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心点:张尚为的书法疗癒学

生活用心点:张尚为的书法疗癒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活中的纷纷扰扰,源自人们内心对未来与现况的不安;社会上的是是非非,让大家渐渐失去心灵的平静与力量。

  有鑑于此,自小出身在书法世家的作者张尚为,期许以优美的书法线条以及自我人生历练的故事分享,带给读者温暖。本书俏皮的将「书法挥毫的动作」与「烹饪时挥动锅铲的动作」做联想,以「书法上菜」的概念,构思了整本书的架构,端出如套餐般丰富又有料的文字拼盘。

  从「冷盘」的短诗,到「热汤」的书信、「辛辣快炒」的时事,以及对中文字的反思与解构,在在展现作者身兼书法家与科技人的双重身分下,独特的人文思想。正如同「饮食」为人类生活之重心,期待大家也能更重视「心灵的食物」,用心过生活,让生命更丰美、更上一层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尚为


  1962年12月生,射手座。

  最高学历为美国加州克莱蒙大学,彼得.杜拉克研究所企管硕士;加州州立工业大学工业管理系毕业。自美国返台后,先后任职台湾与日本多家知名电子大厂,担任业务经理与行销处长职务,现任长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管理处处长。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网路阅读张尚为(文 / 国立台南大学国语文学系教授 黄宗义)
推荐序 张尚为的游艺人生(文 / 何创时书法基金会主任 吴国豪)
推荐序 他是我学生,他将出第八本书(文 / 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时报周刊专栏执笔陈美儒)
推荐序 感性飨宴——疗癒你我心灵的书法与生活小故事(文 /马来西亚商春迅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机构科长 奚永智)
自序  用毛笔也能烹饪一道道好菜

第一道  幸福凉拌菜
第二道  暖心汤品
第三道  开胃辛辣快炒
第四道  家常好菜
第五道  文化小点心
第六道  回味小酌

图书序言

专文推荐】(节录)

网路阅读张尚为
文 / 国立台南大学国语文学系教授 黄宗义


  网路快速翻转着人类世界,书法艺术的学习方式与创作表现型态处于急遽变化中,这时欣赏科技人张尚为先生的书法与诗文随笔,恰好扣住汉字艺术表现的时代脉动。

  张尚为的书法、诗、文等随兴创作透过书籍、网路,经由云端传播,最近引起不少读者回响。他的创作内容不离人性关怀,表现手法却是漫无框架,他往后的发展动向与成就难以预估,却可以经由脸书动态影像,让读者感受到他脸颊的温度,穿透到他的书心、文心与诗心。

  张尚为爱写诗,他的创作似涌泉喷洒,本质则温柔敦厚,阅读他书写的内容不论成篇旧句或自撰新语,莫不充满关怀与爱,一如他的柔情铁汉形象。张尚为对书法艺术学习及创作视野的宽容,一如他对生活周遭的热情,听他怎么说:「其实在我的定义中,涂鸭也可以算是一种书法。」〈鱼痴〉又说:「草草,是不经意与自由的挥洒,很美。」〈草草〉他为时下年轻人不知道如何写字感到不安,认为是一种「忘本的现象」,他忧心「书法领域中陶治心性稳定的特质,人格健全的教育渐渐退出讲台」,却是「诚心希望许多人能亲近书法,欣赏它、试写它,不因谬误的认知而打退堂鼓。」〈素人美学〉秉持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及关怀,张尚为乐观地面对未来,义无反顾地实践力行,他说:「希望有那么一天,在台湾的都会区、乡野、到处看到有人写书法,不管是年轻的、壮年的或是年老的」〈农田里的书法家〉

  今年六月我在撰写曹秋圃与南台湾文士张李德和的笔墨情谊时,谈到了古诸罗连玉诗钟社林卧云先生。慕元楼主人林卧云正是张尚为先生的外曾祖父,张尚为很热心的寄给我他的三本大作《藏心》、《秋千》与《墨痕》,不久又寄来了三幅大行草。这半年来,从网路上拜读了张尚为源源不绝的创作,透过这些发光发热的诗文书法,吉光片羽都能让我完全感受到这位咏叹生命之美的现代科技人张尚为,竟比学院中的文人还要文人。

  张尚为的想像力犹如不必冬眠的太空飞行器,他的意志力惊人、创作能量丰沛,可以把无用武之地的领带架变成〈另类的笔架〉、把菅芒称做「白色的书法」、把每颗印章看成「都是一幢高楼,也都有其故事、与人间风月情谊。」透过网友的互动砥砺,张尚为的创作日益精进源源不绝,正面光明而且发人深省,好比他说:「写完或许有些败笔,但创作完的心情,反而是一种抒压后的喜乐。」〈鱼痴〉。他又说:「以爱为出发点,就能释怀,造就个人社会、国家的幸福。」〈恨是一座大山〉他说:「原来我的画不但没有悲忧,倒是给人一种有生命力与朝气蓬勃的感动。」〈忧愁围绕鱼痴〉又说:「我的书法是嫁接许多前人书法的精华。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融合这些优点化成自己的风格才好。」〈嫁接〉。他可以把〈乱影书〉解释为:「整理那动盪的社会影线,化暴戾灾难为和平幸福」又说:「幸福的元素不在山珍海味,不在锦衣玉食,只是小小的一幅字,也能置放桌前,随时陪着自己,写的人高兴,拥有它的人也能勉励自己,随时找到周遭的幸福。」〈幸福在旁〉就是这样的张尚为,我乐于为他的新书出版敲敲边鼓。

  继《手机诗》四书之后,这本《生活用心点:张尚为的书法疗癒学》依旧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正当我敲键作序时,又传来「张尚为书法展」将与《生活用心点》新书发表会同步举行。啊,就是这样的张尚为!他说:「写书法如同爬山,当人抵达山的高处时,所望下的四周景致自然不同在山下所见,永远保持童心,努力当下,即无所悔失也!」〈余墨〉。看来,科技人张尚为在离开书法又回到书法的奇幻人生旅程中,已然攀上他生命中的第二座巍峨高峰。

  书法史上行草创作浪潮迭起,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明朝人对行草书的书写表现属于另一座值得探索的国度。张尚为喜爱用明代文人的书风挥洒宋代文人的诗词,我好像看见一位十五世纪的云间人物潇洒穿梭在民国台、港的科技公司办公室与寻常百姓厨房之间。张尚为的书法写作步调如同网路世界的快速翻转,对于一位素未谋面的书法同好,我似乎讲得超过头了。

感性餐宴-疗癒你我心灵的书法与生活小故事
文 / 马来西亚商春迅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机构科长 奚永智


  与尚为相识三十余年,对他的书法功力,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近几年来,尚为以散文、新诗的方式,先后发表了七本书。这七本书,可以看出尚为的广博知识与独到见解。看完这几本书,让我对尚为的佩服又多了一项。

  尚为的创作,着重在「意」,穿插着人生哲学于其中。书法如此,文章也是如此。因此当尚为说他想在第八本创作中,加入一些「人」的故事时,我就很好奇,如何以散文的方式来写「真人真事」的故事。

「人」为本

  在收到尚为第八本书的初稿时,我中心解开了这份疑惑。尚为巧妙的把「人」的故事,以简短的文章分享给读者。其中有尚为的忘年之交,有退休的国小校长,有隐身于村野中的务农书法家,也有与癌症搏斗的军中同袍。这些故事,让我们了解到民国三十八年那个大时代的人,如何在战乱后生活。也了解当到面对病魔时,亲情与友情是最佳的依靠。更为那些勤练书法而有成就的人,感到高兴与钦佩。

「事」为禅

  我们经常可以在尚为的创作中,看到许多「禅」意。而在本书之中,尚为更以〈禅句〉一文揭开他的处事方式。而这个「禅」,更在〈忧愁围烧着我〉一文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该文述到,尚为以一张毛笔画的网格发表于脸书之中,原本只是想表示「忧愁围烧着我」,却引来网友不同的见解,但是就是没有人看出「这是一张忧愁的网」。就像风吹铃而铃响,倒底是「风动」,还是「铃动」,或者是「心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解释。

「时」为育

  在〈欧巴马的眼泪〉与〈北捷喋血〉两文中,尚为叙述了他对这两件惨案的看法。尚为没有描述惨案的内容,却以人文的角度来论述。这些轰动一「时」的惨案,我们应当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如何避免,而不是关心惨案的细节。尚为曾在脸书上发表「疗育书法」,特意以「育」代替「癒」,我想就是这个原故吧。

「地」为情

  尚为在〈我的爱在爱尔兰〉一文之中,写了一首给异国求学女儿的新诗。诗中结尾的「像风筝的细线一样,紧着我万里的思念」,贴切描述了两地相隔的情丝,是那么的遥远而且要紧紧抓住的。有一天,我看到尚为阅读两本书。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他是为了帮女儿撷取两本书的精华。这份父亲对女儿的关爱,让人动容。而女儿不在身边的尚为,寄情于书法的「桃花源」,可在〈再寻桃花源〉一文看出端倪。

「物」为乐

  木耳在本书中的〈木耳颂〉中,生灵活现。 在〈不逝的青春中〉一文中,尚为把纸、笔、墨、字都被写得如音乐般的有旋律。「老井与老砚」把井与砚比做灵泉。而〈每颗印章,都是一幢高楼〉,更把古意的印章比做现代的楼房。这些文章,开启读者的想像空间,让「物」成为悦耳音乐的音符,谱出快乐的人生。

  具备「人、事、时、地、物」五大要件之后,也许是为了读者的「拾」起书本的慾望,尚为以本书的文章为原料,做出六道菜,以「生活用心点」这套感性餐宴来呈现给读者。

作者序

用毛笔也能烹饪一道道好菜  文 / 张尚为


  远古的中国,文字起源于甲骨文中所刻划的启示与祈祷文,那深切如刀划过的线条,提供即时选项,也抚慰了部落领导者面临抉择的不明恐慌。巫师的灵巧,扮演了解读与解决困境的角色。

  经过漫长时光的流变,书写工具从手指变成刀,变成兽骨,最后蒙恬创造了毛笔,以动物的毛发来沾取墨汁书写,也让东方的文明向前跃进。

  我认为用毛笔写书法是一种记录,是一种生活中面临焦虑时情怀的舒展,也是对自我心性的薰陶。篆书的出现,将书法以记录为主的功能,推向美学的境界,那大小一致,笔画同宽的字形结构,是远古中国的另一种文字外貌。到了隷书的出现,强调横式延展的写字风格,为书法带来新的气象。楷书、行书、草书的兴起,已是书法发展史上臻于完美的境地。其间多少骚人墨客,以笔墨写下无数的动人诗篇。

  那么你一定想问,毛笔和烹饪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仔细想想,写书法时的提、点、撇、竖等口诀,也挺像是在厨房挥动锅铲的样子啊!所以我用此契机为发想,开始书写这本书。

  这本书的写作缘起,是希望台湾能有一个祥和安定、人人奋力积极的社会。

  心理学上有一篇着名的理论「破窗效应」,它阐述的理论是:屋子的窗子破了,若一段时间,没有被修复,不久之后,其他的窗户就会再度被他人打破或占为己有。这种「破窗」行为是内心告诉自己想「做一番大事」,多少存在于许多具反社会人格倾向者的心灵之中,无疑是在社会中布满无形的地雷,随时都有可能被激发而爆炸。

  愈来愈多的社会事件报导,让人忧心,于是我想着,是否能经由书法的学习过程,找回昔日青春活力,找回台湾当年努力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拚劲,找回尊师重道,找回道德义理与人性纯真?

  我用生活中与书法相遇的故事,来唤醒更多人对未来的希望。古人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要启发我们在逆境中以积极的态度来寻找自我的春天,我尝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描述书法与自己相遇的故事。

  希望借着这本书能让更多人发现书法的美好,进而明白写书法并不是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开始改变你的习惯,改变你的人生。透过书法,让你的人生更美丽、更丰富。书法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慰借人类孤独心灵的媒介,也是人生旅途上的美丽风景。

  请你找个舒服的姿势坐下,翻开这本书,用眼睛和心灵,品尝我挥毫出的美味文字料理,感受人生不同的滋味!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