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念说明: 内封採用日本美术纸,烫雾银及特色印刷,
外层包覆透明片书衣,渐层印制。
利用透明片的特性,加上色彩渐层与底层加乘后造成阴影的效果,
让观者看见书本时,能用「隐约」的方式去读到部分的文字;
并以暧眛糢煳的紫色,来传达本书内容所包涵的多种情绪。
连载期间深获读者共鸣与感动,
「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人生座标,心灵上的营养剂,了解自己的契机」
──日本Amazon五星赞誉‧藤原新也最高杰作──
※书中道尽人生的各种遗憾、哀愁,与极致的孤单。
在藤原新也生动细腻的描写下,这十四篇小品就犹如一张张人生照片,
以完美角度呈现单幅画面,同时又能道出蕴含于全景中的故事,
虽然残酷,却又感觉温暖,让人得以从中领略
关于「活着」这件事。 作者藤原新也长期浪迹印度、亚洲,以摄影家的身分近距离观察世界黑暗角落,文学作品常敏锐地直触生死面向。本书为描述人生不同场景、却拥有同一核心价值的故事,故事主角皆为过着寻常生活的男女,他们交关与分别的瞬间和生死的情境,让人感同身受,不自觉地走进藤原残酷、却又温暖的独特人生观中。
藤原先生带领读者品尝的人生滋味,竟是如此苦涩、无奈、遗憾与哀愁,一连串的错过、失去以及生离死别,让人揪心不已。如首篇〈在尾濑死去〉,描述丈夫仓本为了了却来日无多的妻子芳子最后心愿,一同前往充满两人回忆的尾濑,后来却因芳子的死遭到起诉。短短的篇幅中,对于芳子面临死亡的心境,还有仓本承受丧妻之痛与杀人嫌疑的双重压力下,执意釐清芳子死因的内心煎熬与纠葛,皆有细腻且深刻的描写。这篇故事后来也改编成电视剧《永远之泉》,在日本播出后,大获好评。
〈海边的登米婆婆、项圈和零式〉叙述一只受伤折翼不能飞的落单海鸥、一只被人深深伤害而独力求生的流浪狗,还有一位历经丧失至亲之痛的八十四岁老婆婆,三者之间奇特感人的情谊。这一鸟、一狗、一人,都曾跌跌撞撞、饱尝痛苦,却能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段旅程觅得彼此,重新感受爱的温暖。
〈总觉得波斯菊的影子里藏了谁〉的主角则是一个从任职于IT企业,沦落至网咖难民,最后离群索居的社会边缘人。在极度隔离与孤独的生活中,唯一能让他心头涌现些许甜蜜的,就是孩提记忆里波斯菊的浮光掠影。而这段往事,后来竟也成为同样孤离于社会的一个女孩,铭记一生的宝贵回忆。
……
除了人生的各种遗憾、哀愁与极致的孤单,藤原先生作品中也体现了对过往年代的缅怀,以及对现代化社会的控诉。像是上述〈总觉得波斯菊的影子里藏了谁〉中,所言「这个世上许多美丽的地方和人们的回忆之地,就像这样因为人类的逐利而一个一个遭到破坏」是如此;〈流浪的音乐盒〉中,谈到日本的超商、速食店与自动贩卖机林立的情况时,所言「买个东西毋须建立人际关系,说轻松确实是很轻松,但这种人际关系的冷冻化情况有时也令人感到有些寂寞」亦然。而在〈东京,谢谢〉中描写初出社会的由里到东京工作,却对东京店家追求利润、不惜牺牲顾客权益的作法,难以苟同却必须同流合污的挣扎,更是如此。
像这样,理应引发无限愁绪的故事,很不可思议的,读完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因为阅读时,我们也在字里行间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人世间竟在这样寻常不已的时刻,时间缝隙间,隐藏了让人想将情绪宣洩而出的脆弱。
藤原先生在书末,如此说道:「重新回顾一遍,我觉得自己对活着这件事的想法与信念,也透过这些故事自然地表现出来。人的一生由许多的悲伤与痛苦点缀而成,但那些悲伤与痛苦所增添的色彩,也会为人类带来拯救与治癒。」
相信其中,必定会有打动你、从此长驻心里的文章。
读者感动共鸣: 藤原先生的文章里出现各种死亡与苦恼来临的时刻,每每读到,不知为何,书中所写的虽然未亲身经历,却让人萌发「到头来大家都一样、原来自己并不孤单」的感触,在电车上经常读着就哭了。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我并不感到悲伤或绝望,反而心情逐渐平静,受到了抚慰。下车后,走向公司,虽然今天可能还会遇上许多问题,但我会好好振作,努力加油。
──《metro min》杂志读者来信
本书的故事绝非是光明充满希望的。里头描写是,多是在意的人、至亲、爱人由于各自的缘故,离开了自己,因而感到哀伤、困扰。
尽管如此,阅毕后心中却残留了一丝温暖。从书中故事,我体会到世界再怎么变幻,人总是牵绊着某人、思念着某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所散发出的温暖。
──Karon
许久没读到这么震慑人心的书了。(中略)它让我察觉到,现在的自己活在一个只用脑的世界,应该更要倾听身体的声音,倾听身体想告诉我们什么,唯有如此才能萌生活下去的勇气。
这本书也让我体会到了,活着不是只为了自己,如果不为他人而活,自己也无法生存在这世上。
──Dolphindolp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