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历史套书组 3 (巴黎变奏曲+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

漫游历史套书组 3 (巴黎变奏曲+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巴黎
  • 文化
  • 旅行
  • 漫游历史
  • 纪实文学
  • 城市历史
  • 地铁
  • 法国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巴黎变奏曲:地铁慢游穿梭法国古今2100年(图文版)》
让巴黎人重新认识巴黎的一本书
一个你不知道的巴黎,一段不一样的法国历史

  巴黎,去过的永远想再去一次,
  没去过的总想着要再去一次。
  这一次,请跟随巴黎地铁节奏,
  来一趟深度法国历史之旅!

  法国演员、作家与制作人罗杭.德奇,此番扮演一个导游的角色,带领读者深入巴黎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一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以二十一个巴黎地铁站为中心,前往一些巴黎罕为人知、甚至连巴黎人也不清楚的古蹟景点,用奇闻轶事与精美图片,深入浅出的叙说一段不一样的法国史,连巴黎人也不得不感叹:

  原来巴黎铁塔是其高卢先祖战士的长眠之所;
  两千年来巴黎居然升高了七公尺;
  司法宫所在原来竟是朱利安皇帝的居所;
  路旁某块不起眼的石头居然是拿破崙埋骨圣赫勒拿岛时的墓碑;
  某个街角原来是法国大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地而《神曲》作者但丁也曾在此处出没;
  巴黎中央市场的昔日与今日面貌如此不同;
  伤兵院教堂中堂的一块玻璃居然是用来区分皇室和平民使用的分隔线;
  某处废墟原来是法兰克王国城堡的遗址;
  ……而西堤岛原来竟不是巴黎的起源地?!

  书内丰富的图片与精彩的内容,让自认熟稔巴黎的人也不得不赞叹:原来这个地铁站附近居然有这样的历史景点与古蹟!

本书特色
◎法国畅销书,文字版与图文版销售超过2000000册!
◎依据法国第五台与巴黎交通局拍摄之纪录片而来。
◎超过500张影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张按图索骥的超级寻宝图……
◎诸多古地图:可与今日的巴黎市两相比较,还有局部放大的小地图为您开启一段意想不到的绝妙邂逅……
◎21幅丰富的文献引证插画:既幽默又有教育意义的描绘了不同时期下巴黎的演变……

《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从西堤岛到新凯旋门,纵横法国古今2100年》
识一个巴黎人也不知道的巴黎
法国畅销超过120万册,在法国排行榜上超过100週


  巴黎人可能不知道巴黎起源地吕特斯并非在西堤岛,而是在南泰尔;
  巴黎人可能也不知道被罗马人屠杀的最后高卢战士安息在艾菲尔铁塔之下;
  巴黎人或许也不知道在第五区一栋现代房屋的停车场,可以看到巴黎第一座大教堂的遗迹;
  巴黎人恐怕也不知道伏尔泰和萨德侯爵曾被关在巴士底监狱;
  《神曲》作者但丁年轻时也曾出没于巴黎、而毕卡索的〈亚维侬的少女〉其实是在巴黎画出来的……
  作者以大家熟悉的巴黎地铁站,一站一站为大家揭露更多与地铁站相关的「巴黎人也不知道」的法国史与巴黎史!

  法国演员、作家与制作人罗杭‧德奇,此番扮演一个导游的角色,带领我们逐次发现从前的兑币桥,这是证券交易所的祖先,接着来到一家小餐馆,餐馆老板将酒瓶堆在逃过一劫的巴士底牢房,以及那些让你意想不到的珍贵街道。

  这是一场迷人的散步之旅,我们会看到联盟的爵爷、反叛的亲王,以及所有形塑法国的人物。我们会看到城墙被建盖起来,抵抗侵略者;教会在骚动;商人树立权威;艺术家在挣扎;大学安置在莫贝广场的干草堆上;巴黎民众起义──暴力、血腥、充满象征──如此构成了整个法国历史。

  原来巴黎铁塔是其高卢先祖战士的长眠之所、日耳曼人曾经差点成为法国人的祖先、巴黎原来不是法国国王的首都首选、司法宫所在原来竟是朱利安皇帝的居所、某个街角原来是法国大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地而《神曲》作者但丁也曾在此处出没、喀尔文的革命性思维是因为被追捕而逃离巴黎到瑞士才出现的、巴黎中央市场的昔日与今日面貌如此不同、某处废墟原来是法兰克王国城堡的遗址、巴士底监狱原来是个堡垒,伏尔泰和萨德侯爵曾被关在这里、毕卡索的〈亚维侬的少女〉是他在巴黎时受到启发而画成……而西堤岛原来竟不是巴黎的起源地?!

  书内丰富精彩的内容,让自认熟稔巴黎的人也不得不赞叹:原来每个地铁站居然有如此不为巴黎人所知的历史起源!

推荐

  「一条令人惊艳的博学之路。」──《新观察家周刊》

  「一种从巴黎观点解构法国历史的描述,一抹介于普罗大众与博学之士间的气息。」──《自由报》

  「让人想套上最好的球鞋跑遍这座城市。」──《世界报》

  「这本书博学却低调、风格活泼紧凑,书中洋溢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为所有爱慕法国、巴黎、美丽故事的读者所写的书。」──台湾法国文化协会主任 Yann BOUCLET(博洋)

  「《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之所以有些特别的价值,正在于以交织地铁路线,带我穿梭历史古今,从第一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一点一滴地品味与印证巴黎人文精神。」──前驻法代表 杨子葆

  「翻译《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让我透过作者博学却不艰涩的生花妙笔,以及生动的说书技巧(脑子里响着他那高亢快速的说话节奏,彷彿在急切地对我耳提面命),恶补了一课法国大历史,也温习了我自己跟巴黎地铁的小故事。」──本书译者 李桂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杭‧德奇Lorànt Deutsch
1975年生,法国演员、作家、制作人。

  在〈阿玛迪斯〉中演出莫札特,在电影片中扮演拉芳登(Jean de la Fontaine),在电视节目中演出哲学家沙特后,再扮演画家富凯(Fouquet),这位多才多艺的喜剧演员,是个热爱历史的人,也是个疯狂迷恋巴黎的人。

相关着作:《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从西堤岛到新凯旋门,纵横法国古今2100年》

译者简介

段韵灵
曾就读国内法文系、法文所,并于法国索邦大学交换就读Master 1。热爱旅游(酷爱小岛)、美食(嗜辣)、杂食阅读(尤醉武侠,近期则狂练教养神功),教过法文、做过口、笔译及出版社编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养Orange,并兼以翻译为乐。译作赐教:duanyunling@gmail.com

李桂蜜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教育部公费留学、法国巴黎新索邦大学戏剧系硕士。
中译英、法文作品逾三十项,曾多次获梁实秋翻译奖、国立编译馆翻译奖、文建会文学翻译奖,并曾两度赴非洲担任援非计画驻地翻译。

图书目录

《巴黎变奏曲》(图文版)
作者序
一世纪 西堤岛站 :凯撒的摇篮
二世纪 义大利广场站:条条大路通罗马
三世纪 田园圣母院站:圣德尼的殉道
四世纪 圣马丁站:巴黎,帝王之居
五世纪 罗浮-喜佛里站:巴黎,法兰克之都
六世纪 圣米歇尔圣母院站:墨洛温王朝,教会的嫡长子
七世纪 圣杰曼德佩站:从一座修道院到另一座……
八世纪 圣德尼圣殿站:众王之终极奢糜
九世纪 夏特雷-中央市场站:伯爵们的清算时刻
十世纪 夏贝尔站:卡佩王朝的胜利
十一世纪 工艺技术站:西元千年的末日传说
十二世纪 菲利普.奥古斯特站:巴黎,法国之都
十三世纪 莫贝路-互助会馆站:大学体制起飞
十四世纪 市政厅站:第三阶级的诞生
十五世纪 文森城堡站:危难巴黎
十六世纪 王宫-罗浮宫博物馆站:文艺复兴的光明与黑暗
十七世纪 伤兵院站:伟大世纪的代价
十八世纪 巴士底监狱站:来自市郊的怒火
十九世纪 共和国站:五幕戏与突如其来的戏剧性转变
二十世纪 香榭丽舍-克里蒙梭大道站:权力之道
二十一世纪 防卫城拉德芳斯站:归本溯源
附录

《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
前言 穿越之前
第一世纪 西堤岛 :凯撒的摇篮
第二世纪 义大利广场: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三世纪 田园圣母院:圣德尼的殉道
第四世纪 圣马丁:巴黎,帝王之居
第五世纪 罗浮宫-喜孚里:巴黎,法兰克之都
第六世纪 圣米歇尔-圣母院:墨洛温王朝,教会的嫡长子
第七世纪 圣杰曼德佩:从一座修道院到另一座……
第八世纪 圣德尼圣殿:众王之终极奢糜
第九世纪 夏特雷-中央市场:诸伯爵的清算时刻
第十世纪 礼拜堂:卡佩王朝的胜利
第十一世纪 工艺技术:西元千年的末日传说
第十二世纪 腓力‧奥古斯都站:巴黎,法国之都
第十三世纪 莫贝-互助会馆:大学体制起飞
第十四世纪 市政厅:第三阶级的诞生
第十五世纪 文森城堡:巴黎罹难
第十六世纪 王宫-罗浮宫:文艺复兴的光荣与黑暗
第十七世纪 伤兵院:伟大世纪的代价
第十八世纪 巴士底监狱:市井之怒
第十九世纪 共和国:五幕剧与急转直下的剧情
第二十世纪 香榭丽舍大道-克里蒙梭:权力大道
第二十一世纪 拉德芳斯:归本溯源

图书序言

《巴黎变奏曲》(图文版)
每年关于巴黎的文化书写,简直汗牛充栋。可是这本地铁旅者一出版就造成法国书市少见的轰动与热销,蔚为近年法国出版界的奇观。以过去千年为时间纵轴,以地铁线为横轴,潜入每一个巴黎幽暗神祕的角落,以古今交错的文字和图片呈现时空对比的阅读趣味。一本让巴黎人重新发现巴黎的作品。
──《慢食》、《慢食之后》作者谢忠道

《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
★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  by Yann Bouclet(博洋)
跟许多法国人一样,我以前所知道的罗杭‧德奇是演员,是个才华洋溢、充满热忱、辩才无碍的剧场工作者,而且还是位出色的足球员 !跟许多法国人一样,在《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中,我惊讶地发现另一个罗杭‧德奇,他醉心于历史、好奇且执着地探查古蹟,而且说故事说得很精彩 !
  许多演员、乐手、艺术家会写书(或是请人捉刀) ,通常是写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书……而且经常写得很差……
  因此罗杭‧德奇的书写有双重优点 :
  .他写的不是他自己
  .他写得很好
  但这还不足以让一本书变得有趣。然而罗杭‧德奇的作品却的确引人入胜!我必须说,我自己对历史相当感兴趣,也一直很喜爱巴黎,而且跟作者一样,我也是在萨尔特长大的。不过这还是不足以解释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
  我想《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如此特殊且迷人的魅力,是来自于本书创意十足的编排方式 :读者从一个地铁站漫游到另一个地铁站,而在巴黎漫游是很棒的 !漫游时,我们会在某个庭院的一角、某栋建物的地窖、某座停车场的深处,发现意想不到的宝藏,向我们揭露法国首都上千年历史的秘密 :这里有一小段腓力‧奥古斯都的城墙,那里有一根高卢罗马时期的柱基……
  其实,《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带点旅游指南的成分,不过却是一种新类型的旅游指南,借用左拉的话来说,小说化的另类叙事风格,描绘了「透过作者的性格所看到的」都市风景,带领各位到观光客(以及巴黎人 !)永远不会去到的地方……
  同样热爱巴黎的罗杭‧德奇像个精明的警探,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出古蹟,他的文笔清晰、精确、谆谆善诱,带领我们重返重要的历史时刻,从高卢到后来的法兰西,从吕特斯到后来的巴黎。《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在我们面前摊开一张都会的地图,将我们带进四度空间的导览,包括被埋没、遗忘的巴黎在沉睡好几个世纪后,重新显现的有形三度空间,以及历史那由时间构成的丰富、深入、迷人的第四度空间。
  造就法国历史的不同民族先后登场、下台,包括高卢人、罗马人、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维京人……朝代更迭:墨洛温王朝、卡洛林王朝、卡佩王朝……在这当中,我们与显赫人物错身而过 ,有凯撒大帝、圣珍维耶芙、查理曼大帝、圣路易、凯萨琳‧德‧梅迪奇……
  这本书博学却低调、风格活泼紧凑,书中洋溢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为所有爱慕法国、巴黎、美丽故事的读者所写的书。
  另外还需补充的是,《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的图文版已在台湾出版,图文版是后来的版本,该书呈现大量地图、相片、文献影像,是原初版本的补充。而各位现在手上拿着的,是作者最早的版本,以文字为重点,相较于图文版,本书的文字内容显然丰富许多,而此时便可看出译者的才华 !我很高兴能因为此书出版计画而结识李桂蜜─一位译笔精湛、获奖无数、娴熟法文与法国文化的译者,我由衷感谢她的邀请,让我有荣幸撰写这篇短文。相信她必能以中文重现此书的所有优点,光是因为这一点,我便遗憾不识孔子的美丽语言 !
  台湾民众崇尚法国事物,热爱文化、知识、异国情调,我深信他们一定会相当享受阅读这本出色的作品。祝福《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文字版在台湾也能像在法国及其他国家一样,获得热烈回响。

★巴黎人文精神新地图     by杨子葆
巴黎,这座蒋梦麟笔下「世界都市之都」的伟大城市,曾有许多中外文人雅士企图描绘它的形象,譬如说,在《城市的精神》(The Spirits of Cities, 2011)里,就称巴黎为「浪漫之城」,并补充说明是「未经巴斯德消毒法消毒过的浪漫」。
  但在细细读过,然后阖上《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之后,我脑海里浮现的居然是两款法式点心:一是多孔的硬质乳酪「古居耶尔」(Gruyère);另一则是据说由十七世纪着名大厨德拉瓦伦(François Pierre de La Varenne, 1618-1678)所创、层层叠叠的的千层酥(Mille-feuille)。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因为在漫长历史里,许多巴黎伟大建筑所需要的大量石料都是就地取材,这片花岗岩所构成的地块之下,星布着废弃的採石矿场,很多地方都被挖空了。尤其现在的花都底下到处都是各式管线通道,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区四通八达的地铁路线,如蛛网密密织就,将这座城市的地底情景具象化,不正像一块古居耶尔乳酪?
  而千层酥则是抽象历史的积累。大约西元前四五○○年即有人类在巴黎活动,后来成为高卢蛮族的重要根据地,然后曾被罗马人征服。法兰克人继罗马人之后统治这座城市,命名为巴黎,并定都于此。所有的历史痕迹都一层一层地砌叠,然后夯实压平,就像我们一层一层地擀着千层酥的面皮。
  作者罗杭‧德奇在书中曾为我们讲述一项史实:一七一一年,为集中安置巴黎总主教的坟墓,巴黎人在圣母院祭坛下方开凿墓穴,意外地发现高卢人的重要图腾「摆渡人石柱」。原来尽管信仰不同,圣地始终是圣地,从未移动。「摆渡人石柱」从巴黎圣母院的地基里被发掘绝不是巧合,而巴黎圣母院一直是巴黎人进行天主教礼拜之最重要地点亦非偶然:塞纳河上的西堤岛,曾竖立过高卢人最早的神庙,这些庙宇后来变成罗马人的神殿,而在神殿的基础上,法国基督徒建立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哥德式大教堂。
  这就是伟大城市的魅力所在。因为关于城市的欣赏与理解,终究得反映在品味与印证之上,品味什么?印证什么?人文精神者也。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举例而言,我们欣赏艺术品,特别是古艺术品,除了体验艺术感染力之外,主要目的之一更在于「文化印证」--古艺术品之所以珍贵动人,固然是因为时光无法倒流,历史不可能复制重现;但更关键的是制作者的心神沉浸与心力投入,以及整个文明传承赋予这件艺术品的价值,它所承载那业已逝去、但确实存在过的文化讯息,对于今天有不可磨灭的启发意义。因此对古艺术品稍有涉猎的人都知道,这种彷彿虚无飘渺的纹理印证其实是器物最微妙的精髓,也是「真古」与「仿古」两者之间,再精巧功夫、再高明科技也作伪不来的关键差别,无以名之,姑且称为「人文精神」。
  《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之所以有些特别的价值,正在于以交织地铁路线,带我穿梭历史古今,从第一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一点一滴地品味与印证巴黎人文精神。
  但罗杭‧德奇终究不是装模作样、自命价值中立的蛋头学者,在书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真实看法,他在结尾批评道:「,二十世纪对巴黎毫不留情:蒙帕纳斯大楼、中央商城、沿河道路、河畔大楼区、庞毕度中心、巴士底歌剧院、密特朗国家图书馆……首都的毒瘤数量可观且惊人。一九八九年,新凯旋门将它的拱形建筑强加在凯旋门的视野里,延长了恶劣的品味。」让人直接连结到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十九世纪末的吶喊:把我关进巴黎铁塔吧,那里是巴黎唯一看不见丑陋铁塔的地方!
  这样很好,不是吗?如同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的名言:「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根本不值得一瞥。」
  那么,罗杭‧德奇献给世人的,无非就是从古居耶尔乳酪到千层酥,让我们深刻体验巴黎人文精神的时代新地图。

图书试读

《巴黎变奏曲》
 
说说缘由
 
有时,巴黎的历史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转折……为了介绍我的书《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为了与读者们相遇,我离开首都,从北到南行脚法国。
 
「如果我们对巴黎不熟悉怎么办?如果我们住在外地怎么办?」一名年轻女子伊莎贝儿,在南特(Nantes)一间书店举办的座谈会上问我。
 
其他人则追问我更多细节,要找出某座被遗忘的钟塔、那块藏匿在城墙下的碎片、或那座掩盖在停车场下的首座巴黎主教座堂。
 
巴黎的过往与整个法国宿命是如此紧密相连,所以在细数了巴黎的奇遇之后,我难道不该点出这动人编年史的遗址、展示这二十一个世纪以来形塑了我们国家的遗物?
 
透过这本《巴黎变奏曲(图文版)》,我首先关切的是要指出一些线索、提供一些地址、揭露某些祕密、解开某些谜团……我的目的是要让您能轻易找回那段尚可探索的过去,一段我们以为永远深埋、却不尽然如此的过去。
 
我的童年老友赫努文(Cyrille Renouvin)以他趣味及图像化的视野,在章回与章回之间,帮我们重现了巴黎不同的面貌。摄影师苏颂(Greg Soussan)则和我一起捕捉了这条路径在时空背景下的诸多见证……于是,当刺眼的现代数位密码大门阻挡了您的旅途,他的照片便在那里,让您看到那背后的真相。
 
因为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仍旧活在昔日事件发生的现场,它正对着我们述说、正召唤着我们,而我们到来,以抚触这些向我们描述了那么多故事的老建筑的表体,作为对历史的回应。
 
当人们已经遗忘之际,石头们,正兀自记忆着……
 
罗杭‧德奇(Lorànt Deutsch)
 
《巴黎地铁站的历史课》
 
十八世纪巴士底监狱Bastille:来自市郊的怒火
 
巴士底地铁站努力回到大革命时期,摇动微醺的巴黎人的怀旧情绪,这样的努力是很值得鼓励的:一幅五颜六色的壁画追溯了法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一些旧影像也让人想起曾经矗立在此的堡垒。不过,更重要的是,在五号线的月台上会看到发黄的石子……这些是巴士底一座墙的基础!这些石子在一九○五年出土,当时正在开挖地铁隧道。接着,在布东大道(boulevard Bourdon)转角的地铁出口,还可以看到另一块堡垒的墙。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