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社心使我重回 20 岁,真开心 我 20 岁那一年,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国家风雨飘摇。许多一心一意想去美国的同学前途茫茫,又害怕留在台湾。我没钱,只能选择在台湾求发展,同时打好几个工,又拼命唸书,每学期平均都超过八十七分,都拿书卷奖。
当我 20 岁时,念台大社会系社会工作组,最有兴趣的既不是社会学也不是社会工作,而是心理学。对于心理学大师,从佛洛依德、佛洛姆到精神分析学派,几乎所有的中文书都读了。每週从徐州路法学院坐车到总区听郑心雄老师讲心理治疗学派。要实习了,选的是三总精神科,因为这领域与心理最接近,硕士班又去三总精神科,还执行了完整的精神分析个案,二十次的历程让我更佩服佛洛依德。直到拿到社会学博士,我还是不能忘情心理学。在补习班开了「心理学家教班」,帮助一些准备考转学考的同学。即使进到东海社工系专任,我还去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兼了好多年课,运用许多大学时期即累积的知识及实习经验。
我喜欢心理学,因为我始终渴望探索自我的心理、检视自己的生命历程、剖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我也喜欢探索别人,十多年前,我把相当的人写成短篇案例,有一百多篇,有些登在报纸杂志上,读者很有兴趣,在网路里有一些流传,甚至好多人把我所写的人物当成是我。每当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我经常写稿或在广播中探讨事件的主角,例如郑捷、叶世文。
虽然我如此喜欢心理学,总觉得这领域「小了些」,做不了大事。我非常外向,总是期盼能行动、改变、改革,因此选择社会工作为我的职业。二十多年来,我带领幸福家庭协会团队做了非常多的事。单是 2014年,推动三十多个方案服务的对象就超过四万人。我担任东海的系主任、学务长、教师会理事长八年多,也以「动起来、走出去」为主要策略。
民国一百年是我重回心理学的关键,离开行政职位的我决心实现 20岁的梦。88 岁的家父在四月辞世,留下他 83 岁时写的《老人心理学》。我用两年的时间把这本书编写成新书。同时撰写《工作与组织行为》,写的就是「管理心理学」。我开始教大一的「社会心理学」,愈教愈开心,很快的,我就决定要写一本 20 岁的人都看得懂的《社会心理学》。
这本书是写给生活在台湾的大学生看的,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对社会科学领域大学生入门的课程要用英文书或用翻译的?社会科学是「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的」,学生看到的、认识到的却总是美国或英国。美国社会怎么能直接转变为台湾的?美国人的心理怎么能当作台湾人心理的依据?美国的社会心理现象与台湾的相差太多了!
我在台大读大二修「社会心理学」,老师是美国人,他举的例子我难以理解。前些年我开始教这门课,先用国内最畅销的翻译教科书,但很难说服学生,总是要举很多本土的例子。想找寻国内的实证研究,资料非常少,研究主题很窄。去年,我找了八十篇与社会心理学有关的专题研究、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给班上学生进一步探究,又找了八十本相关中文书籍(包括翻译的)要学生写读书心得。有些人写得不错,我整理成册发给每一位修课的同学,学生的反应很好。
不能只要求学生写,我自己更得写,第一次写成十二章,用这份教材来引领大一的同学。在学生出席率、各项考试与课程评鑑各方面来看,都比用翻译书好很多,因此把编写这本书是自己 2014 年的首要目标。
每当有重大社会事件,第二天联合报或中国时报的民意论坛常有一位「彭怀真」投书,理性分析又感性分享,那个人就是我,这本书的作者。
我是生长在台湾、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本土社会科学研究者,始终扎根在这块土地,运用社会心理学等知识,剖析台湾发生的重大事件。每个礼拜天傍晚若打开收音机或上中广网站,会听到「彭怀真」主持的新闻评论节目,这节目从 1999 年起播出,持续十几年。
由于长年探究台湾社会中的心理现象,我能够很快找出新闻之中该探索的关键点,然后加以论述成为短评。也由于长期阅读社会心理学的专书或小说,观赏电影或影集,我对人性、人心、人际、人道、人权等,有多一些敏感度。我也对犯人、街友、加害人、施虐者、低收入户、酒瘾者、社区居民、老人、大学生、高中生等进行研究。再加上二十多年来,我持续从事社会工作,接触各种加害者或受害者、被社会排除的弱势者,聆听各种悲惨遭遇,面对种种社会现实。因此,这本书写的不是艰涩的学术大作,希望是平凡百姓能够阅读及应用的知识。我已经写十几本教科书,一直期待引领更多学子认识社会科学领域的丰富、有趣及有用。
牛顿的一生持续在科学的大海边捡石头、捡贝壳,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许多前辈捡到珍珠宝石。我在台湾这大海边及社会心理学这两大块,都只捡拾了一些小石头,我欢喜继续捡石头,也鼓励读者—不论几岁,都来探索。我在报纸上只能写一千字的专论,这里有二十万字。如果读者好好学习,日后遇到重要事件,写一篇一千字的剖析,绝非难事。
这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巨流的许多同仁:邱仕弘先生、蔡博文先生、叶哲宏先生、黄丽珍小姐、沈志翰先生、李丽娟小姐等。也感谢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助教与学生,透过每一位的眼神及考卷作答,我比较能掌握 20岁上下学子的心态及认知能力。
彭怀真 甲午年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