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公益信託族群和谐基金于2005年12月23日由委託人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司改会)与受託人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后因合併,更名为台湾银行)签订,以促进族群和谐化解社会对立为宗旨,基金为42,845,691元,置信託监察人高瑞铮、顾立雄、黄旭田等三位律师,设谘询委员会,置委员11至15人,第一届主任委员为瞿海源教授,第二、三届张茂桂教授。
谘询委员会秉持推广族群和谐之精神,以审慎的态度支持各项有助于台湾族群和谐的计画申请,前后共审查102件申请计划,通过52件,并自主执行10件计划,涵盖层面包括多元文化、外省族群、新移民/工、原住民族、媒体传播及转型暨人权等六大项,对推广台湾族群和谐之努力有目共睹。
瞿海源教授及张茂桂教授前后两位主任委员,三届的全体谘询委员均秉持爱台湾,重融合的心,在他们前后十年的努力及奉献下,才能有如此亮丽的成果,这些努力及成果,都是在创造台湾的历史,让我在这里深深地一鞠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及敬意。另外我也要感谢本基金会的三位监察人,在默默中监察整个基金会的运作;还有受託人台湾银行,以其专业的金融管理专业控管基金,一併在此感谢。
在这里我们更要感谢提供基金的金主金士顿公司的孙大卫董事长以及一起响应的捐款企业,没有他们对台湾的爱心,就不会有捐出鉅款的善行,也不会有许多各色各样的社会团体为族群和谐贡献开花结果的心力!(註1:请参阅拙着「金士顿的行善+司改会的行义」,收于本书后记。)
最后,司改会以他们的专业及热心,穿针引线,使一个善人能达到他奉献的愿望,更因众人的共同协力及司改会的关注,以前后十年的时光,将台湾族群的和谐向前推进,也与有功焉。
在谘询委员的决议下,决定邀请严婉玲女士、郑淳毅女士、陈育青女士、王佩芬女士四人向十二个对族群和谐颇有贡献的社团或组织进行访谈,将他们的工作、事蹟、成果予以记载,编撰成册,称为《在一起要练习》公诸于世,一则对族群和谐工作有成的单位予以表扬,再者他们的事蹟与表现,也可供同为族群和谐努力的团体,彼此观摩学习,三则更可让社会各层人士了解体会族群和谐的重要,及促进和谐工作的成果,更希望能激起全民的重视与努力,以达到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和谐、更幸福、更快乐的社会。
陈传岳
财团法人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
前董事长(1997-1998, 2000-2007)
2014.4.30
序 自2006年「公益信託族群和谐基金」成立以来,支助五十四个计画补助案,协助了三十多个社会团体,推展促进族群和谐的相关计画。现在总结这五十多项计画,特别选出12项计画为代表报导并摘录各个计画实际推动族群和谐的状况。
从族群和谐基金资助的各项计画,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有许许多多民间社会团体在努力协助各种弱势族群解决问题,也从而发现族群问题还真不少,也多难以解决。从十二篇报导,就看到东南亚各族移民面临生存、生活、文化、语言,甚至「非法黑户」等等问题,有些问题几乎是无解。我们也看到外省老兵和台籍老兵的悽惨状况,更看到原住民几个族群面临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社会志工在殚精竭智努力深入了解问题,竭尽所能奋力帮助解决问题。
去年八月,族群和谐基金举办最后一次得奖博硕士论文发表会,因为我是族群和谐基金等第一任主任委员,应邀在开场致词,在事先本来打算在致词结束后稍听两三个报告就离开。但听了一会,又翻阅会议手册里的论文摘要,就停不住,就一直听到完,到全部论文报告结束才离开。每一篇论文都非常动人,每一个作者感言也讲得很感人,因为每个作者都真正真心投入有关的族群研究,又都对所研究的弱势族群对象真正关心,企图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虽然族群和谐基金在成立之初有四千多万,但相对于要协助解决的族群问题所需经费而言,还真只是九牛一毛。台湾的族群问题极多,基金也不能都能管到。因应族群的问题,虽然政府已成立正式机构,诸如原民会、客委会,但终究还都是弱势机关,也缺少积极的作为,对族群问题的解决效果相当有限。民间的要改善族群问题,团体虽多,但缺少经费资源。由于族群和谐基金是公益「基金」,不是基金会,只有一笔基金,支用完了,就结束,本身不是一个长久的基金会组织,也无法自行再募款。许多民间志愿团体努力解决各个弱势族群的问题,亟需经费的资助,但族群和谐基金已用罄,很盼望有捐款来继续支援台湾族群的研究和解决。
瞿海源 201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