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代艺术

英国当代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英国艺术家经常以个人生命经验体现流行文化、当代社会与国族认同等创作议题,展现了多元形式及丰富的艺术内容。其近代发展脉络显现两条主要轴线,一端是游刃于通俗和菁英之间的大众美学,以经验主义的实验挑战后现代主义的教条束缚和质量概念;其二则是在典型消费社会途径中,以惊奇耸动的视觉语言颠覆感官共鸣,并以积极认真的精神制造了令人震惊的新浪潮,这也是英国当代现象的缩影。
  
  本书探讨英国当代艺术的内涵与特色,内容分为五篇,包括(一)形式与意识:探讨yBa潮流、身份认同、种族意识、日常文化与否定美学的观点。(二)性与死亡:分析鲁卡斯(Sarah Lucas)、艾敏(Tracey Emin)之关于坏女孩形象与性征符码,以及查德薇克(Helen Chadwick)、查普曼兄弟(Jake&Dinos Chapman)和赫斯特(Damien Hirst)等人对于动物开膛和生死反刍的创作思维。(三)身体与形变:讲述以身体作为媒介的象征,如法兰可毕(Franko B)、昆恩(Marc Quinn)、穆克(Ron Mueck)、诺波与韦伯斯特(Tim Noble & Sue Webster)之身体转译和身体文化的策略。(四)社会与群众:解析跨域思维下的新型态艺术行动,如斯塔林(Simon Starling)、修尼巴尔(Yinka Shonibare)、韦英(Gillian Wearing)、怀瑞德(Rachel Whiteread)、堤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瑟曼(Paul Sermon)等人对社会写实意境、社群概念书写与殖民文化的踏查,并借由他们的艺术表现来凸显视觉文化的冲击。(五)现象与生态:透析泰纳奖、艺企合作、艺术场域的相生共荣,探究赞助者、创作者、观者与场所精神的结构意涵,达到你我他皆受益的愿景和创意城市的幽雅环境。最后再以「艺术下一波」作为结语,提问在风起云涌年代中的艺术浪潮,如何在文化区块裂缝下持续发展的可能,以及预测英国当代艺术在救赎与认同之间,如何开启那扇大门之钥。

  什么是英国当代艺术?何者是yBa?为何是oBa?本书从视觉文化、社会学和艺术现象的角度,循序探析这群中坚艺术家的精神与风格,他们如何大胆改变英国艺术史的走向,并领略其创作思维、审美观念及其艺术奥妙。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永贤


  出生于台湾,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学士、美术史硕士,英国布莱顿大学艺术博士。

  创作主轴以身体行为与新媒体艺术为方向,曾举办个展包括:「身体之歌」、「人层回圈」、「他者之他」、「辟径」与「隐遁者」。作品广受邀参加亚洲、美洲、欧洲各地美术馆之展览四十余次;美国意象剧场大师Robert Wilson的Watermill Center驻村艺术家,曾获加拿大枫叶奖、英国贝克奖。
    
  他是台湾国际录像双年展创办人、身兼独立策展人,策展经历包括:「焦墨排点皴—张光宾书画v.s新媒体艺术」、「丽山寓卢—张光宾书画展」、「第一届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第二届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凤甲美术馆)、「幻象之丘—台湾新媒体艺术展」(SCOPE迈阿密,凤甲美术馆) 、「在台东遇见席慕容」(台东美术馆)「纯真X顽皮—当代艺术展」、「热斗—台湾当代艺术新浪潮」(就在艺术空间)、「寻找马纬度—新媒体艺术展」( MOT ARTS)、「动漫快感—数位媒体艺术展」(阳明大学艺文中心)、「夜视‧台北—国际录像艺术展」(诚品艺文空间)、「Random-ize Film & Video Art Festival」(伦敦)。在写作论述方面以当代艺术、身体行为、新媒体艺术为主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论述百余篇。出版着作有:《英国当代艺术》、《录像艺术启示录》、《当代科技与录像艺术》、《幻象之丘—新媒体艺术》、《身体之歌》、《他者之他》、《台湾插画图像美学》等专书。他任教于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阳明大学。

图书目录

自序 摘要

第一篇  形式与意识
1. 惊世骇俗—yBa潮流
   1-1 yBa 的当代传奇
   1-2 yBa 的蒙养时期
   1-3策展与收藏热潮
   1-4 yBa 引领新潮流
2. 身份认同—文化与性别意识
   2-1角色与性别扮装
   2-2显性的情慾图像
   2-3酷儿的影像语言
   2-4性别文化与认同
3. 黑色力量—种族意识的觉醒
   3-1不动声色的静观
   3-2黑皮肤与白面具
   3-3粪土点金的传奇
   3-4殖民的织布混搭
   3-5觉醒的种族意识
4. 日常反动—艺术与生活密码
   4-1家居生活的场景
   4-2社会实践的想像
   4-3后现成物的反思
   4-4日常文化的实践
5. 颠覆观念—否定的美学
   5-1闪烁灯介入情境
   5-2流动的想像空间
   5-3自然与时间消逝
   5-4解构的机能对话

第二篇 性与死亡
6. 腥羶符码—莎拉?鲁卡斯Sarah Lucas
 6-1受争议的坏女孩
 6-2物件的挑衅反讽
 6-3性与身体的符码
 6-4鄙女患失吮痈哉
7. 私密自我—翠西?艾敏Tracey Emin
 7-1迷惘女孩的岁月
 7-2凝视的身体图式
 7-3视觉快感与性慾
 7-4救赎与移情之间
8. 生命之花—海伦?查德薇克Helen Chadwick
 8-1身体的卵形宫殿
 8-2哭泣镜子与花朵
 8-3病毒与死亡影像
 8-4自我生命的探索
9. 变体寓言—查普曼兄弟Jake&Dinos Chapma
 9-1恶搞的偏执趣味
 9-2伪善与道德边界
 9-3变异人体的讽谕
 9-4性与死亡的反刍
10. 惊悚开膛—达敏?赫斯特Damien Hirst
 10-1大胆打破旧思想
 10-2死尸挑战新感官
 10-3冷酷与绚烂生命
 10-4血涛拍岸的浪潮

第三篇 身体与形变
11. 临场艺术—身体的文化策略
 11-1体现的文化策略
 11-2跨域创作的界线
 11-3延展的身体媒介
 11-4临场艺术的未来
12. 身体语言—法兰可毕Franko B
 12-1艺术家的身体观
 12-2妈妈我无法唱歌
 12-3我想你恋人男孩
 12-4血腥荣誉的象征
13. 绝美形体—马克?昆恩Marc Quinn
 13-1自我原型的探索
 13-2残疾的身体雕像
 13-3自然规律的转译
14.人形异貌—荣?穆克Ron Mueck
 14-1身体雕塑的脉动
 14-2巨视微观的雕塑
 14-3超越真实的藩篱
 14-4观其妙或观其徼
15. 光影奇观—诺波与韦伯斯特Tim Noble & Sue Webster
 15-1迷乱的颓废文化
 15-2霓虹与明灭灯光
 15-3光影幻象奇观术
 15-4垃圾美学的省思

第四篇 社会与群众
16. 跨域思维—新型态艺术行动
 16-1历史事件再重演
 16-2大不列颠的声明
 16-3粉碎所有的物件
17. 行动实践—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
 17-1纵横时空的行动
 17-2船木屋与沙漠行
 17-3诗意的物质转化
18. 殖民混搭—因卡?修尼巴尔Yinka Shonibare
 18-1殖民主义的症结
 18-2艺术转进民族风
 18-3混搭风格的批判
 18-4殖民文化的书写
19. 社会影像—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
 19-1纪录观点的创作
 19-2写出你想说的话
 19-3亲子与家庭肖像
 19-4社会写实的影像
20. 居所载体—瑞秋?怀瑞德Rachel Whiteread
 20-1被遗忘的立方体
 20-2旧物件与新记忆
 20-3凝结的家屋建筑
 20-4负向空间的载体
21. 理性观察—沃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
 21-1另类角度的纪实
 21-2看不见的风景层
 21-3影像与空间装置
 21-4视觉文化的冲击
22. 远距传输—保罗?瑟曼Paul Sermon
 22-1远距网路的延伸
 22-2远距通讯与狂欢
 22-3无线空间的认知
 22-4虚拟的拟像差异

第五篇 现象与生态
23. 泰纳奖风云—艺术风向球
   23-1 泰纳奖发展脉络
   23-2 舆论和艺评观点
   23-3 泰纳奖作品分析
   23-4 艺术困境与重生
24. 艺企合作—泰德的涡轮计画
   24-1专题的涡轮计画
   24-2布尔乔亚∕穆诺兹
   24-3卡普尔∕艾里亚森
   24-4诺曼∕怀瑞德
25. 你我他好—三赢的实践之路
   25-1胡勒∕萨尔塞多
   25-2福斯特∕巴尔卡
   25-3艾未未∕迪恩∕塞格尔
   25-4艺企合作创三赢
26. 创意城市—伦敦艺术地图
   26-1悠游伦敦美术馆
   26-2穿梭于当代艺廊
   26-3活化的艺术场域

结语:艺术下一波
27. 英国当代艺术面面观
 27-1 文化区块的裂缝  27-2 扶摇的青年热潮  27-3 救赎与认同之间  27-4 风起云涌的年代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英译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