由于觉得澎湖民风纯朴,医病关系良好,而且澎湖缺医生,选择待在澎湖担任外科医生。

  当医生有许多事不能说,不能骂,不能唸,就用故事来诉苦。先是吐苦水,然后是消遣搞笑,后来也写些心有不平或反映社会病态的事,于是诞生了这本书。

  ※本书故事背景设在澎湖,里面搀杂了一些早期的行医经验,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避免影射设定的人事物,文中人物姓名、地址与部分情节已经过更动。

图书目录

推荐序│天山雪莲 宋晏仁
推荐序│离岛医生女怪杰 茂吕美耶
作者序│从跳蚤医院说起 林义馨

悬壶在西瀛
人有自癒能力,这算是上天帮人类买的保险吧!
但上天买的保险不是全险……

神奇的药/术前禁食(NPO)/只麻上半身
音乐的疗效/我没有要帮妳开刀/我还会痛
罔市/五颜六色的药水/东方不败
没有抹什么/嗯?/点菜/没吃什么药
您的医术比较好/膨风/皮

强过当兽医
根据传说,
你拿铁鎚在雷龙尾巴末端重重的敲一下,牠要隔三秒钟才会感到疼痛。
这是因为原始生物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慢,而恐龙的身体又长得很长。
有些人虽然具有现代人的身分,可是神经配备似乎还很原始,与常人迥异……

暴力急诊室/紧张大师/我还想偷睡一下/恐龙睡不着
如此贫民/X光片/大哥,请擦汗/三条筋/指挥家
我们的水准比较低?/有学问的病人/降龙伏虎擒魔爪
我跟妳讲/妳把药开好了没有?/感冒/就是这边
雕像/诊断书/ㄐㄧㄠˇ痛/痛风/怎么这么慢?
鸡同鸭讲/我在作梦吗?/排气/强过当兽医?

今天不看病
若把医术比喻为艺术,
超音波检查就是一首芭蕾舞曲,
舞台设在患者身上,
拿探头的手在翩翩起舞,
不过这是独舞,既没观众也无配乐。

我俩没有关系/胸罩要解开吗?
开什么?/我又不是要看病/飞天病历
该我了/划算/我正在忙/我要住院
星沙/阿就……就这根嘛!/漏气
亏大了/凝胶/舞者/土芭乐/演唱会

诊间看世事
他从不抱怨,因为喉咙的开口与协助他唿吸的管子妨碍了说话的能力。
当护士翻动他,帮他的臀部清创时,
没有哀嚎也无挣扎,瘫痪的下半身是没有感觉的,
而手臂打针时,那种疼痛还不及心头之痛。

有不是的父母/「孝」子/急诊室的春天
你给我记住!/吾家有子初长成
我要问问我先生/量血压/验伤
嫁鸡随鸡/是谁的错/鹣鲽情深
经书/不平凡的爱/孝子/说再见的权力
背叛/月饼/无言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天山雪莲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教授 宋晏仁


  林义馨医师是我大学隔壁班同学,个子小小的,长得很可爱,却很有个性。当时我们甲班男生暗地里叫她「小魔鬼」,除了指她的个性之外,也是说她有「魔鬼般的身材」。谁知小魔鬼后来竟然做了外科……那年头女生走外科是非常少见的,果然是魔鬼性子。她后来「内销」给我们班卢尚斌同学,夫妻两人都是乒乓球校队,都是外科医生,一起到澎湖打天下,算是我们班定居「海外」的先驱。

  金庸的小说常出现这样的情节:某人受了伤,吃下天山雪莲便好了;后来另一人也受了伤,先前那人就把剩下的雪莲给他服下。东方文化里,「药」被当成食物的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吃。现代医学所使用的药物,却是经过化学方法高度纯化的,不仅不是食物,服用不当,尚可能中毒。海外有仙山,小魔鬼果然把澎湖医院搞得不同凡响。跳蚤医院手记,写得竟如金庸小说一般,书中病人、病人家属彷彿武侠小说里的各路英雄好汉,把药物当天山雪莲,分赠亲友者不乏其人,读来不觉莞尔。义馨,算妳厉害!

  读义馨的跳蚤医院手记,使我想起刘镛先生出过的一本书,叫做《我不是教你诈》,写的是医院、医师如何可能误诊、误医,我推荐它为医学伦理的优良教材,医师们都该读一读,好知道病人是怎么想的。义馨的这本「武侠小说」,我则想推荐给「病人」……可怜可怜医生们吧!医疗是一门高度专业的行业,面对的是身体损伤甚至生命危险般的高风险业务,却以如同「手工业」般的劳务型态来操作,超长工时的值班,高压力的工作环境,整夜忙碌之后,如果遇上了跳蚤医院里的宝贝病人,真会令很多医生变成小魔鬼的。

  几年前一位学长被病人气得大唿「医生要有医德,病人也要有病德」。所谓「医病关系」,其实是医生、病人两边都要共同面对与经营的关系。医生站在专业知识的高度,面对病人应秉持慈悲平等的态度,并且以尊重生命的襟怀,谦卑地诊视病人;病人则应该以尊重专业的立场,遵从医生的专业判断。

  《跳蚤医院手记》,也是一本医学伦理的有趣读本。套一句年轻人的话:推!

推荐序

离岛医生女怪杰
日本文化达人 茂吕美耶


  说起我跟LYS之间的交情,最初只是同为爱狗族网友一员而已,不知不觉中,我们竟已成为十多年来的老朋友。

  自从我学会上网,并且在九七年透过网路留言版与台湾网友直接对话以来,我认识了数不尽所谓网友身分的人。不过,老实说,能够从网友身分晋升为朋友交情的,确实少之又少。扳指算来,大概也不足十个。

  然而,我跟LYS之间的交情硬是可以维持到今日。这点连我也出乎意料之外。我们都不是那种只透过网路交谈便可以一见如故的个性,加上生长环境不同,以及台湾与日本之间的时空、文化差异,还有年龄、人生阅历等因素,对我来说,我不可能只因为语言相通、所见略同便跟对方成为麻吉。

  事实上这十多年来,我也交过不少看似很投机、私底下交情很亲暱的网友,只是,我跟这类网友之间的关系通常无法持久。就同口香糖一样,刚嚼完时粘度很强,最终仍会脱落。

  我曾经分析过原因,得出一个结论:或许正因为我跟LYS之间始终保持适度距离,如同孔老夫子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那般,才能不冷不热地细水长流。

  第一次知道LYS的职业是外科医生时,我才恍然大悟她在留言版的用词为何那么理性兼中性。起初,我甚至以为她是男性,否则用词怎么可以那么情绪抽离、冷凝?当然我并非指世上所有男性都很理性,根据我长年来的经验,隐蔽身分在网路上大肆攻击别人、爆发情绪的人,大部分是男性,而非女性。

  因缘际会,我在自己开设的「日本文化物语」网站陆续发表LYS写的离岛医生手札时,由于每次必须仔细读她的文章,这才发现她终究是个女人,有几篇文章写得非常细腻,更有几篇是非人母立场绝对写不出来的文章。

  这回听她说,有出版社愿意把她的文章结集成书,我打心底为她鼓掌喝彩。毕竟她以医生眼光所写的这些文章,跟其他同样以医生身分写的散文集,风格完全不同,值得问世。

  该怎么形容呢?我觉得大部分医生所写的散文都是单行道式文章,就跟电视一样,观众只能全盘接受,要不然干脆转台。但LYS虽然同样描述医院中大小物事,用的手法却是俯瞰式,彷彿实际在诊所为病人看病的人是她,而诊所天花板角落又有另一个冷眼旁观她跟病人之间互动过程的她。另一个特色是,她在文章内不说教,不提什么人生大论也不提什么生命尊贵等陈腐主题,只是淡然地平铺直叙出诊所内的事件,字里行间留有余白……这些余白,就得让读者自己去填写了。

作者序

从跳蚤医院说起
林义馨


  说起这间医院,虽是矮矮两层楼旧建筑,来头却不小,已有百余年历史。从清领时期庙宇改建开始,经过日治时代与国民政府经营,和民国四十七年与七十六年两次大翻修,至今仍不断整修扩建中。

  屋子虽老,设备却经常更新。原因无他,海风咸、盐分重,就算精钢也撑不过三五年。

  以宿舍前方那块近一公分厚的钢板来说,刚安上去时乌黑发亮、厚重结实,才年余就已锈蚀斑斑,从四边开始碎裂。不过两年光景已化成满地断片,再也认不出原始面貌了。就是这种风,吹得热水器鲜少撑过三年,仪器也故障频传。

  彻底瓦解却尚未到达使用年限的机器,纵横交错偏又处处淤塞的水沟,随遇而安还拼命增产报国的猫咪,蔓草丛生彷若山野林间的庭院,这些通通加起来,孕育了跳蚤繁衍的温床。

  曾有一次,我站在走廊上和病患聊天。聊着聊着不自觉往手臂看去,正好目睹一只跳蚤,从不知何方空降到我的前臂,准备开怀畅饮。还有一次坐在护理站写病历,眼角余光却瞄到右前方桌面,一只跳蚤正奋力地跳向我,打算饱餐一顿。随着跳蚤的每一跳,我紧绷的神经震撼着,只剩下耳朵传来幻想的咚咚咚声,越响越大。

  虽然冬有寒风夏有酷暑,这里的民众却比台湾友善。许多气到七孔生烟的小插曲,等事后气消了,回想起来时还真令人回味无穷。

图书试读

术前禁食(NPO
 
门诊有位病人必须动个小手术,因为要上全身麻醉,所以我约她隔天再来住院开刀,还叮咛她要空腹前来,午夜之后就不能吃东西,临走前还特别交代早上来的时候千万别吃饭。
 
隔天家属陪病人来了。我问她有没有吃饭。
 
「没有。」
 
「现在要帮妳打点滴让妳不饿。」
 
「我现在不会饿啊!早上才刚吃饱的。」
 
「不是告诉妳不能吃东西吗?」
 
「我只记得说,妳叫我不能吃饭,所以我早上就改吃面线。厚!那碗面线贵又难吃,害我到现在胃都还胀胀的不消化,平常吃稀饭都没事……」
 
我无奈地转向家属:「你昨天也在场,也听到了,为什么没有提醒她?」
 
家属:「她说不吃饭就没关系,我哪知道!」
 
我只好跟病人解释:「阿婆啊!是叫妳什么东西都不要吃,才能麻醉开刀,现在只好等明天再开了。」
 
阿婆:「不能吃饭?不能吃面?那吃馒头没关系吧!」
 
「不行,通通都不能吃,连水都不能喝,懂吗?」
 
阿婆与家属齐声说:「好啦,我懂了!」
 
临走前护士还把家属拉到一旁叮咛说:「你可要看好她,过了半夜什么都不能吃喔!」
 
隔天一早他们再来一趟。正在签同意书时我又问了:「今天真的都没偷吃吧?」
 
阿婆:「没有没有,饭啦、面啦、包子啦、馒头啦,什么都没吃。」
 
「连水都没喝吗?」
 
「真的连水都没有喝。」
 
家属也接着说:「我有在盯她有没有偷吃东西的。」
 
「那先去抽血,等一下要打针。」
 
阿婆:「稍等一下,早上喝牛奶害我尿多,我要先上厕所再注射。」
 
「咦?妳不是说没吃东西也没喝水吗?」
 
「是啊,但是牛奶不是『用吃的东西』也不是水,妳又没说不能喝牛奶。」
 
「可是就算没提到牛奶,也有告诉你们要饿着肚子来才能上麻醉啊!」
 
家属嗫嗫地解释:「大概是她早上趁我出门没注意时偷喝的。」
 
阿婆理直气壮地辩驳:「肚子饿了本来就该吃东西的。」
 
不想一延再延,我只好无奈地妥协:「反正都已经来了,就不必再拖了。先住院开始饿肚子,别偷吃偷喝,等到下午三点左右,超过六小时,牛奶大概消化完了再动手术吧!不然明天再跑一趟大家都累。」
 
阿婆:「夭寿啊!已经饿了一个晚上,还要再饿到下午,想要饿死我是不是?我不开了!」转头对家属说:「来,我们回家不开刀了,要饿到下午,不等开刀早就饿死了。」
 
家属没辄地望向大家。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