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只是不让人死,却未必让人健康和幸福
藏在长寿数字下的残酷事实!
医学的进步为人类实现了长寿的梦想。全世界最长寿的日本,平均寿命已经到达八十四岁,台湾人的平均寿命也已逼近八十岁。但是你知道吗?日本超过百岁以上的人瑞有五万人,却有高达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卧病在床;而台湾人平均有六年以上的时间,生活无法自理,必须依靠他人来照顾。这,就是我们想要的长寿吗?
医疗只是不让人死,却未必让人幸福! 为了多活几天,我们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多数的现代人饱受延命治疗的折磨,只求多活几天,但最后却抱着遗憾,痛苦地离开人世。曾为无数癌症末期患者诊疗的川嶋朗医师,在目睹医疗的种种荒谬和矛盾现象后,深刻体验到:现代医疗有时只是不让人死,却未必能让人健康和幸福。因此,他在十多年前开始「整合医疗」的诊疗工作,并且把日常诊疗中的经验及心得写成本书,希望超高龄社会里的每个人都能幸福生、幸福死。
唯有思考死亡,才能拥有「健康寿命」! 要实现「幸福全人生」的心愿,首先必须「替自己预设一个寿命目标」,思考临终前应该要完成的事。每年选定一天做为「思考死亡日」,透过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会产生微妙的改变,不仅会进一步想到自己的「健康寿命」,也会考虑到「死亡品质」(QOD,Quality of Death)的问题,此时会更有动力去实践应该做的事,提高生活的品质。
拒绝不当延命治疗,提高「死亡品质」! 其次,要做个聪明的患者,自己选择治疗方式,而不是一切都听命于医师。现代人习惯把健康问题,全权交给医师决定。但是,西医并没有办法治疗原因不明的疾病,健检数字有时也会骗人,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健康自己管」的观念,学会做自己身体的主人,生命垂危时,要不要接受延命治疗,也应该由自己作主。作者以专业医师的角度,教导大家如何拒绝延命治疗,提高死亡品质。针对常见的延命治疗,包括常见的心肺复甦术、胃造口、人工唿吸器、人工透析等问题,深入剖析,让读者了解这些处置的优缺点及可能产生的后遗症。
事先决定临终方式,走向了无遗憾的人生! 我们平时若能维持健康寿命,等于是在无形中奠下善终的基础。但想获得了无遗憾的人生,还必须妥善安排临终计画,包括遗产、后事等,都要事先做好决定。当我们为死亡做好准备时,不仅会更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就连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也能走得自在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