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富论(新版)

图解国富论(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国富论
  • 亚当·斯密
  • 经典
  • 图解
  • 经济思想史
  • 财富
  • 市场经济
  • 商业
  • 社会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经济巨人的理性之作

  《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是影响世界史的十大着作之一;亚当.斯密有系统的分析了国民财富生产、分派、与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并提出着名的「无形之手」的观点。《国富论》的出版让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各国的经济与政策都有深刻的影响。

  本书综合了多位学者对《国富论》的研究成果,并以图解的方式对原着进行了充分解读,除了阐述原着内容之外,还介绍了成书背景、作者研究、行文逻辑,和许多未揭示的理念等,让读者能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更全面地认识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亚当.斯密提出的「调解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指的是什么?
  ˙《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有哪些重大的影响?

本书特色

  透视调节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掌握每次致富的先机!

  读懂构筑现代经济学堡垒的磐石:影响世界最深的西方经济学圣经
  不读《国富论》,无法深入理解财富的世界

  ˙影响深远:
  一般将《国富论》视为开启现代经济学先河之着,奠定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李嘉图、凯恩斯以及马克思等人的经济理论深受其影响,直到现在仍作为研究现代经济学的第一着作。

  ˙系统解析:
  总结两百多年来对《国富论》的研究成果,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分类解说,让读者能从中更清楚地了解市场经济,并能从中获取致富的理财之道。

  ˙图表呈现:
  将较难理解、说明繁杂的概念与发展脉络,以照片、绘图、表格和树状图解说,让读者能更直接、轻松地了解市场经济,并增进理财能力。
《深入浅出:现代经济学思维导论》 一、本书定位与目标读者 本书并非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旨在帮助现代读者建立扎实、清晰的经济学思维框架的导读手册。我们深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对经济新闻、政策解读感到困惑,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讨论,难以触及问题的核心逻辑。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包括: 初次接触经济学概念的职场人士: 渴望理解商业运作、宏观趋势背后的基本驱动力,而非仅仅记忆复杂的公式。 关注时事但缺乏系统知识的普通公民: 希望能更理性、更有深度地分析社会热点、政府决策(如税收、利率变动)的影响。 跨学科学习者: 尤其是人文社科背景,希望将经济学视角融入自身研究领域,拓宽分析维度。 高等教育阶段的入门学生: 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核心概念,建立直觉理解。 我们不追求覆盖所有经济学分支的广度,而是力求在核心概念的深度和解释的清晰度上做到极致,确保读者在读完之后,能够用一套逻辑自洽的“经济学思维”去观察和分析世界。 二、核心内容模块划分与结构设计 本书结构设计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个体决策到社会互动”的递进逻辑,共分为七个主要部分: ---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与思维工具 本部分着重于破除对经济学的常见误解(例如,经济学不等于“算钱”或“教人发财”),确立研究的起点。 1. 稀缺性与选择的悖论: 阐释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原因——资源有限性。重点解析“机会成本”这一核心概念,而非仅停留在定义层面,而是展示它如何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决策(个人时间分配、企业投资取舍)。 2. 理性人假设的修正与应用: 探讨经济模型中的“理性人”模型(Homo Economicus),并引入行为经济学的初步洞察,解释在现实中,偏见、情绪如何影响决策,以及这些偏差的系统性。 3. 边际分析的力量: 将边际思维(Marginal Thinking)作为理解变动的核心工具。通过大量的日常案例(例如,多吃一片披萨的满足感、多跑一公里路的劳累感),说明经济决策往往是“增加一单位”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而非“总量”的比较。 第二部分:微观世界的运作法则——市场与价格 本部分聚焦于个体经济主体(消费者与生产者)如何在市场中互动,并最终形成价格信号。 1. 供需模型的构建与动态分析: 详细解析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内在逻辑及其背后的动机。重点在于分析外部冲击(如技术进步、消费者偏好突变)如何导致曲线移动,并区分“数量变化”与“变动”的差异。 2. 弹性的视角: 深入探讨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商业决策(如定价策略、税收负担的转嫁)。阐述为什么对某些商品提高价格会使总收入增加,而对另一些商品则会使总收入减少。 3. 市场结构与竞争态势: 系统对比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特征、进入壁垒和长期后果。着重讨论“寻租行为”的经济学含义,以及政府监管的边界问题。 第三部分:效率、公平与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并非完美无缺。本部分探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局限性,以及社会对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1. 帕累托最优与福利经济学基础: 用直观的图示和故事,解释何为效率的理想状态。 2. 信息不对称的阴影: 深入剖析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保险、劳动力市场和金融领域的体现。探讨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如信号发送、筛选)来克服信息不对称。 3. 外部性的内在冲突: 详细解析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通过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如国防、基础研究)的案例,引入科斯定理和庇古税等解决思路,强调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分离。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指标与目标 从微观转向宏观,本部分构建了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 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GDP/GNP): 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而是解释GDP如何衡量“流量”而非“存量”,以及其在衡量国民福祉方面的局限性。区分名义与实际GDP的意义。 2. 失业的类型与衡量: 详细区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并解释为什么即使在经济“完全健康”时,失业率也不会降至零(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3. 通货膨胀的剖析: 探究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以及如何通过CPI、GDP平减指数等工具进行衡量。讨论适度通胀的必要性与恶性通胀的社会后果。 第五部分:经济增长的引擎与长期动力 本部分关注经济体如何实现持续、长期的繁荣,超越短期的周期波动。 1. 古典增长模型与新古典模型(索洛模型): 侧重于理解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在长期人均产出中的决定性作用。 2. 技术进步与内生增长理论: 探讨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如何成为内生于经济系统的增长驱动力,强调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意义。 3. 制度的重要性: 论述产权保护、法治稳定和教育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如何影响一个国家吸引投资和培育创新的长期能力。 第六部分:宏观调控的工具箱——财政与货币政策 本部分聚焦于政府和中央银行如何运用政策工具来平抑经济波动(衰退与过热)。 1.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深入解析政府支出和税收调整如何通过总需求曲线影响产出和价格水平。详细探讨“挤出效应”(Crowding Out)的潜在风险。 2. 货币政策的复杂性: 介绍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调整利率(基准利率、准备金率)来影响货币供给和信贷市场。分析公开市场操作的具体流程和市场预期的作用。 3. 短期权衡:菲利普斯曲线的演变: 解释在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关系,以及滞胀(Stagflation)现象对传统宏观模型的挑战。 第七部分: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学的视角 在日益紧密联系的世界中,理解国际经济流动至关重要。 1. 比较优势与贸易的逻辑: 重温并深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为什么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处于绝对劣势,进行国际贸易仍然有益。 2. 汇率的决定与影响: 介绍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解释汇率如何影响进出口的竞争力。 3. 国际收支平衡表: 拆解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相互制约关系,揭示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健康状态。 三、本书的独特价值主张 本书摒弃了复杂的数学推导,采用了大量类比、历史案例和逻辑推理来构建经济直觉。每一章的结尾都设置了“思维陷阱”或“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引导读者将学到的理论模型应用于最新的经济事件中。我们相信,理解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掌握其分析问题的方法论,而非记住一堆专有名词。通过本书,读者将获得一套清晰、连贯、能够在信息洪流中保持冷静和洞察力的现代经济学思维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


  生于西元1723年的苏格兰伐夫郡,大约十四岁时,进入格拉斯哥大学研读道德哲学,在此时期,亚当.斯密发展出对自由、理性与言论自由的兴趣。1740~1746年,就读牛津大学,1751年被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教授,讲课内容包括伦理学、修辞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和「治安和税收」。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期间,发表了其第一部着作----《道德情感论》,确立了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威望。于1766年出版的《国富论》,更是倍受推崇,随着《国富论》的普遍流传,亚当.斯密也随之声名大噪。《国富论》最早的中译本是由清末民初的严复所翻译的文言文版本----《原富》。

  亚当.斯密把财富的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富裕视为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目标。《国富论》以富国裕民为中心,有系统的阐发了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使国家和人民迅速达到富足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图书目录

1、编者序:带上《国富论》,一起跨入富国裕民的时代
2、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一部伟大着作的诞生
1、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富论》问世的年代
2、处于萌芽期的政治经济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3、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不同凡响的亚当斯密
4、《国富论》之前的铺垫:《道德情操论》与《法学讲稿》
5、形成体系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国富论》的全书架构

第2章 包罗万象的着作与难以解释的谜题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关系:亚当斯密的「自利原则」
2、支撑《国富论》各种论题的理论:自然权利与自由思想
3、外在的排他性权利:财产是一种权利
4、一对互相依存的关系体:政府与公民权利
5、与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平等观念
6、《国富论》思想的两块互相依存的「基石」:自利与合作
7、《国富论》思想的精髓:「看不见的手」
8、《国富论》中的机构:团体主义抑或个人主义的机构理论

第3章 劳动与分工
1、本章核心:劳动力的提升及生产物的分配
2、分工: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3、分工的起因: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换倾向
4、受限的交换能力: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5、货币的产生:分工造就的交换媒介
6、商品的价格:实质价格和名目价格
7、商品价格的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8、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9、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判断:工资的标准
10、工资与国民财富的关系:不同国家的工资状况
11、二者变动带来的社会问题:工资与物价的关系
12、以利率为参考:利润、利息和国民财富之间的关系
13、劳动和资本用途的不同: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用
14、3个条件:使劳动和资本不同用途的利害均等
15、政策的不均等: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均等
16、使用土地的代价:地租的产生
17、食物的生产: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18、衣物、住宅及矿产: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19、地租产品价值比例的变动:基于白银价值变动历史的回顾
20、社会进步的影响:商品实质价格以及地租的变动

第4章 资本的流动与利用
1、本章核心:资本与财富增长
2、资产的分类:划时代的分类方法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人力资源理论的发端
4、论三类资产的关系:时代痕迹的大师智慧
5、货币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总收入和纯收入
6、货币:纸币功用的完美阐释
7、银行:信用经济的诞生
8、纸币的发行数量:劣币驱逐良币
9、纸币的面额:「保守「表像下的缜密逻辑
10、通向繁荣之门:金融风险控制
11、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资本累积的起点
12、国富、国穷之谜:年产品分配
13、节俭:资本累积之道
14、奢侈和妄为:亵渎神灵的行为
15、消费:个人选择与财富累积
16、借贷资本:贷出取息的资产
17、来源及决定性因素:利息
18、大师的高明之处:资本利润与利率
19、经济调节器:利率政策
20、资本的综述性说明:资本的运用
21、一种比较「资本运用与财富增进
22、探寻富强之路:国家层面的资本运用
23、商品流动的原动力:贸易中的资本运作
24、贸易政策:经济自由主义的真谛
25、一个悖论:农业是最赚钱的行业吗?

第5章 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
1、本章核心:财富的自然增长
2、城乡贸易:乡村改良与城市发展
3、一个基本逻辑: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
4、土地改良的羁绊:长子继承法
5、大变革:从奴隶、佃农到农民
6、抑制农业的其他因素:劳役、税赋和贸易限制
7、具有重要意义的地位转变:「自由市」和「自由市民」
8、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市民权利和财富积聚
9、传导机制的建立:城市商业与乡村改良
10、贵族的没落:城市工商业如何摧毁贵族权利
11、最终的结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

第6章 论被抛弃的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
1、本章核心:政府干涉与自由放任之争
2、财富即金银:重商主义财富观
3、徘徊在真理与缪误之间:重商主义之失
4、金银货币的获得:市场流通的自然结果
5、对重商主义的进一步批判:「无用」的金银
6、大格局:对外贸易的真正意义
7、一种值得商榷的政策:进口限制
8、一把双刃剑:关税
9、谁更有害: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10、两个层面的分析:进口限制与自由贸易之争
11、汇率:增减贸易收益的「魔法棒」
12、退税:可笑动机下的有效制度
13、出口奖金:一项「损己利人」的政策
14、财富增加的真相:名义价值和实质价值
15、一种替代性政策:生产奖金
16、得不偿失的利益交换:通商条约
17、无用的慷慨:免征铸币税
18、贸易和金银:建立殖民地的动机
19、掠夺之外的启示意义:新殖民地的繁荣
20、贸易垄断权:饮鸩止渴的制度安排
21、重商主义的旧瓶新酒: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
22、重农主义概述:「矫枉过正」的学说

第7章 论国家的财政
1、本章核心:国家财富的再分配
2、国防开销:捍卫财富与文明
3、司法开销:维护公正的成本
4、自发的合力:服务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
5、对青年的教育支出:学费、礼金和私人捐赠
6、宗教教育的费用:教会收入与宗教改革
7、公共资本和土地: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泉源
8、一种评价标准:赋税的征收原则
9、艰难的平衡:土地税
10、资本的收益再分配:利润税
11、有害的税赋:劳动工资税
12、一种国家信用:公债

第8章 《国富论》在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1、作为经济学之源的伦理──经济思想:道德哲学家的开山之作
2、铸就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形成
3、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国富论》:经典的永恆魅力

附录
附录1:亚当.斯密的年表
附录2:经济学问世以来的发展脉络
附录3:30本必读的经济学名着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国富论》中两块互相依存的「基石」

自利与合作


亚当.斯密认为,在为自我利益进行经济交换的各方也并非纯粹是竞争对手,因为它们仍要依靠合作与运作。自我利益只有在合作的经济交换中才有意义。

在《国富论》的开始部分,亚当.斯密对自我利益的四个特征已经进行解释。接下来,他清楚地区分自利的行为与贪婪的活动。他谴责富人的道德堕落,这些人不把他们的资本进行投资,推行高昂的价格,破坏了节俭之风,导致资本的减少。高价对于公共利益不利,而贪婪阻碍了良好的经济表现。因此贪婪与运行良好的制度背道而驰,所以应该被防止。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自我利益应该受到节俭的制约,而节俭是谨慎的美德。「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亚当.斯密奢侈与节俭的观点与古典经济学家曼德维尔关于人们奢侈的行为最终会导致社会和社会成员共同繁荣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促使我们行动的动机并非仅是自我利益,还有想获得尊重的欲望。的确,我们尊重并崇敬社会福利,我们为经济福利进行竞争的动力来自于想得到他人赞同的欲望,根据《道德情感论》的说法,这种欲望来自于社会感情。然而,亚当.斯密同样注意到,这种欲望一部分是对他人好运的嫉妒,他认识到我们总是敬仰富人而回避穷人。因此,在《国富论》中,希望得到赞同的欲望就取代了自私的、非社会的和社会的这三种感情的地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关于劳动分工的分析就是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互相交织的一个例证。「这种劳动分工是人类倾向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倾向促使我们同他人进行合作,而这样做同样是为了我们互相的好处。合作的自然欲望鼓动我们同他人进行物物交换,在此同时,又在交换中追求自我利益。这种制度同样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因为透过专注于自己的技巧,每个人都可以提高生产率,并用自己的特殊劳动交换物品。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分工的结果,像其他方面的分工一样,对从事各种职业的居民都有利益。」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個對歷史和思想史有濃厚興趣的人,亞當·斯密及其《國富論》無疑是這個領域中不可迴避的巨擘。然而,原著的時代背景和寫作風格,加上其經濟學的深度,確實是不少讀者望而卻步的原因。這次《圖解國富論(新版)》的出版,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圖解」這個字眼,更是它「新版」的標誌,我好奇它如何將18世紀的思想,以21世紀的視角進行重新詮釋與呈現。在翻閱過程中,我感受到它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前提下,做了大量現代化的轉譯。它並沒有刻意去迎合或是斷章取義,而是在解釋斯密的核心論點時,輔以現代社會的實例和更易於理解的圖示。例如,它對「分工」的圖解,就讓我聯想到現代工廠流水線的運作,這是一種很有趣的跨時代連結。我特別期待它對於「國民財富」的定義與成長機制,以及如何從個人利益的追求,導向社會整體福祉的提升。這些都是《國富論》最為人稱道的洞見。身處台灣這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理解《國富論》的觀點,對於認識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潛在的優勢與挑戰,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讓更多非專業讀者,能夠接觸並理解這部劃時代的經典。

评分

我一直對經濟學有點「遠觀而近卻」的感覺,總覺得它離我有點距離,像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但每次在新聞上看到關於GDP、通貨膨脹、失業率的報導,又會覺得其實經濟學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選擇《圖解國富論(新版)》,完全是因為「圖解」兩個字,它給了我一種「我可以」的感覺。拿到書之後,我第一時間就是被那些生動的插圖吸引住。它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隱形的手」如何調節市場,用非常具體、甚至有點可愛的方式畫出來,讓我一下子就記住了。不像以前看一些經濟學的科普書,常常讀著讀著就忘了前面在講什麼,然後就陷入一種「我到底在讀什麼」的困惑。《圖解國富論(新版)》的編排方式,讓我感覺很像在看一本有趣的知識漫畫,但同時又不失其深度。它把《國富論》中一些重要的篇章,比如關於價值、價格、貨幣、以及國家政策的討論,都做了非常系統性的梳理,並且用圖來輔助說明。對我這個「零基礎」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份非常貼心的入門指南。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一些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不再對新聞裡的經濟術語感到一頭霧水。

评分

坦白說,我對經典著作的「圖解版」常常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一方面,我知道圖解確實能降低閱讀門檻,讓艱澀的理論變得平易近人;但另一方面,我又擔心過度的簡化會流失原文的精髓,甚至產生誤導。不過,《圖解國富論(新版)》這本書,在我的初步翻閱中,似乎成功地找到了這個平衡點。它沒有將《國富論》變成一本漫畫書,而是巧妙地運用圖表、流程圖、以及一些貼切的比喻,來輔助解說亞當·斯密的思想。我特別關注到它對於「市場機制」和「自由貿易」的闡述,這些都是現代經濟活動的核心。看到它用圖示化的方式來解釋供需曲線的互動,以及國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感覺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更具體。尤其是在探討資本累積和人口成長的關係時,搭配上清晰的示意圖,能夠幫助我釐清一些以往模模糊糊的概念。身為一個在台灣生活的普通上班族,我關心的是我們的薪資水準、商品的價格波動,還有我們國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位置。《圖解國富論(新版)》的圖文並茂,讓我覺得有機會能真正地把這些看似遙遠的經濟理論,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連結起來,這點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评分

這本《圖解國富論(新版)》我抱持著高度期待入手,畢竟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經濟學界的聖經,但原文的厚重與學術性,對於非經濟科班出身的我來說,實在是門檻很高。我一直很想了解「看不見的手」究竟是如何運作,國家財富的累積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原理。這次看到有「圖解」的版本,而且是「新版」,直覺就覺得應該會更貼近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也更容易消化。收到書後,隨手翻了幾頁,那精美的插圖和清晰的排版,確實大大降低了閱讀的壓力。我特別欣賞那種將複雜概念視覺化的呈現方式,像是關於勞動分工的部分,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生產效率的提升,讓人一目了然。我個人是個視覺型學習者,這種形式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也更容易在腦海中建立起經濟學的框架。希望透過這本書,我能真正理解國富論的核心思想,進而連結到我們生活中實際的經濟現象,例如物價、稅收、國際貿易等等。台灣的經濟發展也經歷了不少轉型,如果能從亞當·斯密的理論中找到一些啟發,對理解當前局勢一定有更深刻的幫助。我個人對這本書的圖文編排和現代化詮釋感到非常滿意,期待能藉由它,開啟我對經濟學的興趣與理解。

评分

對我來說,《國富論》不只是一本經濟學著作,它更像是一本探討人類社會運作模式的經典。亞當·斯密的洞察力,即便在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依然發人深省。不過,原著的語言風格和篇幅,確實是一道不小的門檻。所以當我看到《圖解國富論(新版)》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比較友善的管道,能讓我更深入地領略這位經濟學之父的思想了。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是它在「圖解」上的用心。它不是簡單地貼上幾張圖片,而是將經濟學的概念,例如「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透過精緻的圖示,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更難得的是,它在解說時,似乎也融入了當代的視角,讓讀者能夠將古典經濟學的理論,與現代世界的經濟現象進行對話。我特別期待它能深入探討「重商主義」與「自由貿易」的對比,以及斯密如何論證後者對國家繁榮的益處。這對於理解台灣在國際經貿中的定位,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示意義。我認為一本好的經典圖解版,應該要能做到既保留原著的精神,又能讓當代讀者輕鬆理解,並且能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圖解國富論(新版)》似乎做到了這一點,我對它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帶領我,更深入地理解這部影響深遠的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