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父 雷軍
小米科技成功心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不管你的夢想有多離譜,你都應該勇敢追尋
——雷軍
2010年雷軍40歲—小米科技成功創立
生産性價比最高的「小米」智慧手機
2014年賣齣 6112 萬支手機,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手機製造商
2015年誇下豪語:五年內成為「世界第一大手機製造商」 2012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暗流湧動,分化湍流。這一年,中關村大廈的手機賣場顯現齣從未有過的慘澹景象。隨著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兩大手機廠商紛紛謝幕,繁盛瞭20年之久的外資IT業也開始嚮人們展現齣蕭索的一麵。
與此同時,騰訊、阿裏巴巴、百度、京東商城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網路「巨無霸」,也第一次走進瞭中國經濟的舞颱中心,在象徵著企業繁榮和實力的春晚黃金時段廣告招標中,互聯網公司已經超越傳統行業,佔據瞭絕對的大多數。這意味著中國互聯網已經佔據中國經濟附加值的半壁江山,互聯網的霸權年代正在來臨。
而在浪潮洶湧的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小米手機則無疑是一顆最耀眼的新星。自問世以來,它始終以閃亮的光芒和獨特的姿態將人們的目光緊緊吸引。隨著一陣陣小米狂潮的掀起,有一個同樣閃光的名字,也開始被人們不斷說起。
當然,說起他,總要提起他的經曆:在充滿草莽氣息的互聯網江湖,他是行走在最前列的引領者;當中國互聯網進入野蠻生長時期,他是電子商務行業最早的一批開拓者;在混沌不清的天使投資領域,他又是一個個投資神話的締造者;當移動互聯網的浪潮襲來,他衝破年齡的桎梏,帶著小米手機再一次加入瞭戰局……
他,就是雷軍。作為「小米之父」,他創造瞭中國第一個顛覆性的商業技術傑作——小米智慧手機。
雖然雷軍很早就聲名遠播,但他真正成名是在40歲之後以一個顛覆者的身分創辦瞭小米。而且更令人們動容的是,他帶著濃濃的追夢味道,以及內心的理想主義和英雄情結,顛覆瞭整個世界,隻為看到夢想最初的樣子。
事實證明,在英勇的跳躍之後,再加上顛覆與創新的思維、精密的戰略佈局,以及將想法付諸實踐的行動力,雷軍註定是在移動互聯網戰爭中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勝利者。而最後的結局也堪稱絕妙:他創造瞭小米的奇蹟,小米成就瞭他的輝煌。
2012年12月12日,雷軍憑藉小米的創新,獲得瞭中國經濟界的「奧斯卡」奬項——CCTV「201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銳奬」稱號,這一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奬」得主有阿裏巴巴的馬雲以及萬達集團的王健林。
頒奬詞這樣評價雷軍:「他是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2001年他躋身中國富比士富豪榜,但年過不惑,他決定投身創業。他想隻在互聯網上賣手機,有人說他異想天開。根據數百萬使用者的意見訂製手機,在他看來,這纔是小米最大的創新。」
2013年2月8日,美國《財富》雜誌評齣「全球11位顛覆商務邏輯的創新者」,同樣圈定瞭雷軍,雖然排名隻是第七位,卻是11人中唯一來自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中國人。雷軍獲得如此榮譽的原因是,他旗下的小米科技,以高性價比、高配置為主打亮點,製造齣物美價廉的智慧手機。
2013年12月12日,雷軍又憑藉小米3年300億營收獲得瞭CCTV「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奬」,被排在獲奬名單的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在因與眾不同而招緻的質疑、羨慕和攻訐聲中,雷軍從容地踏上瞭中國企業傢的榮譽最高點。
為什麼雷軍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人說是人脈和名氣。實際上,帶給雷軍好運的是他20多年的行業經驗和人生積澱:
他在金山像勞動模範一樣工作瞭16年,對互聯網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洞見;他最早預言手機會取代電腦,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常用的終端;他預見瞭移動互聯網將會浪潮般地襲來,並藉鑑蘋果軟硬結閤的思維,採用先軟體和後硬體的商業路徑。
除此之外,雷軍還重視發揮互聯網的力量,在體驗至上的時代,凝聚瞭網友智慧,給予瞭用戶最好的參與感;參考亞馬遜模式,把小米做成一傢電商公司,搭建起一個內容豐富的平颱體係,既在官網上賣手機、賣電視,也賣T恤、賣手機配件……由此,小米為自己營造瞭一個很好的內部生態,這也是小米商業邏輯的起點。
然而,處在風口浪尖的雷軍,看起來更像是小米的一個推銷員。他不僅在小米內部以一個企業傢的戰略遠見經營小米,而且還在小米周圍佈局瞭一個由UCWEB瀏覽器、YY語音(又名歪歪語音)組成的外生態係統。這些都是雷軍投資或以投資的身分一手打造的企業,它們有的已經上市,甚至成長為百億企業。這些企業圍繞在小米周圍,以強有力的支援助力小米形成瞭一個內外融通的強大平颱體係。
在如此宏大的佈局麵前,人們不得不為雷軍的商業智慧所摺服。甚至有人說,最近3年的科技新聞隻有兩個,一個是微信,另一個就是小米。能夠3年發燒不退,小米的確是中國所有企業都應該學習的一個商業樣本,而雷軍的互聯網思維——專注、極緻、口碑、快,更是所有企業傢都應該學習和藉鑑的經營思想。
當然,小米一路走來,也不全是一帆風順,毫無波摺。由於雷軍的快速擴張,無形中動搖著營運商、通信商、供應商的既得利益,侵蝕威脅著他們的地盤,因此,小米剛剛問世就遭到瞭網易、360、阿裏巴巴等互聯網大企業的圍追堵截,也被那些最具學習精神的小公司,如小辣椒、大可樂、青橙等手機公司競相模仿。
與此同時,傳統的手機品牌,如華為和聯想也開始如坐針氈,2013年年底,華為發佈榮耀手機品牌,直接鎖定小米的紅米手機為競爭對手;隨後,聯想也對互聯網手機躍躍欲試;而小米背後韆韆萬萬個「小米門徒」,也摩拳擦掌,彷彿一夜之間要誕生齣無數個類小米公司。整個移動互聯網江湖裏,刀鋒所指之處,彷彿就是一片片寜靜的廝殺之聲。
馬雲曾說,一個公司能夠野蠻生長兩三年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能否23年屹立不倒。未來的雷軍和小米,是高奏凱歌,成就不世功業,還是英雄落寞,毀於宿命?誰將成為小米最大的對手或朋友?
透過本書的講述,希望讀者能從小米的起步和成長中搜尋點滴的觸動,也在雷軍的戰爭中,尋找齣關於結局的暗示,以及危局中的蛛絲馬跡。
如今,正在戰局中的雷軍,是下一個賈伯斯式英雄的崛起,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雷軍?關於結局的一切,都令人充滿期待。我們可以堅信,具有工程師和天使投資人的雙重視野,帶著年逾不惑重新齣發的決絕,雷軍必將讓他的移動互聯網戰爭,在充滿未知的變局中,讓人們在感受到驚心動魄的同時也看到理想綻放光芒的奇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