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解构19讲

刑法分则解构19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分则
  • 法律
  • 教材
  • 案例
  • 解构
  • 犯罪
  • 法律硕士
  • 司法考试
  • 理论与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採取讲义形式,节省读者花费时间整理教科书重点;蒐罗重要实务见解,培养读者应试的敏感度与精准度。依据刑法分则的讲授顺序排列成十九大讲次,书写风格与「法律问题、思维导引、笔者叮咛、鑑古知今」等单元设计,均沿袭本书姊妹作「刑法总则精要10讲」,以保持阅读的一贯性。

主要特色:

  1.内容完整、章节安排脉络分明:

  以「讲义书」的编排方式,将重点内容一网打尽。

  2.法律问题搭配内容导引:
  按各章重点,搭配法律问题,并附有详尽之思维导引,深入解说每个案例重点。

  3.实例书写版型:
  加入法条与案例事实间的涵摄,以及遇到争点的写作模式,提升读者应考实力。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所提及的图书名称以外的另一本假设的法律书籍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详实、深入的内容描述,并避免任何明显的生成痕迹或自我提及: --- 《当代刑法学前沿:理论革新与实践挑战》 导言:时代之问与法治之需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全球化、科技革命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类的生存图景与行为模式。犯罪的形态亦随之发生质的演变,传统的刑法理论和制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深刻的结构性挑战。刑法不再仅仅是惩罚既有侵害行为的静态规则集合,它必须成为积极应对未来风险、维护社会秩序、实现个体权利保障的动态治理工具。 《当代刑法学前沿:理论革新与实践挑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对既有刑法分则条文的细致梳理与注释,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刑法学领域最尖锐、最具争议性、且对未来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基础理论层面与新兴犯罪领域的深度剖析。全书立足于批判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旨在为资深法律人士、研究生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富有洞察力的学术对话平台。 --- 第一部分:刑法基础理论的重塑与深化 本部分深刻探讨了刑法学的“基石”——犯罪论体系的当代发展趋势,重点剖析了在新的社会认知和哲学思潮影响下,传统理论框架的张力与修正。 第一章:责任本质的再思考:从传统主观归责到“社会危险性”的张力 本章聚焦于刑法责任理论的核心争论。我们首先回顾了传统上以故意和过失为核心的心理主义责任观,并深入批判了其在处理复杂组织犯罪、环境犯罪和数字犯罪中的局限性。随后,本书详细阐述了“社会危险性”理论在当代刑法语境下的复兴及其面临的合法性危机。通过对德国和日本等先进法域在责任要素上的最新司法修正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本章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有效进行个体化惩罚,又能兼顾社会预防机能的、更为精细化的责任体系。特别关注了不作为犯的“保证人地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边界扩张与界定难题。 第二章:犯罪阶层结构演进:从三阶层到多维结构的审视 传统的“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三阶层结构作为大陆法系刑法学的支柱,其适用性在面对“软暴力”、网络操控等新型侵害形态时,显得日益僵硬。本章提出了一种“四维交叉模型”的理论尝试,旨在将“法益侵害的实质性评估”和“行为人社会适应性(或称社会整合度)”纳入构成要件和罪责的判断范畴。我们将重点分析违法性判断中“社会相当性”与“教唆犯/帮助犯”界限模糊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刑法谦抑性原则如何在现代国家积极化治理倾向下得以实质性保障。 第三章:共同犯罪理论的当代困境与整合 共同犯罪理论,尤其是共犯的教唆与帮助的界限,在跨国犯罪和平台化犯罪中成为司法实践的难点。本书系统梳理了“教唆犯与限制罪责”的争议,并引入“风险分担理论”来解析共犯体系的运作逻辑。通过对复杂商业贿赂、洗钱集团等案件的解构,我们力求提供一套更为清晰的、能够有效应对非面对面、多层级共犯结构的分析工具。 --- 第二部分:刑法在新型风险领域的应对与挑战 本部分将理论探讨延伸至最具活力的实践前沿,集中分析了科技发展和全球治理对刑法干预必要性和手段提出的新要求。 第四章:数据刑法与信息控制犯罪的理论基础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催生了全新的犯罪客体——数据与信息流。本章深入探讨了“数据法益”的独立性与界定。我们分析了“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算法歧视的刑事责任”以及“深度伪造(Deepfake)”等前沿行为的定性困境。本书主张,针对此类行为,传统的财产权或隐私权保护范畴已显不足,需要构建以“信息控制权”为核心的新型法益保护体系。同时,对“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的边界平衡进行了详尽的法哲学考察。 第五章:环境刑法中的“不确定犯”与未来风险规制 面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的长期性、累积性威胁,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必须具备前瞻性。本章聚焦于环境刑法中“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的张力,重点分析了“污染环境罪”中“行为的持续性”与“结果的不可逆性”的认定标准。此外,本书引入了“预防性刑事责任”的概念,探讨在特定高风险行业(如核能、生物科技)中,如何通过刑法手段实现对未来潜在灾难的有效干预,同时避免对正当经济活动的过度压制。 第六章:经济犯罪的刑法治理:从行为犯到组织风险的控制 公司治理的复杂化使得传统经济犯罪(如欺诈、挪用)的归责变得异常困难。本章核心在于解析“组织内部的责任蔓延”问题。我们不再将焦点完全放在直接实施行为的个人身上,而是深入研究企业内部的风险文化、合规体系的缺失如何共同构成了犯罪的“组织土壤”。本书详细论述了如何通过“组织责任”的刑法理论建构,有效追究高层管理者在“知情不报”或“消极放任”状态下的刑事责任,实现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遏制。 --- 结语:刑法学的使命与前瞻视野 《当代刑法学前沿:理论革新与实践挑战》最终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刑法应如何坚守其保障人权、维护正义的最终使命,同时又不沦为僵化的技术工具?本书的研究表明,刑法的未来不在于无休止地增加犯罪条文,而在于夯实其基础理论的逻辑严密性,并以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介入到新的社会冲突领域。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路线图,指引法律人穿越理论迷雾,直面当代法治实践中的最大挑战。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文

第1讲 分则体系架构以及与总则间之连动
 第一章 刑法分则的体系架构/3
 第二章 刑法分则与总则之间的连动/6

第2讲 侵害人格法益之生命、身体系列
 第一章 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11
  第一节 自然人生命法益的实害/12
  第二节 自然人生命法益的危险/23
  第三节 胎儿的生命法益/30
 第二章 侵害身体法益之犯罪/34
  第一节 基本犯罪成立要件——伤害罪(§277)/34
  第二节 变体犯罪成立要件/36

第3讲 侵害人格法益之自由系列
 第一章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43
 第二章 一般的自由法益侵害/44
  第一节 恐吓罪(§305)/44
  第二节 强制罪(§304)/45
  第三节 私行拘禁罪(§302)/47
 第三章 与妇女有关的自由法益侵害——略诱妇女系列/50
 第四章 与隐私有关的自由法益侵害/52
  第一节 侵入住居罪(§306)/52
  第二节 违法搜索罪(§307)/55
  第三节 妨害性自主罪/57

第4讲 侵害人格法益之名誉、信用、隐私系列
 第一章 侵害名誉、信用法益之犯罪/79
  第一节 公然侮辱罪(§309)/79
  第二节 诽谤罪(§310)/82
  第三节 侮辱诽谤死者罪(§312)/84
  第四节 妨害信用罪(§313)/85
 第二章 侵害秘密法益之犯罪/86
  第一节 窥探秘密型/86
  第二节 洩漏秘密型/92

第5讲 侵害财产法益概论
 第一章 财产犯罪的基本概念/97
 第二章 财产犯罪的行为模式/101

第6讲 侵害财产法益之个别财产犯罪取得型
 第一章 针对「物的持有」原始型——窃盗系列/107
  第一节 刑法上的持有概念/107
  第二节 基本犯罪成立要件——窃盗罪(§320)/109
  第三节 变体犯罪成立要件——加重窃盗罪(§321)/114
 第二章 针对「物的持有」强化型/119
  第一节 抢夺系列/119
  第二节 强盗系列/121
 第三章 针对「物的所有」——侵占系列/130
  第一节 基本犯罪成立要件——侵占罪/130
  第二节 变体犯罪成立要件/133

第7讲 侵害财产法益之整体财产犯罪取得型
 第一章 认知瑕疵——诈欺系列/137
  第一节 创设错误基本型——诈欺罪(§339)/137
  第二节 创设错误变体型——加重诈欺罪(§339-4)/143
  第三节 利用错误型/146
 第二章 意欲瑕疵/151
  第一节 原始型——勒索罪(§346)/151
  第二节 强化型——掳人勒赎系列/154
 第三章 未经同意的例外——强盗得利罪(§328Ⅱ)/158

第8讲 侵害财产法益之损害型、混合型与特殊型
 第一章 损害型/163
  第一节 个别财产犯罪——毁损系列/163
  第二节 整体财产犯罪/168
 第二章 混合型——背信罪(§342)/171
 第三章 特殊型/174

第9讲 侵害公共安全法益之放火系列
 第一章 基本犯罪成立要件——放火罪(§175)/183
 第二章 变体犯罪成立要件/186

第10讲 侵害公共安全法益之交通系列
 第一章 倾覆破坏交通工具罪(§183)/195
 第二章 妨害交通工具往来罪(§184)/197
 第三章 妨害公众往来罪(§185)/200
 第四章 危态驾驶罪(§185-3)/203
 第五章 肇事逃逸罪(§185-4)/209

第11讲 侵害公共安全法益之其他重要犯罪
 第一章 危险物品系列/217
 第二章 危险环境系列/221
 第三章 电脑使用系列/229

第12讲 侵害公共信用法益之伪造文书印文系列
 第一章 文书犯罪概说/237
  第一节 刑法上的文书概念/237
  第二节 文书犯罪的行为模式/239
 第二章 有形伪造系列/242
  第一节 基本犯罪成立要件——伪造私文书罪(§210)/242
  第二节 变体犯罪成立要件/246
 第三章 无形伪造系列/249
  第一节 针对公文书/249
  第二节 针对业务文书——业务登载不实罪/253
 第四章 其他犯罪/255
  第一节 行使文书罪/255
  第二节 印章印文署押系列/256

第13讲 侵害公共信用法益之伪造有价证券、通用货币系列
 第一章 伪造有价证券系列/261
  第一节 基本犯罪成立要件/261
  第二节 变体犯罪成立要件/265
 第二章 伪造通用货币系列/267

第14讲 侵害善良风俗法益之妨害风化系列
 第一章 淫媒系列/273
 第二章 公然猥亵罪(§234)/277
 第三章 散布猥亵物品系列/279

第15讲 侵害善良风俗法益之妨害婚姻、家庭系列
 第一章 妨害婚姻系列/285
 第二章 妨害家庭系列/289

第16讲 侵害善良风俗法益之赌博系列
 第一章 公然赌博罪(§266)/295
 第二章 开设赌场罪(§268)/299

第17讲 侵害执行职务公正性法益
 第一章 贿赂系列/303
  第一节 不违背职务收贿罪(§121)/303
  第二节 违背职务贿赂罪(§122)/307
  第三节 准收贿罪(§123)/309
 第二章 其他重要渎职犯罪/312

第18讲 侵害权力作用法益
 第一章 妨害公务系列/323
 第二章 妨害投票系列/330
 第三章 妨害秩序系列/335

第19讲 侵害司法权法益
 第一章 脱逃系列/343
  第一节 基本犯罪成立要件——便利脱逃罪(§162)/343
  第二节 变体犯罪成立要件/345
 第二章 证据系列/348
 第三章 诬告系列/358
  第一节 基本犯罪成立要件(§169)/358
  第二节 变体犯罪成立要件/361

图书序言

序文

  诸多国家考试以「刑法」作为主要应考科目,内容包含「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两部分,虽说总则与分则的重要性理应平分秋色,惟若回顾学院或坊间的一般刑法学习方式,均以总则为先、分则次之,甚至有过度偏重总则的倾向,导致学习者对分则普遍仅存朦胧、片断、残缺印象。然而国家考试绝对不会只针对总则命题,应考时一旦遭遇侧重分则的争点,自然残存亦末路、兵败如山倒。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大多应考者皆锱铢于总则枝微末节的争议,却对分则具体核心热点视若无睹,这种「蔚为风潮」的准备方法,虚费心神又事倍功半。我的刑法启蒙恩师曾撰文道:「……,因此将刑法分则称作是一个考验我们奉行罪刑法定原则诚意的试炼场,亦不为过。」确实,总则作为刑法的灵魂,分则便是刑法的躯干,有灵魂而无躯干则未能附丽,有躯干而无灵魂如行尸走肉,两者势必要一起学习,并且交互运作、应证,始能形神兼备。

  相较笔者于总则教学中强调的「精要」,刑法分则学习上不外乎「解构」二字,将繁杂的法条逐一按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罪责、其他刑罚要件顺序,作系统性拆解与归纳,以助读者迅速理解法条、掌握争点,这正是取名「刑法分则解构19讲」的主因。本书採取讲义形式,依据刑法分则的讲授顺序排列成十九大讲次,书写风格与「法律问题、思维导引、笔者叮咛、鑑古知今」等单元设计,均沿袭本书姊妹作「刑法总则精要10讲」,以保持阅读的一贯性。

  如同总则着作中设计的「刑法实例解题方法论」单元,分则中也针对众多关键条文提供「实例书写版型」,用以因应现代出题趋势。笔者就考场上最常出现的分则罪名构思条文简介,除可作答题时的开场白,也十分利于记忆与背诵。多年来批改考卷也让我发现构成要件该当性是考生们掉分的最大罩门,不是要件落东落西、惨不忍睹,就是只抄写法条而完全欠缺涵摄,有鑑于此,笔者特别在书写版型中加入法条(大前提)与案例事实(小前提)间的涵摄,更在部分版型增加遇到争点时的写作模式,期望能有助苦无下笔对策的考生们。

  语末,感谢出版公司众同仁的辛劳与包容,与各部门伙伴合作绝对是一段极为美好的工作经验,在此献上最诚挚的谢意,并将本书成就归功于你们。

陈奕廷 律师
序于上诚律师事务所
2014年9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在法律事務所工作的助理,常常需要接觸到各種刑案的卷證資料,對於刑法分則的熟悉度,直接影響到我工作的效率。《刑法分則解構19講》的出現,可謂是替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書中對於每一個罪名的「實務重點」都有非常詳盡的闡述,作者不僅分析了學說上的不同見解,更著重於探討實務上的適用與判斷,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實際應用法律知識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書中提到許多關於「因果關係」、「行為」、「責任」等基本概念在不同罪名下的具體適用,都讓我對實際案例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處理竊盜案件時,書中關於「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的判斷,以及如何區分「竊盜」與「侵占」的細微差別,都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指引。這本書的內容不僅止於學術探討,更能直接運用於實務工作,相當難得。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刑法分則解構19講》,我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畢竟刑法分則的內容浩瀚,要如何在短短的「19講」內講清楚,讓我有些存疑。然而,翻開書頁後,我的看法立刻改變了。作者以一種非常「精煉」的方式,提煉出刑法分則中最核心、最常被考、也最容易混淆的部分,並加以深入剖析。這種「濃縮」的教學方式,雖然篇幅不長,但每一講都飽含作者的深厚功力。書中很多地方的論述,都相當精闢,直指問題核心,讓我受益匪淺。例如,在討論妨害性自主罪時,作者對於「違反意願」的解釋,以及如何判斷「非得以其言語、舉動,或健康、名譽、自由、財產、感情等,足以引起其知覺」的客觀要件,都做了非常細緻的闡述,這是我在其他教科書上較少見到的。對於已經接觸過刑法,但感覺有些瓶頸的讀者,我非常推薦這本書,它能夠幫助你突破盲點,釐清觀念。

评分

這本《刑法分則解構19講》真的讓我對刑法有了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對於我這種讀法條常覺得枯燥乏味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有條理,將原本複雜的刑法分則條文,拆解成一個個清晰易懂的「知識點」,再透過「解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分析每個罪名的構成要件、客觀與主觀的判斷,以及實務上常見的爭議。我尤其喜歡書中透過大量案例來輔助說明,這些案例不僅貼近生活,而且作者的分析邏輯非常嚴謹,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如何應用在實際情況中。例如,在講解傷害罪時,書中列舉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並詳細解釋了其構成要件的差異,還有如何區分故意與過失傷害,這對於準備國家考試的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而且,作者的文筆流暢,不會讓人感到生硬,閱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教授在課堂上娓娓道來,總之,這本書非常適合正在學習刑法分則,或是對刑法有興趣的讀者。

评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是衝著「19講」這個數字來的,覺得篇幅不會太過龐大,對於想快速掌握刑法分則重點的人來說,應該很適合。讀了之後,發現「19講」並非敷衍,而是每一講都經過精心設計,內容精煉且重點突出。作者在書中強調「解構」與「重塑」的學習方法,鼓勵讀者不要死記硬背法條,而是要去理解法條背後的立法精神與價值,並嘗試將其「重塑」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種學習方式,對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非常有益。書中在探討一些爭議性較大的罪名時,例如妨害電腦使用罪,作者並沒有給出單一的答案,而是呈現了不同學說的觀點,並分析其優劣,這讓我學到了如何批判性地看待法律問題。總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刑法分則的教科書,更是一本引導讀者學習法律的「方法論」。

评分

我是一個比較「視覺化」的學習者,傳統的法條文字對我來說相當有壓力,但這本《刑法分則解構19講》恰好能滿足我的需求。作者在書中運用了許多「圖表」、「流程圖」甚至是「比較表格」來輔助說明,讓原本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更加具象化。例如,在講解詐欺罪時,書中清楚地畫出了詐欺罪的構成要件流程,從「詐術」的實施,到「錯誤」的發生,再到「財產上損害」的產生,每個環節都一目了然。這種「圖像式」的解說,大大降低了學習門檻,也讓我在記憶和理解上事半功倍。我認為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不僅提供了學術上的深度,更兼顧了學習上的易讀性。對於準備司法人員特考或是律師司法官考試的考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備考的利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