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

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alph P. Martin, Peter H. Davids
图书标签:
  • 新约
  • 主题辞典
  • 后期书卷
  • 发展
  • 圣经神学
  • 释经学
  • 基督教
  • 早期教会
  • 约书信
  • 启示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重拾新约珍宝,塑造崭新生命
使徒行传、希伯来书、普通书信、启示录与早期教会发展

  荣获
  1998 ECPA参考书、工具书与註释书类金牌奖
  (Reference Works) Gold Medallion
  1998年Academy of Parish Clergy十大年度好书
  1998年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 Today)票选年度选书

  •雅各之所以强调行为,原来是为了跟最顶尖的希腊伦理学家辩论?
  •使徒行传中对吃饭、聚餐的关注,挑战了犹太社群对于身分地位的界限?
  •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老百姓,如何在多神传统的社会中,开始早期教会的福音事工?
  •「主再来」的意义,竟会挑战你我重新思考「末世」、「复活」甚至于「审判」?

  关键时代,经典阅读
  这是一个强调重新阅读经典和论述的关键时代,
  相较于过去几年,着重实用性与生活感的书籍一味畅销长红,
  近一两年,许多经典着作和论述,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与讨论。
  看重经典原因无他,因为我们发现眼前面对的,
  是一个快速变动而混乱,看不见未来方向的世界,
  有太多盘根错节的问题,需要借由阅读经典,
  才能有足够的深度、重量与广度来回答。

  《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
  就是一套尝试从最根本的新约研究出发的重量级经典,
  帮助读者拥有更深的信仰底蕴,来回答这世代的难解问题;
  透过数百位当代最顶尖的福音派新约学者,
  以学术研究的专业和信仰的热情,宏大格局和严谨作风,
  为读者呈现福音书与保罗书信以外的重要部分,
  包括容易被华人教会忽略的彼得前后书、约翰书信、犹大书、雅各书,
  和常让人感到困惑的希伯来书、启示录。

  另一方面,更将关注的时间点,扩大至公元后将近两百年的时间,
  全面性将早期教会重要文献着作,以及教父们的教导含括进讨论中,
  协助读者了解基督教信息,如何从符类福音和保罗着作发展至新约其他书卷,
  教会的生命、思想、历史如何跨越多元的地理、文化环境等众多挑战;
  基督教的真理,又是如何在漫长的时间历程中,
  萌芽、开花至今日我们所熟悉的样貌。

  透过阅读这套经典,我们将得以重新看见神的话语,
  如何在历史中发出光芒与影响力,
  并借由圣经研究的根基,在这关键的时代中,
  重新塑造崭新的生命格局,指出信仰生命该有的方向。

中西方学者、牧长精采推荐:

  戈登‧费依(Gordon Fee),维真神学院,《读经的艺术》作者
  赖特(N. T. Wright),杜罕主教(英国圣安德烈大学新约与早期基督教教授)。《新约与神的子民》作者
  特纳(Max Turner),伦敦圣经学院(The Holy Spirit and Spiritual Gifts)
  提瑟顿(Anthony C. Thiselton),诺丁罕大学
  梅茨格(Bruce M. Metzger),普林斯顿神学院,《新约经文鑑别学》作者
  亨格尔(Martin Hengel),杜宾根大学
  周学信,中华福音神学院系统神学教授  
  吴存仁,中华福音神学院新约助理教授 
  吴道宗,中台神学院专任教师
  吴慧仪,中国神学研究院圣经科副教授
  林鸿信,台湾神学院系统学教授
  邱启荣,台湾神学院新约学助理教授
  庄育铭,淡江教会主任牧师
  庄信德,磐顶长老教会牧师
  孙宝玲,新加坡浸信会神学院院长
  张略,中国神学研究院圣经科教授
  陈济民,中华福音神学院荣休院长
  曾思瀚,新约研究学者、英国雪菲尔大学哲学博士
  杨咏嫦,播道神学院圣经科副教授
  鲍维均,美国三一神学院新约教授及系主任
  蔡丽贞,中华神学院院长
  蔡铭伟,罗雅长老教会传道师、台湾神学院新约博士
  谢乐知,圣光神学院新约助理教授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围绕该主题展开,并力求详尽深入,展现出专业性和学术性,同时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生成痕迹的表达方式。 --- 《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图书简介 导言:历史的十字路口与文本的再审视 《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是一部旨在深入剖析新约圣经成典进程中,尤其关注那些在成典后期才被确立或其地位受到持续辩论的书卷的综合性学术工具书。本书并非对早期或核心教义(如四福音书、保罗中信书信)的全面梳理,而是将焦点明确锁定在那些位于新约正典“边缘”地带,其形成、采纳与解释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演变过程的书卷及其相关主题上。 在21世纪的学术语境下,对文本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注释学或历史批判方法。全球化、多元文化思潮以及当代哲学对“权威”的解构,都要求我们以更细致、更具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新约文本群的形成机制。《后期书卷及其发展》正是回应了这一时代需求,它提供了一套严谨的框架,用以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那些在初代教会后期才稳定下来,并最终被纳入正典的“后期书卷”——特别是被称为“普通书信”的雅各书、彼得书信、约翰书信(除福音书外)以及希伯来书,并延伸至对其他可能被早期教会视为“可读”但最终未被完全接纳的文献所反映出的主题探讨。 第一部分:后期书卷的界定与成典动力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于“后期书卷”的概念界定。我们明确区分了那些在公元一世纪末至四世纪初才逐渐巩固其正典地位的文献,与早期教会核心文本的差异。研究的焦点在于,是什么样的神学、教会治理或教义需要(或缺乏)促使这些书卷在数百年间,经历了从地方性认可到普世性接受的艰辛历程。 具体而言,本书深入探讨了以下关键主题: 1. 希伯来书的神学张力与受众重构: 详细分析了希伯来书在论证基督的至高性时,如何巧妙地介入并回应了初代犹太基督徒在面对回归传统(犹太教)诱惑时的信仰挣扎。特别关注其对利未祭司职分的“新约”替代性论述,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中世纪对作者归属的争论)的解释演变。 2. 彼得书信(一书与二书)的身份认同与早期“伪经”压力: 研究彼得书信如何在早期教会中确立其使徒权威,同时应对围绕其“受难神学”和“末世论”的质疑。重点分析彼得后书在应对“异端”和“迟延论”时所采取的辩护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如何反映了早期教会的内部冲突。 3. 雅各书的伦理实践与信仰诠释: 雅各书常因其强调“行为”的论述而处于一个独特的张力之中。本书细致考察了雅各书的伦理指令(如对贫富差距的谴责)如何与保罗的“因信称义”论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对话与融合,探讨了早期教会如何理解“信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4. 约翰二书与三书的教会关怀与排斥机制: 这两卷简短的书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用以研究早期教会如何处理“真理的传讲者”与“欢迎的界限”。本书分析了约翰派在面对“否认基督道成肉身”的早期诺斯替主义倾向时,所建立的社区维护和排斥标准。 第二部分:主题的跨文本比较与当代意义 本书的第二部分,也是其学术价值的核心所在,是将焦点从单一书卷转向贯穿这些“后期书卷”的共同主题,并将其置于21世纪的语境下进行重新评估。 1. 末世论的异构性: 不同的后期书卷(尤其是彼得后书与约翰书信)展现出对基督再临时间表和新天新地描绘的细微差异。本书通过对比,揭示了早期教会内部对末世论的理解并非铁板一块,这种异构性对当代基督论和末世观有何启发。 2. 使徒权威与继承模式: 在保罗的直接影响减弱后,这些“后期书卷”如何通过诉诸使徒的“权威性遗产”来巩固自身的教导?我们研究了“使徒教导的传递”这一主题,并将其与当代教会的权威模式进行比较。 3. 社会正义与经济伦理: 雅各书对富人的严厉批判与希伯来书对早期信徒经济支持的呼吁,构成了一幅关于初代教会社会责任的复杂图景。本书探讨了这些文献如何定义“真正的敬虔”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4. “真理”与“异端”的界定: 在约翰书信中对“敌基督者”的描绘,以及彼得后书对“假教师”的警告,是早期教会确立身份边界的关键。本书分析了这些界定机制,并将其置于当代宗教多元主义和身份政治的背景下,探讨其对当代教会“排他性”与“包容性”的张力分析。 结论:为未来的诠释学铺路 《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是一部面向高等神学研究者、历史学者和资深牧师的参考工具。它不仅是对新约成典史的扎实回顾,更是一种对文本生命力的重新挖掘。通过对这些在成典过程中历经磨砺的书卷的细致考察,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超越传统教义的二元对立,更深刻地理解新约文本的复杂性、张力与持久的诠释潜力。它提供的方法论和资料汇编,为未来二十一世纪对新约文本的批判性解读,尤其是在后现代解读浪潮之下,搭建了坚实的学术基石。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主编:马挺(Ralph P. Martin,1925–2013)


  曾任加州巴沙迪那市富勒神学院新约教授及研究院院长,自从一九八八年以后,出任英国雪菲尔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圣经研究副教授,着述极多新约论文及註释,包括《哥林多后书》(2 Corinthian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同时也是《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以及Word Biblical Commentary圣经註释系列的新约主编。

戴维兹(Peter H. Davids)

  休士顿浸信教会大学(Houston Baptist University)新约神学教授,也一直在加拿大神学院与维真学院任教,专攻一般书信,写过雅各书註释(NIGTC)与彼得前书註释(NICNT),也是《圣经难解之言》共同作者。

  重要撰文者与撰写主题:

  本主题辞典分别由119位专家学者所撰写;受限篇幅,仅列举其中重要的作者和主题专文、条目供读者参考

  包衡(Bauckham,Richard),苏格兰圣安得烈大学新约研究教授,着有《圣经中的自由》、《跨界福音》等书:

  撰写主题:次经与伪经;彼得后书

  毕尔(Beale,Gregory K.),韦斯敏斯特神学院新约圣经与圣经神学教授,着有《新约引用旧约》

  撰写主题:末世论

  唐纳‧卡森(Carson,D. A.),芝加哥三一神学院新约研究教授,着有《再思解经错谬》、《神的故事、你的故事》

  撰写主题:新约神学

  德席尔瓦(deSilva,David A.),美国俄亥俄州阿士兰神学院新约与希腊文杰出教席教授,《21世纪基督教新约导论》作者

  撰写主题:升为至高∕高升、登基∕坐宝座;天堂∕天上、新天;异象、超然经验

  季纳(Keener, Craig S.),阿斯伯利神学院新约教授,着有《新约圣经背景註释》

  撰写主题:羔羊;婚姻、离婚、姦淫;牧人、羊群;女人与男人

  马歇尔(Marshall,I. Howard.),苏格兰亚伯丁大学新约解经学荣誉教授与名誉研究教授,着有《路加:历史学家与神学家》、《马歇尔新约神学》

  撰写主题:救赎

  莫里斯(Morris,Leon,1914-2006),曾任澳洲墨尔本黎德利学院院长,「丁道尔新约圣经註释」系列总编辑

  撰写主题:政府权柄

  奥斯邦(Osborne,Grant R.),伊利诺州三一福音神学院新约教授,着有《21世纪基督教释经学》

  撰写主题:诠释学

  史瑞纳(Schreiner,Thomas R.),美南浸信会神学院新约圣经诠释与圣经神学教授,着有《史瑞纳新约神学》

  撰写主题:诫命;律法;顺服与不法

  韦晞(Verhey,Allen D.,1945-2014),杜克大学神学院基督教伦理教授,着有《纪念耶稣》(Remembering Jesus),圣经与伦理学字典(Dictionary of Scripture and Ethics)

  撰写主题:伦理

  威瑟林顿(Witherington,Ben.III),阿斯伯里神学院新约圣经教授,「新剑桥圣经註释系列」主编

  撰写主题:基督;主

  李宝珠(Wu,Julie L.),香港中华神学院院长暨教务长

  撰写主题:圣诗、诗歌;礼拜仪式要素;马利亚

图书目录

上册:
序言    i
使用指南    iii
缩略语表    xi
原文音译对照表  xlvii  
主题专文作者名单   xlviii
导读   lv
辞典条目及主题专文:字首A~J

下册:
序言    i
使用指南    iii
导读   xi
辞典条目及主题专文:字首K~Z
经文索引   1653
主题索引   1710
主题中文索引   1756
主题专文索引   1799
主题专文中文索引   1804

图书序言



回到信仰生命的根本 校园书房出版社编辑 李柏佳


  大家都知道,新约很重要。新约完成了旧约,把神的终极应许与救恩──耶稣基督──向人们启示出来。没有了新约,外邦人几乎无分于救恩;没有了耶稣基督,我们只能活在律法之下。没有了新约,或有了新约却不知其中丰富,觉得新约每卷书看起来都差不多,也会让信仰生活呈现死寂,让整个信仰群体失去应有的动力。

  「主题辞典」的特色

  由于了解新约对于塑造信仰生命的重要性,美国校园团契出版社(Inter Varsity Press,简称IVP)决定投注数年的时间,邀请全世界在新约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学者撰写,编辑出版一套四册的「新约主题辞典」,范围分别是「耶稣及四福音」、「保罗及其书信」(即校园书房出版社于2008年所出版的《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以及「新约背景」。这套「新约主题辞典」最大的特色,在于邀请众领域的学者们用深入浅出的方式,针对该范围内相关的重要研究主题,撰写出上百篇主题专文,最后考量使用及查询上的便利,以辞典的形式整理呈现。一方面将近十多年来在新约发展上的重大发现,一次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可以不用面对学术专着、论文期刊而望洋兴叹,甚至在当中漂流迷失,二方面也让读者可以依照自己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主题,按图索骥,认识该主题最新的发展方向,为自己对新约的认识照入新的亮光。

  「后期书卷」的重要性

  而在这其中,《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可以说是最值得关注的一部。这部主题辞典中所谓的「后期书卷及其发展」,指的是除了对观福音与保罗书信以外的新约书卷,包含使徒行传、希伯来书、一般书信及启示录,以及大约到公元两百年左右,基督教信息的发展。这些后期书卷由于不比福音书或保罗书信等书卷分类主题明确,在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二十七卷新约正典中,看似零散散佈,因此容易被忽略其中所蕴含重要的神学、文学甚至背景及教牧意义,在教会的讲台上也较少出现。至于基督信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福音书和保罗的教导发展出来,更是因此被人所遗忘。然而诸如彼得、雅各、约翰、革利免、伊格那丢、坡旅甲,无一不是那段时间杰出的神学家,他们对神的讨论,最终更在教会的伟大信经中开花结果,成为现代教会所熟悉的教义。倘若没有这些初代使徒与教父们的奋斗,二十一世纪的福音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们对神、对起初与末世的认识,会失去多少厚度?基督的信息会不会在各说各话中销声匿迹?都是让人难以想像的。因此,把经文重新放置于当时成书的年代脉络下来看待,并认识这些经文如何发展成今天的信仰,是至关重要的。

  新约研究的发展,往往牵动着教会乃至于整体人类的历史走向。两千年前教父对新约的诠释,创立了基督教义的根基;马丁路德在罗马书中发现因信称义的真理,信徒不再需要靠苦修得到神的喜悦;面对自由派与保守派的纷争,斯托得带领信徒重新回到十字架前,思考十架真义,以及如何活出十架的生命;面对二十一世纪信徒对耶稣普遍扁平化的认识。我们相信,这套辞典的出版必能增进华人对新约研究的认识;对新约认识的提升,也必然引至信仰群体的更新,进而协助个人以至于教会群体,找回传福音的根本、信仰生活的原动力,知晓如何在变动的时代中,以本于信仰的智慧应对进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有个疑惑,就是在学习新约的时候,为什么大家总是把福音书和保罗的书信讲得那么透彻,但一到了希伯来书、彼得前后书、约翰三书、犹大书,甚至是启示录,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似乎就没那么大了?感觉这些“后期书卷”像是圣经里的“遗珠”,虽然知道它们存在,但真正花时间去深入挖掘它们宝藏的人不多。这本《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真的就如其名,是一本“辞典”,但不是那种枯燥的工具书,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导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书卷的概要,而是将每一卷书放在其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让我们看到当时信徒所处的真实环境。比如,在讲到彼得前后书时,它深入探讨了早期教会面临的逼迫和内部的假教师问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彼得写这些书信时所承受的压力和他的牧者心肠。而对于约翰一二三书,它则着重强调了爱与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分辨属灵的真伪,这对于我们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简直是及时雨。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没有回避启示录的复杂性,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解读视角,帮助我们看到它在鼓励信徒、盼望未来方面的积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解经书,更是一本帮助我们理解早期教会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发展壮大,以及这些宝贵的教导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信仰历程的“历史画卷”。

评分

最近在教会里听不少弟兄姐妹提到一本关于新约后期书卷的书,我一直很好奇,因为我个人觉得,大部分人对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理解比较深入,但往往在新约的后面这部分,比如希伯来书、彼得书信、约翰的书信,还有启示录,会感觉有些模糊,甚至不敢轻易去碰触。这本《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的出现,简直就是解决了许多人的“痛点”。我特别喜欢它不是那种“一刀切”的解经方式,而是非常细腻地剖析每一卷书的特点和它在整个新约中的位置。举例来说,它在讲到希伯来书的时候,不仅仅是讲了基督的大祭司身份,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引用旧约的经文,以及这对于当时那些可能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摇摆的信徒意味着什么。这种“追根溯源”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非常扎实。然后,它在谈到彼得和约翰的书信时,又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讲到如何在逼迫中持守信仰,如何在爱中建立团契,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依然面临的挑战。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对启示录的解读,不再是停留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符号上,而是将其看作一本充满盼望的书,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难,最终得胜的是上帝。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实践的温度,而且它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评分

我一直觉得,我们对新约的认识,常常停留在比较“主流”的部分,比如耶稣的生平事迹,或者保罗的教导。但新约的后面这几卷书,像是希伯来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以及最令人敬畏的启示录,总感觉像是藏在书架深处、不常被翻阅的珍宝,虽然知道它们在那里,但要真正打开并领略其风采,却需要一些引导。这本《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这些“隐藏的宝藏”。它不是简单地介绍书卷的内容,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卷书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意图,以及它们在当时教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它在讲解希伯来书时,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信徒可能面临的文化和社会压力,以及为什么理解基督的超越性如此重要。然后,在谈到彼得的书信时,它并没有回避当时教会所遭受的苦难,而是强调了彼得如何用充满力量和盼望的信息来鼓励他们。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本书对于启示录的解读,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试图梳理出它内在的逻辑和盼望的叙事,帮助读者理解它并非只是关于末日的恐怖画面,更是关于上帝的永恒掌权和对祂子民的最终拯救。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让我们看到,这些“后期书卷”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个新约的叙事紧密相连,并且它们的发展和演变,深刻地影响了基督教信仰的历史进程。

评分

说实话,起初拿到这本《21世纪新约主题辞典:后期书卷及其发展》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新约最后这些书卷,像是希伯来书、彼得书信、约翰书信,还有启示录,对我来说,总觉得是“高阶班”的读物,读起来有难度,而且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我担心这本书会像市面上很多其他书籍一样,充斥着一些我听不懂的术语,或者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昏昏欲睡。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像是跟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长辈在聊天,娓娓道来。它没有直接给我一堆结论,而是引导我一步一步去理解这些书卷诞生的历史脉络,作者们当时面临的处境,以及他们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尤其是在解读希伯来书时,这本书巧妙地将旧约的祭祀体系与耶稣基督的献祭联系起来,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耶稣基督在救恩中的独特和至高地位。这种“脉络式”的解经,让我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理解的过程中。而且,它对每一卷书的“发展”解读,让我看到了这些古老的文字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理解、被应用,甚至成为塑造教会神学和实践的基石。这让我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也让我对我们今天所处的信仰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最近真的太需要一本能够帮我厘清圣经新约最后几卷书,特别是那些大家好像都知道但又有点陌生、感觉跟我们生活有点距离,但又好像很重要、影响着教会发展的书卷,像是希伯来书、彼得前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启示录这些。我一直觉得,每次读到这些书卷,虽然知道它们在圣经里,但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没能真正理解它们写给当时那些面临挑战的信徒,以及对我们今天信仰有什么意义。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研究,而是用很生活化、很能引起共鸣的方式,带我们走进这些书卷的“ backstage ”,了解它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苦心孤诣,以及最重要的——它们的核心信息。我尤其喜欢它解析启示录的部分,过去我总觉得那是一本充满神秘符号、晦涩难懂的“末世预言”,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启示录更多的是在鼓励那些在苦难中坚持信仰的信徒,告诉他们上帝最终的得胜和公义。这种解经方式,让我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盼望。而且,它还探讨了这些书卷对后期教会发展的影响,这部分真的太有启发性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教义、有些教会的实践,会追溯到这些书卷的根源。感觉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对整个新约的理解都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个想要深入了解新约、并且对教会历史和发展有兴趣的基督徒,都应该拥有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